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前沿问题研究丛书 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变 张耀辉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产业经济前沿问题研究丛书 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变 张耀辉 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丛书总序 丛书总序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吴家骏 产业经济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是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简称 工促会)的又一重要系列成果。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原名中国工业经济管理研究会),是挂 靠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全国性社团法人。工促会成立于1978年, 二十多年来,始终以工业经济(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教材建 设为中心,组织全国七十多家团体会员开展了大量的学术活动,成为我国工业 经济(产业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的学术团体。在工促会的组织下,广泛 动员会员单位的力量,出色地完成了很多项集体成果,产生了很好的学术影响 和社会影响。 这套丛书计划出版10本。丛书由我和史忠良教授(江西财经大学)、李贤 沛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担任顾问,由于立教授(东北财经大学)担任主 编,张耀辉教授(暨南大学)、邓伟根教授(暨南大学)和王询教授(东北财 经大学)担任副主编。丛书各分册作者和书名如下:史忠良、何维达:《产业 兴衰与转化规律》:张耀辉:《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变》:干春辉:《企业策略 性行为研究》:于立:《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问题研究》:李贤沛、胡立君: 1世纪初中国产业政策有关问题研究》:邓伟根:《产业结构转型:问题与出 路》:唐晓华:《信息与产业组织理论》:周新生:《产业分析与产业策划方法与 应用》:林丹明:《信息时代的企业组织变革》:邓伟根:《西江产业带:产业生 态理论与实践》。 工促会组织出版这套丛书,是2002年5月在湘潭大学召开的工促会会长 扩大会议上决定的。在这次会议上,当时在汕头大学任教的张耀辉教授提出创 意,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并当即确定了丛书的顾问、主编和副主编人选。两个 月后,在东北财经大学召开了丛书编委会工作会议,确定了丛书的最终选题
丛书总序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吴家骏 《产业经济前沿问题研究丛书》 是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 (简称 工促会) 的又一重要系列成果。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 (原名中国工业经济管理研究会),是挂 靠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全国性社团法人。工促会成立于1978年, 二十多年来,始终以工业经济 (产业经济) 学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教材建 设为中心,组织全国七十多家团体会员开展了大量的学术活动,成为我国工业 经济 (产业经济) 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的学术团体。在工促会的组织下,广泛 动员会员单位的力量,出色地完成了很多项集体成果,产生了很好的学术影响 和社会影响。 这套丛书计划出版10本。丛书由我和史忠良教授 (江西财经大学)、李贤 沛教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担任顾问,由于立教授 (东北财经大学) 担任主 编,张耀辉教授 (暨南大学)、邓伟根教授 (暨南大学) 和王询教授 (东北财 经大学) 担任副主编。丛书各分册作者和书名如下:史忠良、何维达:《产业 兴衰与转化规律》;张耀辉:《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变》;干春辉:《企业策略 性行为研究》;于立:《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问题研究》;李贤沛、胡立君: 《21世纪初中国产业政策有关问题研究》;邓伟根:《产业结构转型:问题与出 路》;唐晓华:《信息与产业组织理论》;周新生:《产业分析与产业策划方法与 应用》;林丹明:《信息时代的企业组织变革》;邓伟根:《西江产业带:产业生 态理论与实践》。 工促会组织出版这套丛书,是2002年5月在湘潭大学召开的工促会会长 扩大会议上决定的。在这次会议上,当时在汕头大学任教的张耀辉教授提出创 意,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并当即确定了丛书的顾问、主编和副主编人选。两个 月后,在东北财经大学召开了丛书编委会工作会议,确定了丛书的最终选题、 丛书总序 1
2 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变 写作分工及编写日程等事项。随后,又分别在辽宁大学(2002年10月)和浙 江财经学院②003年11月)召开的两次工促会年会上,以专题研讨形式交流 信息,审定大纲,协调内容体系和写作进度。在丛书的筹划和写作过程中,汕 头大学和暨南大学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在丛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注意遵循这样几个理念:一是产业经济学是一 个相对独立而又系统的学科体系,涉及基础理论、学科主干与分支、研究和分 析方法、特殊应用领域、一般应用领域、相关或交叉学科等。二是很多从事政 策研究的人员和寻找投资机会的企业(如银行、证券公司、跨国公司等),都 要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产业分析,以便做出科学决策。 三是既考虑中国的现实研究基础,兼收并蓄,更要注意与国际学术界的对接。 丛书的作者均出自全国较早设立产业经济学博士点的大学,他们在相关领 域都有较深研究和较多成果,选题也基本上都是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应用中的前 沿问题。因此,我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丰富产业经济学学科体系,促 进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都将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2004年3月
