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并辅以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资料等 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利用学习通等教学辅助平台发布通知、访问资源和学习资料、 并开展在线讨论、抢答等多种教学活动。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线下:阅读书目 1.张素萍,中国海洋贝类图鉴,海洋出版社,2008年6月。 2.杨立敏,海贝与人类,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 主撰人:牛东红 审核人:张俊玲、黄旭湖 英文校对:张俊玲 教学副院长:陈立婧 日期:2022年8月30日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平时作业评分标准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分数290分) (78≤分数<90】 (68≤分数<78) (60≤分数<68 (分数<60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然悉海洋贝类较然悉海洋贝 基本熟恐海洋贝不熟悉海洋贝 不完成 的基本特 类的基本特 类的基本特征 类的基本特征 (8%) 答准确完整 回答较为准确 回答部分准确 回答不准确 课程日标2 十分了解海洋较了解海洋贝基本了解海洋贝较少了解海洋不完成 贝类的价值,回 (7%) 贝类的价值,回类的价值,回答类的价值,回答 答准确完整 较为准确 部分准确 答不准确 2.课堂表现评分标准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分数290分) (78≤分数<90)(68≤分数<78) (60≤分数<68) 误程目标 (分数<60分) 熟采海洋贝米的 采海洋贝基木采海洋不然海洋贝 不互动 裸程目标 基本特征 类的基本特征。 贝类的基本特 类的基本特征 (17%) 积极参与互动 较为积极参与征,较少参与互 很少参与互动 互动 动 十分了架海洋明 较了解海洋贝基本了解海洋较少了解海洋 候程目标2 不互动 (18% 类的价值,非常 类的价值,较为贝类的价值,较 贝类的价值,很 积极参与互动 积极参与互动少参与互动 少参与互动 3
3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并辅以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资料等 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利用学习通等教学辅助平台发布通知、访问资源和学习资料、 并开展在线讨论、抢答等多种教学活动。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线下:阅读书目 1. 张素萍,中国海洋贝类图鉴,海洋出版社, 2008 年 6 月。 2. 杨立敏,海贝与人类,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5 年 5 月。 主撰人:牛东红 审核人:张俊玲、黄旭雄 英文校对:张俊玲 教学副院长:陈立婧 日 期:2022 年 8 月 30 日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平时作业评分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 1 (8%) 熟悉海洋贝类 的基本特征,回 答准确完整 较熟悉海洋贝 类的基本特征, 回答较为准确 基本熟悉海洋贝 类的基本特征, 回答部分准确 不熟悉海洋贝 类的基本特征, 回答不准确 不完成 课程目标 2 (7%) 十分了解海洋 贝类的价值,回 答准确完整 较了解海洋贝 类的价值,回答 较为准确 基本了解海洋贝 类的价值,回答 部分准确 较少了解海洋 贝类的价值,回 答不准确 不完成 2.课堂表现评分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 1 (17%) 熟悉海洋贝类的 基本特征,非常 积极参与互动 较熟悉海洋贝 类的基本特征, 较为积极参与 互动 基本熟悉海洋 贝类的基本特 征,较少参与互 动 不熟悉海洋贝 类的基本特征, 很少参与互动 不互动 课程目标 2 (18%) 十分了解海洋贝 类的价值,非常 积极参与互动 较了解海洋贝 类的价值,较为 积极参与互动 基本了解海洋 贝类的价值,较 少参与互动 较少了解海洋 贝类的价值,很 少参与互动 不互动
3.期末考核与评价标准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100-90分) (89-80分) (79.70分) (69.60分) (c60分) 摆程目标 课程目标1 非常热悉海洋贝 热悉海洋贝类 较熟悉海洋贝 基本热悉海洋 不了解海洋贝 (20% 类典型特征 典型特征 类典型特征 贝类典型特 类典型特征 课程目标 非常了解海洋贝 了解海洋贝类 较了解海洋贝 基本了解海 不了解海洋贝 (20%) 类的价值 的价值。 类的价值 贝类的价值 类的价值 课程目标3 良好体现思政内较好体现思政 一般体现思政 较少体现思政 没有体现思政 (10%) 内容 内容 内容 2.《漫谈转基因》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漫谈转基因 误程名称 英文名称:Talking about transgenic organisms 课程号 1706356 学分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学时 总学时:16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16 0 0 0 开课学院 水产与生命学院 课程负责人 王成橱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全校综合与通识教有洗修课。本课程包括转甚因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章义、国内 外转基因概况、转基因的安全性和科学认识转基因共四大模块内容。课程目的是教育学生科 学辩证地认识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 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Tailing about transgenic organisms.a seminar course to all students in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OU),is consisted of advance and importance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Survey on transgenic organisms,Transgenic safety,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transgenic technology and organisms.The aims of this course are to develop students'selective thinking ability on transgenic organisms and relative ability in finding.analyzing and resoving questions,and to enhance their curiosity and enterprising spirit to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Finally,the comprehensive quaity of students will be enriched and promoted after they finish this couse.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充分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作用意义
4 3.期末考核与评价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100-90 分) 良好 (89-80 分) 中等 (79-70 分) 及格 (69-60 分) 不及格 (<60 分) 课程目标 1 (20%) 非常熟悉海洋贝 类典型特征 熟悉海洋贝类 典型特征 较熟悉海洋贝 类典型特征 基本熟悉海洋 贝类典型特征 不了解海洋贝 类典型特征 课程目标 2 (20%) 非常了解海洋贝 类的价值 了解海洋贝类 的价值。 较了解海洋贝 类的价值 基本了解海洋 贝类的价值 不了解海洋贝 类的价值 课程目标 3 (10%) 良好体现思政内 容 较好体现思政 内容 一般体现思政 内容 较少体现思政 内容 没有体现思政 内容 2. 《漫谈转基因》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漫谈转基因 英文名称:Talking about transgenic organisms 课程号 1706356 学分 1 学时 总学时:16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16 0 0 0 开课学院 水产与生命学院 课程负责人 王成辉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全校综合与通识教育选修课。本课程包括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意义、国内 外转基因概况、转基因的安全性和科学认识转基因共四大模块内容。课程目的是教育学生科 学辩证地认识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 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Tailing about transgenic organisms, a seminar course to all students in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OU), is consisted of advance and importance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Survey on transgenic organisms, Transgenic safety,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transgenic technology and organisms. The aims of this course are to develop students’ selective thinking ability on transgenic organisms and relative ability in finding, analyzing and resolving questions, and to enhance their curiosity and enterprising spirit to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lly,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will be enriched and promoted after they finish this course.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充分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作用意义
