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就其本质而言民族精神就是一种社会意识,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2.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论述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学思舞倍:如何理解这两种不同表述之间的关系?总结:这两种表述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如团结统一、爱好和平与伟大团结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与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也是一致的。于此同时,四种伟大民族精神更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更突出的现实意义。在理解民族精神这四方面内容的时候需注意把握以下两点:第一,这四方面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对待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关系的基本立场和解决这些关系的根本原则。第二,四方面内容反映出中华民族不同于他国的独特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正是这种独特的生存发展方式形成了中国气质,从而使中国成其为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3.爱国主义在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即兴演讲】:厚植家国情怀,刻画最美青春总结:一直以来,家国都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原乡。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天下为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这些内涵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仅蕴含着无数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人民情怀和天下情怀,同时也蕴藏着以家庭为中心衍生出的“先国后家、舍家为国”这种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理想、价值逻辑和行为准则。疫情当中,中国人民憨到发疯却依然坚持连续居家两个月不出门只为憨死病毒,是因为我们深知保持自已的健康16
专题一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16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 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精神支柱。就其本质而言民族精神就是一种社会意识,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 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生活 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 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 2.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第一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论述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 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 【学思辩悟】:如何理解这两种不同表述之间的关系? 总结:这两种表述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如团结统一、爱好 和平与伟大团结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与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 斗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也是一致的。于此同时,四种伟大民族精神更具有时代性和针对 性,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更突出的现实 意义。 在理解民族精神这四方面内容的时候需注意把握以下两点:第一,这四方面集中反 映了中华民族在对待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关 系的基本立场和解决这些关系的根本原则。第二,四方面内容反映出中华民族不同于他 国的独特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正是这种独特的生存发展方式形成了中国气质,从而使中 国成其为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 3.爱国主义在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 【即兴演讲】:厚植家国情怀,刻画最美青春 总结:一直以来,家国都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原乡。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天下为公、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这些内涵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仅蕴含着无数中国人民的家 国情怀、人民情怀和天下情怀,同时也蕴藏着以家庭为中心衍生出的“先国后家、舍家 为国”这种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理想、价值逻辑和行为准则。疫情当中,中国人民憋到 发疯却依然坚持连续居家两个月不出门只为憋死病毒,是因为我们深知保持自己的健康
专题一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就是保持国家的健康,就是保持世界的健康。这种对小家的责任意识、对国家的使命担当、对天下的终极关怀使家国情怀成为贯穿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绝对主线,更使爱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由此可见,家国情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更是激励广大青年砥砺前行的硬核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爱国是第一位的”,孙中山先生也强调:“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去爱国”。在疫情面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命运共同体,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奋斗激情,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把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同激发自身的创新活力结合起来,让报效祖国涌动于内心深处,外化于实践行动。就像方舱医院里带领病人跳火红的萨日朗的护士巴哈古丽,还有在方舱医院里坚持学习的“清流读书哥”和主动接送医护人员的快递小哥汪勇,希望各位同学能在追寻历史足迹中践行家国情怀,以博爱的胸怀、进取的锐气、坚定的信心和奉献的精神,在奋斗的大潮中寻求人生精彩,在奋斗的足迹里成就美好生活,在奋斗的荣光中实现家国梦想。(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时代精神的基本内涵【名言典句】:“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孙中山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宣传与弘扬时代精神的要求: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2.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案例】:深圳“拓荒牛”精神17
专题一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17 就是保持国家的健康,就是保持世界的健康。这种对小家的责任意识、对国家的使命担 当、对天下的终极关怀使家国情怀成为贯穿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绝对主线,更使爱国主 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由此可见,家国情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更是激励广大青年砥砺前 行的硬核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爱国是第一位的”,孙中山先生也强调:“做人最 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去爱国”。在疫情面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命运共同体, 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奋斗激情,把个人奋 斗融入时代洪流,把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同激发自身的创新活力结合起来,让报效祖国涌 动于内心深处,外化于实践行动。就像方舱医院里带领病人跳火红的萨日朗的护士巴哈 古丽,还有在方舱医院里坚持学习的“清流读书哥”和主动接送医护人员的快递小哥汪 勇,希望各位同学能在追寻历史足迹中践行家国情怀,以博爱的胸怀、进取的锐气、坚 定的信心和奉献的精神,在奋斗的大潮中寻求人生精彩,在奋斗的足迹里成就美好生活, 在奋斗的荣光中实现家国梦想。 (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时代精神的基本内涵 【名言典句】: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孙中山 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 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 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 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宣传与弘扬时代精神的要求:要继承中华民族 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 传统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在全社会大力宣传 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 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 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2.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 【案例】:深圳“拓荒牛”精神