写作分工及编写日程等事项。随后,又分别在辽宁大学 (2002年10月) 和浙 江财经学院 (2003年11月) 召开的两次工促会年会上,以专题研讨形式交流 信息,审定大纲,协调内容体系和写作进度。在丛书的筹划和写作过程中,汕 头大学和暨南大学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在丛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注意遵循这样几个理念:一是产业经济学是一 个相对独立而又系统的学科体系,涉及基础理论、学科主干与分支、研究和分 析方法、特殊应用领域、一般应用领域、相关或交叉学科等。二是很多从事政 策研究的人员和寻找投资机会的企业 (如银行、证券公司、跨国公司等),都 要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产业分析,以便做出科学决策。 三是既考虑中国的现实研究基础,兼收并蓄,更要注意与国际学术界的对接。 丛书的作者均出自全国较早设立产业经济学博士点的大学,他们在相关领 域都有较深研究和较多成果,选题也基本上都是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应用中的前 沿问题。因此,我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丰富产业经济学学科体系,促 进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都将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2004年3月 2 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变
前言 前 言 自熊彼特提出了大企业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假说以后,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 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中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大量的实证性结论表明,不存在 绝对的大企业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情况,也不存在绝对的小企业有利于技术创新 的情况,而是不同的行业大企业与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作用上有所差别。 然而,这些争论将目光集中在产业组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上,其假设前提 是技术创新更为重要,目标是找到更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结构。显然,这样的讨 论己经从追求市场的静态效率跨越到追求动态效率,其积极意义在于从更高的 层次和更宽的范围发现市场结构对经济的影响:而在此之前,垄断作为完全竞 争的对立面,一直被人们视为洪水猛兽,直到现在,垄断仍然是很多国家治理 的对象。技术创新能够为人类带来利益,表现为成本下降、质量提高和新产 品、新服务的不断增加。但如果技术创新以牺牲市场静态效率为代价,这样的 技术创新还有必要吗?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技术创新给人类带 来的利益是长期的并且是变动的,技术创新还有着极大的外溢效应,并在改变 着企业之间的地位关系。正因为回答这一问题十分困难,所以人们不再追求最 后的答案,而是将技术创新约定俗成为既定目标,如果有利于技术创新,则宁 可牺牲市场的静态效率。好在近年来对大企业的观察,发现在利润吞噬效应的 影响下,大企业并不愿意进行激进式创新,而小企业愿意激进创新,这样,小 企业不仅有利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也有利于激进创新。可竞争理论提出只 要沉没成本相当低,就可能保证市场具有效率,由于小企业没有进入与退出成 本,可以采取打了就跑的战略,大企业在外部竞争压力下,不得不放弃垄断价 格,采取趋于完全竞争的价格:对于创新来说,是不是也有在大企业外部的打 了就跑的小企业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的回答是,“他没有一天不担心会有一 个发展迅速的小企业成为他的竞争对手,所以不得不努力创新”,这说明大企 业是如何畏惧外部创新竞争的压力,而不仅仅惧怕新的企业把它挤出同质的产 品市场。过去以技术壁垒建立的保护,在技术创新竞争压力下,变得同样没有
前 言 自熊彼特提出了大企业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假说以后,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 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中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大量的实证性结论表明,不存在 绝对的大企业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情况,也不存在绝对的小企业有利于技术创新 的情况,而是不同的行业大企业与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作用上有所差别。 然而,这些争论将目光集中在产业组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上,其假设前提 是技术创新更为重要,目标是找到更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结构。显然,这样的讨 论已经从追求市场的静态效率跨越到追求动态效率,其积极意义在于从更高的 层次和更宽的范围发现市场结构对经济的影响;而在此之前,垄断作为完全竞 争的对立面,一直被人们视为洪水猛兽,直到现在,垄断仍然是很多国家治理 的对象。技术创新能够为人类带来利益,表现为成本下降、质量提高和新产 品、新服务的不断增加。但如果技术创新以牺牲市场静态效率为代价,这样的 技术创新还有必要吗?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技术创新给人类带 来的利益是长期的并且是变动的,技术创新还有着极大的外溢效应,并在改变 着企业之间的地位关系。正因为回答这一问题十分困难,所以人们不再追求最 后的答案,而是将技术创新约定俗成为既定目标,如果有利于技术创新,则宁 可牺牲市场的静态效率。好在近年来对大企业的观察,发现在利润吞噬效应的 影响下,大企业并不愿意进行激进式创新,而小企业愿意激进创新,这样,小 企业不仅有利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也有利于激进创新。可竞争理论提出只 要沉没成本相当低,就可能保证市场具有效率,由于小企业没有进入与退出成 本,可以采取打了就跑的战略,大企业在外部竞争压力下,不得不放弃垄断价 格,采取趋于完全竞争的价格;对于创新来说,是不是也有在大企业外部的打 了就跑的小企业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的回答是,“他没有一天不担心会有一 个发展迅速的小企业成为他的竞争对手,所以不得不努力创新”,这说明大企 业是如何畏惧外部创新竞争的压力,而不仅仅惧怕新的企业把它挤出同质的产 品市场。过去以技术壁垒建立的保护,在技术创新竞争压力下,变得同样没有 前 言 1
