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核方式 1)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2)考试着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考试内容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部内 容。 (三)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20%(考勤 占10%,作业占10%):实验成绩20%(考勤占8%,实验完成情况占12%):期末考试成 绩6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章概述 重点:分层次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服务与协议和服务访问等。 难点:分层次的计算机体系结构。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课外作业为辅:采用师生间互动及启发性探索:注重基 本概念讲述和基本原理的分析。 有关术语、分层次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参考模型中重要概念、开放 系统互连环境。 第1.1节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第1.2节互联网概述 一、网络的网络 二、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 第1.3节互联网的组成 一、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二、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第1.4节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第1.5节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二、几种不同类别的计算机网络 第1.6节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一、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二、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指标 第1.7节计算机网络体系架构 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二、 协议与划分层次 三、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四、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五、TCP/IP的体系结构 第二章物理层 重点:有关的术语、接口特性、传输媒体、信道容量、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信道复用 技术。 难点:信道复用技术。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课外作业为辅:采用师生间互动及启发性探索:注重基 9
9 (二)考核方式 1)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2)考试着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考试内容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部内 容。 (三)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 20%(考勤 占 10%,作业占 10%);实验成绩 20%(考勤占 8%,实验完成情况占 12%);期末考试成 绩 6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章 概述 有关术语、分层次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参考模型中重要概念、开放 系统互连环境。 第 1.1 节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第 1.2 节 互联网概述 一、网络的网络 二、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 第 1.3 节 互联网的组成 一、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二、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第 1.4 节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第 1.5 节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二、几种不同类别的计算机网络 第 1.6 节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一、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二、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指标 第 1.7 节 计算机网络体系架构 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二、协议与划分层次 三、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四、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五、TCP/IP 的体系结构 重点:分层次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服务与协议和服务访问等。 难点:分层次的计算机体系结构。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课外作业为辅;采用师生间互动及启发性探索;注重基 本概念讲述和基本原理的分析。 第二章 物理层 重点:有关的术语、接口特性、传输媒体、信道容量、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信道复用 技术。 难点:信道复用技术。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课外作业为辅;采用师生间互动及启发性探索;注重基
本概念讲述和基本原理的分析。 计算机网络中物理层知识、有关术语、接口特性、传输媒体、信道容量、数字传输与模拟传 输、信道复用技术等内容。 第2.1节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第2.2节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一、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二、有关通信的几个基本概念 三、信道的极限容量 第2.3节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一、导引型传输媒体 二、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第2.4节信道复用技术 一、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二、波分复用 三、码分复用 第2.5节数字传输系统 第2.6节宽带接入技术 一、ADSL技术 二、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 三、FTTx技术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重点:停止一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选择重传ARQ协议、滑动窗口概念、以及点 对点协议、广播信道协议和以太网工作原理。 难点:CSMA/CD协议。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和实验为主,课外作业为辅:采用师生间互动及启发性探索: 注重基本概念讲述和基本原理的分析。 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链路层知识、有关的术语、协议、算法、停止一等待协议、连续ARQ协 议、选择重传ARQ协议、滑动窗口概念、以及点对点协议、广播信道协议和以太网工作原理等 内容。 第3.1节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一、数据链路和帧 二、三个基本问题 第3.2节点对点协议PPP 一、PPP协议的特点 二、PPP协议的帧格式 三、PPP协议的工作状态 第3.3节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一、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二、CSMA/CD协议 三、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 四、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五、以太网的MAC层 第3.4节扩展的以太网 10
