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这与科学革命后科学脱离哲学进而专门化,科学内部的分支各自成熟,进而我们的科研人员会不自主地关注非常具体的问题这样一个历史潮流是密切相关的。毕竞,哲学的内容既不那么具体,也不那么科学’。在我们的学科分类中,很多时候哲学更是被当作了文科。但是这些年随着笔者年纪的增长以及科研工作的积累,笔者越来越能体会到在进行一些具体的科研工作时,充分了解物理学史与物理学的哲学属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笔者又进一步认识到它确实是万科之母。自然哲学是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根儿上说,哲学有很强的理学属性。基于这个理解,在整理这本书的时候,笔者希望对这两点内容(物理学史、物理学的哲学属性)进行一个强调7,既针对物理学专业的学生,也针对其它专业的学生。2021年7月,笔者开始整理书稿。几经周折,笔者在2024年12月将书名定为《自然哲学与物理学》"。5人类历史上,特别是从科学革命开始到十九世纪中叶前这段时间,很多哲学家进行过将哲学做成科学的尝试,最终都失败了。这种失败应该说也是哲学的胜利,这也是我们希望在本书强调的一个内容。6高考时,多数哲学系应该是从文科招生的。这个很重要!举个例子,不少物理系的老师在讲《量子力学》的时候,甚至直接跟学生说你不要跟我讨论那些概念背后的哲学,我告诉你怎么算就可以了。这样培养出来的,是技工,不是学者。当然,笔者承认会算是第一步,但大学课程的追求应该高于这个。同时,笔者也承认要把概念讲清楚很难。这个只能说是讲到讲授者的能力范国的上限。后面的深入理解,是学生的事情。但不讲,定不合适。8这里特别感谢刘玉鑫老师!本书的命名过程经历了好几个版本,《自然哲学与物理学》之前的版本是《自然哲学之物理学》。再之前,是《今日物理》、《物理学史》等题目。笔者开始更喜欢《自然哲学之物理学》,但笔者可以想象这个名字会引起很大的歧义。2024年12月16日,在一次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关于教学的会议讨论中,笔者讲述了自己的各种考虑之后。与会的吴飘老师、曹庆宏老师、李湘庆老师、林熙老师、檀时钠老师、孟策老师都提出了一些很有帮助的意见,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本书出版后可能产生的读者反馈。最后,笔者听取了刘玉鑫老师关于书名的建议。下面,笔者会详细解释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在书名中体现“自然哲学
