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一中2007-2008学年上学期 高二年段语文选修l“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模块 结业考试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施仁港校对雷贤平审核张灼然 基础知识(共6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采攘(xie)勖(xu)勉 卖官需(yu)爵〔j踞而遨 B.戕qing)贼庐冢(zhng)讫(q)无称焉吠噬(Sh)狂走 C.饕餮 taotie)翩跹(qian) 巉(chan)岩斫(zhud榛莽 D.徜( chang)徉楹(ying)联 谬(mi)误奇伟瑰(gu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②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 B.①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②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D.①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②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二、文言文阅读(共33分) (一)阅读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完成第3-5题。(共9分,每小题3分) 黄州快哉亭记①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 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②,谪居齐安③,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 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 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 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 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 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④,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 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 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 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 君不以谪为患,窃会稽之馀功⑤,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 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 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⑥苏辙记。 高二期中考语文试卷(共6页)第1页
高二期中考语文试卷(共 6 页) 第 1 页 古田一中 2007-2008 学年上学期 高二年段语文选修Ⅰ“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模块 结业考试试卷 试卷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命题 施仁港 校对 雷贤平 审核 张灼然 一、基础知识(共 6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采撷.(xié) 勖.(xù)勉 卖官鬻.(yù)爵 箕.(jī)踞而遨 B.戕.(qiāng)贼 庐冢. (zhǒng ) 讫.(qì)无称焉 吠噬.(shì)狂走 C.饕餮..(tāotiè) 翩跹.(qiān) 巉.(chán)岩 斫.(zhuó)榛莽 D.徜.(cháng)徉 楹.(yíng)联 谬.(miù)误 奇伟瑰.(guī)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 ②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 B.①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②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D.①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②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二、文言文阅读(共 33 分) (一)阅读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完成第 3—5 题。(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黄州快哉亭记①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 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②,谪居齐安③,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 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 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 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 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 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④,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 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 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 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 君不以谪为患,窃会稽之馀功⑤,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 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 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⑥苏辙记
注:①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可看作是《武昌九曲亭记》的姊妹篇。当时苏辙谪 监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髙安县)盐酒税。元丰年间,张梦得谪居黄州,在寓所西南筑亭,苏轼名之 曰“快哉亭”,作者作此文以记。②清河张君梦得:清河即今河北清河县:张梦得字怀民,苏轼 在黄州时曾与他交往。③齐安:古代郡名,即黄州。④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宋玉有 《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宋玉、景差都是楚襄王 之侍臣,都擅长辞赋。兰台宫,遗址在现在湖北钟祥东。⑤窃会稽之馀功:窃,偷得,这里即“利 用”之意。会计,指征收钱谷等事。馀功,功劳之余,即剩余时间。⑥赵郡:苏辙先世是赵郡栾 城(今河北赵县)人。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木行列 行:一行一行地 B.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睥睨:斜着眼睛看人 C.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 其中:指“士”的内心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 两个“所以”均表原因, 的原因” 4.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快哉亭命名原因的一组是 ①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②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③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④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⑤将蓬户瓮牖无所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记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却先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淼水面和壮阔气势,描绘江 流之三变,这样写属于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了造亭的目的和文章题意 B.文章第二段写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写:“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 而足”和可以凭吊故迹。 C.本文表面是写黄州快哉亭,实写人生态度,“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造而非快?” 文章自然引录宋玉的《风赋》中所写的有关故事,不仅交代了“快哉”两字的来历,而且 还从宋玉将风分为雌雄,极其自然地引向了下文文章主旨的讨论。 (二)阅读《论语》节选,完成第6-8题。(共9分,每题3分) 甲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篇第九》) 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 而篇第七》) 丙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 高二期中考语文试卷(共6页)第2页
高二期中考语文试卷(共 6 页) 第 2 页 注:①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可看作是《武昌九曲亭记》的姊妹篇。当时苏辙谪 监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县)盐酒税。元丰年间,张梦得谪居黄州,在寓所西南筑亭,苏轼名之 曰“快哉亭”,作者作此文以记。②清河张君梦得:清河即今河北清河县;张梦得字怀民,苏轼 在黄州时曾与他交往。③齐安:古代郡名,即黄州。④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宋玉有 《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宋玉、景差都是楚襄王 之侍臣,都擅长辞赋。兰台宫,遗址在现在湖北钟祥东。⑤窃会稽之馀功:窃,偷得,这里即“利 用”之意。会计,指征收钱谷等事。馀功,功劳之余,即剩余时间。⑥赵郡:苏辙先世是赵郡栾 城(今河北赵县)人。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木行.列 行:一行一行地 B.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睥睨:斜着眼睛看人 C.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 其中..:指“士”的内心 D.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 两个“所以”均表原因,“……的原因” 4.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快哉亭命名原因的一组是 ①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②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③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④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⑤将蓬户瓮牖无所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记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却先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淼水面和壮阔气势,描绘江 流之三变,这样写属于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了造亭的目的和文章题意。 B.文章第二段写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写:“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 而足”和可以凭吊故迹。 C.本文表面是写黄州快哉亭,实写人生态度,“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造而非快?” D.文章自然引录宋玉的《风赋》中所写的有关故事,不仅交代了“快哉”两字的来历,而且 还从宋玉将风分为雌雄,极其自然地引向了下文文章主旨的讨论。 (二)阅读《论语》节选,完成第 6—8 题。(共 9 分,每题 3 分) 甲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篇第九》) 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 而篇第七》) 丙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
