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与作品分析【例28]钢琴奏鸣曲No.41海顿曲Allegrof【例2-8]】为两句体。第一句和第二句都各为4小节,每两小节构成一个乐节。第一乐句的两个乐节的材料属于重复型的:第二乐句的两个乐节的材料是对比型的。第二乐句好像出现了新的材料,但是实际上还是和上句有联系的:如第5小节、第6小节强拍的进行,就是来自第2、第4小节的强拍,下句开始又是模仿第一乐句的结尾的材料,也可以说下句开始重复了上句句尾的材料,这也是延伸型常用的手法。(3)对比型乐段。对比型乐段的基本特点,音乐的第二乐句不以巩固第一乐句乐思为起点,而是在对比和发展中求得乐思的继续与发展。一般第二乐句用的是和上乐句完全不同的材料,甚至陈述方式都不一样,像是接着说“不同的话”。由于乐段的篇幅不大,较难容纳两种不同的东西,所以这种类型很少见。【例2-9]海上风暴之夜格里格曲Allegro molto agiato(Tutti)0三(CL.flag12
音乐结构的基本类型这是一个标题性音乐的例了,每句4个小节,其音乐材料对比性非常强烈,第一乐句犹如涵涌的海啸迎面而来,面独奏部分的第二乐句又如一叶小舟独自孤独的在海上飘摇的情形。2.非方整性乐段非方整性乐段的各乐句长度不等,这种音乐句法,扩展了音乐的材料,给音乐带来了很大的弹性,能使丰富的乐思表现其中,使音乐更具活力。非方整性乐段常见的是上句短,下句长,多用重复型陈述,最为典型的现象是上句为方整性的构成,并带有呈示性;而下句一般是先重复上句开始的素材,之后加以扩展,使乐思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充实。[例2-10]钢琴秦鸣曲Op.22贝多芬曲Adagioconmoltaespressioned福照福福照意AOOA255.Asfspp95747.-【例2-10】实际上应该是一个“4+4”的方整性结构,但是因为第二乐句在开始处运用了强拍和高音区的布局,突出的强调了新材料的出现,并在下一小节利用了重复的手段再一次强调,这样的手法破坏了音乐结构的音响平衡,尽管在第8小节处,其和声已经构成了完全的终止,但是音乐却为了突出新材料,在写作手法上采用了重复强调的手段,使得音乐无13
拥式与作品分析法停滞,接着作者采用了不同的节奏,一连安排了5次补充终止才使全段阅满结束。(三)根据乐句的教量划分乐段1.两句乐段在中外民间音乐中大量存在两句结构的乐段。两句呼应结构的乐段最能简练、概括,并清晰地体现出乐段的基本结构原则。在西方许多音乐作品,特别是器乐作品,也普遍使用两句结构的乐段。[例2-11]E小调前奏曲Op.28,No.4肖邦曲LargoPO14
音乐结构的基本类型Sirettdim.T#五Ren*Ten米pDppO8牛0ll0D乐【例2-11]由两个乐句组成的非方整性乐段。其图式为a(12)+a(13)。第一乐句从旋律的骨干音及和声声部的开始音,可看到作者的旋律布置是半音的直线下行,这种级进在平稳的并近似于呆滞的节奏衬托下,音乐呈现出一种极其压抑与伤感的情绪,旋律的半终止于第12小节属和弦上。第二乐句开始的前4小节,重复了第一乐句的乐思,但是从第16~18小节,音乐的手法加以变化,使得音乐的旋律与和声进人到了全曲的高潮部分,好像要挣脱这种抑郁的气氛。然而,由于音乐整体下行的惯性无法使音乐上扬,乐曲进而继续下行,回到了原来的音调当中,最后经过阻碍终止的扩充和短暂的休止,乐曲停止于主和弦上结束了全曲。在前面乐段概述中,曾列举的【例2-1]陕北民歌《信天游》也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个乐段,乐思的表达相对完整。音乐的结构布置为4+4的对称方整性结构,上句的半终止停在调式的属音上犹如提问的形式,下句以调式主音收尾似对上句的提问给以肯定的回答,此一问-答、呼一应的两句体的结构形式,在中外民歌中时常出现。诸如内蒙古的《爬山调》,俄国民歌《妈妈我要出家》。作为独立作品还有如格里格的艺术歌曲《我爱你》:肖邦《C大调前奏曲》Op.28No.1等。2.三句乐段三句乐段是以两句的呼应形式为基础,再通过“重复”、“延伸”、“对比”的音乐手法发展而来。三句乐段由于乐句数量是奇数的性质,音乐本身的外部形态体现了自身不对称性的非方整的性格。三句乐段的常见形式为:重复或变化重复型乐段、对比乐段、三部性乐段。(1)重复或变化重复型乐段。三句呈现出重复或变化重复,这种形式被称为重复或变化重复型乐段。15
典式与作品分析其图式为:a-a'—a[例2-12]水红花令青海民歌-(着)屹晴呀B月亮它著A(呀)水红花我的大哥哥你S过来吗,我俩坐呀年轻人。【例2-12]属于三句结构的乐段,后两句为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二句浓缩了第一乐句的主题音调,把第一句的5小节缩减为3小节,给音乐注人了一种迫切性的情绪,驱待下个乐句的出现,第三乐句则为扩充。这种非方整、非对称的处理,其结构自由的性格以及音乐节奏上灵活性的运用,正适合这类山歌体裁的特点。前两句的半终止落于A微调的二级音,第三句的尾音落于调性的主音上,给前两句带了一种解决的感觉,使音乐形成了前两句与第三句功能上的呼应性,第三句尾音宫音的出现也为这个乐段获得了一种清楚稳定的结束。其结构图示为:a-a—a"537(2)对比乐段。第一、二乐句重复与第三乐句形成了音乐的对比性材料,或音乐的第一乐句与二、三乐句形成对比性材料,这种形式被称为对比乐段。其图式为:a-a—b或a-b-b'[例2-13]新疆舞曲Allegro中mJam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