第二章种群生态学 第五节种内关系 第六节种间关系
第二章 种群生态学 第五节 种内关系 第六节 种间关系
概述 种内关系: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间的相互作用 2、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3、种内、种间相互作用的种类 竞争 捕食、自相残杀 互利共生 寄生
概 述 1、 种内关系: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间的相互作用 2 、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3、 种内、种间相互作用的种类 – 竞争 – 捕食、自相残杀 – 互利共生 – 寄生
种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 相互作用型 物种1‖物种2 相关作用的一般特征 中性作用 O‖两个物种彼此不受影响 竞争:直接干扰型 每一种群直接抑制另一个 竞争:资源利用型 资源缺乏时的间接抑制 偏害作用 O‖种群1受抑制,种群2无影响 寄生作用 种群1寄生者,通常较宿主2的个体小 捕食作用 种群1捕食者,通常较猎物2的个体大 偏利作用 种群1偏利者,而宿主2无影响 原始合作 十+ 相互作用对两种都有利,但不是必然的 互利共生 相互作用对两种都必然有利
种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 相互作用型 物种 1 物种 2 相关作用的一般特征 中性作用 ○ ○ 两个物种彼此不受影响 竞争:直接干扰型 - - 每一种群直接抑制另一个 竞争:资源利用型 - - 资源缺乏时的间接抑制 偏害作用 - ○ 种群 1 受抑制,种群 2 无影响 寄生作用 + - 种群 1 寄生者,通常较宿主 2 的个体小 捕食作用 + - 种群 1 捕食者,通常较猎物 2 的个体大 偏利作用 + ○ 种群 1 偏利者,而宿主 2 无影响 原始合作 + + 相互作用对两种都有利,但不是必然的 互利共生 + + 相互作用对两种都必然有利
第五节种内关系 、密度效应 、性别生态学 领域性和社会等级 四、他感作用
第五节 种内关系 一 、密度效应 二、性别生态学 三、领域性和社会等级 四、他感作用
密度效应 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个体间 的密度效应,反映在个体产量和死亡率上。 (一)、最后产量衡值法则 单位面积的生物量与密度无关,特定地点能够 维持的单位面积产量总是恒定的,资源的可利用率 决定了最终的产量。 Y=W×d=K 其中:W表示植物个体平均重量;d为密度;Y 为单位面积产量;K是一常数
一、密度效应 (一)、最后产量衡值法则 单位面积的生物量与密度无关,特定地点能够 维持的单位面积产量总是恒定的,资源的可利用率 决定了最终的产量。 Y = W × d = Ki 其中: W表示植物个体平均重量;d为密度;Y 为单位面积产量; Ki是一常数。 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个体间 的密度效应,反映在个体产量和死亡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