䇇ⶤ㯖᷍䎃䈌㋧䁈ⷐ㘝⽔㋧䁈㵲㏌䍽䁈㆙ⱙ䓉㗦⿐᷍㋧䁈㚻⤠⭥䐈ⷘ䓵⧪ 㭍᷍㆙ⱙ㸳㗨⭥㋧䁱㦬䊒。⤜䓵䑘⭹䓃⳨⧄㉀㳆⭥㸫㳃䎃䂚䄜㏛㬘⧒㒘㬨㗽 㣱㼁⭥᱄⡰㈚᷍䍽䁈⭥㚻㦾ォ⤜㚨㗕㉀㳆᷍䄓⤜㚨㗕㋧䁈 5 ᱄䊻㸳㗨⭥䁈㋧ ㏁䐱᷍⼽ⱁ㬒⽓䍽䁈ⷝ㬨⡜⭒䔘㑬㸥㋧ 6 ᱄⭌㬨䎃㾊㛋㰇䓦⡫䎀㛋ギ⭥䋗⧅䄵ゑ ㋧䁱⹅䔘⭥〞㎼᷍⡫䎀䊞㎕䊞㚽㳆。⭞䊻㆙㾱䄜㾊㉀㳆⭥㋧䁱⹅䔘㬒᷍⨅㑬ㆃ 㹐㏎䁈㬘䈌㹐㏎䁈⭥䍽䁈㭕㾵㬨⳨⧄䐹䄋⭥᱄䊻䁈㻑䍽䁈⭥⺞⧭䐱᷍⡫䎀䇷㆙䄜 ⤞㦰㬗⭞㰝㦘㬖㬨㶓㋧䐏㚙᱄䓵㦜䍽䁈㬨䍽䁈䐱⭥䐹䄋䔊⧪⤠᱄䅓⪬᷍⪴ⷚⱚ 㩰㯖᷍䍽䁈䇱⼽㣠⭥㏎䁈㭕㾵᱄〚䇻䎃㏎ㆃ᷍䊻䎜㏎䎃⡟㭊⭥㬒⽓᷍⡫䎀㻄㶜 ⰵ䎃㑞⮄㚻㦾᷉㹐㏎䁈㬘᱃㹐㏎䁈⭥䍽䁈㭕㾵᷊㆙㾱䄜㣠⮘ 7 ᷍ォ䎌ⰵ㹐㏎䁈 䓉䄖⭥䁈㪛᷍䄓䎌ⰵ㡅㰝䓉䄖⭥䁈㪛᱄2021 㛋 7 䊣᷍⡫䎀㋋㬝䎜㏎㭊ⷆ᱄゙㈎䐽 䍼᷍⡫䎀䊻 2024 㛋 12 䊣ㅌ㭊㘜Ⰹ㸋᱗䓵㦜䍽䁈䈌㹐㏎䁈᱘8 ᱄ 5 㦬㏁㏛㬘㩰᷍㲹⢑㬨⪴㋧䁈ⷐ㘝㋋㬝⭞㬏㈦㬡ギ䐱䄗㣑䎃Ⱟ㬒ヅ᷍⼽ⱁ䍽䁈コ㆙㾱⺞ㅌ䍽䁈䔗 ⧪㋧䁈⭥⧃㬵᷍䔏䐶Ⱍ㬈➽㑬᱄䎃䐷㬈➽䇇ⶤ㯖䄓㬨䍽䁈⭥㬅㏜᷍䎃䄓㬨㸳㗨㻄㶜䊻⡟㭊㣠⮘⭥ 䄜㚻㦾᱄ 6 ⷀ㋝㬒᷍ⱁ㭞䍽䁈㻖䇇ⶤ㬨⪴㸥㋧䍱㪛⭥᱄ 7 䎃⼽䐹䄋᷂㈺㏞䓴᷍⤜㩺㹐㏎㻖⭥㎰㬇䊻ㅓ᱗㑠䓴㑇䁈᱘⭥㬒⽓᷍㪖䐢䐒ㅴⷛ䁈㪛㯖㛄⤜ 䄋ⷛ㸳㲷㔼㚨㾊ⶦ㛏⡔⽔⭥䍽䁈᷍㸳㰀㛄䋖㗕㰄㈮㋪䄵㑬᱄䎃䂚㞁䂙⨗㎕⭥᷍㬨ゝ⹅᷍⤜㬨䁈 䎀᱄⭒㦜᷍⡫䎀⧱㦰。㰄㬨⭻䄜⤞᷍⭌⫔䁈㋯⧭⭥䓘㤔䇇ⶤⷀ䇻䎃᱄㵍㬒᷍⡫䎀䄓⧱㦰䄋➲ⶦ 㛏ㅓ㤆⨟⼽㚲᱄䎃䐜㚽㯖㬨ㅓ⭞ㅓ㬻䎀⭥㚽㑇ⳗ㸈⭥㩰㻿᱄⽔㘇⭥㪏㧌㏎ㆃ᷍㬨䁈㪛⭥㬣㤊᱄ ⭌⤜ㅓ᷍㋰Ⰹ⤜⼰㬫᱄ 8 䎃㏐㲹⢑ⶱ㾜㒖䈒尯㎰㬇᷂⡟㭊⭥㘝㘜⺞⧭㈎㏛㑬⼤゙⟇⡟᷍᱗䓵㦜䍽䁈䈌㹐㏎䁈᱘䐏㣑⭥ ⟇⡟㬨᱗䓵㦜䍽䁈䐏㹐㏎䁈᱘᱄䊺䐏㣑᷍㬨᱗㆒㦶㹐㏎᱘᱃᱗㹐㏎䁈㬘᱘⭩㳃㚠᱄⡫䎀㋋㬝ⷝ㻓 ᱗䓵㦜䍽䁈䐏㹐㏎䁈᱘᷍⭌⡫䎀㋪䄵㼌㼔䎃㘜䓷。䅞㡑⼽⫔⭥㡈䅆᱄2024 㛋 12 䊣 16 㦶᷍䊻 䄜⪯⡒㈊⫔䁈㹐㏎䁈䊛䇻ㅭ䁈⭥。䅊㲷㔼䐱᷍⡫䎀ㅓ㭗㑬䓵゛⭥ⷘ䐷㋝㔨䐏⽔᱄䈌。⭥㹃咎㎰ 㬇᱃⤽㤍⽋㎰㬇᱃㏏㼇㤍㎰㬇᱃㑷㹖㎰㬇᱃㲕㬒㚧㎰㬇᱃㗰⥀㎰㬇Ⱍ㳂⨗㑬䄜㾊⼽䇱⟐䑛⭥䅃ボ᷍ 䄜Ⰹ⧭Ⱙ㩰㋪䄵ⳕ䇔⨗⡟㭊⨗⟇⽔㋪㚽⥛㪛⭥Ⱒ䎀ⳕ㎂᱄䔏⽔᷍⡫䎀㳞㦂㑬㒖䈒尯㎰㬇䇻㭊㘜 ⭥ㅉ䅊᱄㻣㘇᷍⡫䎀。㼋㻙ㆃ㬮䓵゛㸋㬓㗕䄜Ⰹ䄋䊻㭊㘜䐱㳆㻷᱑䓵㦜䍽䁈᱒᱄
基于如上介绍,我们的前言将按:1)从《今日物理》到《自然哲学的物理学》的题目转变,2)本书的构架,3)读者应放低对本书期待的一些说明,以及4)本书内容的目录与致谢,共四部分展开。从《今日物理》到《自然哲学与物理学》书名的转变我们先从书名的多次转变说起。前面提到的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对课程认识的改变对于笔者而言是作为结果出现的。促成这种改变的原因,笔者认为与自己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的很多困惑是相关的。对《今日物理》课程的准备,对于笔者消除这些困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个过程中,就物理学的哲学属性这一点的认识最为关键!