10 计算机网络中物理层知识、有关术语、接口特性、传输媒体、信道容量、数字传输与模拟传 输、信道复用技术等内容。 第 2.1 节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第 2.2 节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一、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二、有关通信的几个基本概念 三、信道的极限容量 第 2.3 节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一、导引型传输媒体 二、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第 2.4 节 信道复用技术 一、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二、波分复用 三、码分复用 第 2.5 节 数字传输系统 第 2.6 节 宽带接入技术 一、ADSL 技术 二、光纤同轴混合网(HFC 网) 三、FTTx 技术 本概念讲述和基本原理的分析。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链路层知识、有关的术语、协议、算法、停止-等待协议、连续 ARQ 协 议、选择重传 ARQ 协议、滑动窗口概念、以及点对点协议、广播信道协议和以太网工作原理等 内容。 第 3.1 节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一、数据链路和帧 二、三个基本问题 第 3.2 节 点对点协议 PPP 一、PPP 协议的特点 二、PPP 协议的帧格式 三、PPP 协议的工作状态 第 3.3 节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一、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二、CSMA/CD 协议 三、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 四、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五、以太网的 MAC 层 第 3.4 节 扩展的以太网 重点:停止-等待协议、连续 ARQ 协议、选择重传 ARQ 协议、滑动窗口概念、以及点 对点协议、广播信道协议和以太网工作原理。 难点:CSMA/CD 协议。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和实验为主,课外作业为辅;采用师生间互动及启发性探索; 注重基本概念讲述和基本原理的分析
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二、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三、虚拟局域网 第3.5节高速以太网 一、100BASE-T以太网 二、吉比特以太网 三、10吉比特(10GE)和更快的以太网 四、使用以太网进行宽带接入 第四章网络层 重点:路由选择、结点查找表建立、最短通路路由选择算法、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按 级进行流量控制的方法、OSI的互连网协议、Internet的互连网协议P等。 难点:路由选择、结点查找表、最短通路路由选择算法、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和实验为主,课外作业为辅:采用师生间互动及启发性探索: 注重基本概念讲述和基本原理的分析。 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层的有关知识、有关术语、协议、算法、虚电路服务、数据报服务、路由 选择、结点查找表建立、最短通路路由选择算法、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按级进行流量控制的方 法、帧中继、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OSI的互连网协议、Internet的互连网协议IP、P数据报格 式、P地址及转换、ICMP协议等内容。 第4.1节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第4.2节网际协议P 一、 虚拟互联网络 二、分类的P地址 三、P地址与硬件地址 四、地址解释协议ARP 五、P数据报的格式 六、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第4.3节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一、划分子网 二、使用子网时分组的转发 三、无分类编址CIDR(构造超网) 第4.4节网际控制报文协议1CMP 一、ICMP报文的种类 二、ICMP的应用举例 第4.5节互联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一、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 二、内部网关协议RIP 三、内部网关协议OSPF 四、外部网关协议BGP 五、路由器的构成 第4.6节1Pv6 一、IPv6的基本首部 二、IPv6的地址 三、从IPv4向IPv6过渡 11
11 一、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二、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三、虚拟局域网 第 3.5 节 高速以太网 一、100BASE-T 以太网 二、吉比特以太网 三、10 吉比特(10GE)和更快的以太网 四、使用以太网进行宽带接入 第四章 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层的有关知识、有关术语、协议、算法、虚电路服务、数据报服务、路由 选择、结点查找表建立、最短通路路由选择算法、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按级进行流量控制的方 法、帧中继、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OSI 的互连网协议、Internet 的互连网协议 IP、IP 数据报格 式、IP 地址及转换、ICMP 协议等内容。 第 4.1 节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第 4.2 节 网际协议 IP 一、虚拟互联网络 二、分类的 IP 地址 三、IP 地址与硬件地址 四、地址解释协议 ARP 五、IP 数据报的格式 六、IP 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第 4.3 节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一、划分子网 二、使用子网时分组的转发 三、无分类编址 CIDR(构造超网) 第 4.4 节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 一、ICMP 报文的种类 二、ICMP 的应用举例 第 4.5 节 互联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一、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 二、内部网关协议 RIP 三、内部网关协议 OSPF 四、外部网关协议 BGP 五、路由器的构成 第 4.6 节 IPv6 一、IPv6 的基本首部 二、IPv6 的地址 三、从 IPv4 向 IPv6 过渡 重点:路由选择、结点查找表建立、最短通路路由选择算法、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按 级进行流量控制的方法、OSI 的互连网协议、Internet 的互连网协议 IP 等。 难点:路由选择、结点查找表、最短通路路由选择算法、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和实验为主,课外作业为辅;采用师生间互动及启发性探索; 注重基本概念讲述和基本原理的分析
