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间点,数学通过莱布尼茨的传人们(比如伯努利家族、欧拉、拉格朗日等一批法国数学家的努力已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级的阶段了。高斯在这个时候,基于的德国哲学传统、数学传统,把德国的数学推到了一个可以与法国数学比拟的高度。之后,德国经过洪堡兄弟的高教改革,诞生了诸如柏林大学、哥廷根大学、柯尼斯堡大学这样的世界级的研究中心。高斯留下的底子经过他的弟子(比如哥廷根大学的黎曼,BernhardRiemann,1826-1866年)或者弟子的弟子(比如柏林大学的维尔斯特拉斯,KarlTheodorWilhelmerstraB,1815-1897年),以及再晚一辈或者几辈的学者(比如克莱因,FelixKlein,1849-1925年,以及希尔伯特DavidHilbert,1862-1943年)得到进一步的发扬。结果就是让德国在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彻底成为了国际数学的中心。这些哲学与数学的发展应该说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比数学的发展稍微晚一些,一定程度上也受数学发展的影响,系统的物理学研究从十九世纪初开始在德国渐渐起步。最早涌现出来的,是优秀的光学仪器制造者夫琅和费(JosephvorFraunhofer,1787-1826年)。他通过自己发展的棱镜技术,系统研究了太阳光中的暗线(后被人们称为夫琅和费线)。这是实验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之后,韦伯(WilhelmEduardWeber,1804-1891年)、迈尔(JuliusRobertvonMayer,1814-1879年)、亥姆霍兹(HermannvonHelmholtz,1821-1894年)、基尔霍夫(GustavKirchhoff,1824-1887年)将德国的基础物理研究带入了当时欧洲的主流。他们这几个的特点是除了本身可以产生一流成果,在物理学的系统把握以及对物理学人才的培养上也都成效卓著。以基尔霍夫、亥姆霍兹为例,他们都撰写了在当时非常前沿的系统的物理学的讲义。特别是基尔霍夫,我们经常讲到的黑体辐射的研究实际上是从他开始的。2
