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新时代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时代变了,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时代变了,第一要务没有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993年,邓小平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十九大报告从七个方面总结了发展起来以后面临的问题。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解决发展起来以后面临的问题,也只能靠发展。当然,这里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是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发展。进入新时代,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时代变了,初心使命没有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率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同志前往上海和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红船,重温入党誓词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实际上就是向全党发出了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急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重要宣示。这个初心和使命,不会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改变。二、正确认识大学新阶段【讨论】:与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生活有什么变化呢?总结:与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了解认识这些变化,有利于同学们更好的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一)大学生活的特点1、学习要求的变化:宽松与自律并存6
绪论 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6 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新时代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时代变了,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时代变了,第一要务没有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993 年,邓小平指出,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十九大报告从七个方面总结了发展起来以后面临 的问题。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解决发展起来以后面临的问题,也只 能靠发展。当然,这里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是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发展。进入新时代,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时代变了,初心使命没有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十 九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率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同志前往上海和嘉兴瞻仰中共一大 会址和红船,重温入党誓词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实际上就是向全党发出了一定要永远与 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 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 前进的重要宣示。这个初心和使命,不会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改变。 二、正确认识大学新阶段 【讨论】:与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生活有什么变化呢? 总结:与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了解认识这些变化,有利于 同学们更好的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 (一)大学生活的特点 1、学习要求的变化:宽松与自律并存
绪论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学里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增加,有确定的专业方向,需要大学生发挥主动性,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习环境的弹性也很大。所以就要求同学们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2、生活环境的变化:统一与独立并存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做好和别人的沟通。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同学要关心帮助自理能力差的同学,同时,自理能力差的同学应多多学习,尽快适应。校园生活的和睦与否关键在于大家相互配合、相互照顾、相互尊重、自我管理。所谓的自由而张扬个性的大学校园实际上打磨着每一个人的棱角。3、社会活动的变化:多彩与严谨并存大学生活与中学相比,其显著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必须自主独立,不论衣、食、住、行还是学习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已的认知能力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了解大学生活有哪些新变化,有助于缩短适应过程。(二)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课堂体验】:邀请优秀学长现身说法,介绍成长经验总结:为了尽快适应新环境,缩短适应期,要积极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掌握大学生活的主动权,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大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第二,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第三,虚心求教、细心体察。第四,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作为一名新生,你们要尽快学会适应大学的新生活,尽早实现角色转变。三、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案例】:为了孩子与舍了孩子分析:两个故事,一个是为了孩子,一个是舍了孩子,不同的是战场,但是不变的是责任和担当。这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传承,正是接续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亘古绵延的精神密码。那么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承之中,谁是接棒人的?毫无疑问,青年就是我们在历史传承之中,每一个时代的接棒人。(一)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马克思曾经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7
绪论 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7 大学里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增加,有确定的专业方向,需要大学生发挥 主动性,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 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习环境的弹性也很大。所以就要求同学 们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2、生活环境的变化:统一与独立并存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做好和别人的沟通。生活 自理能力强的同学要关心帮助自理能力差的同学,同时,自理能力差的同学应多多学习, 尽快适应。校园生活的和睦与否关键在于大家相互配合、相互照顾、相互尊重、自我管 理。所谓的自由而张扬个性的大学校园实际上打磨着每一个人的棱角。 3、社会活动的变化:多彩与严谨并存 大学生活与中学相比,其显著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必须自主独立,不论衣、食、住、 行还是学习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去思考、判断、 选择和行动。了解大学生活有哪些新变化,有助于缩短适应过程。 (二)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 【课堂体验】:邀请优秀学长现身说法,介绍成长经验 总结:为了尽快适应新环境,缩短适应期,要积极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掌握 大学生活的主动权,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大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 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第二,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第三,虚心求教、 细心体察。第四,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作为一名新生,你们要尽快学会适应大学 的新生活,尽早实现角色转变。 三、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案例】:为了孩子与舍了孩子 分析:两个故事,一个是为了孩子,一个是舍了孩子,不同的是战场,但是不变的 是责任和担当。这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传承,正是接续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 不息、亘古绵延的精神密码。那么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承之中,谁是接棒人的? 毫无疑问,青年就是我们在历史传承之中,每一个时代的接棒人。 (一)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曾经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
