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测点数。 第3.0.7条在设计风速下,喷灌均匀系数不应低于75%,但对行喷式喷灌 系统,不应低于85%。 第3.0.8条对于定喷式喷灌系统,如使用PY,系列喷头,喷头组合间距可按 表3.0.8确定。 表3.0.8喷头组合间距 设计风速 组合间距 (m/s) 垂直风向 平行风向 0.31.6 R 1.3R 1.63.4 (1-0.8)R (131.1R 3.45.4 (0.8-0.6R (1-1.1)R 注①R为喷头射程: ②在每一档风速中可按内插法取值: ③在风向多变而采用等间距组合时,应进用垂直风向栏的数值: ④表中风速是指地面以上10m高处的风速。 第3.0.9条喷灌系统的设计喷灌强度不得大于土壤的允许喷强度,对于定喷 式喷灌系统,不同质地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可按表3.0.9-1确定。当地面坡度大 于5%时,允许喷灌强度应按表3.0.9-2进行折减。 表3.0.91名类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 土壤类别 允许喷灌强度(m/h) 土壤类别 允许喷灌强度(m/h) 砂土 20 壤粘士 10 砂壤土 西 粘土 壤土 12 注有良好覆盖时,表中数值可提高20%. 表3.0.92坡地允许喷藩强度降低值 地面坡度(%) 允许喷淮强度降低(%) 地面坡度(%) 允许喷灌强度降低(%) 5-8 20 13-20 60 9-12 40 >20 75 第3.0.10条喷灌的雾化指标应根据喷头工作压力水头和主喷嘴直径的比值
n——测点数。 第 3.0.7 条 在设计风速下,喷灌均匀系数不应低于 75%,但对行喷式喷灌 系统,不应低于 85%。 第 3.0.8 条 对于定喷式喷灌系统,如使用 PY1 系列喷头,喷头组合间距可按 表 3.0.8 确定。 表 3.0.8 喷头组合间距 设计风速 组合间距 (m/s) 垂直风向 平行风向 0.3~1.6 1.6~3.4 3.4~5.4 R (1~0.8)R (0.8~0.6)R 1.3R (1.3~1.1)R (1~1.1)R 注 ①R 为喷头射程; ②在每一档风速中可按内插法取值; ③在风向多变而采用等间距组合时,应选用垂直风向栏的数值; ④表中风速是指地面以上 10m 高处的风速。 第 3.0.9 条 喷灌系统的设计喷灌强度不得大于土壤的允许喷强度,对于定喷 式喷灌系统,不同质地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可按表 3.0.9-1 确定。当地面坡度大 于 5%时,允许喷灌强度应按表 3.0.9-2 进行折减。 表 3.0.9-1 各类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 土壤类别 允许喷灌强度(mm/h) 土壤类别 允许喷灌强度(mm/h) 砂 土 20 壤粘土 10 砂壤土 15 粘 土 8 壤 土 12 注 有良好覆盖时,表中数值可提高 20%。 表 3.0.9-2 坡地允许喷灌强度降低值 地面坡度(%) 允许喷灌强度降低(%) 地面坡度(%) 允许喷灌强度降低(%) 5—8 20 13—20 60 9—12 40 >20 75 第 3.0.10 条 喷灌的雾化指标应根据喷头工作压力水头和主喷嘴直径的比值
确定,对于主喷嘴为圆形且不带碎水装置的喷头,设计雾化指标应符合表3.0.10 的要求。 表3.0.10雾化指标 种类 H/d值 蔬菜及花卉 4000-5000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果树 3000-4000 牧草、饮料作物、草坪及绿化林木 2000-3000 注①H,喷头工作压力水头 ②d为喷头主喷嘴直径。 3.0.11条设计日净喷时间宜符合下列规定: 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不宜少于12小时: 半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不宜少于10小时: 移动管道式和定喷机组式喷灌系统,不宜少于8小时: 行喷式喷灌系统,不宜少于16小时。 3.0.12条喷灌系统中喷头的工作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任何喷头都必须在国家标准对该种喷头所规定的压力范围内工作: 二、任何喷头的实际工作压力不得低于设计喷头工作压力的90%: 三、同一条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之间的工作压力差应在设计喷头工作压力的 20%以内。 3.0.13条喷灌系统中压力变化较大时,应划分压力区域,并分区进行设 计。 第四章管道水力计算 第一节设计流量和设计水头 第41条喷灌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Q-之941D 式中Q一喷灌系统设计流量,mh: q一一设计工作压力下的喷头流量,mh: 一同时工作的数目。 第4.12条喷灌系统的设计水头应按下式计算: H=Za-Zh,+h,+∑h+∑h(4.12)