专题一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分析:扎根地下、抗拒出土的树根,实际上象征着固步自封的旧思想、束缚进步的旧观念。老牛拼命拉出这些树根,不仅是要排除妨碍建设特区的障碍,更重要的是要扫除阻碍前进的思想楷,解放思想,放飞心灵,打开国门,开眼睛看世界,让中华民族再次走上复兴的道路。深圳的“拓荒牛”雕塑正是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精神的生动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表明的就是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创新是一种突破常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也是一种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使命感,更是一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的传统,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要求,明确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部实践,体现在时代精神的各个方面,代表着时代的最强音和社会发展的潮流。【精彩分享】:由学生分组搜索改革创新精神的代表性案例,在学习通的讨论区进行案例分享。课堂上选取1-2个精彩案例进行现场展示,典型案例包括“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在悬崖绝壁上书写精彩传奇的“当代惠公”黄大发、用生命响“地球之门”、让中国进入“深地时代”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天眼巨匠”南仁东、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爱生如子、甘做学生成长引路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曲建武.·【问题导向】: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持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总结: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与时俱进,都是改革创新精神的应有之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40年来,从农村改革的兴起,到深圳等特区的创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项事业的开拓,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使积贫积弱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没有完成时,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无论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禽,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迈过沟沟坎坎、越过发展陷阱,才能赢得更加光明的前景。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18
专题一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18 分析:扎根地下、抗拒出土的树根,实际上象征着固步自封的旧思想、束缚进步的 旧观念。老牛拼命拉出这些树根,不仅是要排除妨碍建设特区的障碍,更重要的是要扫 除阻碍前进的思想桎梏,解放思想,放飞心灵,打开国门,睁开眼睛看世界,让中华民 族再次走上复兴的道路。深圳的“拓荒牛”雕塑正是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精神的生动写 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表明的就是敢于啃硬骨 头、敢于涉险滩的改革创新精神。 改革创新是一种突破常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也是一种不甘落后、 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使命感,更是一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 神状态。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的传统,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要求,明 确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部实践,体现在时代精神的各个方 面,代表着时代的最强音和社会发展的潮流。 【精彩分享】:由学生分组搜索改革创新精神的代表性案例,在学习通的讨论区进 行案例分享。课堂上选取 1-2 个精彩案例进行现场展示。 典型案例包括“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在悬崖绝壁上书写精彩传奇的“当 代愚公”黄大发、用生命叩响“地球之门”、让中国进入“深地时代”的战略科学家黄 大年、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天眼巨匠”南仁东、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 私奉献的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爱生如子、甘做学生成长引路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曲建武. 【问题导向】: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持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 总结: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创新是一个 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解 放思想、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与时俱进,都是改革创新精神的应有之义。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40 年来,从农村 改革的兴起,到深圳等特区的创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多项事业的开拓,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 使积贫积弱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没有完成时,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 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无论是冲破思想观 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 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迈过沟沟坎坎、越过发展陷阱,才能赢得 更加光明的前景。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专题一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不竭动力之源,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学思辩悟】:分小组就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进行论辩总结:从两个概念分析二者的关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民族精神集中表现在一个民族的生活实践和精神生活中,是一定民族的社会存在的反映。而时代精神则体现在一个时代的生活实践和精神生活中,是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同一时代精神可以表现在不同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中,使其带有民族的特色。同一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会不断丰富、发展,使其具有时代的内涵和特点。时代精神具有民族性,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二者相互交融。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都是代表历史发展、引领社会前进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所以,可以说,两者在本质上是有机统一的。二、中国精神的历史演变【问题导向】:中国精神生成发展的逻辑主线是什么?(一)中国精神的历史底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塑造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形成了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并贯穿在中华民族肇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之中。中国精神的历史底蕴就体现在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传统当中。中国精神涵养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崇尚精神的传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关系的独到理解百家争鸣,学术有异,但均重视精神价值。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有精神追求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强调用道德理性和精神品格对欲望进行引导和控制。【案例】:义利观义者,“事之所宜也”,是某种特定的伦理规范,道德原则,是儒者们心中至高无上的道义。利者,“人之用日利”,后世多指物质利益。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便形成义利观。基于对精神生活重要性的认识,中国古人在义利观上主张见义思利、以义制利、先义后利。汉代黄石公《素书·正道章第二》指出: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19
