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周,第12讲次课程名称:《水质工程学I》摘要四章过滤授课题目(章、节)$4-1过滤概述S4-2过滤理论【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学会建立的方法,的特点。【重点】【难点】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本讲课程的内容】第四章、过滤4-1.过滤概述一、过滤的作用:去除部分沉淀池的剩余浊度;去除一定时的细菌、有机物;其出水要求达到饮用水浊度标准(小于3度)。二、滤池对进水要求:一般浊度不大于15度。三、滤池过滤机理介绍:水流在滤料中流动。水中杂质迁移到滤料的表面,由于表面的吸附作用,使杂质被截留。进一步形成了一定的筛滤作用。核心是水流过滤料。四、滤池分类:1、按流向分类:下向流(多为下向流)上向流双向流辐射流2、按滤料组合分类:单层滤料滤池
课程名称:《水质工程学 I》 第 周,第 12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四章过滤 §4-1 过滤概述 §4-2 过滤理论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学会建立的方法,的特点。 【重 点】 【难 点】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四章、过滤 4-1.过滤概述 一、过滤的作用: 去除部分沉淀池的剩余浊度; 去除一定时的细菌、有机物; 其出水要求达到饮用水浊度标准(小于 3 度)。 二、滤池对进水要求:一般浊度不大于 15 度。 三、滤池过滤机理介绍: 水流在滤料中流动。水中杂质迁移到滤料的表面,由于表面的吸 附作用,使杂质被截留。进一步形成了一定的筛滤作用。 核心是水流过滤料。 四、滤池分类: 1、按流向分类: 下向流(多为下向流) 上向流 双向流 辐射流 2、按滤料组合分类: 单层滤料滤池
双层滤料滤池三层滤料滤池混合滤料滤池3、按药剂投加及前导工艺分类:沉后水过滤接触絮凝过滤(与滤料絮凝)4、按阀门的设置分类:四阀滤池(过滤进、出、反冲进、出)双阀(省进、反冲排阀)(鸭舌、虹吸)5、按滤速分类:慢滤池(v=0.1~0.3m/h)快滤池(v=5m/h)(最初)(现在vmax=40m/h)图17-1普通快滤池构造割视图(箭头表示冲洗水流方向)1一进水总管;2—进水支管;3—清水支管;4冲洗水支管:5—排水阀:6一浮水渠;7一滤料层;8—承托层:9一配水支管:10-配水干管;11冲洗水总管:12—清水总管;13-冲洗排水槽;14废水果五、工作过程:1、过滤2、反冲洗常用名词:①滤速:单位时间水流在滤池中(无滤料计算)流速(m/h)。②滤速与滤池负荷相同:单位时间、单位滤池面积上的过滤水量
双层滤料滤池 三层滤料滤池 混合滤料滤池 3、按药剂投加及前导工艺分类: 沉后水过滤 接触絮凝过滤(与滤料絮凝) 4、按阀门的设置分类: 四阀滤池(过滤进、出、反冲进、出) 双阀(省进、反冲排阀)(鸭舌、虹吸) 5、按滤速分类: 慢滤池 (v=0.1~0.3m/h) 快滤池 (v=5m/h)(最初) (现在 vmax=40m/h) 五、工作过程: 1、过滤 2、反冲洗 常用名词: ①滤速:单位时间水流在滤池中(无滤料计算)流速(m/h)。 ②滤速与滤池负荷相同:单位时间、单位滤池面积上的过滤水量
m/mh。工作参数:进水浓度15度以下单层滤料:810m/h双层滤料:10~14m/h多层滤料:18~24m/h③工作周期:过滤和反冲洗一个全过程的时间,一般1224h。Ho =Zh =180±(l-m,)(1)4-2过滤理论lovdgmo(一、过滤机理:水流夹带颗粒流入滤料、滤料吸附颗粒。有两方面的问题:①颗粒如何与滤料接触(迁移机理)②接触后靠什么力粘附于滤料(附着)(吸附)(一)颗粒的迁移:(是物理力学作用)流线杂质颗粒品 d滤料Y拦惯性扩散水动力沉淀图17-2颗粒迁移机理示意①拦截作用:大颗粒大于过流缝隙。②沉淀作用: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流线,沉到滤料上。③惯性作用:颗粒质量大,在惯性力的作用,脱离流线与滤料接触。④扩散作用:较小较轻的颗粒在布朗作用下扩散到滤料表面。③水动力:水流在滤料外层有速度梯度,使非球体的颗粒在流速梯度的作用下,产生转动而脱离流线与颗粒表面接触。现阶段只能定性的分析。(二)颗粒的粘附:主要是物化作用开始:颗粒与滤料的接触