绪论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马克思说那是无所谓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学联的贺信当中曾经指出,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这个责任就是为了我们每一个人共同的福证,去做自己国家的保护人,去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二)现实生活中青年人担责的具体表现【案例】:在战疫中谱写大写的青春总结:在这场堪称是史诗级的武汉保卫战、中国保卫战之中,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又一代青年人奔赴前线保家卫国的样子。他们在一边恐慌,一边勇敢中破茧成蝶,淬炼成钢。【案例】:大学生精神颓废现象分析:大学生的精神颓废现象并不是大学生精神风貌的主流,但这种颓废倾向确实存在,并正在形成一种具有扩张性、渗透性和延续性的校园中的亚文化圈。(三)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成就青春梦想第一,立大志。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十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义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所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爱党爱国的有志青少年来实现。所以大写的青春里不能缺少大写的青春梦想,要把自已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让青春走出孤芳自赏的小我,才能够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共命运,要让你们的青春梦想在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里尽情的绽放。第二,明大德。【案例】:不遵守防疫规则的大妈被拘分析:沧海横流方显本色,当灾难来来临的时候,有人勇敢、有人胆去、有人自私、有人忘我、有人自律、有人期满、有人高尚、有人卑劣。在灾难面前,所谓的大德就是大仁、大智和大勇。青春必须有美德同行。各位同学战役之后,我们会迎来一个经历疫情大考而愈加坚定稳健的中国,你们会迎来一个经历、责任、担当,而富中蝶变的耀眼青春。第三,成大才。有人说在困难的时候,一个民族只要有读书声,就有无穷的希望和力量。疫情中努力读书学习的青年人都在努力用读书积蓄力量,用拼搏博昭示希望,所以8
绪论 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8 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马克思说那是无所谓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学联的贺 信当中曾经指出,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 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这个责任就是为了我们每一个人共同 的福祉,去做自己国家的保护人,去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 (二)现实生活中青年人担责的具体表现 【案例】:在战疫中谱写大写的青春 总结:在这场堪称是史诗级的武汉保卫战、中国保卫战之中,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又 一代青年人奔赴前线保家卫国的样子。他们在一边恐慌,一边勇敢中破茧成蝶,淬炼成 钢。 【案例】:大学生精神颓废现象 分析:大学生的精神颓废现象并不是大学生精神风貌的主流,但这种颓废倾向确实 存在,并正在形成一种具有扩张性、渗透性和延续性的校园中的亚文化圈。 (三)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成就青春梦想 第一,立大志。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立志 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 毫不含糊。”所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爱党爱国的有志青少 年来实现。所以大写的青春里不能缺少大写的青春梦想,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 我、人民的大我,让青春走出孤芳自赏的小我,才能够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共命运,要 让你们的青春梦想在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里尽情的绽放。 第二,明大德。 【案例】: 不遵守防疫规则的大妈被拘 分析:沧海横流方显本色,当灾难来来临的时候,有人勇敢、有人胆怯、有人自私、 有人忘我、有人自律、有人期满、有人高尚、有人卑劣。在灾难面前,所谓的大德就是 大仁、大智和大勇。青春必须有美德同行。各位同学战役之后,我们会迎来一个经历疫 情大考而愈加坚定稳健的中国,你们会迎来一个经历、责任、担当,而富中蝶变的耀眼 青春。 第三,成大才。有人说在困难的时候,一个民族只要有读书声,就有无穷的希望和 力量。疫情中努力读书学习的青年人都在努力用读书积蓄力量,用拼搏昭示希望,所以
绪论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写的青春里不能缺少过硬的本领,要用硬核的专业本领来回应时代的挑战,担当时代的使命。第四:担大任。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这次疫情就告诉大家,要用我们的青春奋斗来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要为令我们骄傲,值得我们用力爱,深深爱着中国,担当起自己的青春责任。四、正确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大学时期是人的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道法”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一)德,做人之本【案例】:饥饿的苏丹分析:新时代,为当代大学生展示才华、实现理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发展和成才目标理应与党和国家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相一致,这就要求大学生了解人的本质与发展,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走向,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与发展前途,了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调节这些关系的原则与规范等。作为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道法”课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与把握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培养目标,以及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和法律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这可以帮助大学生一入学就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前进目标,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成才。(二)法,立人之规【案例】:法律伴随你一声分析:学习“道法”课,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更好地成才立业。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绝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素质的竞争,而是综合素质的竞争。为了迎接新世纪对知识与人才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必9