确定,对于主喷嘴为圆形且不带碎水装置的喷头,设计雾化指标应符合表 3.0.10 的要求 。 表 3.0.10 雾化指标 种类 Hp/d 值 蔬菜及花卉 4000-5000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果树 3000-4000 牧草、饮料作物、草坪及绿化林木 2000-3000 注 ①Hp 喷头工作压力水头 ②d 为喷头主喷嘴直径。 3.0.11 条 设计日净喷时间宜符合下列规定: 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不宜少于 12 小时; 半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不宜少于 10 小时; 移动管道式和定喷机组式喷灌系统,不宜少于 8 小时; 行喷式喷灌系统,不宜少于 16 小时。 3.0.12 条 喷灌系统中喷头的工作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任何喷头都必须在国家标准对该种喷头所规定的压力范围内工作; 二、任何喷头的实际工作压力不得低于设计喷头工作压力的 90%; 三、同一条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之间的工作压力差应在设计喷头工作压力的 20%以内。 3.0.13 条 喷灌系统中压力变化较大时,应划分压力区域,并分区进行设 计。 第四章 管道水力计算 第一节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头 第 4.1.1 条 喷灌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å= = n i Q qi 1 (4.1.1) 式中 Q——喷灌系统设计流量,m 3 /h; qi——设计工作压力下的喷头流量,m3 /h; n——同时工作的数目。 第 4.1.2 条 喷灌系统的设计水头应按下式计算: H=Zd-Zs+hs+hp+∑hf+∑hj (4.1.2)
式中H一喷灌系统设计水头;m: Z一典型喷点的地面高程,m; Z。一水源水面高程,m; h一典型喷点的竖管高度,m h。一典型喷点喷头的工作压力水头,m: ∑h:一一由水泵吸水管至典型喷点的喷头进口处之间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 m: Σ一一由水泵吸水管至典型喷点的喷头进口处之间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 m。 第41.3条自压喷灌支管首端的设计水头,应根据灌区或压力区最不利的 灌水情况,按下式计算: Hz=Zd-Zz+hs+hp+hg+hg (4.1.3) 式中H,一自压喷灌支管首端的设计水头,m: Z2一支管首端的地面高程,m: h一支管的沿涅水头损失,m: h一支管的局部水头损失,m。 第二节 水头损失计算 第4.2.1条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应按下式计算 =g (4.2.1) 式中h一沿程水头损失,m 一摩阻系数,与摩阻损失有关: L一管长,m: Q—流量,mh d—管内径,mm: m—流量指数,与摩阻损失有关: b—管径指数,与摩阻损失有关。 各种管材的f、m及b值可按表4.2.1确定
式中 H ——喷灌系统设计水头;m; Zd——典型喷点的地面高程,m; Zs——水源水面高程,m; hs——典型喷点的竖管高度,m; hp——典型喷点喷头的工作压力水头,m; ∑hf——由水泵吸水管至典型喷点的喷头进口处之间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 m; ∑hj——由水泵吸水管至典型喷点的喷头进口处之间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 m。 第 4.1.3 条 自压喷灌支管首端的设计水头,应根据灌区或压力区最不利的 灌水情况,按下式计算: Hz=Zd-Zz+hs+hp+hfz+hjz (4.1.3) 式中 Hz——自压喷灌支管首端的设计水头,m; Zz——支管首端的地面高程,m; hfz——支管的沿浧水头损失,m; hjz——支管的局部水头损失,m。 第二节 水头损失计算 第 4.2.1 条 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应按下式计算 hf= b m d LQ f (4.2.1) 式中 hf———沿程水头损失,m f——摩阻系数,与摩阻损失有关; L——管长,m; Q——流量,m 3 /h; d——管内径,mm; m——流量指数,与摩阻损失有关; b——管径指数,与摩阻损失有关。 各种管材的 f、m 及 b 值可按表 4.2.1 确定
表4.2.1fm、b数值表 管材 F m 6 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 n=0.013 1.312×10 2.00 5.33 n=0.014 1.516×10 2.00 5.33 n=0.015 1.749×10 2.00 5.33 旧钢管、旧铸铁管 6.25×10° 1.90 5.10 石棉水泥管 1.455×10 1.85 4.89 硬塑料管 0.948×10 1.7 4.77 铝管、铝合金管 0.861×10 1.74 4.74 注n为相糙系数 第4.2.2条多喷头(孔)支管的沿程水头损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he=Fhe (4.2.2-1) 1 F- (4.2.2-2) N-1+X 式中h一多喷头(孔)支管沿程水头损失: F一多口系数: N一喷头或孔口数: X一多孔支管首孔位置系数,即支管人口至第一个喷头(或孔口)的距离 与喷头(或孔口)间距之比。 第4.2.3条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应按下式计算: 66 (4.2.3) 式中h一局部水头损失,m: 5一局部阻力系数: v—管道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9.81m/s2。 第4.2.4条机压喷灌系统支管以上各级管道的直径,应通过技术经济计算确