课程目标2:科学辩证地认识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 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强烈好奇性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知识、能力、素质 课程目标 知识 课程日标课程标2 能力、素质 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预期学习 教学方式 支掉课程 教学内容 成果 目标 第一章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意义 1我说转基因 12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 掌握什么是转基因。转封 讲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3钝其因的作用与意义 6 讨论 因对人类的作用有哪些。 课程目标3 思政融入点: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视频 课程目标4 程,引导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兴趣 培养爱校爱业爱国的思想和热忱。 第二章转基因概况 21全珠转基因概况 2工我国转基因思识 掌握我国与世界其它各国 讲授 课程目标1 思政融入点:过我国与世界其它国 课程日标2 在转基因方而的优势、不 在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研发方面的对比 课程目标3 足和奇斗方向 激励学习奋发学习、不常迫求,为实我 课程目标4 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核心技术自主可 控努力奋斗。 第三章转基因的安全 3.1转基因与国家安全 理误目标1 讲授 32转基因的食品安全性 掌握不同类型转基因生物 课程日标2课 4 思政融入点:介绍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 对生物安全的影响。 论 视频 程目标3 生物安全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辨别 课程目标4 力、科学的思维力和国家生物安全观 第四章科学认识转基因 41科学辩证看待转基因 科学理性对待转基因生物 讲授 理程目标1理 思政酸入点:培养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词 及其产品。 讨论 程目标3 能力,以及辞证思维能力
5 课程目标 2:科学辩证地认识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 课程目标 3:培养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强烈好奇性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知识、能力、素质 课程目标 知识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能力、素质 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 成果 学时 教学方式 支撑课程 目标 第一章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意义 1.1 我说转基因 1.2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 1.3 转基因的作用与意义 思政融入点: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 程,引导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兴趣, 培养爱校爱业爱国的思想和热忱。 掌握什么是转基因。转基 因对人类的作用有哪些。 6 讲授 讨论 视频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第二章 转基因概况 2.1 全球转基因概况 2.2 我国转基因概况 思政融入点:通过我国与世界其它国家 在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研发方面的对比, 激励学习奋发学习、不懈追求,为实现 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核心技术自主可 控努力奋斗。 掌握我国与世界其它各国 在转基因方面的优势、不 足和奋斗方向。 4 讲授 讨论 视频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第三章 转基因的安全性 3.1 转基因与国家安全 3.2 转基因的食品安全性 思政融入点:介绍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 生物安全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辨别 力、科学的思维力和国家生物安全观。 掌握不同类型转基因生物 对生物安全的影响。 4 讲授 讨论 视频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2 课 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第四章 科学认识转基因 4.1 科学辩证看待转基因 思政融入点:培养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 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 科学理性对待转基因生物 及其产品。 2 讲授 讨论 课程目标1 课 程目标 3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一)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课堂讨论与期末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课程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出勤等情况综合评定。课堂讨论考核 学生对讨论主题的理解和表达情况。小论文由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和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撰写 对本课程的学习报告或体会。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20%,课堂讨论占课程考核成绩 的40%,期末小论文占课程考核成绩的40%。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1)平时成结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20% 平时成铺 (1)课堂讨论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40% 课堂讨论 (2)针对讨论主题,老师根据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情况决定。 期末小论 (1)小论文评定成绩100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40%。 (2)译定依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对误堂学习的感想和体会,老师根据论文内容和学 文 生见解给予评分。 2.考核与评价方式 成绩比例% 课程目标 平时成绩 期末论文 合计 学习态度 课堂互动 5% 10% 20% 35% 2 0 25% 3 0 0 20% 207% 4 0 0 20% 20% 合计(成绩构成) 10% 30% 609% 100%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实行模块式教学,整个课程划分为四个模块(单元),每个模块(单元由理论 授课、视频资料、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构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兴起 点和关注点,应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本课程的 四大模块内容。在讲授中穿插与学生的互动内容,实现老师讲授与师生互动研讨的课堂形式, 且课时上实行讲授与互动研讨约1:1比例课时。教学过程中综合应用多媒体、视频资料、 最新科研报告介绍等形式,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课堂思考性、知识探究性调动起来,形成 互动频繁、讨论热烈的课程。泛雅平台将作为本课程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发布各类通知、访问 资源和学习资科。网上答疑采用短信、微信、qq、Email等形式。 6