m 3 /m2 h。 工作参数:进水浓度 15 度以下 单层滤料:8~10m/h 双层滤料:10~14m/h 多层滤料:18~24m/h ③工作周期:过滤和反冲洗一个全过程的时间,一般 12~24h。 ( ) = − = = n i i i d p l v m m g v H h 1 0 2 2 3 0 2 0 0 0 1 1 180 §4-2 过滤理论 一、过滤机理: 水流夹带颗粒流入滤料、滤料吸附颗粒。有两方面的问题: ①颗粒如何与滤料接触(迁移机理) ②接触后靠什么力粘附于滤料(附着)(吸附) (一)颗粒的迁移:(是物理力学作用) ①拦截作用:大颗粒大于过流缝隙 。 ②沉淀作用: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流线,沉到滤料上。 ③惯性作用:颗粒质量大,在惯性力的作用,脱离流线与滤料接触。 ④扩散作用:较小较轻的颗粒在布朗作用下扩散到滤料表面。 ⑤水动力:水流在滤料外层有速度梯度,使非球体的颗粒在流速梯 度的作用下,产生转动而脱离流线与颗粒表面接触。 现阶段只能定性的分析。 (二)颗粒的粘附:主要是物化作用 开始:颗粒与滤料的接触
①范德华力作用(主要)②静电力作用③化学键力(少有)后来:颗粒与颗粒接触④絮凝,吸附架桥作用最后:滤料的表层形成泥膜③机械过滤作用,(所不希望产生的)再强制工作:水流在某薄弱部位穿透,形成裂缝水流以高速流过裂缝,使出水水质恶化。(泄漏)(三)滤层内杂质分布规律:1、过程分析:,水流冲力的作用→上层吸附→过多后脱落→下一层吸附→过多后脱落→再下一层吸附。Fs脱附力滤料图17-3颗粒粘附和脱附力示意2、反冲洗作用:滤料在反冲洗作用下,分层(水力级配)上层:沉速小的(粒径小)孔隙小、比面积大、含污能力小。中层:沉速适中(粒径适中)
①范德华力作用(主要) ②静电力作用 ③化学键力(少有) 后来:颗粒与颗粒接触 ④絮凝,吸附架桥作用 最后:滤料的表层形成泥膜 ⑤机械过滤作用,(所不希望产生的) 再强制工作:水流在某薄弱部位穿透,形成裂缝水流以高速流过裂 缝,使出水水质恶化。(泄漏) (三)滤层内杂质分布规律: 1、过程分析: 水流冲力的作用 →上层吸附→过多后脱落→下一层吸附→过多后脱落→再下一层吸 附。. 2、反冲洗作用: 滤料在反冲洗作用下,分层(水力级配) 上层:沉速小的(粒径小)孔隙小、比面积大、含污能力小。 中层:沉速适中(粒径适中)
下层:沉速大(粒径大、比重大)孔隙大、比面积小、含污能力大。这样的级配称为一一反粒度。3、滤层含污能力:单位体积滤料中所截留的杂质量。单位:g/cm3或kg/m3单层滤料截污能力在滤层中是变化的。其平均截污能力(平时所称的截污能力)是总截污量/总滤料体积。滤层含污量(g/cm)单层滤料滤层浓度(cm)双层滤料图17-4滤料层含污量变化4、提高滤料含污能力的措施:(1)反向过滤:进入滤料中的杂质可较均匀地在滤料中被截留(正粒度)。但初滤水浊度高、工艺复杂。(2)辐流过滤:反冲洗困难、工艺复杂。(3)改变滤料水力级配:①双层滤料:无烟煤→石英砂重度小、粒径大重度大、粒径小轻质滤料重质滤料反冲洗时上层无烟煤,中间有一些掺混,下层石英砂。特点:含污能力大②三层滤料:无烟煤→石英砂→石榴石
下层:沉速大(粒径大、比重大)孔隙大、比面积小、含污能力大。 这样的级配称为——反粒度。 3、滤层含污能力:单位体积滤料中所截留的杂质量。 单位:g/cm3 或 kg/m3 单层滤料截污能力在滤层中是变化的。其平均截污能力(平时所称 的截污能力)是总截污量/总滤料体积。 4、提高滤料含污能力的措施: (1)反向过滤:进入滤料中的杂质可较均匀地在滤料中被截留(正 粒度)。但初滤水浊度高、工艺复杂。 (2)辐流过滤:反冲洗困难、工艺复杂。 (3)改变滤料水力级配: ①双层滤料:无烟煤→石英砂 重度小、粒径大 重度大、粒径小 轻质滤料 重质滤料 反冲洗时上层无烟煤,中间有一些掺混,下层石英砂。 特点:含污能力大 ②三层滤料: 无烟煤→石英砂→石榴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