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射线、脊线和生产的经济区图中OA、OB为脊线;脊线以内等产 等产量线表示:固定的产量与可变动量曲线斜率为负的区间即是生产的经 的要素投入组合。 济区,这时两种要素可替代,能找到 射线表示:固定的要素投入与可变动比脊线以外更有效率或更便宜的组合 的产量组合。 例:劳动固定为L1、资本为K3时, Q=50;减少资本为K2时,Q=100 具有固定投入比例的等产量线反之,资本固定为K1、劳动为L3时, Q=50;减少劳动为L时,Q=100 射线 KK边际产量为负L边际产量为负 资本 K A K B Q=150 150 Q=100 2…Q100 K1 Q=50 Q=50 O 劳动O
11 3.射线、脊线和生产的经济区 等产量线表示:固定的产量与可变动 的要素投入组合。 射线表示:固定的要素投入与可变动 的产量组合。 射线 具有固定投入比例的等产量线 资本 O 劳动 Q=50 Q=100 Q=150 A B C 图中OA、OB为脊线;脊线以内等产 量曲线斜率为负的区间即是生产的经 济区,这时两种要素可替代,能找到 比脊线以外更有效率或更便宜的组合 例:劳动固定为L1、资本为K3时, Q=50;减少资本为K2时,Q=100。 反之,资本固定为K1、劳动为L3时, Q=50;减少劳动为L2时,Q=100。 K L O Q=50 Q=100 Q=150 A K B 2 K1 K3 L1 L2 L3 K边际产量为负 L边际产量为负
4.等成本曲线 K 100=20K+10L 定义:等成本曲线是指一定数量的总5A1斜率=0AOB=RR÷RQ =R/Pk°PL/R=P1/Pk 成本所能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最大组4 80=20K+10L 合点的轨迹。 例:假定某厂商有总成本支出R=1002 D要素价格不变 每单位劳动的价格P=10元;每单位1·C 等成本曲线 资本的价格P=20元,则可能购买的 平行移动 商品组合如下表 B L 0246810 L要素数量K要素数量总支出RK 100 等成本曲线的移动 02468 A 543210 100 劳动要素价格变动 100 100 100 10 100 O L 公式:R=PKK+PL B1 BB,12
12 4.等成本曲线 定义:等成本曲线是指一定数量的总 成本所能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最大组 合点的轨迹。 例:假定某厂商有总成本支出R=100 每单位劳动的价格PL=10元;每单位 资本的价格PK=20元,则可能购买的 商品组合如下表: L要素数量 K要素数量 总支出R 0 2 4 6 8 10 5 4 3 2 1 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公式:R=PKK+ PLL 5 4 3 2 1 K L 2 4 6 8 10 100=20K+10L 斜率=OA/OB=R/PK÷R/ PL = R/PK• PL / R= PL / PK O B A • C • D 等成本曲线的移动: 劳动要素价格变动 K L A B1 B B2 O 要素价格不变 等成本曲线 平行移动 80=20K+10L
5.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K MRTSLK=△KL EMPL/MPK=PL/PK 定义:最佳要素组合是指为生A 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各种要素 组合中,总成本最低的那种组 合;或是使花费既定数量的总 Q=150 成本所生产的产量为最大的那 100 种组合。最佳组合的原则:就O 50 L 是在成本既定前提下,使得所 B 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K 若产量既定,求成本 量与价格之比都相等。若成本 最低,可得方程组: 为一定,可得方程组: MPL/PLEMPK/P A QEf (L, K) 限制条件:R=P·L+P·K 实现条件:MP,MP 二 K Q=100 P P O L K B L 13
13 5.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定义:最佳要素组合是指为生 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各种要素 组合中,总成本最低的那种组 合;或是使花费既定数量的总 成本所生产的产量为最大的那 种组合。最佳组合的原则:就 是在成本既定前提下,使得所 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 量与价格之比都相等。若成本 为一定,可得方程组: K K L L L K P MP P MP R P L P K = 限制条件: = • + • 实现条件: MRTSLK=-K/L =MPL/MPK=PL/PK O K L Q=50 Q=150 Q=100 E A B 若产量既定,求成本 最低,可得方程组: MPL/PL=MPK/PK; Q=f(L,K) K O L Q=100 E A B
6生产要素价格变动:替代效应与产量效应 iK 总效应=替代效应+产量效应 K A--CE A-B+ B-C Q=200 Q=100 O L B CL 生产要素价格变化的总效应、替代效应和产量效应
14 6.生产要素价格变动:替代效应与产量效应 生产要素价格变化的总效应、替代效应和产量效应 K O L K1 A B CL1 L2 Q=100 Q=200 E E2 1 总效应=替代效应+产量效应 K A—C = A-B + B-C 0 L0
在技术进步之前, 7.技术进步:成本效应和组合效应等产量曲线Q与等 一成本线KL1相切 KK 发生技术进步后 若生产要素K、L 的价格不变,生产 同样的产量可用较 少的要素投入,于 S3是等产量曲线Q向 原点移动。此时对 K 生产要素组合的影 响有三种可能 o1)由Q移到Q,技 术系数不变,即中 性技术进步直接降 低成本,成本效应。 O 2)节约劳动的技术 进步,组合效应 技术进步对生产要素组合的影响 3)节约资本的技术 进步,组合效应
15 7.技术进步:成本效应和组合效应 K L O Q Q2 Q1 Q3 S3 S2 S1 K1 L2 L1 K2 在技术进步之前, 等产量曲线Q与等 成本线K1L1相切; 发生技术进步后, 若生产要素K、L 的价格不变,生产 同样的产量可用较 少的要素投入,于 是等产量曲线Q向 原点移动。此时对 生产要素组合的影 响有三种可能: 1)由Q移到Q1,技 术系数不变,即中 性技术进步直接降 低成本,成本效应。 2)节约劳动的技术 进步,组合效应。 3)节约资本的技术 进步,组合效应。 E 技术进步对生产要素组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