出于这个考虑,我们把本书命名为《自然哲学与物理学》。下面,笔者把这个过程分享出来供读者体会。从1996年高中毕业进入武汉大学物理系学习算起,笔者从事物理学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已经有超过二十八年的时间了。2012年的春天,笔者有幸在王恩哥老师、田光善老师等前辈的帮助下来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这个梦想中的平台开始预聘考核(tenure track)阶段的工作。因为早期遇到的几个学生都很优秀,大约在2016年,笔者感觉自己的考核从硬件指标上来讲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相应的,在科研上也就产生了一种懈息,乃至困惑。主要的问题,是笔者对自己在科研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果的重要性认识地并不充分。当时,虽然笔者总拿普林斯顿高研院创始人弗菜克斯纳(AbrahamFlexner,1866-1959年)提倡的对“无用知识”的追求的精神去鼓励自己。但不得不说,9我们的tenure是有固定标准的。实际上,所有应试的东西,都有标准。这个对于我们中国人都不难。难的是没有标准的事情。在第六章,讲到康德的时候,读者应该会有体会。6
6 〚䇻㧈㩰ㆊ㩽᷍㸳㗨⭥㣑䁵ㅌ➕ᷛ1᷊⪴᱗㆒㦶㹐㏎᱘⭞᱗䓵㦜䍽䁈⭥㹐㏎ 䁈᱘⭥㳃㚠䓋⢅᷍2᷊⡟㭊⭥⹚ソ᷍3᷊Ⱒ䎀䇇⳦⭮ⰵ⡟㭊㠻⫞⭥䄜㾊㯖㘘᷍䄵ゑ 4᷊⡟㭊㚻㦾⭥㚠㔝䈌䐣㾜᷍⹓㯥⤠䍚㋋᱄ ⪴᱗㆒㦶㹐㏎᱘⭞᱗䓵㦜䍽䁈䈌㹐㏎䁈᱘㭊㘜⭥䓋⢅ 㸳㗨㻩⪴㭊㘜⭥ⱁ⪯䓋⢅㯖㡑᱄㣑㘇㳂⭞⭥⡫䎀䊻㬻㋯⺞⧭䐱ⰵ㋯⧭㦰㬗 ⭥ⶥ⢅ⰵ䇻⡫䎀ⱙ䁵㬨䔘㸋ㆂ⺜⨗㻷⭥᱄⪺⧪䎃䐷ⶥ⢅⭥䊎䅓᷍⡫䎀㦰㸋䈌䓵゛ 䁈㻑㹐㏎⭥⺞⧭䐱⭥⼽ⱁ㎈〔㬨㼁⭥᱄ⰵ᱗㆒㦶㹐㏎᱘㋯⧭⭥䓝⡙᷍ⰵ䇻⡫䎀 㼜⨞䎃㾊㎈〔㡑⭞㑬䐢䐹䄋⭥䔘䇤᱄ⱙ䎃⺞⧭䐱᷍㈮㹐㏎䁈⭥䍽䁈㭕㾵䎃䄜 ⮄⭥㦰㬗䔏㸋ポ᷂⨗䇻䎃㋝㔨᷍㸳㗨➲⡟㭊㘝㘜㸋᱗䓵㦜䍽䁈䈌㹐㏎䁈᱘᱄ 㻣㘇᷍⡫䎀➲䎃⺞⧭㼎⨗㎕⹊Ⱒ䎀㳆。᱄ ⪴ 1996 㛋ⷀ䐱⡰䄖㆙㧌㹅⼛⫔䁈㹐㏎㻖䁈㻑㰄㡑᷍⡫䎀⪴㬣㹐㏎䁈䓉䄖⭥ 䁈㻑⼮䁱㈠䄲㈎䇱⧍⺞ⱟ㬏➬㛋⭥㬒ヅ㑬᱄2012 㛋⭥⪛㳍᷍⡫䎀䇱㾳䊻㶖ⱘⷈ㎰ 㬇᱃㳐⺃㩧㎰㬇⭩㣑⡓⭥⟐䑛㻣㎕⭞⡒㈊⫔䁈㹐㏎䁈䊛䎃㗯㼌䐱⭥㠞㲉㋋㬝䊅 㠙㋝⼬᷉tenure track᷊ㅸⰯ⭥⹅䔘᱄䅓㸋䋈㠻䈗⭞⭥゙䁈㪛Ⱍ⼽䇦㿄᷍⫔䊝䊻 2016 㛋᷍⡫䎀ⶱ㉖䓵゛⭥㋝⼬⪴䇓ミ䐙⢋㩰㎕ㅓ䇇ⶤ⤜。䇱㲌⫔㸫㳃 9 ᱄㼁䇇⭥᷍ 䊻㋧䁱㩰䄓㈮⥛㪛㑬䄜䐷㾙⭂᷍㚬䐢㎈〔᱄䑘䄋⭥㸫㳃᷍㬨⡫䎀ⰵ䓵゛䊻㋧䁱⺞ ⧭䐱㰚⥛㪛⭥⧪⺜⭥䐹䄋㾵㦰㬗⭹⤃⤜⨅᱄ ⭒㬒᷍㰅㦜⡫䎀䓽㚤㠶㑷㯚ⰺⷀ䁱䊛⪕㬝㦬ⶆ㎔㋬㯚㚪᷉Abraham Flexner᷍ 1866ÿ1959 㛋᷊㳂⧌⭥ⰵ᱑㸿䇤䐋㬗᱒⭥䓘㤔⭥㈌㪒㦆㏙䓵゛᱄⭌⤜⭤⤜㯖᷍ 9 㸳㗨⭥ tenure 㬨䇱Ⰹ⢋䓝⭥᱄㬖カ㩰᷍㰚䇱䇇㬵⭥Ⰼ㹘᷍Ⱍ䇱⢋䓝᱄䎃ⰵ䇻㸳㗨䐱⺛㦬Ⱍ ⤜㚲᱄㚲⭥㬨㗜䇱⢋䓝⭥㬣㤊᱄䊻⭻㒚䍣᷍ㅓ⭞㋖⭣⭥㬒⽓᷍Ⱒ䎀䇇ⶤ。䇱㳆。᱄