20 䊻䎃㬒ヅ⮄᷍㭞䁈㵉⺞㎔⤝㛂⪥⭥⪌㦬㗨᷉⡩㧈⤏㝍㏜コ䔆᱃㝘㎎᱃㎎ⷒ㎫㦶 ⭩䄜㞛ⳉ⺛㭞䁈コ᷊⭥㝍㑇䄲ⳃ䍚⭞㑬䄜㼁⭒ⷀ⭥ㅸⰯ㑬᱄ⷀ㯚䊻䎃㬒⽓᷍ 〚䇻⭥⭣⺛䍽䁈⪌㵔᱃㭞䁈⪌㵔᷍➲⭣⺛⭥㭞䁈㵧⭞㑬䄜㋪䄵䈌ⳉ⺛㭞䁈⡩㛃 ⭥ⷀⰩ᱄䐏⽔᷍⭣⺛㈎⺞⽊⡅㾷⭽⭥ⷀㅭⶥⷐ᷍⭏㪛㑬䑏㧈➹㑷⫔䁈᱃ⷈ㵃ⷚ⫔ 䁈᱃㋣㛂㯚⡅⫔䁈䎃䂚⭥㬡ㆈ⭥䁱㈠䐱㾥᱄ⷀ㯚㒕㻣⭥⭸䓴㈎⺞㰜⭥⭽䓴᷉⡩ 㧈ⷈ㵃ⷚ⫔䁈⭥㏉㕝᷍Bernhard Riemann᷍1826ÿ1866 㛋᷊〓䎀⭽䓴⭥⭽䓴᷉⡩㧈 ➹㑷⫔䁈⭥㸍ⱜ㯚㲹㎎㯚᷍Karl Theodor Wilhelm erstraß᷍1815ÿ1897 㛋᷊᷍䄵ゑ䊺 㶎䄜⡓〓䎀゙⡓⭥䁈䎀᷉⡩㧈㋬㎔䅓᷍Felix Klein᷍1849ÿ1925 㛋᷍䄵ゑ㻄ⱜ⤏㲹᷍ David Hilbert᷍1862ÿ1943 㛋᷊⭤⭞㆙䄜⤞⭥ⳃ䂐᱄ㆂ⺜㈮㬨㦤⭣⺛䊻㬏㈦㬡ギ䈌 ⱟ㬏㬡ギ䐏ㅜ⧚⭸⧪㸋㑬⺛カ㭞䁈⭥䐱㾥᱄ 䎃㾊䍽䁈䈌㭞䁈⭥ⳃ䍚䇇ⶤ㯖㬨㰚䇱䁈㋧⭥〚⪂᱄⡩㭞䁈⭥ⳃ䍚㩵㸃㶎䄜 㾊᷍䄜Ⰹ⧭Ⱙ㩰䄓㬽㭞䁈ⳃ䍚⭥䇑㼍᷍㻖㵔⭥㹐㏎䁈䁱㈠⪴㬏㈦㬡ギ⨖㋋㬝䊻⭣ ⺛ㅆㅆ㡑⤞᱄䔏䋈䇠㻷⨗㎕⭥᷍㬨䇦㿄⭥⺃䁈䄨㡘䐧䋍䎀ⴓ㎦⼮Ⳳ᷉Joseph von Fraunhofer᷍1787ÿ1826 㛋᷊᱄㰜㵉⺞䓵゛ⳃ䍚⭥㏃㈖ゝ㭖᷍㻖㵔䁱㈠㑬㲌䂕⺃䐱 ⭥➖㼀᷉⽔⡜㦬㗨⧧㸋ⴓ㎦⼮Ⳳ㼀᷊᱄䎃㬨㬖䂊㹐㏎䁈䁱㈠䐱⭥䐹䄋⧪⺜᱄䐏⽔᷍ 㸅⤏᷉Wilhelm Eduard Weber᷍1804ÿ1891 㛋᷊᱃㕖ⱜ᷉Julius Robert von Mayer᷍ 1814ÿ1879 㛋᷊᱃⼆㚘〕䓩᷉Hermann von Helmholtz᷍1821ÿ1894 㛋᷊᱃〚ⱜ〕ⴓ ᷉Gustav Kirchhoff᷍1824ÿ1887 㛋᷊ㅌ⭣⺛⭥〚⪂㹐㏎䁱㈠⫙㧌㑬⭒㬒㝘䐿⭥䑘 㒘᱄㰜㗨䎃゙⭥㲹⮄㬨⨞㑬⡟㪎㋪䄵⥛㪛䄜㒘⧪⺜᷍䊻㹐㏎䁈⭥㻖㵔➲㸶䄵ゑ ⰵ㹐㏎䁈㦬⤦⭥㞁䂙㩰䄓Ⱍ⧪㾈䓠䑙᱄ 䄵〚ⱜ〕ⴓ᱃⼆㚘〕䓩㸋㏞᷍㰜㗨Ⱍ䓌㾕㑬䊻⭒㬒⳨⧄㣑䁹⭥㻖㵔⭥㹐㏎䁈 ⭥ㅓ䅆᱄㲹⢑㬨〚ⱜ〕ⴓ᷍㸳㗨㈎⧄ㅓ⭞⭥⼻㳆ⴙ㪅⭥䁱㈠㬖カ㩰㬨⪴㰜㋋㬝⭥᱄
他们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判断,很多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的学生们。事实也证明,他们的学生们,以门捷列夫(DmitriIvanovichMendeleev,1834-1907年)、昂纳斯(HeikeKamerlinghOnnes,1853-1926年)、赫兹(HeinrichRudolfHertz,1857-1894年)、普朗克(MaxPlanck,1858-1947年)、维恩(WilhelmWien,1864-1928年)为