专题一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19 不竭动力之源,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 【学思辩悟】:分小组就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进行论辩 总结:从两个概念分析二者的关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民族精神集中表现在一个民族的生活实践和精神生活中,是一定民族的社会存在的反 映。而时代精神则体现在一个时代的生活实践和精神生活中,是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存 在的反映。同一时代精神可以表现在不同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中,使其带有民族的特色。 同一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会不断丰富、发展,使其具有时代的内涵和特点。时代 精神具有民族性,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二者相互交融。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都是代表 历史发展、引领社会前进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所以,可以说,两者在本质上是有机统一 的。 二、中国精神的历史演变 【问题导向】:中国精神生成发展的逻辑主线是什么? (一)中国精神的历史底蕴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塑造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形成了 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并贯穿在中华民族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之中。中国精神的历史底 蕴就体现在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传统当中。中国精神涵养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 神。崇尚精神的传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关系的独到理解 百家争鸣,学术有异,但均重视精神价值。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有精神追求是人与动 物的重要区别,强调用道德理性和精神品格对欲望进行引导和控制。 【案例】:义利观 义者,“事之所宜也”,是某种特定的伦理规范,道德原则,是儒者们心中至高无 上的道义。利者,“人之用曰利”,后世多指物质利益。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便形成 义利观。 基于对精神生活重要性的认识,中国古人在义利观上主张见义思利、以义制利、先 义后利。汉代黄石公《素书·正道章第二》指出: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
专题一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分析:人有不同,乃境界高低。境界有三,小我、大我、无我!此处“俊、豪、杰”者,皆大我也。俊者,德高望重,义薄云天,才通古今光明磊落豪者,举止威仪,精明果敢,一诺千金,仗义疏财;杰者,尽忠职守,顾全大局,明事就理,不卑不亢。中华民族始终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摆在首位,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在“义利之辨”和“理欲之辨”中始终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提出为他人、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无私奉献的道德要求,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选择,蕴藏着解决突出矛盾和重大难题的中国智慧。2.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名言典句】:“杀身成仁”(孔子)“舍生取义”(孟子),“兼爱非攻”(墨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一北宋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一一《左传》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重视人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古代思想家们不仅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而且提出了修身养性的具体方法以及家家训、乡规民约等教化方式,表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的精神世界的高度关注。例如《大学》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庸》中指出:“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等等。3.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案例】: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分析: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境界说和诸种理想人格,虽然时代不同,类型有别,但其共同点是关注人的精神品格。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强调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重视发挥人的精神的能动作用,发挥中华民族重精神的优秀传统。比如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说:要“做一个高尚20
专题一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20 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 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 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分析:人有不同,乃境界高低。境界有三,小我、大我、无我!此处“俊、豪、杰” 者,皆大我也。俊者,德高望重,义薄云天,才通古今;光明磊落豪者,举止威仪,精 明果敢,一诺千金,仗义疏财;杰者,尽忠职守,顾全大局,明事就理,不卑不亢。中 华民族始终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摆在首位,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在“义利 之辨”和“理欲之辨”中始终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提出为他人、为社会、为民 族、为国家无私奉献的道德要求,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选择,蕴藏着解决突出矛盾 和重大难题的中国智慧。 2.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 【名言典句】: “杀身成仁”(孔子);“舍生取义”(孟子);“兼爱非攻”(墨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左 传》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重视人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古 代思想家们不仅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而且提出了修身养性的具 体方法以及家箴家训、乡规民约等教化方式,表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的精神世界的 高度关注。例如《大学》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庸》 中指出:“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 独也”等等。 3.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案例】: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分析: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境界说和诸种理想人格,虽然时代不同,类型有别,但 其共同点是关注人的精神品格。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 者,强调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重视发挥人的精神的能动作用, 发挥中华民族重精神的优秀传统。比如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说:要“做一个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