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林巴细胞 中生粒细胞 目录
血 细 胞
二、血量 t血量(blood volume) 是指全身血液的总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全身血液大部分在心血管内快速的循环流动 称为循环血量;小部分血液滞留在肝、肺、腹 腔静脉及皮下静脉丛中缓慢的流动,称为储存 血量。在机体需要时,储存的血液可被动员出 来,补充循环血量。 正常体内血液量保持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的 血液是维持正常血压和各组织、器官正常血液 供应的必须条件。 目录
二、血量 血量(blood volume) 是指全身血液的总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全身血液大部分在心血管内快速的循环流动, 称为循环血量;小部分血液滞留在肝、肺、腹 腔静脉及皮下静脉丛中缓慢的流动,称为储存 血量。在机体需要时,储存的血液可被动员出 来,补充循环血量。 正常体内血液量保持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的 血液是维持正常血压和各组织、器官正常血液 供应的必须条件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比重(自学) 正常人全血的比重为1.050~1.060,RBC数量越多, 全血比重越大。 血浆的比重为1.025~1.030,其高低主要取决于 血浆蛋白的含量,血浆蛋白减少时,比重下降。 RBC的比重为1.090~1.092,取决于RBC内的Hb 量。 (二)血液的粘度(自学) 全血的相对粘度为4~5,血浆的相对粘度为1.6~ 2.4。当温度不变时,全血的粘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 的比容的高低,血浆的粘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 量。 目录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比重(自学) 正常人全血的比重为1.050~1.060,RBC数量越多, 全血比重越大。 血浆的比重为1.025~1.030,其高低主要取决于 血浆蛋白的含量,血浆蛋白减少时,比重下降。 RBC的比重为1.090~1.092,取决于RBC内的Hb 量。 (二)血液的粘度(自学) 全血的相对粘度为4~5,血浆的相对粘度为1.6~ 2.4。当温度不变时,全血的粘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 的比容的高低,血浆的粘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 量
(三)血浆渗透压 女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 变,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分类: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住要为NaCI) (住要为白蛋白) 压力大(300mmol/L或770KPa小(1.3mmol/儿或 3.3KPa 或5790mmHg) 或25mmHg)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目录 U
(三)血浆渗透压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 变,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分类: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 3.3KPa 或5790mmHg) 或25mmHg)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几点说明: ①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 ②胶渗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一→胶渗压↓一→水向组 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③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等渗溶液:由于0.85%NaCl溶液或5%葡萄 糖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称为等渗溶液。 目录 X
几点说明: ①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 ②胶渗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向组 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③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等渗溶液:由于0.85%NaCl溶液或5%葡萄 糖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称为等渗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