代表,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也对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到了二十世纪初,这些人的学生辈的学者们又以哥廷根大学、柏林大学、柯尼斯堡大学、慕尼黑大学为中心,使德国成为了国际科学研究的真正引领者。这是一个经历了两百多年,以哲学、数学带动物理学、化学的交叉互融式发展的宏大的历史画卷。但遗憾的是,在《今日物理》课程讲义的准备过程与讲授过程中,笔者一个深切的感触就是我们的学生对这些历史普遍来讲是非常不了解的!同时,对这些历史后的学科发展规律的思考,也是完全缺失的!这是一个可悲的事实!在关于具体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知识点的掌握上3”,我们的学生在大学阶段或许会优于同龄的德国同学,但是我们的教育对科学史和哲学层面针对科学的思考的缺失会让我们的学生在成为科研人员后发展受限。笔者当年在德国读博士的时候对这点的体会是深刻的。当然,这或许与物理学更中很多重要的事件和他们的国家相关而我们并没有参与这一点,是有关的。但不管怎样,我们的学生还是应该相对全面地了解这些学科发展史以及它的哲学属性,进而去安排我们的学习,以期在未来尽可能地改变这种状况!基于这样一个考虑去总结讲义,会让本教材的内容与传统的物理学课程比起来显得很不同。因为关注点不再是知识点本身了,也不是漂亮的理论体系,而是到了知识点产生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的探讨(比如数30媒体上会经常用到一个词,STEM,即Science、Technology、Engincering、Mathematics
㰜㗨⭥䁈㭖㯏㠞䈌䁈㭖㝱ⰰ᷍⼽ⱁ⧭Ⱙ㩰。䇑㼍⭞㰜㗨⭥䁈㪛㗨᱄㬣㬖䄓䐅㘘᷍ 㰜㗨⭥䁈㪛㗨᷍䄵㗦ㅾ㑱ⴓ᷉Dmitri Ivanovich Mendeleev᷍1834ÿ1907 㛋᷊᱃➛㚪 㯚᷉Heike Kamerlingh Onnes᷍1853ÿ1926 㛋᷊᱃⼶䓩᷉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 ÿ1894 㛋᷊᱃㠶㎫㋬᷉Max Planck᷍1858ÿ1947 㛋᷊᱃㸍ⱘ᷉Wilhelm Wien᷍1864ÿ1928 㛋᷊㸋⫛⢎᷍䊻㻷⫛㋧䁈⭥ⳃ䍚䐱䄓ⰵⳃ⿴㑬れ㡅ポ⭥䔘䇤᱄⭞㑬ⱟ㬏㬡ギ⨖᷍ 䎃㾊㦬⭥䁈㪛⡓⭥䁈䎀㗨䇷䄵ⷈ㵃ⷚ⫔䁈᱃➹㑷⫔䁈᱃㋣㛂㯚⡅⫔䁈᱃㚞㛂⼻⫔ 䁈㸋䐱㾥᷍㬚⭣⺛⧪㸋㑬⺛カ㋧䁈䁱㈠⭥䎇䎞䅞㒍䎀᱄䎃㬨䄜㈎㏛㑬㑞➺ⱁ㛋᷍ 