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bl7c0f67af4772a4a9c99ac2158cd3.doc (③)滑动轴承实验:测试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压力分布状态与摩擦特性。 (④)机械平衡实验:进行刚性转子的平衡校正,提高学生使用先进设备的综合能 力。 (⑤)机械系统设计实验:对典型机械进行测绘、性能分析、机械运动控制分析, 建立完整的机械系统的全局概念。 4.机械创新设计制作室 由小型加工制作机组成,完成小型创新产品样机的制造与组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 二.机械设计实验室的组成 机械设计实验室的组成框图如图12所示。 机械模型室1 机械测绘室2 械认知与 轴系结构室3 新训练 减速器拆装室4 机械设计实验台 机械系统认知室5 机 创新网络平台6 机械创意组装室7 计 与 创新制作室8☐ 造 图1-2机械设计实验室的组成 各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内容如下: (①)机构模型陈列室:提供各类简单机构模型和机构零件模型,供学生人是机械 零件和了解机构类型及运动形式。 (②)机械测绘室:提供各类机构系统模型和机械实物,供学生人是机械并学习绘 制机构运动简图,掌握分析机械的基本方法。 3
b3b17e0f67af4772a4a9c99ae2158ed3.doc 3 (3) 滑动轴承实验:测试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压力分布状态与摩擦特性。 (4) 机械平衡实验:进行刚性转子的平衡校正,提高学生使用先进设备的综合能 力。 (5) 机械系统设计实验:对典型机械进行测绘、性能分析、机械运动控制分析, 建立完整的机械系统的全局概念。 4. 机械创新设计制作室 由小型加工制作机组成,完成小型创新产品样机的制造与组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 二.机械设计实验室的组成 机械设计实验室的组成框图如图 1-2 所示。 机械设计实验台 机 械 创 新 设 计 与 制 造 机 械 认 知 与 创 新 训 练 创新制作室 8 机械创意组装室7 创新网络平台6 机械系统认知室5 减速器拆装室4 轴系结构室3 机械测绘室2 机械模型室1 图 1-2 机械设计实验室的组成 各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内容如下: (1) 机构模型陈列室:提供各类简单机构模型和机构零件模型,供学生人是机械 零件和了解机构类型及运动形式。 (2) 机械测绘室:提供各类机构系统模型和机械实物,供学生人是机械并学习绘 制机构运动简图,掌握分析机械的基本方法
(③)轴系结构分析室:提供典型的轴类零件、轮状零件、轴向定位零件、周向定 位零件、箱体等零件,了解轴系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 (④)减速器拆装室:提供多种类型的减速器,供学生进行拆装,了解典型的机械 设备的结构、工艺、润滑及密封等知识。 (5) 机械系统认知室:提供典型机械,供学生了解机械的动力系统、机械传动系 统、工作执行系统和传统系统等完整的机械系统,并能对其进行机构运动简 图的测绘。 (6)创新网络平台:学生可再创新网络平台上查阅国内外文献和创新设计的基本 资料,也可在网络上对创新设计进行交流。 (7)机构创意组装室:学生可以把图纸上的创新设计结果在机构搭接平台上进行 的组装,验证自己的设计结果,也可以在大街平台上直接进行创新设计。 (⑧)创新制作室:为学生提供创新产品样机的加工场所,提供设计能力和动手能 力。 上述实验室提供的一系列机械创新认知基础实验、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机械性能测 试实验和创新作品制作与机械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相配合,形成机械基础系列课的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大好局面,为实现机械基础系列课的改革目标的实现创建了良好基础。 第3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内容 实验一机构测绘实验(2学时) (1)通过对实际机械或机构模型的直接测绘,掌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2)验证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3)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了解。 实验二渐开线齿轮范成实验(2学时) (1)观察用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轮的过程: (2)进一步了解渐开线标准齿轮产生根切的原因和变位齿轮的概念: (3)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为齿轮在形状,几何尺寸等方面的异同点, 实验三刚性转子平衡实验(2学时) (1)巩固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了解闪光测相动平衡机等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实验四机械运动参数测量、仿真、设计综合实验(4学时) 4