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篇第六》)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8.在丙文中,孔子认为实行“仁”的方法是什么? (三)将下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规范的现代汉语。(共9分,每题3分) 9.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 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10.菱之之书晩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 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11.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 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 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步不闻户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四)按原文内容填空。(共6分,每空1分,) 1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①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② 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3.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②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14.①曾子曰: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高二期中考语文试卷(共6页)第3页
高二期中考语文试卷(共 6 页) 第 3 页 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篇第六》)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8.在丙文中,孔子认为实行“仁”的方法是什么? (三)将下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规范的现代汉语。(共 9 分,每题 3 分) 9.嗟夫!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 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10.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 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11.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 鲜可食。起居无时, 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 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步不闻户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四)按原文内容填空。(共 6 分,每空 1 分,) 1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① ,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② , , 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3.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① !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② , ,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14.①曾子曰:“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篇第八》) ②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篇第七》) 三、现代文阅读(共15分,3+3+45) 喜欢苏东坡(节选) 方方 ①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 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 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 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②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 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 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 的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 传神的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 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 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 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 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不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 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仰慕,再无话可说 ③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 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 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出众而一生受小人 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 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蓬头垢面哀哀切切, 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 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 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 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 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 能活得如此举足轻重,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 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 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④我喜欢苏东坡有些入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 高二期中考语文试卷(共6页)第4页
高二期中考语文试卷(共 6 页) 第 4 页 (《论语·泰伯篇第八》) ②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 ,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篇第七》) 三、现代文阅读 (共 15 分,3+3+4+5) (一) 喜欢苏东坡(节选) 方方 ①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 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 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 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②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 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 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 的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 传神的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 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 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 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 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不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 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仰慕,再无话可说。 ③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 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 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出众而一生受小人 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 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蓬头垢面哀哀切切, 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 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 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 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 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 能活得如此举足轻重,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 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 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④我喜欢苏东坡有些入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
意欲一争高低。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 是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 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15.文章第三段中写道:“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作者认为人们为苏东坡倾倒的原因是 什么?(不超过30字,3分) 16.第③段画线句“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 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3分) 17.文章最后一段跳跃性较大,初读时似觉多余,但仔细琢磨又觉得与前面浑然一体,请具 体分析这一段的作用。(4分) 18.简述《家》中瑞珏的结局情景。(5分) 四、语言运用(共7分) 20.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 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4分)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 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21.下面是某同学的一篇演讲稿的开头段,请指出并修改其中的三处错误。(3分)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偶像。①在这些偶像身上,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②他们的 个性特征,事业成就,他们的生活情趣,奋斗经历,都令人③佩服,敬慕,钦仰。人们④将其作 为人生榜样,⑤激励自己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奋进 修改 将 处改为 将 处改为 处改为 高二期中考语文试卷(共6页)第5页
高二期中考语文试卷(共 6 页) 第 5 页 意欲一争高低。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 是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 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15.文章第三段中写道:“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作者认为人们为苏东坡倾倒的原因是 什么?(不超过 30 字,3 分) 16.第③段画线句“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 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3 分) 17.文章最后一段跳跃性较大,初读时似觉多余,但仔细琢磨又觉得与前面浑然一体,请具 体分析这一段的作用。(4 分) (二) 18.简述《家》中瑞珏的结局情景。(5 分) 四、语言运用(共 7 分) 20.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 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4 分)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______ _ _______, 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__ __________。 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21.下面是某同学的一篇演讲稿的开头段,请指出并修改其中的三处错误。(3 分)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偶像。①在这些偶像身上,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②他们的 个性特征,事业成就,他们的生活情趣,奋斗经历,都令人③佩服,敬慕,钦仰。人们④将其作 为人生榜样,⑤激励自己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奋进。 修改: A.将_____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将_____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将_____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