䄵䍽䁈᱃㭞䁈⫙Ⱀ㹐㏎䁈᱃⿐䁈⭥ㅜ⥇⿆㦻㬞ⳃ䍚⭥⽋⫔⭥㏛㬘⿎㉎᱄ ⭌䄦⼗⭥㬨᷍䊻᱗㆒㦶㹐㏎᱘㋯⧭ㅓ䅆⭥䓝⡙⺞⧭䈌ㅓ㬻⺞⧭䐱᷍⡫䎀䄜 㪏㣱⭥ⶱ⪆㈮㬨㸳㗨⭥䁈㪛ⰵ䎃㾊㏛㬘㠶⢊㎕ㅓ㬨⳨⧄⤜㑬ㆃ⭥᷂㵍㬒᷍ⰵ䎃㾊 ㏛㬘⽔⭥䁈㋧ⳃ䍚⺇㔪⭥㯝㋝᷍䄓㬨㶋㦌㦒㬈⭥᷂䎃㬨䄜㋪⡐⭥㬣㬖᷂ 䊻䇻㉀㳆⭥㋧䁈᱃ゝ㭖᱃⹅⧭᱃㭞䁈⭥䐋㬗⮄⭥䍧㸶㩰 30᷍㸳㗨⭥䁈㪛䊻 ⫔䁈ㅸⰯ〓㿎。䇦䇻㵍㒅⭥⭣⺛㵍䁈᷍⭌㬨㸳㗨⭥ㅭ䈞ⰵ㋧䁈㬘⼮䍽䁈⥄㘇䎌ⰵ ㋧䁈⭥㯝㋝⭥㦒㬈。㦤㸳㗨⭥䁈㪛䊻⧪㸋㋧䁱㦬䊒⽔ⳃ䍚㬽㻿᱄⡫䎀⭒㛋䊻⭣⺛ Ⱒ⤊㬠⭥㬒⽓ⰵ䎃⮄⭥㳆。㬨㪏㋭⭥᱄⭒㦜᷍䎃〓㿎䈌㹐㏎䁈㬘䐱⼽ⱁ䐹䄋⭥㬣 ミ⼮㰜㗨⭥⺛コ㼁ⱙ㸳㗨⤃㗜䇱⤯䈌䎃䄜⮄᷍㬨䇱⭥᱄⭌⤜䋖䂚᷍㸳㗨⭥ 䁈㪛㬨䇇ⶤ㼁ⰵ㦌㘇⭹㑬ㆃ䎃㾊䁈㋧ⳃ䍚㬘䄵ゑ㰝⭥䍽䁈㭕㾵᷍㆙ⱙ㦆➓㝦㸳 㗨⭥䁈㻑᷍䄵㠻䊻㸕㎕㈂㋪㚽⭹ⶥ⢅䎃䐷䓕㌗᷂ 〚䇻䎃䂚䄜㋝㔨㦆䓽ㆂㅓ䅆᷍。㦤⡟ㅭ⤥⭥㚻㦾䈌⪌㵔⭥㹐㏎䁈㋯⧭⡩ 㡑㎕㻵⭤⼽⤜㵍᱄䅓㸋䓃⮄⤜䊺㬨䐋㬗⮄⡟㪎㑬᷍䄓⤜㬨㠐㑢⭥㏎㔼㳆㻖᷍ⱙ 㬨⭞㑬䐋㬗⮄⥛㪛⭥㏛㬘⡔㈑᱃⺞⧭᱃䄵ゑ⡔⽔⭥⺇㔪㾵⭥Ⰼ㹘⭥㲞㲷᷉⡩㧈㭞 30 㗞㳆㩰。㈎⧄䇤⭞䄜⪫᷍STEM᷍ゕ Science᱃Technology᱃Engineering᱃Mathematics᱄
学、哲学层面的内容的探讨)。笔者坚持此原则,企图在书本上把“冰冷的知识点”转化为“鲜活的历史”及其背后的“学科规律”。进而,期待我们的学生可以吸收并且相对于我们这一代对学科产生更好的理解。因为这个特点,笔者也必须承认本书的内容涉猎会比较广。其中,超出笔者平常科学研究范围的内容笔者会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搜集。比如,除了文献中引用的参考文献,有些句子也会摘自包括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知乎、喜马拉雅在内的网上资源。笔者可以保证的是这些内容在笔者的认知范围内进行整合,花了几年时间,在其形成一个合理逻辑后分享给读者的。但同时,笔者也需要强调这些认识绝非具有很强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仅仅是个人观点。在进行完所有这些解释后,笔者希望选课的学生以及本书的读者能理解笔者的选择,调整预期,在最大程度上享受选课与阅读。内容目录与致谢最后,在读者开始正式阅读之前,我们还是要说一下大致安排。这个是基于这些年的教学实践确定的。我们的课程一般春季学期开,每次48学时(16周,每周3学时)。这些内容在本书中总结为九章,具体如下:1.