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昆虫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农业昆虫学 课程代码 学分 总学时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 课程性质 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必修课() 选修课() 任课教师 王森山 职称 副教授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班 农业昆虫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课之一。以普通昆虫学及其分支学 科(如昆虫生态学、昆虫毒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学、农业气象学、遗传育种学、耕作栽培 学、土壤肥料学、生物统计学等为基础。要求在完成所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基 础上安排教学。 教学 任务是研究农业(包括果树、蔬菜、大田作物和棉麻、薯类、甜菜以及贮粮昆虫(包 目的与 括螨类)的发生消涨规律及其与环境(包括寄主植物)条件的关系,探索经济、有效的控制 要求 途径和方法。 本课程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在了解我省农业害虫发生、危害现状的同时,掌握农业 害虫发生、危害规律、防治原理及综合治理的途径和方法,为将来从事农业昆虫学研究 和解决生产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掌握主要农业昆虫的生物学及其致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主要农业害虫的种类鉴定、监测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 3、掌握农业害虫调查、饲养观察、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综合应用方法, 基本 4、掌握害虫发生、为害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害虫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方法: 要求 5、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农业昆虫学科的科学前 沿和发展趋势: 6、掌握害虫综合防治方案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分析、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 5.李照会主编.农业昆虫鉴定.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6.许均祥主编.农业昆虫学(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1孙智泰主编.甘肃农作物病虫害.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 主要参 2.卫润屋,花天崇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4. 考资料 3.华南农业大学主编.农业昆虫学(上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4.汪世泽主编.昆虫研究法.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针对青年教师) 系(教研 室)或导师 审阅意见 主任(导师)签字: 年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昆虫学》课程教案 1 课程名称 农业昆虫学 课程代码 学分 总学时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 课程性质 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课(√) 必修课( ) 选修课( ) 任课教师 王森山 职称 副教授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班 教 学 目的与 要 求 农业昆虫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课之一。以普通昆虫学及其分支学 科 (如昆虫生态学、昆虫毒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学、农业气象学、遗传育种学、耕作栽培 学、土壤肥料学、生物统计学等为基础。要求在完成所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基 础上安排教学。 任务是研究农业(包括果树、蔬菜、大田作物和棉麻、薯类、甜菜以及贮粮昆虫 (包 括螨类)的发生消涨规律及其与环境 (包括寄主植物)条件的关系,探索经济、有效的控制 途径和方法。 本课程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在了解我省农业害虫发生、危害现状的同时,掌握农业 害虫发生、危害规律、防治原理及综合治理的途径和方法,为将来从事农业昆虫学研究 和解决生产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教 学 基 本 要 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掌握主要农业昆虫的生物学及其致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主要农业害虫的种类鉴定、监测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 3、掌握农业害虫调查、饲养观察、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综合应用方法; 4、掌握害虫发生、为害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害虫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方法; 5、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农业昆虫学科的科学前 沿和发展趋势; 6、掌握害虫综合防治方案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分析、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 材 5.李照会主编.农业昆虫鉴定.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6.许均祥主编.农业昆虫学(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主要参 考资料 1 孙智泰主编.甘肃农作物病虫害.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 2.卫润屋,花天崇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4. 3.华南农业大学主编.农业昆虫学(上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4.汪世泽主编.昆虫研究法.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系(教研 室)或导师 审阅意见 (针对青年教师) 主任(导师)签字: 年 月 日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昆虫学》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 讲授 实验 教学内容 合计 第一章 绪 论 2 2 1.