自己对物理学这门学科以及对哲学的认识距离弗莱克斯纳所面对的那些顶尖科学家们相差实在太远了1°。因此,对这句话的理解流于表面。作为一个结果,在笔者感觉自己预聘考核基本可以完成后,对科研的兴趣是有所丧失的。这种状况持续了好几年。在这几年间,笔者将很多精力放在教学与公共服务上,因为当时的笔者觉得这些事情更有意义。2020-2021学年的春季学期,笔者开始主讲《今日物理》。同样在这段时间,笔者课题组有几项纯理论工作先后完成或先后起步【Ye,2021][Ye,2023I[Ouyang,2024]。因为准备课程讲义过程中对物理学史的了解,笔者有了一定的能力把这些工作放到学科发展的历史中去体会其意义1。如果对其价值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判断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说服学生以一种不求结果的心态去开展研究12。而令笔者惊喜的,是这样做的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笔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10他/她们那代物理学家不光物理学与数学的素养好,哲学素养也往往也很高。他们除了介绍物理学史并出版关于物理学的哲学属性的专著,在介绍物理学的具体内容的时候,往往也会融入很多哲学的思考。大家可以从文献【玻恩,2015】、【劳厄,1978】【马赫,2014】、【马赫,2016】、【爱因斯坦,2015】获得一定的体会。具体到普林斯顿高研院,据说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年)对于这个工作很感兴趣,除了薪酬,另一个原因就是他觉得可以与哥德尔(KurtFricdrichGodel,1906-1978年)一起散步回家。再举一个例子,也可以体现哲学在这里的受重视程度。冯·诺伊受(JohnvonNeumann,1903-1957年)与魏格纳(EugenePaulWigner,1902-1995年)是一对从高中开始就建立了深厚友谊的好友。他们在上世纪30年代初一起到普林斯顿工作。在续聘的环节,冯·诺依受得到了更快的认可。这肯定不是因为魏格纳不优秀(实际上他已经优秀地不能再优秀了)。唯一笔者能想到的原因是来自对比,毕竞前者的工作更能体现哲学(比如逻辑学)的一些特质。而后者的成就多为“具体的知识”,也就是科学上的成果。关于这句话,读者可随着针对本教材的阅读的进行慢慢有体会。当然,在后者短暂离开后,校方很快意识到了这个错误,并重新将其邀请回普林斯顿。笔者从这些历史,感受到的也是普林斯顿高研中心对科学背后的哲学的重视。1教和学是分不开的。教学肯定会占用科研时间,从短期来讲会影响论文产出。但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科内容的体会,是会在长一点的时间周期内反哺科研的。这是笔者进入北京大学工作12年后的一个切身体会。12很庆幸笔者的学生基本也都是这样的人,没有给笔者太多现实的压力,裹心感谢他/她们!
