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编号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MARX 511英文名称考核方式■考试口考查HistoryofMarxism学分232学科基础课总学时课程性质0实验学时先修课程(已具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备知识能力)适用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类硕士学位类别(领域)一、课程教学目标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的科学。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分析间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科学社会主义信念。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打牢专业基础,为开展学术研究奠定良好基础。学习期间,通过相关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学时序号教学内容提要基本要求第1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理解掌握+11.2马克思、恩格斯对新世界观的探索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1.3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第2讲: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2.1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探索和《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2深刻把握2.2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形成Y2.3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2.4政治经济学研究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第3讲: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丰富和发展3了解理解3.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10
10 《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 课程编号 MARX 511 英文名称 History of Marxism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 学分 2 总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先修课程(已具 备知识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适用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领域)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类硕士 一、课程教学目标 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的科学。课 程任务是使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高马 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科学社会主 义信念。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打牢专业基础,为开展学术研究奠定良好基础。学习 期间,通过相关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提 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第 1 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1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1.2 马克思、恩格斯对新世界观的探索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 1.3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理解掌握 4 2 第 2 讲: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2.1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探索和《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 2.2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2.3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2.4 政治经济学研究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深刻把握 4 3 第 3 讲: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3.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了解理解 4
3.2《反杜林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体系的进一步富3.3对古代社会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3.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3.5面向新世纪的探索第4讲: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列宁主义阶段4.1列宁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列宁早期的革命活动44.2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深刻了解44.3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4.4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思考第5讲: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的发展及挫折5.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继续推进55.2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基本了解45.3苏联模式的形成5.4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和巨变第6讲: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一个重大成果6.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过程64理解掌握6.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6.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第7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理解掌握74新成果7.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7.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7.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和主要方面7.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第8讲: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历史演变8.1西方马克思主义兴起的原因、特征基本了解AX8.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8.3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趋势总计32三、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讨论交流和相关实践教学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11
11 3.2《反杜林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体系的进一步丰富 3.3 对古代社会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 3.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3.5 面向新世纪的探索 4 第 4 讲: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列宁主义阶段 4.1 列宁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列宁早期的革命活动 4.2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 4.3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 4.4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思考 深刻了解 4 5 第 5 讲: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的发展及挫折 5.1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继续推进 5.2 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5.3 苏联模式的形成 5.4 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和巨变 基本了解 4 6 第6讲: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一个重大成果 6.1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过程 6.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6.3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理解掌握 4 7 第 7 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 新成果 理解掌握 4 7.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 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7.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和主要方面 7.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8 第 8 讲: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历史演变 8.1 西方马克思主义兴起的原因、特征 8.2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 8.3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基本了解 4 总计 32 三、教学方法 教师课堂讲授、讨论交流和相关实践教学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1.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课堂听讲与完成作业达成;达成情况通过课堂讨论与结业作业进行评价;2.评价方式:期末开卷考试。五、课程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主要是出勤、课堂讨论情况组成,期末开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六、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参考书:【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等。【2】王怀超主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3】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4】叶庆丰,白平浩主编:《社会主义发展史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七、编制与审核工作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胡枫2024.06编制(任课教师)审核(学科、专业负责人)赵爱玲2024.07批准(主管院长)赵爱玲2024.0812
12 四、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 1.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课堂听讲与完成作业达成;达成情况通过课堂讨论与结业作业进行 评价; 2.评价方式:期末开卷考试。 五、课程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40%,主要是出勤、课堂讨论情况组成,期末开卷考试占总成绩的 60%。 六、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议教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 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 《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 政》(第一卷、第二卷)等。 【2】王怀超主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年。 【3】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 社,1982 年。 【4】叶庆丰,白平浩主编:《社会主义发展史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年。 七、编制与审核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编制(任课教师) 胡飒 2024.06 审核(学科、专业负责人) 赵爱玲 2024.07 批准(主管院长) 赵爱玲 2024.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课程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课程名称课程编号MARX512究Research on the Basic英文名称考核方式口考试■考查Principles of Marxism学分232课程性质总学时学科基础课实验学时先修课程(已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备知识能力)适用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类硕士学位类别(领域)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专题式教学与研究,比较系统完整地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严密逻辑关系、基本特征及其在当代的发展,让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夯实群众史观,准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分析资本主义资本与劳动相对立的难题,明确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学习和掌握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把握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他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程基本要求1.全面了解并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深入思考探索当代马克思主义各种思潮,分析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它为什么没有过时,依然有生命力,新时代依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三、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理论部分序号学时教学内容提要基本要求专题一理解、掌握2导论:马克思主义的魅力13
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 究 课程编号 MARX 512 英文名称 Research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 学分 2 总学时 32 实验学时 先修课程(已具 备知识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适用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领域)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类硕士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专题式教学与研究,比较系统完整地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严密逻辑关系、基 本特征及其在当代的发展,让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 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夯实群众史观,准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 盾,分析资本主义资本与劳动相对立的难题,明确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当代世界历史发 展的大趋势,学习和掌握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把握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为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他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全面了解并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深入思考探索当代马克思主义各种思潮,分析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它为什么没有过时, 依然有生命力,新时代依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 三、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专题一 导 论: 马克思主义的魅力 理解、掌握 2
专题二理解、掌握2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研究5专题三理解、掌握6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专题四理解、掌握6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研究专题五理解、掌握5唯物史观研究6专题六理解、掌握资本主义研究5专题七理解、掌握2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实验部分必开/实验学实验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仪器要序号实验项目名称求时选开类型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公众号资料和知网最新研究论文分享、研讨四、课程思政内容1.在专题一,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特征时,凸显习见平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结合疫情期间党把人民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治理理念,“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本质特征,从而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2专题一中,与学生一起研读马克思在1835年秋天,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中学毕业作文,面临着升学和就业,有的人希望成为诗人、科学家或哲学家,献身文艺和学术事业;有的人打算充当教士或牧师,幻想天堂的幸福;有的人则美募资产者的豪华生活,把舒适享乐作为自己的理想。马克思没有考虑选择哪种具体职业,而是把这个问题提高到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态度上加以考虑和回答,认为一个人只有选择为14
14 2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研究 理解、掌握 5 3 专题三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理解、掌握 6 4 专题四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研究 理解、掌握 6 5 专题五 唯物史观研究 理解、掌握 6 6 专题六 资本主义研究 理解、掌握 5 7 专题七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 理解、掌握 2 实验部分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 时 实验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仪器要 求 必开/ 选开 实验 类型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公众号资料和知网最新研究论文分享、研讨 四、课程思政内容 1. 在专题一,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特征时,凸显习见平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 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结合疫情期间党把人民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 的治理理念,“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 不胜。”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本质特征,从而更加热爱党、 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 2 专题一中,与学生一起研读马克思在 1835 年秋天,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的中学毕业作文,面临着升学和就业,有的人希望成为诗人、科学家或哲学家,献身文 艺和学术事业;有的人打算充当教士或牧师,幻想天堂的幸福;有的人则羡慕资产者的 豪华生活,把舒适享乐作为自己的理想。马克思没有考虑选择哪种具体职业,而是把这 个问题提高到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态度上加以考虑和回答,认为一个人只有选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