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2 第二章 2.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 2 害虫种群动态与虫害形成 6 机制 3. 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形成的条件 1 4.农业昆虫的调查及预测预报 1 第三章 1.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 2 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 2.虫害发生的原因和防治的基本途径 2 8 法 3.害虫防治的基本方法 4 1.蛴螬类 2 2.金针虫类 1 第四章 3.蝼蛄类、地老虎类 2 8 地下害虫 4.地下害虫的调查、测报及综合防治 1 实验一地下害虫的观察 2 1.麦蚜 2 第五章 2,小麦吸浆虫 1 6 麦类害虫 3.烟翅麦茎蜂 1 实验二麦类害虫的观察 2 1.粘虫 2 第六章 2.玉米螟 2 6 杂粮害虫 实验三杂粮害虫的观察 2 1.果树害虫概述 2 2.食心虫类 8 第七章 3.卷叶蛾类 4 24 果树害虫 4.蛀干害虫 2 5.刺吸口器类害虫 4 实验五、六果树害虫的观察 4 1.蔬菜害虫概述 2 2.小菜蛾 2 第八章 3.食叶类害虫 2 12 蔬菜害虫 4.温室害虫 2 5.跳甲类害虫 2 实验六蔬菜害虫及其它害虫的观察 2 合 计 60 12 72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昆虫学》课程教案 2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学 时 分 配 教 学 内 容 讲授 实验 合计 第一章 绪 论 2 2 第二章 害虫种群动态与虫害形成 机制 1.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2 6 2.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 2 3.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形成的条件 1 4.农业昆虫的调查及预测预报 1 第三章 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 1.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 2 2.虫害发生的原因和防治的基本途径 2 8 3.害虫防治的基本方法 4 第四章 地下害虫 1.蛴螬类 2 8 2.金针虫类 1 3.蝼蛄类、地老虎类 2 4.地下害虫的调查、测报及综合防治 1 实验一 地下害虫的观察 2 第五章 麦类害虫 1.麦蚜 2 6 2. 小麦吸浆虫 1 3.烟翅麦茎蜂 1 实验二 麦类害虫的观察 2 第六章 杂粮害虫 1.粘虫 2 2.玉米螟 2 6 实验三 杂粮害虫的观察 2 第七章 果树害虫 1.果树害虫概述 2 24 2.食心虫类 8 3.卷叶蛾类 4 4.蛀干害虫 2 5. 刺吸口器类害虫 4 实验五、六 果树害虫的观察 4 第八章 蔬菜害虫 1.蔬菜害虫概述 2 12 2.小菜蛾 2 3.食叶类害虫 2 4.温室害虫 2 5.跳甲类害虫 2 实验六 蔬菜害虫及其它害虫的观察 2 合 计 60 12 72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昆虫学》课程教案 教学进程 节次 授课内容(章节) 学时 1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害虫种群动态与虫害形成机制1.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2 3 2.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 2 4 3.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形成的条件;4.农业昆虫的调查及预测预报 2 5 第三章: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 2 6 2.虫害发生的原因和防治的基本途径 2 2 3.害虫防治的基本方法 2 8 3.害虫防治的基本方法 2 9 第四章:地下害虫1.蛴螬类 2 10 2.金针虫类(1)3.蝼蛄类、地老虎类(1); 2 11 3.蝼蛄类、地老虎类(1);4.地下害虫的调查、测报及综合防治(1) 2 12 第五章:麦类害虫1.麦蚜 2 13 2.小麦吸浆虫(1);3.烟翅麦茎蜂(1): 2 14 第六章:杂粮害虫1.粘虫 2 15 2.玉米螟 2 16 第七章:果树害虫1.果树害虫概述 2 17 2.食心虫类 2 18 2.食心虫类 2 19 2.食心虫类 2 20 2.食心虫类 2 21 3.卷叶蛾类 2 22 3.卷叶蛾类 2 23 4.蛀干害虫 2 24 5.刺吸口器类害虫 2 25 5.刺吸口器类害虫 2 26 第八章:蔬菜害虫1.蔬菜害虫概述 2 27 2.小菜蛾: 2 28 3.食叶类害虫; 2 29 4.温室害虫; 2 30 5.跳甲类害虫; 2 31 合 计 60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昆虫学》课程教案 3 教 学 进 程 节次 授课内容(章节) 学时 1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害虫种群动态与虫害形成机制 1.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2 3 2.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 2 4 3.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形成的条件;4.农业昆虫的调查及预测预报 2 5 第三章: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 2 6 2.虫害发生的原因和防治的基本途径 2 7 3.害虫防治的基本方法 2 8 3.害虫防治的基本方法 2 9 第四章:地下害虫 1.蛴螬类 2 10 2.金针虫类(1)3.蝼蛄类、地老虎类(1); 2 11 3.蝼蛄类、地老虎类(1);4.地下害虫的调查、测报及综合防治(1) 2 12 第五章:麦类害虫 1.麦蚜 2 13 2.小麦吸浆虫(1);3.烟翅麦茎蜂(1); 2 14 第六章:杂粮害虫 1.粘虫 2 15 2.玉米螟 2 16 第七章:果树害虫 1.果树害虫概述 2 17 2.食心虫类 2 18 2.食心虫类 2 19 2.食心虫类 2 20 2.食心虫类 2 21 3.卷叶蛾类 2 22 3.卷叶蛾类 2 23 4.蛀干害虫 2 24 5. 刺吸口器类害虫 2 25 5. 刺吸口器类害虫 2 26 第八章:蔬菜害虫 1.蔬菜害虫概述 2 27 2.小菜蛾; 2 28 3.食叶类害虫; 2 29 4.温室害虫; 2 30 5.跳甲类害虫; 2 31 合 计 60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昆虫学》课程教案 章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 要求学生掌握 1.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目的 2.了解我国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成就 与要 3.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 求 1、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2、 我国农业昆虫学的进展。 教学 3、我国植物保护工作方针。 内容 4、目前农业害虫发生发展的特点、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的克服途径。 