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P2P文件分发的分析 四、在P2P对等方中搜索对象 第七章网络安全 重点:网络安全概述、两类密码体制和数字签名。 难点:公钥密码机制。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课外作业为辅:注重基本概念讲述。 本章介绍性略讲。主要是网络安全在网络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其原理和详细内容在其他相关 课程中讲解。 第7.1节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一、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 二、安全的计算机网络 三、数据加密模型 第7.2节两类密码体制 一、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二、公钥密码体制 第7.3节数字签名 第7.4节鉴别 一、报文鉴别 二、实体鉴别 第7.5节密钥分配 一、对称密钥的分配 二、公钥的分配 第7.6节系统安全: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一、防火墙 二、入侵检测系统 第八章互联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 重点:交互式音频/视频及网络服务质量。 难点:网络服务质量。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课外作业为辅:注重基本概念讲述 本章介绍性略讲。主要是介绍音频、视频等新型的网络应用业务,及在网络应用中的重要作 用。其原理和详细内容在其他相关课程中讲解。 第8.1节概述 第8.2节流式存储音频/视频 一、具有元文件的万维网服务器 二、媒体服务器 三、实时流式协议RTSP 第8.3节交互式音频/视频 一、P电话概述 二、P电话所需要的几种应用协议 第8.4节改进“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服务 一、使互联网提供服务质量 二、调度和管理机制 14
14 三、P2P 文件分发的分析 四、在 P2P 对等方中搜索对象 第七章 网络安全 本章介绍性略讲。主要是网络安全在网络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其原理和详细内容在其他相关 课程中讲解。 第 7.1 节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一、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 二、安全的计算机网络 三、数据加密模型 第 7.2 节 两类密码体制 一、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二、公钥密码体制 第 7.3 节 数字签名 第 7.4 节 鉴别 一、报文鉴别 二、实体鉴别 第 7.5 节 密钥分配 一、对称密钥的分配 二、公钥的分配 第 7.6 节 系统安全: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一、防火墙 二、入侵检测系统 重点:网络安全概述、两类密码体制和数字签名。 难点:公钥密码机制。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课外作业为辅;注重基本概念讲述。 第八章 互联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 本章介绍性略讲。主要是介绍音频、视频等新型的网络应用业务,及在网络应用中的重要作 用。其原理和详细内容在其他相关课程中讲解。 第 8.1 节 概述 第 8.2 节 流式存储音频/视频 一、具有元文件的万维网服务器 二、媒体服务器 三、实时流式协议 RTSP 第 8.3 节 交互式音频/视频 一、IP 电话概述 二、IP 电话所需要的几种应用协议 第 8.4 节 改进“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服务 一、使互联网提供服务质量 二、调度和管理机制 重点:交互式音频/视频及网络服务质量。 难点:网络服务质量。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课外作业为辅;注重基本概念讲述
三、综合服务IntServ与资源预留协议RSVP 四、区分服务DiffServ 六、学时分配 作业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备注 题量 讲 实 实 课 讨 习 小 章节 主要内容 授 验 训 外 论 题 计 1 第一章概述 3 3 1 2 第二章物理层 5 2 7 2 3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9 2 11 4 4 第四章网络层 13 6 19 6 5 第五章运输层 8 8 4 6 第六章应用层 10 2 12 6 7 第七章网络安全 2 2 第八章因特网上的音 8 2 2 频/视频服务 合计 52 12 64 23 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教材: 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7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1月. (二)教学参考资料: [1]Andrew S.Tanenbaum,david j.wetherall.Computer Networks (5th Edition).: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0月. [2]孙学军.通信原理(第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7月. 八、其他说明 (一)作业 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安排适当的课外作业题。作业题主要是为了巩固所学的基础知 识,熟悉掌握基本概念。题量不多但以综合应用的内容为主。 (二)实验 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任务。实验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的内容应包括:题目、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实验体会。 (三)考试 考试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重点考试学生对原理、概念、规则、协议的理解掌握情况。 考试内容为:基本概念题60%:综合应用题30%: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10%
15 三、综合服务 IntServ 与资源预留协议 RSVP 四、区分服务 DiffServ 六、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作业 题量 备注 章节 主要内容 讲 授 实 验 实 训 课 外 讨 论 习 题 小 计 1 第一章概述 3 3 1 2 第二章物理层 5 2 7 2 3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9 2 11 4 4 第四章网络层 13 6 19 6 5 第五章运输层 8 8 4 6 第六章应用层 10 2 12 6 7 第七章网络安全 2 2 8 第八章因特网上的音 频/视频服务 2 2 合计 52 12 64 23 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教材: 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 7 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年 1 月. (二)教学参考资料: [1]Andrew S. Tanenbaum,david j. wetherall.Computer Networks(5th Edition).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年 10 月. [2]孙学军.通信原理(第 3 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年 7 月. 八、其他说明 (一)作业 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安排适当的课外作业题。作业题主要是为了巩固所学的基础知 识,熟悉掌握基本概念。题量不多但以综合应用的内容为主。 (二)实验 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任务。实验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的内容应包括:题目、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实验体会。 (三)考试 考试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重点考试学生对原理、概念、规则、协议的理解掌握情况。 