表 4.2.1 f、m、b 数值表 管 材 F m b 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 n=0.013 1.312×106 2.00 5.33 n=0.014 1.516×106 2.00 5.33 n=0.015 1.749×106 2.00 5.33 旧钢管、旧铸铁管 6.25×106 1.90 5.10 石棉水泥管 1.455×106 1.85 4.89 硬塑料管 0.948×106 1.77 4.77 铝管、铝合金管 0.861×106 1.74 4.74 注 n 为粗糙系数 第 4.2.2 条 多喷头(孔)支管的沿程水头损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hfz = Fhfz ¢ (4.2.2-1) F= N X X N m m N N - + - + - + + + 1 ) 1 6 1 2 1 1 1 ( 2 (4.2.2-2) 式中 fz h¢ ——多喷头(孔)支管沿程水头损失; F——多口系数; N——喷头或孔口数; X——多孔支管首孔位置系数,即支管人口至第一个喷头(或孔口)的距离 与喷头(或孔口)间距之比。 第 4.2.3 条 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应按下式计算: g hj 2 2 u = x (4.2.3) 式中 hj——局部水头损失,m; x ——局部阻力系数; ν——管道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9.81m/s2。 第 4.2.4 条 机压喷灌系统支管以上各级管道的直径,应通过技术经济计算确
定。 第4.2.5条自压喷灌系统干管输水段的长度和直径,应根据管道材质、流量, 地面坡度和喷灌需要的水头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灌区内的配水管道, 在满足压力区设计水头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小管径, 第三节水锤压力验算 第43.1条对于设有单向阀的上坡干管,应验算事故停泵时的水锤压力:未 设单向阀时,应验算事故停泵时水泵机组的最高反转转速。对于下坡干管应验算 启闭阀门时的水锤压力。 第4.32条遇下列情况时,管道应采取相应的水锤防护措施: 1.水锤压力超过管道试验压力。 2.最高反转转速超过额定转速1.25倍。 3.管道水压接近汽化压力。 第4.3.3条当关阀历时符合下式条件时,可不验算关阀水锤压力: T,≥40 (4.3.3) 式中T一关阀历时,s: a一水锤波传播速度,m/s。 第五章设备选择与工程设施 第一节设备选择 第5.1.1条喷头的选择应符合喷灌系统设计要求。灌溉季节风大的地区或树 下喷灌的喷灌系统,宜采用低仰角喷头。 第5.1.2条管及管件的选择,应使其工作压力符合喷灌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的 要求。 第5.13条水泵的选择应满足喷灌系统设计流量和设计水头的要求。水泵应 在高效区运行。对于采用多台水泵的恒压喷灌泵站,所选各泵的流量一扬程曲线 在规定的恒压范围内应能相互搭接。 第5.1.4条喷灌机应根据灌区的地形、土壤、作物等条件进行选择,并满足 系统设计要求。 第二节水潭工程 第5.2.1条取水建筑物的设计,可按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执行。 第5.2.2条当采用小型水库蓄水时,坝体应进行稳定计算。当采用塘堰蓄水
定。 第 4.2.5 条 自压喷灌系统干管输水段的长度和直径,应根据管道材质、流量, 地面坡度和喷灌需要的水头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灌区内的配水管道, 在满足压力区设计水头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小管径。 第三节 水锤压力验算 第 4.3.1 条 对于设有单向阀的上坡干管,应验算事故停泵时的水锤压力;未 设单向阀时,应验算事故停泵时水泵机组的最高反转转速。对于下坡干管应验算 启闭阀门时的水锤压力。 第 4.3.2 条 遇下列情况时,管道应采取相应的水锤防护措施: 1.水锤压力超过管道试验压力。 2.最高反转转速超过额定转速 1.25 倍。 3.管道水压接近汽化压力。 第 4.3.3 条 当关阀历时符合下式条件时,可不验算关阀水锤压力: Ts≥40 a L (4.3.3) 式中 Ts——关阀历时,s; a——水锤波传播速度,m/s。 第五章 设备选择与工程设施 第一节 设备选择 第 5.1.1 条 喷头的选择应符合喷灌系统设计要求。灌溉季节风大的地区或树 下喷灌的喷灌系统,宜采用低仰角喷头。 第 5.1.2 条 管及管件的选择,应使其工作压力符合喷灌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的 要求。 第 5.1.3 条 水泵的选择应满足喷灌系统设计流量和设计水头的要求。水泵应 在高效区运行。对于采用多台水泵的恒压喷灌泵站,所选各泵的流量一扬程曲线, 在规定的恒压范围内应能相互搭接。 第 5.1.4 条 喷灌机应根据灌区的地形、土壤、作物等条件进行选择,并满足 系统设计要求。 第二节 水 潭 工 程 第 5.2.1 条 取水建筑物的设计,可按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执行。 第 5.2.2 条 当采用小型水库蓄水时,坝体应进行稳定计算。当采用塘堰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