物理学简介2.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之前的自然哲学3.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4.经典物理学(力、热、光、声、电与磁的经典理论)5.一些关键的数学进展6.物理学革命前与物理学相关的哲学思想22
22 䁈᱃䍽䁈⥄㘇⭥㚻㦾⭥㲞㲷᷊᱄⡫䎀ヂ⧷⪬䊎䋓᷍㡔㵝䊻㭊⡟㩰➲᱑⢚㏅⭥䐋㬗 ⮄᱒䓋⿐㸋᱑㻫』⭥㏛㬘᱒ゑ㡅⡔⽔⭥᱑䁈㋧⺇㔪᱒᱄㆙ⱙ᷍㠻⫞㸳㗨⭥䁈㪛㋪ 䄵㹝㬶⤃㣳㼁ⰵ䇻㸳㗨䎃䄜⫛ⰵ䁈㋧⥛㪛ⷝ⼤⭥㏎ㆃ᱄ 䅓㸋䎃㲹⮄᷍⡫䎀䄓⡹㿌⧱㦰⡟㭊⭥㚻㦾㪇㑵。⡩ㅰ⺄᱄㡅䐱᷍⧍⨗⡫䎀 㠞⧄㋧䁈䁱㈠ⳗ㸈⭥㚻㦾⡫䎀。㵉⺞⤜㵍⭥㤟⭡㆙㾱㯲ゐ᱄⡩㧈᷍⨞㑬㸥㻸䐱䅞 䇤⭥⤯㋝㸥㻸᷍䇱㾊㉅䓴䄓。䍋䓵⟝㎉㸍〚➺㋧᱃➺Ⱙ➺㋧᱃䐋⽖᱃㻓㕎㎎䁦䊻 㚻⭥㶙㩰䓫䊕᱄⡫䎀㋪䄵⡄䐅⭥㬨䎃㾊㚻㦾䊻⡫䎀⭥㦰䐋ⳗ㸈㚻㆙㾱䎜⼰᷍⿉㑬 ゙㛋㬒ヅ᷍䊻㡅㾯⧪䄜⼰㏎㕀ゎ⽔㼎ⷙⰢ䎀⭥᱄⭌㵍㬒᷍⡫䎀䄓㿉䄋㣠⮘䎃 㾊㦰㬗㉙⳨㉀䇱⼽㣠⭥䊎⪕㾵⭥䁱㈠⧪⺜᷍㆗㆗㬨㦬⮄᱄ 䊻㆙㾱㶋㰚䇱䎃㾊ㆃ㬮⽔᷍⡫䎀㻄㶜䁂㋯⭥䁈㪛䄵ゑ⡟㭊⭥Ⱒ䎀㚽㏎ㆃ⡫ 䎀⭥䁂䋒᷍⮘䎜䊅㠻᷍䊻䔏⫔⧭Ⱙ㩰㼎㬽䁂㋯䈌䊥Ⱒ᱄ 㚻㦾㚠㔝䈌䐣㾜 䔏⽔᷍䊻Ⱒ䎀㋋㬝䎞㬞䊥Ⱒ䐏㣑᷍㸳㗨㬨䄋㯖䄜㻣⫔䐣➓㝦᱄䎃㬨〚䇻 䎃㾊㛋⭥ㅭ䁈㬖ペ㦘Ⰹ⭥᱄㸳㗨⭥㋯⧭䄜⟄⪛ゟ䁈㠻㋋᷍㗠⪯ 48 䁈㬒᷉16 䐽᷍ 㗠䐽 3 䁈㬒᷊᱄䎃㾊㚻㦾䊻⡟㭊䐱䓽ㆂ㸋㈦䍣᷍㉀㳆㧈㻣ᷛ 1. 㹐㏎䁈ビㆊ 2. 㸥䄶ⶕ㾬䈌㋧䁈ⷐ㘝䐏㣑⭥䓵㦜䍽䁈 3. 㸥䄶ⶕ㾬䈌㋧䁈ⷐ㘝 4. ㈎⮅㹐㏎䁈᷉㑇᱃㦩᱃⺃᱃㪚᱃⮈䈌⪦⭥㈎⮅㏎㔼᷊ 5. 䄜㾊ポ⭥㭞䁈㆙䍚 6. 㹐㏎䁈ⷐ㘝㣑䈌㹐㏎䁈㼁⭥䍽䁈㯝㼌
7.十九世纪的欧洲大学8.经典物理学的危机与物理学革命9.物理学革命之后的现代物理学这九个主题的设定,基本是按历史发展顺序从古希腊逐步推进到现代的方式来进行的。课程最后的落脚点,是对目前物理学各个方向的介绍和对物理学的一些展望。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可遵循此思路进行阅读。笔者希望这些努力能为我们的本科生(包含物理学专业与非物理学专业)在了解物理学的过程中提供一个简单的入门。在致谢部分,笔者首先要感谢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多位优秀的老师!