b3b17e0f67af4772a4a9c99ae2158ed3.doc 4 (3) 轴系结构分析室:提供典型的轴类零件、轮状零件、轴向定位零件、周向定 位零件、箱体等零件,了解轴系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 (4) 减速器拆装室:提供多种类型的减速器,供学生进行拆装,了解典型的机械 设备的结构、工艺、润滑及密封等知识。 (5) 机械系统认知室:提供典型机械,供学生了解机械的动力系统、机械传动系 统、工作执行系统和传统系统等完整的机械系统,并能对其进行机构运动简 图的测绘。 (6) 创新网络平台:学生可再创新网络平台上查阅国内外文献和创新设计的基本 资料,也可在网络上对创新设计进行交流。 (7) 机构创意组装室:学生可以把图纸上的创新设计结果在机构搭接平台上进行 的组装,验证自己的设计结果,也可以在大街平台上直接进行创新设计。 (8) 创新制作室:为学生提供创新产品样机的加工场所,提供设计能力和动手能 力。 上述实验室提供的一系列机械创新认知基础实验、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机械性能测 试实验和创新作品制作与机械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相配合,形成机械基础系列课的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大好局面,为实现机械基础系列课的改革目标的实现创建了良好基础。 第 3 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内容 实验一 机构测绘实验(2 学时) (1) 通过对实际机械或机构模型的直接测绘,掌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2) 验证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3) 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了解。 实验二 渐开线齿轮范成实验(2 学时) (1) 观察用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轮的过程; (2) 进一步了解渐开线标准齿轮产生根切的原因和变位齿轮的概念; (3) 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为齿轮在形状,几何尺寸等方面的异同点。 实验三 刚性转子平衡实验(2 学时) (1) 巩固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 了解闪光测相动平衡机等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实验四 机械运动参数测量、仿真、设计综合实验(4 学时)
b3b17c0f67af4772a4a9c99ac2158cd3.doc (1)通过实验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测量方法: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测定方 法:转速及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的测定方法以及机构的平衡方法: (2)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机械动态参数测试仪”及光电脉冲编码器、同步脉冲发 生器(或称角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他们的使用方法: (3)通过比较理论运动线图与实测运动线图的差异并分析原因,增加对速度、角 速度特别是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感性认识。 实验五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4学时) (1)通过实验了解:功率、钮矩、转速、传动比和效率等机械动力参数的测量方法: (2)通过实验了解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以及它们任意组合传动 的效率及其变化范围: (③)通过比较了解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以及它们任意组合传动 的传动特点以及适用场合。 实验六滑动轴承多媒体仿真、测试分析实验(2学时) (1)观察径向滑动轴承的液体摩擦现象: (②)了解液体动压轴承实验台性能及其使用方法: (③)熟悉液体动压轴承的油压分布。 实验七轴系结构实验(2学时) 对轴的结构、轴向零件的周相定位、轴向定位、轴承类型润滑与密封等进行全面工 程训练。 实验八减速器拆装实验(2学时) 了解支持圆柱齿轮减速器、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圆锥齿轮减速器、蜗杆传动减速 器的构造与装配方式,进行实际拆装,培养工程设计能力。 实验九机械创新设计认知实验(4学时) 各种机电产品结构形式、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原动机、传动装置、工作执行装置、 和控制系统组成,运动的多样化和功能的创新:对其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其各个部分工作 原理,分析工作特点,研究他们的改型设计或创新和设计。这是典型的综合实验。 实验十机械认知实验(2学时) 参观机械模型陈列室,观看各类机械零件、机械手与机器人、各种典型机械等,使 学生对机械有一个综合认识的基础教育,为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打基础。 第4节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分类与要求
b3b17e0f67af4772a4a9c99ae2158ed3.doc 5 (1) 通过实验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测量方法;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测定方 法; 转速及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的测定方法以及机构的平衡方法; (2) 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机械动态参数测试仪”及光电脉冲编码器、同步脉冲发 生器(或称角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他们的使用方法; (3) 通过比较理论运动线图与实测运动线图的差异,并分析原因,增加对速度、角 速度特别是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感性认识。 