2 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变 力量,其结果使市场不仅有着创新的动态效率,也使市场有着一定的静态效 率。这是十分令人欣喜的。人们正在努力发现一些新机制,使静态效率与动态 效率统一起来,不再以追求某一个效率而以另一个效率为代价。 市场结构在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的同时,技术创新也在对产业组织产生着 影响。比如,一个着眼于过程创新的企业,可以有更低的成本,因此,它就具 备了降低价格的可能,顾客会云集到它的周围,为其提供获得利润的市场,它 就可能壮大,并将其他企业挤出市场,成为市场上的垄断者:当一个企业开发 出一个新产品,它就可能是这个产品市场的垄断者:如果这个产品是替代性产 品,则会加刷市场竞争,在豪特林的“海摊”上再加上一个出售者。如果我们 不分析技术创新对产业组织的影响,恐怕不能完全把握产业组织演变过程,只 能从某个时间上去看待产业组织:如果技术创新的确为企业垄断创造了条件, 或者说技术创新是垄断的来源,那么技术创新的动力就十分清楚了,这就是企 业为了追求垄断利润而创新。如果技术创新者的目标是形成垄断,创新能够为 社会带来的利益应将垄断带来的效率损失去掉。产业组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和 技术创新对产业组织的影响相结合,使技术创新成为产业组织演变的一个中间 变量,形成产业组织一技术创新一产业组织的链条。当然,技术创新不会停 止,产业组织演变也不会停止,技术创新是产业组织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书主要探讨了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之间的关系,基本命题是技术创新会 改变产业组织,技术创新是产业组织演变的中间变量。这是继《产业创新的理 论探索》(张耀辉,2002年)之后对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 析。《产业创新的理论探索》的重点在于分析技术创新对新兴产业形成的影响 而本书则重点讨论了技术创新对产业组织的影响。产业组织曾经作为市场结构 的代名词,但现在越来越多地强调企业行为对产业组织的影响。市场结构是市 场分散与集中程度的概括,是在同质产品假设前提下市场被分割程度的表现, 它与产业结构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市场结构如果无法让企业获得生存发 展的空间,会诱发技术创新,新产品带来的新的产业改变了产业结构。同时, 也因为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市场分割和替代改变了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与市场 结构虽然都来自于技术创新,但它们的机制与过程的差异并不能使它们相互替 代。技术创新对产业组织演变的影响不仅在市场结构上,更多的则表现在企业 的竞争行为上。本书分11章,分别探讨下列问题: 第1章为利润、市场效率与技术创新。这一章将利润的产生分为三个来 源,归纳了利润的本质,以此为基础探讨市场效率,并将技术创新引入到利润
力量,其结果使市场不仅有着创新的动态效率,也使市场有着一定的静态效 率。这是十分令人欣喜的。人们正在努力发现一些新机制,使静态效率与动态 效率统一起来,不再以追求某一个效率而以另一个效率为代价。 市场结构在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的同时,技术创新也在对产业组织产生着 影响。比如,一个着眼于过程创新的企业,可以有更低的成本,因此,它就具 备了降低价格的可能,顾客会云集到它的周围,为其提供获得利润的市场,它 就可能壮大,并将其他企业挤出市场,成为市场上的垄断者;当一个企业开发 出一个新产品,它就可能是这个产品市场的垄断者;如果这个产品是替代性产 品,则会加剧市场竞争,在豪特林的 “海滩” 上再加上一个出售者。如果我们 不分析技术创新对产业组织的影响,恐怕不能完全把握产业组织演变过程,只 能从某个时间上去看待产业组织;如果技术创新的确为企业垄断创造了条件, 或者说技术创新是垄断的来源,那么技术创新的动力就十分清楚了,这就是企 业为了追求垄断利润而创新。如果技术创新者的目标是形成垄断,创新能够为 社会带来的利益应将垄断带来的效率损失去掉。产业组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和 技术创新对产业组织的影响相结合,使技术创新成为产业组织演变的一个中间 变量,形成产业组织—技术创新—产业组织的链条。当然,技术创新不会停 止,产业组织演变也不会停止,技术创新是产业组织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书主要探讨了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之间的关系,基本命题是技术创新会 改变产业组织,技术创新是产业组织演变的中间变量。这是继 《产业创新的理 论探索》(张耀辉,2002年) 之后对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 析。《产业创新的理论探索》 的重点在于分析技术创新对新兴产业形成的影响, 而本书则重点讨论了技术创新对产业组织的影响。产业组织曾经作为市场结构 的代名词,但现在越来越多地强调企业行为对产业组织的影响。市场结构是市 场分散与集中程度的概括,是在同质产品假设前提下市场被分割程度的表现, 它与产业结构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市场结构如果无法让企业获得生存发 展的空间,会诱发技术创新,新产品带来的新的产业改变了产业结构。同时, 也因为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市场分割和替代改变了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与市场 结构虽然都来自于技术创新,但它们的机制与过程的差异并不能使它们相互替 代。技术创新对产业组织演变的影响不仅在市场结构上,更多的则表现在企业 的竞争行为上。本书分11章,分别探讨下列问题: 第1章为利润、市场效率与技术创新。这一章将利润的产生分为三个来 源,归纳了利润的本质,以此为基础探讨市场效率,并将技术创新引入到利润 2 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