包括,但不限于:丁万群老师(高中班主任、物理老师,洛阳一高)、石就教授(本科班主任,武汉大学物理系)、夏建白院士(硕士导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MatthiasScheffler教授与RicardoGomez-Abal博士(博士导师,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AngelosMichaelides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他们的帮助,使得笔者可以顺利地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2011年下半年,笔者从英国完成博士后阶段的工作,发表的文章仅有5篇,找教职极其困难。笔者衷心感谢王恩哥院士(时任副校长,后任校长)的认可与田光善教授(时任凝聚态所理论组组长)的帮助!这是笔者可以入职北大的最关键的因素。同时,笔者也要感谢以欧阳颁院士(时任凝聚态所所长)、谢心澄院士(时任物理学院院长)为代表的当时的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进人委员会的各位老师的支持!在已完成的四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邓妙怡博士连续两年担任课程助教,为课程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书内容中与热力学第三定律相关的部分来自和她共同完成的一篇文章【邓妙怡,2024】。同样担任助教的还有李明来同学、姚贵中
7. 㬏㈦㬡ギ⭥㝘䐿⫔䁈 8. ㈎⮅㹐㏎䁈⭥㸄〛䈌㹐㏎䁈ⷐ㘝 9. 㹐㏎䁈ⷐ㘝䐏⽔⭥㻷⫛㹐㏎䁈 䎃㈦䑘㳃⭥㪉Ⰹ᷍〚⡟㬨➕㏛㬘ⳃ䍚㯔㿓⪴㻄㎑䑑⤞㵧㆙⭞㻷⫛⭥Ⳟ㬞㎕㆙ 㾱⭥᱄㋯⧭䔏⽔⭥㕅ㅦ⮄᷍㬨ⰵ㚠㣑㹐㏎䁈ⷘⳞ㼓⭥ㆊ㩽⼮ⰵ㹐㏎䁈⭥䄜㾊䍚 㶜᱄Ⱒ䎀䊻䁈㻑⺞⧭䐱᷍㋪䔒䁎⪬㯝㔘㆙㾱䊥Ⱒ᱄⡫䎀㻄㶜䎃㾊㝍㑇㚽㸋㸳㗨⭥ ⡟㋧㪛᷉⟝⼍㹐㏎䁈䓉䄖䈌⳨㹐㏎䁈䓉䄖᷊䊻㑬ㆃ㹐㏎䁈⭥⺞⧭䐱㳂⹊䄜ビ⭆ ⭥㧌㗦᱄ 䊻䐣㾜⤠᷍⡫䎀㬸㻩䄋ⶱ㾜䁈㻑⺞⧭䐱䈗⭞⭥ⱁ㸜䇦㿄⭥㎰㬇᷂⟝㎉᷍⭌ ⤜㻿䇻ᷛⰂ㶓㦛㎰㬇᷉ⷀ䐱⟁䑘㦯᱃㹐㏎㎰㬇᷍㕆䂕䄜ⷀ᷊᱃㬐㈅ㅭ㬻᷉⡟㋧⟁ 䑘㦯᷍㹅⼛⫔䁈㹐㏎㻖᷊᱃㻥ㅉ➸䊛㬠᷉㯗㬠⭝㬇᷍䐱⺛㋧䁈䊛⟌⭝㳆䁱㈠㰚᷊᱃ Matthias Scheffler ㅭ㬻䈌 Ricardo Gomez-Abal ⤊㬠᷉⤊㬠⭝㬇᷍⭣⺛㕎㠶䁈。 