6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一)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课堂讨论与期末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课程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出勤等情况综合评定。课堂讨论考核 学生对讨论主题的理解和表达情况。小论文由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和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撰写 对本课程的学习报告或体会。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 20%,课堂讨论占课程考核成绩 的 40%,期末小论文占课程考核成绩的 40%。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平时成绩 (1)平时成绩满分为 100 分,占总成绩的 20%。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由学习态度、课堂讨论、专题讨论等部分构成,各部 分占比及评分标准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课堂讨论 (1)课堂讨论满分为 100 分,占总成绩的 40% (2)针对讨论主题,老师根据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情况决定。 期末小论 文 (1)小论文评定成绩 100 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 40%。 (2)评定依据: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对课堂学习的感想和体会,老师根据论文内容和学 生见解给予评分。 2.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 平时成绩 合计 期末论文 学习态度 课堂互动 1 5% 10% 20% 35% 2 5% 20% 0 25% 3 0 0 20% 20% 4 0 0 20% 20% 合计(成绩构成) 10% 30% 60% 100%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实行模块式教学,整个课程划分为四个模块(单元),每个模块(单元由理论 授课、视频资料、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构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兴趣 点和关注点,应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本课程的 四大模块内容。在讲授中穿插与学生的互动内容,实现老师讲授与师生互动研讨的课堂形式, 且课时上实行讲授与互动研讨约 1∶1 比例课时。教学过程中综合应用多媒体、视频资料、 最新科研报告介绍等形式,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课堂思考性、知识探究性调动起来,形成 互动频繁、讨论热烈的课程。泛雅平台将作为本课程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发布各类通知、访问 资源和学习资料。网上答疑采用短信、微信、qq、Email 等形式
六、参考材料 1.《转基因生物安全》、曾北危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年5月出版,第1 2.《基因时代的恐慌与真相》、方舟子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第 1版 3.《转基因生物安全吗》、魏伟,钱迎待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20O6年1月出 版,第1版 4.《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与风险管理》、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年7月出版,第1版 5.《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管理》、薛达元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第1版 6.《转基因食品社会文化伦理透视》、许文涛,黄昆仑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年1 月出版,第1版 7.《转基因战争: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保卫战》、顾秀林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 2月出版,第1版 8.《揭开转基因的面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年10月出版,第1版 9.《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100问》、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科学 技术才协会科普部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第1版 10.《理性看待转基因》、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科普部编、科学普及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第1版 11.《转基因食品安全面面观》、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编,中国农业出 版社,2014年10月出版、第1版 12.《国外转基因知多少》、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年12月出版、第1版 13.《农业转基因科普知识百问百答:食品安全篇》、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 公室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第1版 14.《农业转基因科普知识百问百答:品种篇》、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 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第1版 主撰人:王成辉 审核人:张俊玲、黄旭雄 英文校对:张俊玲 教学副院长:陈立婧 日期:2022年8月30日
7 六、参考材料 1.《转基因生物安全》、曾北危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 年 5 月出版,第 1 版 2.《基因时代的恐慌与真相》、方舟子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 8 月出版,第 1 版 3.《转基因生物安全吗》、魏 伟, 钱迎倩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2006 年 1 月出 版,第 1 版 4.《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与风险管理》、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年 7 月出版,第 1 版 5.《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管理》、薛达元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 年 7 月出版,第 1 版 6.《转基因食品社会文化伦理透视》、许文涛,黄昆仑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年 1 月出版,第 1 版 7.《转基因战争:21 世纪中国粮食安全保卫战》、顾秀林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年 2 月出版,第 1 版 8.《揭开转基因的面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年 10 月出版,第 1 版 9.《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 100 问》、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科学 技术才协会科普部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年 6 月出版、第 1 版 10. 《理性看待转基因》、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科普部编、科学普及出版社、2014 年 8 月出版、第 1 版 11.《转基因食品安全面面观》、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编,中国农业出 版社,2014 年 10 月出版、第 1 版 12.《国外转基因知多少》、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 年 12 月出版、第 1 版 13.《农业转基因科普知识百问百答:食品安全篇》、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 公室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年 1 月出版、第 1 版 14.《农业转基因科普知识百问百答:品种篇》、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 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年 1 月出版、第 1 版 主撰人:王成辉 审核人:张俊玲、黄旭雄 英文校对:张俊玲 教学副院长:陈立婧 日 期:2022 年 8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