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类作物蚜虫 禾谷类作物蚜虫(aphids on gramineous crops)是指 寄生在小麦、玉米、高梁等禾谷类作物上的蚜虫, 主要种类有麦蚜、高粱蚜Longiunguis sacchari (Zehntner)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 其中,麦蚜包括: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 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 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 麦无网蚜Acyrthosiphon dirhodum(Valker) 均属于同翅目omoptera),蚜科(Aphididae)
二 禾谷类作物蚜虫 禾谷类作物蚜虫(aphids on gramineous crops)是指 寄生在小麦、玉米、高梁等禾谷类作物上的蚜虫. 主要种类有麦蚜、高粱蚜Longiunguis sacchari (Zehntner)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 其中,麦蚜包括: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 麦二叉蚜 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 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 麦无网蚜Acyrthosiphon dirhodum (Walker) 均属于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
(一)分布与为害 分布 麦长管蚜在全国麦区均有发生,是大多数麦区的 优势种之一;麦二叉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冬麦区, 特别是华北、西北等地发生严重。禾谷缢管蚜分布于 华北、东北、华南、华东、西南各麦区,在多雨潮湿 麦区常为优势种之一; 麦无网蚜主要分布在北京、河 北、河南、宁夏、云南和西藏等地。麦蚜的寄主种类 较多,除主要为害麦类作物外,也为害稻、高梁、粟 等禾本科作物以及禾本科、莎草科等杂草
(一) 分布与为害 1、分布 麦长管蚜在全国麦区均有发生,是大多数麦区的 优势种之一;麦二叉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冬麦区, 特别是华北、西北等地发生严重。禾谷缢管蚜分布于 华北、东北、华南、华东、西南各麦区,在多雨潮湿 麦区常为优势种之一;麦无网蚜主要分布在北京、河 北、河南、宁夏、云南和西藏等地。麦蚜的寄主种类 较多,除主要为害麦类作物外,也为害稻、高梁、粟 等禾本科作物以及禾本科、莎草科等杂草
以上几种麦蚜在我国产麦区都有分布,大多地 区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但也有部分成灾。麦蚜成灾 区大致有以下5类区: )麦二叉蚜常灾区:河西地区。特点:气候干 燥,年降雨量在250mm以下,年平均温10℃左右, 一年一熟,冬春麦混播,以二叉蚜为优势种 2)麦三叉蚜多灾区:陇东、陇南地区。气候干 旱,年降雨量在500mm以下,年均温12℃左右。 年一熟或2年3熟。一般年份和麦长管蚜混合发生,大 发生年份以麦二叉蚜为优势种 3)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交叉易灾区。 4)麦长管蚜多灾区 5)麦长管蚜偶灾区
以上几种麦蚜在我国产麦区都有分布,大多地 区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但也有部分成灾。麦蚜成灾 区大致有以下5类区: 1) 麦二叉蚜常灾区:河西地区。特点:气候干 燥,年降雨量在250mm以下,年平均温10℃左右, 一年一熟,冬春麦混播,以二叉蚜为优势种。 2) 麦二叉蚜多灾区:陇东、陇南地区。气候干 旱,年降雨量在500mm以下,年均温12 ℃左右。一 年一熟或2年3熟。一般年份和麦长管蚜混合发生,大 发生年份以麦二叉蚜为优势种。 3) 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交叉易灾区。 4) 麦长管蚜多灾区 5) 麦长管蚜偶灾区
高粱蚜Longiunguis sacchari(Zehntner) 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山东、山西、 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受害最重;淮北地区也较严 重,而淮河以南,尤其是长江以南仅间歇发生,局 部成灾。高粱蚜第1寄主为荻草,第2寄主为高粱, 甘蔗。 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 分布于全国和世界各地。主要寄主是玉米、高 粱、谷子、稗、麦类、唐昌蒲等禾本科植物,终生 营孤雌生殖,尚未发现有性世代及卵
高粱蚜Longiunguis sacchari (Zehntner) 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山东、山西、 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受害最重;淮北地区也较严 重,而淮河以南,尤其是长江以南仅间歇发生,局 部成灾。高粱蚜第1寄主为荻草,第2寄主为高粱, 甘蔗。 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 分布于全国和世界各地。主要寄主是玉米、高 粱、谷子、稗、麦类、唐昌蒲等禾本科植物,终生 营孤雌生殖,尚未发现有性世代及卵
(一)分布与为害 2、为害 麦蚜在小麦苗期,多群集在麦叶背面、叶鞘及心 叶处;小麦拔节、抽穗后,多集中在茎、叶和穗部为 害,并排泄蜜露,影响植株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被害 处呈浅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死。 穗期为害,造成小麦灌浆不足,籽粒干瘪,千粒重下 降,引起严重减产。以乳熟期为害最重、损失最大。 麦蚜又是传播植物病毒的重要昆虫媒介,以传播小麦 黄矮病毒为害最重
(一) 分布与为害 2、为害 麦蚜在小麦苗期,多群集在麦叶背面、叶鞘及心 叶处;小麦拔节、抽穗后,多集中在茎、叶和穗部为 害,并排泄蜜露,影响植株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被害 处呈浅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死。 穗期为害,造成小麦灌浆不足,籽粒干瘪,千粒重下 降,引起严重减产。以乳熟期为害最重、损失最大。 麦蚜又是传播植物病毒的重要昆虫媒介,以传播小麦 黄矮病毒为害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