䓵゛ⰵ㹐㏎䁈䎃㗦䁈㋧䄵ゑⰵ䍽䁈⭥㦰㬗㉁㏌ⶆ㎔㋬㯚㚪㰚㘇ⰵ⭥㚨㾊Ⰶッ㋧ 䁈コ㗨㼁⥏㬖䊻㲌䊗㑬 10᱄䅓⪬᷍ⰵ䎃㉅⿑⭥㏎ㆃ㒘䇻⢎㘇᱄䔘㸋䄜ㆂ⺜᷍䊻 ⡫䎀ⶱ㉖䓵゛䊅㠙㋝⼬〚⡟㋪䄵㶋⧪⽔᷍ⰵ㋧䁱⭥㾬㦅㬨䇱㰚㩆㬈⭥᱄䎃䐷䓕㌗ ⧷㿙㑬⼤゙㛋᱄䊻䎃゙㛋ヅ᷍⡫䎀ㅌ⼽ⱁ㈌㑇⳦䊻ㅭ䁈䈌⹌⹓ⴟ㹒㩰᷍䅓㸋⭒㬒 ⭥⡫䎀㉖⭤䎃㾊㬣㤊ⷝ䇱䅃䅆᱄ 2020ÿ2021 䁈㛋⭥⪛ゟ䁈㠻᷍⡫䎀㋋㬝䑘ㅓ᱗㆒㦶㹐㏎᱘᱄㵍䂚䊻䎃Ⱟ㬒ヅ᷍ ⡫䎀㋯㳃䔊䇱゙㼏⪠㏎㔼⹅䔘㻩⽔㶋⧪〓㻩⽔㡑⤞ᱟYe᷍2021ᱠᱟYe᷍2023ᱠᱟOuyang᷍ 2024ᱠ᱄䅓㸋䓝⡙㋯⧭ㅓ䅆⺞⧭䐱ⰵ㹐㏎䁈㬘⭥㑬ㆃ᷍⡫䎀䇱㑬䄜Ⰹ⭥㚽㑇➲䎃 㾊⹅䔘⳦⭞䁈㋧ⳃ䍚⭥㏛㬘䐱㦆㳆。㡅䅃䅆 11᱄㧈⺜ⰵ㡅ゼ䐖⪴䁈㋧ⳃ䍚⭥ㅨⰩ 㝱ⰰⷙ⨗⭥⫑➙㬨㋰Ⰹ⭥᷍㚨㗕㈮㯖ⴟ䁈㪛䄵䄜䐷⤜㤔ㆂ⺜⭥㾥㲍㦆㋋䍚䁱㈠ 12᱄ ⱙ㒏⡫䎀㈋㻓⭥᷍㬨䎃䂚䔗⭥䄜䐒ㅴ⭥ㆂ⺜㈮㬨⡫䎀㋪䄵䊻⼽⫔⧭Ⱙ㩰㼜⨞㑬 10㰜/㰞㗨㚨⫛㹐㏎䁈コ⤜⺃㹐㏎䁈䈌㭞䁈⭥㯹䂙⼤᷍䍽䁈㯹䂙䄓㶚㶚䄓⼽ⷀ᱄㰜㗨⨞㑬ㆊ㩽㹐㏎ 䁈㬘⤃⨗⟇䇻㹐㏎䁈⭥䍽䁈㭕㾵⭥䓉䑙᷍䊻ㆊ㩽㹐㏎䁈⭥㉀㳆㚻㦾⭥㬒⽓᷍㶚㶚䄓。㦻㧌⼽ⱁ 䍽䁈⭥㯝㋝᱄⫔コ㋪䄵⪴㸥㻸ᱟ⤄ⱘ᷍2015ᱠ᱃ᱟ㎮ⱓ᷍1978ᱠ᱃ᱟ㕎⼶᷍2014ᱠ᱃ᱟ㕎⼶᷍2016ᱠ᱃ ᱟ➏䅓㯚㲚᷍2015ᱠ〒⭤䄜Ⰹ⭥㳆。᱄㉀㳆⭞㠶㑷㯚ⰺⷀ䁱䊛᷍㈾㯖➏䅓㯚㲚᷉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㛋᷊ⰵ䇻䎃⹅䔘⼽ⶱ㾬㦅᷍⨞㑬㾞⨋᷍㒎䄜䊎䅓㈮㬨㰜㉖⭤㋪䄵䈌ⷈ⭣ⱜ᷉Kurt Friedrich Gödel᷍1906-1978 㛋᷊䄜㡑㩃⤞⿹コ᱄䊺㈺䄜㏞䓴᷍䄓㋪䄵㳆㻷䍽䁈䊻䎃㏐⭥㬽䐹㬴 ⧭Ⱙ᱄ⴌ᱅㝖䄢㕝᷉John von Neumann᷍1903-1957 㛋᷊䈌㸛ⷒ㚪᷉Eugene Paul Wigner᷍1902-1995 㛋᷊㬨䄜ⰵ⪴ⷀ䐱㋋㬝㈮ㅉ㑃㑬㪏⽒䇲䅋⭥⼤䇲᱄㰜㗨䊻㩰㬡ギ 30 㛋⫛⨖䄜㡑⭞㠶㑷㯚ⰺ⹅䔘᱄ 䊻㿙㠙⭥ㅻ᷍ⴌ᱅㝖䄡㕝⭤⭞㑬ⷝ㌍⭥㦰㋪᱄䎃㋰Ⰹ⤜㬨䅓㸋㸛ⷒ㚪⤜䇦㿄᷉㬖カ㩰㰜䄲㈎䇦 㿄⭹⤜㚽䊺䇦㿄㑬᷊᱄㸉䄜⡫䎀㚽㼌⭞⭥䊎䅓㬨㎕䓵ⰵ⡩᷍⡰㈚㣑䎀⭥⹅䔘ⷝ㚽㳆㻷䍽䁈᷉⡩㧈 㕀ゎ䁈᷊⭥䄜㾊㲹䐫᱄ⱙ⽔䎀⭥⧪㈮ⱁ㸋᱑㉀㳆⭥䐋㬗᱒᷍䄓㈮㬨㋧䁈㩰⭥⧪⺜᱄䇻䎃㉅⿑᷍ Ⱒ䎀㋪㰇䓦䎌ⰵ⡟ㅭ⤥⭥䊥Ⱒ⭥㆙㾱㕞㕞䇱㳆。᱄⭒㦜᷍䊻⽔䎀Ⱝ䊾㏌㋋⽔᷍㾄Ⳟ⼽㌍䅃㬗⭞㑬 䎃⫎㹔᷍⤃䐹㾣ㅌ㡅䂜㤌⿹㠶㑷㯚ⰺ᱄⡫䎀⪴䎃㾊㏛㬘᷍ⶱ㬽⭞⭥䄓㬨㠶㑷㯚ⰺⷀ䁱䐱㾥ⰵ㋧ 䁈⡔⽔⭥䍽䁈⭥䐹㬴᱄ 11ㅭ⼮䁈㬨⤜㋋⭥᱄ㅭ䁈㋰Ⰹ。䍝䇤㋧䁱㬒ヅ᷍⪴Ⱝ㠻㎕ㅓ。䇑㼍㔼㸥⥛⨗᱄⭌㬨ㅭ䁈⺞⧭䐱 ⰵ䁈㋧㚻㦾⭥㳆。᷍㬨。䊻⧅䄜⮄⭥㬒ヅ䐽㠻㚻ⳕ⤙㋧䁱⭥᱄䎃㬨⡫䎀㆙㧌⡒㈊⫔䁈⹅䔘 12 㛋 ⽔⭥䄜㣱㪎㳆。᱄ 12⼽㤍㾳⡫䎀⭥䁈㪛〚⡟䄓Ⱍ㬨䎃䂚⭥㦬᷍㗜䇱ⷙ⡫䎀㲌ⱁ㻷㬖⭥䁚㑇᷍䐵㾥ⶱ㾜㰜/㰞㗨᷂