考试内容为:基本概念题 60%;综合应用题 30%;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 10%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课程教学大纲 Data Warehouse and Data Mining 执笔者:骆懿玲 审核人:王东 编写日期:2017年9月 一、 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物联网工程 开课单位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类型 专业课 课程性质 限选课 是否为双语 否 学分数 2学分 学时数 总学时32学时,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 先修课程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等 后续课程 无 二、课程简述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的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各 类数据、信息急剧增长,给数据的传输、存储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数据仓库技术将决策分 析所需要的大量数据从传统的操作环境中分离出来,转换成集成、统一的信息,数据挖掘 则是从数据仓库中发现知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结合为决策支持系统开辟了新方向, 它们也是商业智能的主要技术。该课程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限定选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包括:数据仓库的基本概念、特征、数据存贮结构及应用:数据挖掘的概念与方法,数据 挖掘的几种常用算法,包括关联规则挖掘、分类挖掘、聚类挖掘等算法及应用特征。简单 介绍文本挖掘和Web挖掘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如下: 6
16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课程教学大纲 Data Warehouse and Data Mining 执 笔 者:骆懿玲 审 核 人:王东 编写日期:2017 年 9 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物联网工程 开课单位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类型 专业课 课程性质 限选课 是否为双语 否 学分数 2 学分 学时数 总学时 32 学时,其中:实验(实训) 0 学时 ;课外 0 学时 先修课程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等 后续课程 无 二、课程简述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兴起的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各 类数据、信息急剧增长,给数据的传输、存储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数据仓库技术将决策分 析所需要的大量数据从传统的操作环境中分离出来,转换成集成、统一的信息,数据挖掘 则是从数据仓库中发现知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结合为决策支持系统开辟了新方向, 它们也是商业智能的主要技术。该课程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限定选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包括:数据仓库的基本概念、特征、数据存贮结构及应用;数据挖掘的概念与方法,数据 挖掘的几种常用算法,包括关联规则挖掘、分类挖掘、聚类挖掘等算法及应用特征。简单 介绍文本挖掘和 Web 挖掘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如下:
序号 毕业要求 课程内容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1一工程知识能够 指标点1-3:掌握从事物联网工程所需的标识 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 与感知、数据传输与处理、物联网控制、物联 1 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 网应用系统集成等专业核心知识,能用于解决 问题。 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一问题分析能够 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 指标点2-2:能够熟练地运用文献检索、资料 查询的基本方法以及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 2 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 相关信息和专业文献,具有信息分析的能力, 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 并用于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的分析和推理。 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3-1: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最 新进展与发展动态,掌握基本创新方法,在解 毕业要求3一设计/开发解决方 决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中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 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 和意识。 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 指标点3-2:具有系统需求分析能力以及程序 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 设计与实现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工 3 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 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手段完成物联网系统 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 的规划与设计,并能运用工程化思想进行系统 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 解决方案的构建和开发。 境等因素。 指标点3-3:针对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能综 合考虑经济、法律、健康、环境、安全、文化 等因素。 指标点5-1:掌握计算机、信息网络等现代工 毕业要求5一使用现代工具 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能针对复杂物联网工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 程问题正确选择、应用,具备运用计算机及信 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 息网络辅助物联网规划、设计、计算、控制的 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 能力。 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5-2:能够利用现代工具对复杂物联网 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 局限性。 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在实践过程中 领会相关工具的局限性。 (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毕业要求指标点 数据仓库的概念与体系结构 毕业要求1-3、3-1、3-2、3-3 数据仓库的数据存储与处理 毕业要求1-3、3-1、3-2、3-3 理论教学 关联规则 毕业要求2-2、5-1、5-2 数据分类 毕业要求2-2、5-1、5-2 数据聚类 毕业要求2-2、5-1、5-2 文本和Web挖掘 毕业要求2-2、5-1、5-2 >