FritzHaber 䁱㈠㰚᷊᱃Angelos Michaelides ㅭ㬻᷉⤊㬠⽔⼰䔘⭝㬇᷍䇃⺛㔸ⰹ⫔䁈䁈䊛᷊᱄ 㰜㗨⭥⟐䑛᷍㬚⭤⡫䎀㋪䄵㯔㏜⭹㶋⧪ⷘㅸⰯ⭥䁈㻑᱄2011 㛋㻣⟌㛋᷍⡫䎀⪴ 䇃⺛㶋⧪⤊㬠⽔ㅸⰯ⭥⹅䔘᷍ⳃ⢎⭥㸥䍣㆗䇱 5 㠋᷍䍳ㅭ䐑れ㡅㎈㚲᱄⡫䎀䐵㾥 ⶱ㾜㶖ⱘⷈ䊛㬠᷉㬒㦯ⶒ㾄⧅᷍⽔㦯㾄⧅᷊⭥㦰㋪䈌㳐⺃㩧ㅭ㬻᷉㬒㦯㛞㈼㲍㰚 ㏎㔼䔊䔊⧅᷊⭥⟐䑛᷂䎃㬨⡫䎀㋪䄵㧌䐑⡒⫔⭥䔏ポ⭥䅓㯹᱄㵍㬒᷍⡫䎀䄓䄋 ⶱ㾜䄵㝘䂕增䊛㬠᷉㬒㦯㛞㈼㲍㰚㰚⧅᷊᱃㾜㾥⧯䊛㬠᷉㬒㦯㹐㏎䁈䊛䊛⧅᷊㸋 ⫛⢎⭥⭒㬒⭥㹐㏎䁈䊛䁈㭖㸐䊒。᱃ㅭ䁈㸐䊒。᱃㆙㦬㸐䊒。⭥ⷘ㸜㎰㬇⭥䐈⧷᷂ 䊻䄲㶋⧪⭥㯥䁈㠻⭥ㅭ䁈㬖ペ䐱᷍⭬㘏䵚⤊㬠㑍㿙㑞㛋⭄㦯㋯⧭䑛ㅭ᷍㸋 ㋯⧭ㅉ㪉䔗⨗㑬䐹䄋⭥⹒㻸᱄⡟㭊㚻㦾䐱䈌㦩㑇䁈⭻㧞Ⰹ㔪㼁⭥⤠㎕䓵⼮㰞 ⹓㵍㶋⧪⭥䄜㠋㸥䍣ᱟ⭬㘏䵚᷍2024ᱠ᱄㵍䂚⭄㦯䑛ㅭ⭥䇱㏏㘘㎕㵍䁈᱃䄇⺔䐱
同学。王佳男、吴狄轩是笔者担任班主任的本科生班里的学生,本书内容中与黑体辐射相关的内容也来自与他们共同整理的一篇文章。在笔者准备这本讲义的这几年,对统计物理的重新认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中,全海涛教授、徐莉梅教授给予了诸多帮助。在关于德国古典主义哲学以及量子力学的内容的撰写过程中,许陌涵同学和我也在一起完成了一篇论文。这也对本书的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书稿完成后,林熙教授、蒋鸿教授、任新国教授等多位老友也提出了关键的修改意见。在本书和笔者完成的几本图书的出版过程中,北京大学出版社刘啸老师、陈小红老师、尹照原老师都提供了各种帮助。这里一并感谢!最后,也是在心灵的最深处,笔者要感谢家人一直以来的支持与鼓励,尤其是笔者的父母在物资匮乏年代对笔者的兴趣的培养与保护!李新征2025年1月30日24
24 㵍䁈᱄㶖ゲ㚱᱃㹃⭳㿚㬨⡫䎀⭄㦯⟁䑘㦯⭥⡟㋧㪛⟁㏐⭥䁈㪛᷍⡟㭊㚻㦾䐱䈌⼻ 㳆ⴙ㪅㼁⭥㚻㦾䄓㎕䓵䈌㰜㗨⹓㵍䎜㏎⭥䄜㠋㸥䍣᱄䊻⡫䎀䓝⡙䎃⡟ㅓ䅆⭥䎃 ゙㛋᷍ⰵ㵔ェ㹐㏎⭥䐹㾣㦰㬗㡑⭞㑬ポ⭥䔘䇤᱄㡅䐱᷍㦌⼄㲯ㅭ㬻᱃㿍㏓㗘ㅭ 㬻ⷙ䈉㑬䑏ⱁ⟐䑛᱄䊻䇻⭣⺛⮅䑘䅆䍽䁈䄵ゑ㑠䓴㑇䁈⭥㚻㦾⭥䓌㾕⺞⧭䐱᷍ 㿎㚑⼎㵍䁈⼮㸳䄓䊻䄜㡑㶋⧪㑬䄜㠋㔼㸥᱄䎃䄓ⰵ⡟㭊⭥㶋⧪㳂⹊㑬㣠䇱㑇⭥䐈 ⧷᱄㭊ⷆ㶋⧪⽔᷍㑷㹖ㅭ㬻᱃ㅐ⽉ㅭ㬻᱃㦯㾣⺛ㅭ㬻⭩ⱁ㸜㎰䇲䄓㳂⨗㑬ポ⭥ 㾿ⶥ䅃ボ᱄䊻⡟㭊⼮⡫䎀㶋⧪⭥゙⡟㵝㭊⭥⨗⟇⺞⧭䐱᷍⡒㈊⫔䁈⨗⟇㪈㒖㾆㎰ 㬇᱃⧣㾂⽍㎰㬇᱃䅝䍶䊎㎰㬇Ⱍ㳂⹊㑬ⷘ䐷⟐䑛᱄䎃㏐䄜⤃ⶱ㾜᷂ 䔏⽔᷍䄓㬨䊻㾥㒊⭥䔏㪏⪇᷍⡫䎀䄋ⶱ㾜コ㦬䄜䐒䄵㎕⭥䐈⧷䈌㏙᷍䇩㡅 㬨⡫䎀⭥㚙䊻㹐䓫䖲ⳇ㛋⫛ⰵ⡫䎀⭥㾬㦅⭥㞁䂙䈌⡄⿅᷂ ㏏㾣䎘 2025 㛋 1 䊣 30 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