1我国植物保护工作方针 重点、 2.目前农业害虫发生、发展的特点、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的克服途径 难点 分析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主要有引入、展开(方法、手段人归纳总结、作业等项目) 注意根据学 1、以常见农业害虫(如蝗虫)的为害为例,引入教学主题:农业昆虫 生的来源和 学的主要任务; 课堂反应, 2、进一步介绍国内外,特别是国内农业昆虫学的进展,我国植保工作 调整语速语 方针; 调,并注意 3、 补充新内容:目前农业害虫发生发展的特点、趋势、存在的主要问 引入学生最 题和可能的克服途径; 熟悉或感兴 4、归纳总结本章主要内容; 趣的实例。 5、1 课后作业:搜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该学科的历史渊源、我国目前 农业昆虫学发展的研究领域与水平、空白领域。 课后 搜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该学科的历史渊源、我国目前农业昆虫学发展的 补遗 研究领域与水平、空白领域。 4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昆虫学》课程教案 4 章 节 第一章:绪论(2 学时) 教学 目的 与要 求 要求学生掌握 1.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2.了解我国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成就 3.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 教学 内容 1、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2、我国农业昆虫学的进展。 3、我国植物保护工作方针。 4、目前农业害虫发生发展的特点、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的克服途径。 重点、 难点 分析 1.我国植物保护工作方针 2.目前农业害虫发生、发展的特点、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的克服途径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主要有引入、展开(方法、手段)、归纳总结、作业等项目) 1、以常见农业害虫(如蝗虫)的为害为例,引入教学主题:农业昆虫 学的主要任务; 2、进一步介绍国内外,特别是国内农业昆虫学的进展,我国植保工作 方针; 3、补充新内容:目前农业害虫发生发展的特点、趋势、存在的主要问 题和可能的克服途径; 4、归纳总结本章主要内容; 5、课后作业:搜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该学科的历史渊源、我国目前 农业昆虫学发展的研究领域与水平、空白领域。 注意根据学 生的来源和 课堂反应, 调整语速语 调,并注意 引入学生最 熟悉或感兴 趣的实例。 课后 补遗 搜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该学科的历史渊源、我国目前农业昆虫学发展的 研究领域与水平、空白领域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昆虫学》课程教案 章节 第二章:害虫种群动态与虫害形成机制(6学时) 教学 1.掌握昆虫生态对策、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的含义 目的 2.领会r-对策和k-对策害虫的主要区别 与要 3.熟练掌握不同类型害虫的发生特点和虫害形成的条件 求 4.了解农业昆虫的调查方法和预测预报。 1、 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1)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 在讲清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自学。 (2)种群的自然控制,要求讲解的主要内容有: A、种群的内禀增长力的及其生物学意义。B、种群的Logistic增长。 C、种群的自然控制、自然平衡、平衡密度(位置)。 D、密度制约因素、非密度制约因素和逆密度制约因素及其在种群自然控 制过程中的作用。 E、种群自然控制的三大过程。F、种群自然控制的原因(只作一般介绍)义。 (3)害虫的生态对策 要求讲清楚R-选择类和K-选择类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点和在防治上 的意义 2、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 教学 (1)害虫为害程度的分析 A、重点讲解不同类型害虫为害特点和作物的补偿作用。 内容 B、简述害虫种群密度与作物受害程度的关系和环境条件对作物受害损失 的影响。 (2)作物受害的损失估计: A、简单介绍被害率、损失系数、损失率、单位面积实际损失影响受 害损失估计的主要因素等 B、介绍计算被害指数的方法。 C、介绍测定产量损失的方法。 (3)防治指标的确定 A、什么叫防治指标和经济允许水平。 B、确定防治适期的一般原则。 C、防治指标确定的原则、方法和程序。 本部分内容较易与传统概念相混淆,内容的涉及面也较广,应注意内容的 组织和详解,力求学生清楚基本的概念。 3、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形成的条件 5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昆虫学》课程教案 5 章 节 第二章:害虫种群动态与虫害形成机制(6 学时) 教学 目的 与要 求 1.掌握昆虫生态对策、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的含义 2.领会 r-对策和 k-对策害虫的主要区别 3.熟练掌握不同类型害虫的发生特点和虫害形成的条件 4.了解农业昆虫的调查方法和预测预报。 教学 内容 1、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1) 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 在讲清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自学。 (2) 种群的自然控制,要求讲解的主要内容有: A、种群的内禀增长力的及其生物学意义。B、种群的 Logistic 增长。 C、种群的自然控制、自然平衡、平衡密度 (位置)。 D、密度制约因素、非密度制约因素和逆密度制约因素及其在种群自然控 制过程中的作用。 E、种群自然控制的三大过程。F、种群自然控制的原因(只作一般介绍)义。 (3) 害虫的生态对策 要求讲清楚 R-选择类和 K-选择类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点和在防治上 的意义 2、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 (1)害虫为害程度的分析 A、重点讲解不同类型害虫为害特点和作物的补偿作用。 B、简述害虫种群密度与作物受害程度的关系和环境条件对作物受害损失 的影响。 (2)作物受害的损失估计: A、简单介绍被害率、损失系数、损失率、单位面积实际损失;影响受 害损失估计的主要因素等 B、介绍计算被害指数的方法。 C、介绍测定产量损失的方法。 (3)防治指标的确定 A、什么叫防治指标和经济允许水平。 B、确定防治适期的一般原则。 C、防治指标确定的原则、方法和程序。 本部分内容较易与传统概念相混淆,内容的涉及面也较广,应注意内容的 组织和详解,力求学生清楚基本的概念。 3、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形成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