之前的困惑了13。比如,笔者企图研究一个统计物理方面的问题,或者一个电子结构计算方面的问题。笔者在上这门课之前,对统计物理与固体物理的发展史了解的不多,因此并没有这种判断力。而在上了这门课之后,由于备课过程中会很自然地接触此类内容,进行这个判断就容易了很多。本书中,我们当然不会讲地太细,但还是会对讲义的准备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对物理学的认识,进行一个相对系统的总结。分享的对象,在笔者的脑海中,既是本书的读者,也是少年时代的那个立志学习物理学之后在某个阶段丧失了一些科研兴趣的自己。基于这个梳理与总结,笔者在上课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体会到物理学背后一些哲学内容。对物理学的哲学属性的理解,毫不夸张地讲,让笔者重新认识了物理学。基于这个体会,让笔者会在安排我们的课程地时候除了物理学史,刻意地包含一些关于科学的哲学属性的讨论。此外,在阅读这哲学方面的书籍与文献的时候,笔者还发现如果对照科学整体而不只是针对物理学这个一级学科,物理学史与物理学的哲学属性这两点也是有对应的(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哲学)。具体而言,在我国的学科分类目录中,存在科学技术史(简称科技史)与科学技术哲学(简称科学哲学)两个学科。科技史在我国属于一个独立的理学一级学科。科学哲学,则是哲学这个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以前叫自然辩证法。它们在严格意义上是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的。13这里可以稍微展开讲一下。具体而言,标准就两个。第一,是基于自已对学科发展的历史的了解,针对学科现状的现状,去判断这个工作是否为这个学科增加新的人们感兴趣的知识?这个知识当然要是科学的、确定性的知识,要可以被证实的。第二,就是看这个工作是否存在可能的实用价值?当然,在两个标准的内部,也有级别的判断。比如,第一个里面的知识,也有深度与适用范围的问题;第二个判据里面实用价值的大小与实用性的大小,也有层级。笔者从事基础研究,主要依赖第一个判据。当我们比较好的理解物理学发展史后,再基于这两点(无其是第一点)进行判断,就比较容易了。80
8 䐏㣑⭥㎈〔㑬 13᱄⡩㧈᷍⡫䎀㡔㵝䁱㈠䄜㵔ェ㹐㏎Ⳟ㘇⭥㸫㳃᷍〓䎀䄜⮈䓴 ㆂ⹚ェ㰄Ⳟ㘇⭥㸫㳃᱄⡫䎀䊻㩰䎃㗦㋯䐏㣑᷍ⰵ㵔ェ㹐㏎䈌㳆㹐㏎⭥ⳃ䍚㬘㑬 ㆃ⭥⤜ⱁ᷍䅓⪬⤃㗜䇱䎃䐷㝱ⰰ㑇᱄ⱙ䊻㩰㑬䎃㗦㋯䐏⽔᷍䇪䇻⡙㋯⺞⧭䐱。⼽ 䓵㦜⭹ㅴ⪆⪬㏁㚻㦾᷍㆙㾱䎃㝱ⰰ㈮㦾䄸㑬⼽ⱁ᱄⡟㭊䐱᷍㸳㗨⭒㦜⤜。ㅓ⭹ 㲌㻙᷍⭌㬨。ⰵㅓ䅆⭥䓝⡙⺞⧭䐱㾯⧪⭥䄜㾊ⰵ㹐㏎䁈⭥㦰㬗᷍㆙㾱䄜㼁ⰵ 㻖㵔⭥䓽ㆂ᱄㼎⭥ⰵ㼔᷍䊻⡫䎀⭥㚵⼄䐱᷍ォ㬨⡟㭊⭥Ⱒ䎀᷍䄓㬨㩺㛋㬒⫛⭥ 㚨㑃䐟䁈㻑㹐㏎䁈䐏⽔䊻㚔ㅸⰯ㩆㬈㑬䄜㾊㋧䁱㾬㦅⭥䓵゛᱄ 〚䇻䎃㭂㏎䈌䓽ㆂ᷍⡫䎀䊻㩰㋯⺞⧭䐱㋪䄵㆙䄜⤞㳆。