绪论 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9 大写的青春里不能缺少过硬的本领,要用硬核的专业本领来回应时代的挑战,担当时代 的使命。 第四:担大任。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 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这次疫情就告诉大家,要用我们的青春奋斗来担当起民族 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要为令我们骄傲,值得我们用力爱,深深爱着中国,担当 起自己的青春责任。 四、正确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 大学时期是人的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 想道德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道法”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既具有鲜明 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接班人,以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德,做人之本 【案例】:饥饿的苏丹 分析:新时代,为当代大学生展示才华、实现理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人才的 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发展和 成才目标理应与党和国家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相一致,这就要求大学生了解人的本质与 发展,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走向,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与发展前途, 了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调节这些关系的原则与规范等。作为大学 生入学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道法”课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引导大学生正 确理解与把握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培养目标,以及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 道德和法律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这可以帮助大学生一入学就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前进 目标,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成才。 (二)法,立人之规 【案例】:法律伴随你一声 分析:学习“道法”课,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更好地成才 立业。21 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绝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素 质的竞争,而是综合素质的竞争。为了迎接新世纪对知识与人才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必
绪论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须致力于全面发展。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完善的人格、崇高的品质、良好的素质,大学生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经得住考验。因此,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当代大学生必须在注重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高度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高等教育在处理智育与德育的关系时,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起着主导作用,包含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倾向、理想、道德、情操等内容,是人的灵魂,是一切活动的主宰,决定着人们行动的目的和方向。法治素养也是人的基本素质,包括法律知识、法律观念、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能力等。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不是先天具备、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和长期的修养才能获得和提高。学习“基础”课,大学生可以系统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掌握启迪智慧、修身养性、陶治情操的方法,为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法治素养从而更好地成才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正确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是两种基本的社会规范。1.二者的区别道德与法律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二者的区别可归结为:第一,产生的条件不同。道德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它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而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第二,表现形式不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以各种法律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三,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动,为了善而去追求善。而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就不对主观过错进行惩罚;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领域,一般也由道德调整。但是,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第四,作用机制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以及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如法庭、监狱、警察等保障实施的。第五,内容不同。道德一般只规定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如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提示人们有救人的义务,却10
绪论 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0 须致力于全面发展。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完善的人格、崇高的品质、良好的素质,大 学生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经得住考验。因此,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当代 大学生必须在注重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高度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高等教育 在处理智育与德育的关系时,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一代 新人。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起着主导作用,包含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政治倾向、理想、道德、情操等内容,是人的灵魂,是一切活动的主宰,决定着人 们行动的目的和方向。法治素养也是人的基本素质,包括法律知识、法律观念、学法守 法用法护法的能力等。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不是先天具备、与生俱来的,必须通 过后天的教育和长期的修养才能获得和提高。学习“基础”课,大学生可以系统掌握思 想道德和法律知识,掌握启迪智慧、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法,为大学生不断提高自 身的思想道德和法治素养从而更好地成才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正确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是两 种基本的社会规范。 1.二者的区别 道德与法律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二者的区别可归结为:第一,产生的条件不 同。道德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它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 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而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 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第二,表现形式不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 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 抽象、模糊。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以各 种法律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三,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 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动,为 了善而去追求善。而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就不对主 观过错进行惩罚;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领域,一般也由道德调整。但是,也有些 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 第四,作用机制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以及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而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如法庭、监狱、警察等保障实施的。第五,内容不同。道德一般只 规定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如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提示人们有救人的义务,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