四、ICMPv6 第4.7节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 一、虚拟专用网VPN 二、网络地址转换NAT 第五章运输层 重点:OSI运输协议、算法、运输层在OSI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TCP/IP体系中的运输 层、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难点:OSI运输协议、TCP/P体系中的运输层、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课外作业为辅:采用师生间互动及启发性探索:注重基 本概念讲述和基本原理的分析。 计算机网络中运输层知识、有关术语、OSI运输协议、算法、运输层在OSI体系中的地位 和作用、TCPP体系中的运输层、UDP、TCP有关格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等内容。 第5.1节运输层协议概述 一、进程之间的通信 二、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 三、运输层的端口 第5.2节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一、UDP概述 二、UDP的首部格式 第5.3节传输控制协议TCP概述 一、TCP最主要的特点 二、TCP的连接 第5.4节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一、停止等待协议 二、连续ARQ协议 第5.5节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第5.6节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一、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 二、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 三、选择确认SACK 第5.7节TCP的流量控制 一、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 二、TCP的传输效率 第5.8节TCP的拥塞控制 一、拥塞控制的一般原理 二、TCP的拥塞控制方法 三、主动队列管理ARQ 第5.9节TCP的运输连接管理 一、TCP的连接建立 二、TCP的连接释放 三、TCP的有限状态机 12
12 四、ICMPv6 第 4.7 节 虚拟专用网 VPN 和网络地址转换 NAT 一、虚拟专用网 VPN 二、网络地址转换 NAT 第五章 运输层 计算机网络中运输层知识、有关术语、 OSI 运输协议、算法、运输层在 OSI 体系中的地位 和作用、TCP/IP 体系中的运输层、UDP、TCP 有关格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等内容。 第 5.1 节 运输层协议概述 一、进程之间的通信 二、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 三、运输层的端口 第 5.2 节 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一、UDP 概述 二、UDP 的首部格式 第 5.3 节 传输控制协议 TCP 概述 一、TCP 最主要的特点 二、TCP 的连接 第 5.4 节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一、停止等待协议 二、连续 ARQ 协议 第 5.5 节 TCP 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第 5.6 节 TCP 可靠传输的实现 一、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 二、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 三、选择确认 SACK 第 5.7 节 TCP 的流量控制 一、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 二、TCP 的传输效率 第 5.8 节 TCP 的拥塞控制 一、拥塞控制的一般原理 二、TCP 的拥塞控制方法 三、主动队列管理 ARQ 第 5.9 节 TCP 的运输连接管理 一、TCP 的连接建立 二、TCP 的连接释放 三、TCP 的有限状态机 重点:OSI 运输协议、算法、运输层在 OSI 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TCP/IP 体系中的运输 层、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难点:OSI 运输协议、TCP/IP 体系中的运输层、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课外作业为辅;采用师生间互动及启发性探索;注重基 本概念讲述和基本原理的分析
第六章应用层 重点:应用层的功能作用等以及应用层中各种协议。 难点:DNS协议。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和实验为主,课外作业为辅:采用师生间互动及启发性探索: 注重基本概念讲述和基本原理的分析。 计算机网络中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知识、有关层次的功能作用等,特别是应用层中各种 协议的功能、对TCP/IP体系中DNS、FTP、TELNET、SMTP、TFTP以及HTTP协议等内容应 重点掌握,了解P2P应用。 第6.1节域名系统DNS 一、域名系统概述 二、互联网的域名结构 三、域名服务器 第6.2节文件传送协议 一、FTP概述 二、FTP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简单文件传送协议TFTP 第6.3节远程终端协议TELNET 第6.4节万维网WWW 一、万维网概述 二、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三、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 四、万维网的文档 五、万维网的信息检索系统 六、博客和微博 七、社交网站 第6.5节电子邮件 一、 电子邮件概述 二、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 三、电子邮件的信息格式 四、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 五、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 六、通用互联网邮件扩充MIME 第6.6节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第6.7节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一、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二、 管理信息结构SMI 三、管理信息库MIB 四、SNMP的协议数据单元和报文 第6.8节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 一、系统调用和应用编程接口 二、几种常用的系统调用 第6.9节P2P应用 一、具有集中目录服务器的P2P工作方式 二、具有全分布式结构的P2P文件共享程序 13
13 第六章 应用层 计算机网络中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知识、有关层次的功能作用等,特别是应用层中各种 协议的功能、对 TCP/IP 体系中 DNS、FTP、TELNET、SMTP、TFTP 以及 HTTP 协议等内容应 重点掌握,了解 P2P 应用。 第 6.1 节 域名系统 DNS 一、域名系统概述 二、互联网的域名结构 三、域名服务器 第 6.2 节 文件传送协议 一、FTP 概述 二、FTP 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简单文件传送协议 TFTP 第 6.3 节 远程终端协议 TELNET 第 6.4 节 万维网 WWW 一、万维网概述 二、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 三、超文本传送协议 HTTP 四、万维网的文档 五、万维网的信息检索系统 六、博客和微博 七、社交网站 第 6.5 节 电子邮件 一、电子邮件概述 二、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SMTP 三、电子邮件的信息格式 四、邮件读取协议 POP3 和 IMAP 五、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 六、通用互联网邮件扩充 MIME 第 6.6 节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HCP 第 6.7 节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 一、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二、管理信息结构 SMI 三、管理信息库 MIB 四、SNMP 的协议数据单元和报文 第 6.8 节 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 一、系统调用和应用编程接口 二、几种常用的系统调用 第 6.9 节 P2P 应用 一、具有集中目录服务器的 P2P 工作方式 二、具有全分布式结构的 P2P 文件共享程序 重点:应用层的功能作用等以及应用层中各种协议。 难点:DNS 协议。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和实验为主,课外作业为辅;采用师生间互动及启发性探索; 注重基本概念讲述和基本原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