⭞㹐㏎䁈⡔⽔ 䄜㾊䍽䁈㚻㦾᱄ⰵ㹐㏎䁈⭥䍽䁈㭕㾵⭥㏎ㆃ᷍⼢⤜㌅䍦⭹ㅓ᷍㦤⡫䎀䐹㾣㦰㬗㑬 㹐㏎䁈᱄〚䇻䎃㳆。᷍㦤⡫䎀。䊻➓㝦㸳㗨⭥㋯⧭⭹㬒⽓⨞㑬㹐㏎䁈㬘᷍㋭䅃 ⭹⟝⼍䄜㾊䇻㋧䁈⭥䍽䁈㭕㾵⭥㲷㔼᱄ ⪬㶃᷍䊻䊥Ⱒ䎃䍽䁈Ⳟ㘇⭥㭊わ䈌㸥㻸⭥㬒⽓᷍⡫䎀ⳃ㻷㧈⺜ⰵ䍶㋧䁈䎜 㳆ⱙ⤜䐜㬨䎌ⰵ㹐㏎䁈䎃䄜䁈㋧᷍㹐㏎䁈㬘䈌㹐㏎䁈⭥䍽䁈㭕㾵䎃㑞⮄䄓㬨 䇱ⰵ䇇⭥᷉㋧䁈ゝ㭖㬘䈌㋧䁈ゝ㭖䍽䁈᷊᱄㉀㳆ⱙ䁵᷍䊻㸳⺛⭥䁈㋧㏁㚠㔝䐱᷍ ⫇䊻㋧䁈ゝ㭖㬘᷉ビ⧧㋧ゝ㬘᷊䈌㋧䁈ゝ㭖䍽䁈᷉ビ⧧㋧䁈䍽䁈᷊㑞䁈㋧᱄㋧ ゝ㬘䊻㸳⺛㭕䇻䄜Ⱑ㑃⭥㏎䁈䄜䁈㋧᱄㋧䁈䍽䁈᷍䋓㬨䍽䁈䎃䄜䁈㋧㻣 㭕⭥ⱟ䁈㋧᷍䄵㣑ㅱ䓵㦜⢈䐅ⳉ᱄㰝㗨䊻䁰ⷒ䅃䅆㩰㬨㭕䇻⤜㵍⭥䁈㋧㒍䈓⭥᱄ 13䎃㏐㋪䄵㩵㸃䍚㋋ㅓ䄜㻣᱄㉀㳆ⱙ䁵᷍⢋䓝㈮㑞᱄⭻䄜᷍㬨〚䇻䓵゛ⰵ䁈㋧ⳃ䍚⭥㏛㬘⭥㑬 ㆃ᷍䎌ⰵ䁈㋧㻷䓕⭥㻷䓕᷍㦆㝱ⰰ䎃⹅䔘㬨ⴒ㸋䎃䁈㋧䋗ゴ㾣⭥㦬㗨ⶱ㾬㦅⭥䐋㬗ᷠ䎃䐋 㬗⭒㦜䄋㬨㋧䁈⭥᱃㦘Ⰹ㾵⭥䐋㬗᷍䄋㋪䄵⡜䐅㬖⭥᱄⭻ⱟ᷍㈮㬨㋕䎃⹅䔘㬨ⴒ⫇䊻㋪㚽⭥㬖 䇤ゼ䐖ᷠ⭒㦜᷍䊻㑞⢋䓝⭥㚻⤠᷍䄓䇱⢑⭥㝱ⰰ᱄⡩㧈᷍⭻䄜㏐㘇⭥䐋㬗᷍䄓䇱㪏Ⱙ䈌㬫 䇤ⳗ㸈⭥㸫㳃ᷜ⭻ⱟ㝱㈾㏐㘇㬖䇤ゼ䐖⭥⫔㾂䈌㬖䇤㾵⭥⫔㾂᷍䄓䇱⥄᱄⡫䎀⪴㬣〚⪂䁱㈠᷍ 䑘䄋䄡㎖⭻䄜㝱㈾᱄⭒㸳㗨⡩ㅰ⼤⭥㏎ㆃ㹐㏎䁈ⳃ䍚㬘⽔᷍䊺〚䇻䎃㑞⮄᷉䇩㡅㬨⭻䄜⮄᷊㆙ 㾱㝱ⰰ᷍㈮⡩ㅰ㦾䄸㑬᱄
但就像二十世纪颇具影响的一名数学家与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Lakatos Imre,1922-1974年)所讲的“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这两个学科实际上也是无法分隔的。把这种关系对应到《今日物理》这门课程的教学上,笔者会发现我们也需要总体对“物理学的哲学属性”以及“物理学史”进行把握,并且将它们的联系讲出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物理学。最后,考虑到我们的《今日物理》这个课程名字里面毕竞有“今日”这个关键词,我们还要详细地介绍对今天的大学生而言需要知道的那些物理学常识(包含目前成熟的物理学知识以及前沿研究的一些关键领域的新内容)。换句话来说,我们需要在物理学的哲学属性、物理学史、以及今天的物理学之间寻求一种相对平衡,并且对前面两部分内容(物理学的哲学属性、物理学史)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强调。基于这个出发点,笔者把《今日物理》课程的讲义命名为《自然哲学与物理学》,并希望其出版进而为对物理学感兴趣的学生与年轻教师提供一些帮助的方式来开展写作。题目看起来很不谦虚,但却是来自上面所讲的那个朴素的考虑4。另外,我们还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学生与年轻教师群体”既包括物理学专业的学生与年轻教师,也包含对物理学感兴趣的非物理学专业的学生与年轻教师。