17 序号 毕业要求 课程内容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1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 能够 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 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 问题。 指标点 1-3:掌握从事物联网工程所需的标识 与感知、数据传输与处理、物联网控制、物联 网应用系统集成等专业核心知识,能用于解决 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 2 毕业要求 2━问题分析 能够 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 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 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 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 2-2:能够熟练地运用文献检索、资料 查询的基本方法以及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 相关信息和专业文献,具有信息分析的能力, 并用于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的分析和推理。 3 毕业要求 3━设计/开发解决方 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 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 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 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 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 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 境等因素。 指标点 3-1: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最 新进展与发展动态,掌握基本创新方法,在解 决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中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 和意识。 指标点 3-2:具有系统需求分析能力以及程序 设计与实现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工 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手段完成物联网系统 的规划与设计,并能运用工程化思想进行系统 解决方案的构建和开发。 指标点 3-3:针对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能综 合考虑经济、法律、健康、环境、安全、文化 等因素。 4 毕业要求 5━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 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 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 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 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 局限性。 指标点 5-1:掌握计算机、信息网络等现代工 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能针对复杂物联网工 程问题正确选择、应用,具备运用计算机及信 息网络辅助物联网规划、设计、计算、控制的 能力。 指标点 5-2:能够利用现代工具对复杂物联网 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在实践过程中 领会相关工具的局限性。 (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毕业要求指标点 理论教学 数据仓库的概念与体系结构 毕业要求 1-3、3-1、3-2、3-3 数据仓库的数据存储与处理 毕业要求 1-3、3-1、3-2、3-3 关联规则 毕业要求 2-2、5-1、5-2 数据分类 毕业要求 2-2、5-1、5-2 数据聚类 毕业要求 2-2、5-1、5-2 文本和 Web 挖掘 毕业要求 2-2、5-1、5-2
(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本课程通过设立若干课程目标来实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具体课程目标及其与 毕业要求指标点的主要对应关系如下: 课程目标1:了解数据管理技术从数据库到数据仓库的发展过程:掌握数据仓库的定 义、特点和研究数据仓库的必要性。 课程目标2:掌握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和联机分析处理的概念、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 数据预处理与规划管理。 课程目标3: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及与数据仓库的关系:熟悉聚类分析、分类发 现和关联规则等数据瓦具算法的使用环境、算法特点。 课程目标4:认识数据挖掘的发展趋势和运用前景:能够在科研实践中应用数据仓库 技术和应用数据挖掘方法。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毕业要求1-3 课程目标1、2 毕业要求2-2 课程目标3、4 毕业要求3-1 课程目标1、2 毕业要求3-2 课程目标1、2 毕业要求3-3 课程目标1、2 毕业要求5-1 课程目标3、4 毕业要求5-2 课程目标3、4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目标一:要求学生对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概念有整体上的了解,掌 握建立数据仓库的原理和方法 目标二:从理论上掌握数据仓库、OLAP联机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主要算法及应用 系统解决方案。 目标三:对数据挖掘的关联规则、分类方法、聚类方法有较深的了解,并能够在软件 开发过程中对这些方法加以应用。 (二)考核方式 1)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2)考试着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考试内容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 (三)成绩评定 综评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其中平时成绩由考勤(占50%) 和作业(占50%)构成。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章数据仓库的概念与体系结构 重点:数据仓库的定义,数据仓库的技术、方法,数据仓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难点:数据仓库概念,OLTP、OLAP的区别 18
18 (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本课程通过设立若干课程目标来实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具体课程目标及其与 毕业要求指标点的主要对应关系如下: 课程目标 1:了解数据管理技术从数据库到数据仓库的发展过程;掌握数据仓库的定 义、特点和研究数据仓库的必要性。 课程目标 2:掌握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和联机分析处理的概念、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 数据预处理与规划管理。 课程目标 3: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及与数据仓库的关系;熟悉聚类分析、分类发 现和关联规则等数据瓦具算法的使用环境、算法特点。 课程目标 4:认识数据挖掘的发展趋势和运用前景;能够在科研实践中应用数据仓库 技术和应用数据挖掘方法。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毕业要求 1-3 课程目标 1、2 毕业要求 2-2 课程目标 3、4 毕业要求 3-1 课程目标 1、2 毕业要求 3-2 课程目标 1、2 毕业要求 3-3 课程目标 1、2 毕业要求 5-1 课程目标 3、4 毕业要求 5-2 课程目标 3、4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目标一:要求学生对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概念有整体上的了解,掌 握建立数据仓库的原理和方法 目标二:从理论上掌握数据仓库、OLAP 联机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主要算法及应用 系统解决方案。 目标三:对数据挖掘的关联规则、分类方法、聚类方法有较深的了解,并能够在软件 开发过程中对这些方法加以应用。 (二)考核方式 1)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2)考试着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考试内容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 (三)成绩评定 综评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占 70%)、平时成绩(占 30%);其中平时成绩由考勤(占 50%) 和作业(占 50%)构成。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章 数据仓库的概念与体系结构 重点:数据仓库的定义,数据仓库的技术、方法,数据仓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难点:数据仓库概念,OLTP、OLAP 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