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大置疑角度
古诗鉴赏十大置疑角度
2005年广东卷〗 春日登楼怀归①寇准 高楼觋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 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清渭,指渭水。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 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 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 的思乡之情
〖2005年广东卷〗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 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 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 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清渭,指渭水。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 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 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 的思乡之情
从重点词语处置疑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 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王驾写《晴景 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 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 “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 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 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一、从重点词语处置疑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 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王驾写《晴景》 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 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 “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 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 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④)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 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寻寻觅 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 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 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 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 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由 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 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特殊词:⑴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 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寻寻觅 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⑵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 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 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 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 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 由 点到 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 有动, 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数量词,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前村深 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诗僧齐己的 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 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 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 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4)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 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 呼应,悠 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 效果。 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
⑶数量词,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前村深 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诗僧齐己的 《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 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 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 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⑷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 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 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 效果。 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