其中,包含前者是因为上面提到的笔者经历的挣扎,笔者认为课程内容对物理专业的学生与年轻教师应该是有用的15。包含后者则是因为《今日物理》课是一门14重复一下,这个考虑就是:自己当年学习物理和从事物理学研究的过程中的困惑,以及上课时对课程需要涵盖的内容的理解。15笔者通过自身的教育经历,整体上对我们物理学教育的弊端的总结就是:1)我们的基础课程过于强调一些难的题以及解题方法,而忽略了这些基础知识产生的历史过程与它们在暂学层面的涵义(这使得我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物理学的学科属性);2)我们的高级课程不能将课程与前沿研究建立联系,学生学完后往往会觉得没用马上忘择(这使得我们学完还不会做科研)。笔者
⭌㈮㼒ⱟ㬏㬡ギ㠥㉀䇑㼍⭥䄜㘜㭞䁈コ䈌㋧䁈䍽䁈コ㎎㋉㵱㯚᷉Lakatos Imre᷍ 1922ÿ1974 㛋᷊㰚ㅓ⭥᱑㗜䇱㋧䁈㬘⭥㋧䁈䍽䁈㬨㋶Ⱅ⭥᷍㗜䇱㋧䁈䍽䁈⭥㋧䁈 㬘㬨㗅㚠⭥᱒᷍䎃㑞䁈㋧㬖カ㩰䄓㬨㸿ⳉⷕ⭥᱄ ➲䎃䐷㻖ⰵ䇇⭞᱗㆒㦶㹐㏎᱘䎃㗦㋯⧭⭥ㅭ䁈㩰᷍⡫䎀。ⳃ㻷㸳㗨䄓㿉䄋 䓽㳆ⰵ᱑㹐㏎䁈⭥䍽䁈㭕㾵᱒䄵ゑ᱑㹐㏎䁈㬘᱒㆙㾱➲㸶᷍⤃㣳ㅌ㰝㗨⭥㑋㻖ㅓ ⨗㎕᷍⤦㚽㦤䁈㪛ⷝ⼤⭹㏎ㆃ㸳㗨㹐㏎䁈᱄䔏⽔᷍㋝㔨⭞㸳㗨⭥᱗㆒㦶㹐㏎᱘䎃 ㋯⧭㘜䓷㏐㘇⡰㈚䇱᱑㆒㦶᱒䎃ポ⪫᷍㸳㗨䄋㼋㻙⭹ㆊ㩽ⰵ㆒㳍⭥⫔䁈 㪛ⱙ䁵㿉䄋䐋⭡⭥㚨㾊㹐㏎䁈⧄㬗᷉⟝⼍㚠㣑⧪㭍⭥㹐㏎䁈䐋㬗䄵ゑ㣑䁹䁱㈠⭥ 䄜㾊ポ㒍䈓⭥㾣㚻㦾᷊᱄㉅⿑㎕㯖᷍㸳㗨㿉䄋䊻㹐㏎䁈⭥䍽䁈㭕㾵᱃㹐㏎䁈 㬘᱃䄵ゑ㆒㳍⭥㹐㏎䁈䐏ヅ䁑㤔䄜䐷㼁ⰵ㠞⽃᷍⤃㣳ⰵ㣑㘇㑞⤠㚻㦾᷉㹐㏎䁈 ⭥䍽䁈㭕㾵᱃㹐㏎䁈㬘᷊㆙㾱䄜Ⰹ⧭Ⱙ㩰⭥㣠⮘᱄ 〚䇻䎃⨗ⳃ⮄᷍⡫䎀➲᱗㆒㦶㹐㏎᱘㋯⧭⭥ㅓ䅆㘝㘜㸋᱗䓵㦜䍽䁈䈌㹐㏎ 䁈᱘᷍⤃㻄㶜㡅⨗⟇㆙ⱙ㸋ⰵ㹐㏎䁈ⶱ㾬㦅⭥䁈㪛䈌㛋㤂ㅭ㬇㳂⹊䄜㾊⟐䑛⭥Ⳟ 㬞㎕㋋䍚㾕䔘᱄㳃㚠㋕㡑㎕⼽⤜㣌㿊᷍⭌㦕㬨㎕䓵㩰㘇㰚ㅓ⭥㚨㠴㯹⭥㋝㔨 14᱄ 㒎㶃᷍㸳㗨㿉䄋㯖㘘⭥㬨䎃㏐⭥᱑䁈㪛䈌㛋㤂ㅭ㬇㦛㳆᱒ォ⟝㎉㹐㏎䁈䓉 䄖⭥䁈㪛䈌㛋㤂ㅭ㬇᷍䄓⟝⼍ⰵ㹐㏎䁈ⶱ㾬㦅⭥⳨㹐㏎䁈䓉䄖⭥䁈㪛䈌㛋㤂ㅭ㬇᱄ 㡅䐱᷍⟝⼍㣑䎀㬨䅓㸋㩰㘇㳂⭞⭥⡫䎀㈎㏛⭥䎖䋛᷍⡫䎀㦰㸋㋯⧭㚻㦾ⰵ㹐㏎䓉 䄖⭥䁈㪛䈌㛋㤂ㅭ㬇䇇ⶤ㬨䇱䇤⭥ 15᱄⟝⼍⽔䎀䋓㬨䅓㸋᱗㆒㦶㹐㏎᱘㋯㬨䄜㗦 14䐹ⶕ䄜㻣᷍䎃㋝㔨㈮㬨ᷛ䓵゛⭒㛋䁈㻑㹐㏎⼮⪴㬣㹐㏎䁈䁱㈠⭥⺞⧭䐱⭥㎈〔᷍䄵ゑ㩰㋯㬒 ⰵ㋯⧭㿉䄋⼎ⶨ⭥㚻㦾⭥㏎ㆃ᱄ 15⡫䎀㵉⺞䓵㪎⭥ㅭ䈞㈎㏛᷍䎜㳆㩰ⰵ㸳㗨㹐㏎䁈ㅭ䈞⭥⡸Ⱜ⭥䓽ㆂ㈮㬨ᷛ1᷊㸳㗨⭥〚⪂㋯⧭⺞ 䇻㣠⮘䄜㾊㚲⭥㳃䄵ゑㆃ㳃Ⳟⳉ᷍ⱙ⽗㔵㑬䎃㾊〚⪂䐋㬗⥛㪛⭥㏛㬘⺞⧭䈌㰝㗨䊻䍽䁈⥄㘇⭥ ⼎䅆᷉䎃㬚⭤㸳㗨⤃⤜㚽⼽⼤⭥㏎ㆃ㹐㏎䁈⭥䁈㋧㭕㾵᷊ᷜ2᷊㸳㗨⭥ⷀ㋯⧭⤜㚽ㅌ㋯⧭䈌㣑 䁹䁱㈠ㅉ㑃㑋㻖᷍䁈㪛䁈㶋⽔㶚㶚。㉖⭤㗜䇤㕎㩰㶝⮕᷉䎃㬚⭤㸳㗨䁈㶋⤜。䔗㋧䁱᷊᱄⡫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