实验五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4 学时) (1) 通过实验了解:功率、钮矩、转速、传动比和效率等机械动力参数的测量方法; (2) 通过实验了解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以及它们任意组合传动 的效率及其变化范围; (3) 通过比较了解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以及它们任意组合传动 的传动特点以及适用场合。 实验六 滑动轴承多媒体仿真、测试分析实验(2 学时) (1) 观察径向滑动轴承的液体摩擦现象; (2) 了解液体动压轴承实验台性能及其使用方法; (3) 熟悉液体动压轴承的油压分布。 实验七 轴系结构实验(2 学时) 对轴的结构、轴向零件的周相定位、轴向定位、轴承类型润滑与密封等进行全面工 程训练。 实验八 减速器拆装实验(2 学时) 了解支持圆柱齿轮减速器、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圆锥齿轮减速器、蜗杆传动减速 器的构造与装配方式,进行实际拆装,培养工程设计能力。 实验九 机械创新设计认知实验(4 学时) 各种机电产品结构形式、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原动机、传动装置、工作执行装置、 和控制系统组成,运动的多样化和功能的创新;对其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其各个部分工作 原理,分析工作特点,研究他们的改型设计或创新和设计。这是典型的综合实验。 实验十 机械认知实验(2 学时) 参观机械模型陈列室,观看各类机械零件、机械手与机器人、各种典型机械等,使 学生对机械有一个综合认识的基础教育,为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打基础。 第 4 节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分类与要求
一.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分类的基本原则 全书共十个实验,将这些实验分为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开放实验和演示性实验等。 划分原则既考虑到学生所在的专业和实验内容的复杂程度,又考虑到课程实验的单一性 和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其中,机械测绘实验、渐开线齿轮范成实验、刚性转子平衡实验、 机械运动参数测量实验、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量实验、轴系结构实验、滑动轴承实验、 减速器拆装实验是配合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开放的实验:机械认 识实验、机械创新设计认知实验是跨课程的为课群服务的综合实验。因而按照学时多少 将它们划分为选作试验或开放型实验。 该实验教程可满足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基础的课程实验教学,也适合机械设 计基础课群的综合实验教学。由于实验项目较多,而各门课程的课内实验学时数受到教 学大纲的限制,因而对课程的必做实验做较少的限制,给选做实验留有较大的空间,并 提倡开放型实验,弥补课程内实验学时的不足。 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的分类 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和专业布局,提出以下建议供教师参数。 1.机械原理课程(实验6学时) (1)必做实验:机构测绘试验、机械运动参数测量、仿真、设计综合实验、齿轮参 数测量: (2)选做实验:齿轮范成试验、机械平衡试验: (3)开放型实验:机械认知实验。 2.机械设计课程(实验6学时) (④)必做实验: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量实验、滑动轴承实验: (⑤)选做实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6)开放性试验:减速器拆装实验、机械创新设计认知实验。 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8学习) ()必做实验:机构测绘试验、机械运动参数测量、仿真、设计综合实验、机械 传动性能综合测量实验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②)选做实验:齿轮范成实验、机械平衡实验、滑动轴承实验: (③)开放性实验:减速器拆装实验、机械认知实验和机械创新设计认知实验。 6
b3b17e0f67af4772a4a9c99ae2158ed3.doc 6 一.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分类的基本原则 全书共十个实验,将这些实验分为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开放实验和演示性实验等。 划分原则既考虑到学生所在的专业和实验内容的复杂程度,又考虑到课程实验的单一性 和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其中,机械测绘实验、渐开线齿轮范成实验、刚性转子平衡实验、 机械运动参数测量实验、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量实验、轴系结构实验、滑动轴承实验、 减速器拆装实验是配合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开放的实验;机械认 识实验、机械创新设计认知实验是跨课程的为课群服务的综合实验。因而按照学时多少 将它们划分为选作试验或开放型实验。 该实验教程可满足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基础的课程实验教学,也适合机械设 计基础课群的综合实验教学。由于实验项目较多,而各门课程的课内实验学时数受到教 学大纲的限制,因而对课程的必做实验做较少的限制,给选做实验留有较大的空间,并 提倡开放型实验,弥补课程内实验学时的不足。 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的分类 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和专业布局,提出以下建议供教师参数。 1.机械原理课程(实验 6 学时) (1) 必做实验:机构测绘试验、机械运动参数测量、仿真、设计综合实验、齿轮 参 数测量; (2) 选做实验:齿轮范成试验、机械平衡试验; (3) 开放型实验:机械认知实验。 2.机械设计课程(实验 6 学时) (4) 必做实验: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量实验、滑动轴承实验; (5) 选做实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6) 开放性试验:减速器拆装实验、机械创新设计认知实验。 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 8 学习) (1) 必做实验:机构测绘试验、机械运动参数测量、仿真、设计综合实验、机械 传动性能综合测量实验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2) 选做实验:齿轮范成实验、机械平衡实验、滑动轴承实验; (3) 开放性实验:减速器拆装实验、 机械认知实验和机械创新设计认知实验
第2章实验项目及内容 第1节机械运动参数测量、仿真、设计综合实验 一.概述 该实验系统主要用于机械运动参数测量、仿真、设计综合实验,实验内容涵盖平面 机构运动分析和结构设计以及机械运转及速度波动调节,它是《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 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 机械中运动构件的位移(s)、速度()及加速度(α)(统称为机械运动参数)等指标是 机械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它们与机构尺寸、原动件的运动规律有关。对实际机械运 动参数的测量,可以更好的了解机械性能。在测量过程中,如采用位移传感器,则可通 过微分电路求得速度与加速度。如采用速度传感器,则可用微分电路求得加速度,用积 分电路求得位移,如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则用积分电路求得速度和位移 机械运动参数的测量方法与所采用的传感器密切关系。机械运动参数是机械性能的 重要技术指标,通过现场测试并与理论分析,涉及结果相比较,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 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掌握现代化的测试手段,是本实验的重要目的。 二.实验目的 ·利用计算机对平面机构动态参数进行采集、处理,做出实测的动态参数曲线, 并通过计算机该平面机构的运动进行数模仿镇,做出相应的动态参数曲线,从 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利用计算机对平面机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然后,通过计算机对该平面机 构的运动进行仿真和测试分析,从而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仿真和测试 分析有效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比较得处理轮运动线图与实际运动线图的差异,对速度、角速度、加速度 角加速度的理论值与实际测量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明白工程值与理想值误差 原因及消除措施 ·比较凸轮机构、曲柄摇杆机构、曲柄导杆机构与曲柄滑块机构的性能差别,提 高对急回特性的了解:
第 2 章 实验项目及内容 第 1 节 机械运动参数测量、仿真、设计综合实验 一.概述 该实验系统主要用于机械运动参数测量、仿真、设计综合实验,实验内容涵盖平面 机构运动分析和结构设计以及机械运转及速度波动调节,它是《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 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 机械中运动构件的位移(s)、速度(υ)及加速度(α)(统称为机械运动参数)等指标是 机械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它们与机构尺寸、原动件的运动规律有关。对实际机械运 动参数的测量,可以更好的了解机械性能。在测量过程中,如采用位移传感器,则可通 过微分电路求得速度与加速度。如采用速度传感器,则可用微分电路求得加速度,用积 分电路求得位移,如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则用积分电路求得速度和位移。 机械运动参数的测量方法与所采用的传感器密切关系。机械运动参数是机械性能的 重要技术指标,通过现场测试并与理论分析,涉及结果相比较,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 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掌握现代化的测试手段,是本实验的重要目的。 二.实验目的 ⚫ 利用计算机对平面机构动态参数进行采集、处理,做出实测的动态参数曲线, 并通过计算机该平面机构的运动进行数模仿镇,做出相应的动态参数曲线,从 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 利用计算机对平面机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然后,通过计算机对该平面机 构的运动进行仿真和测试分析,从而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仿真和测试 分析有效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通过比较得处理轮运动线图与实际运动线图的差异,对速度、角速度、加速度、 角加速度的理论值与实际测量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明白工程值与理想值误差 原因及消除措施; ⚫ 比较凸轮机构、曲柄摇杆机构、曲柄导杆机构与曲柄滑块机构的性能差别,提 高对急回特性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