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 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 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是马克思主义解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经济和文 化都十分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 靠套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同样,在 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更无法照抄别 国经验。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 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2)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 义理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 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理论成果 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 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3)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 定要“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民族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作 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 挥指导作用,必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这就要求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又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 乐见的语言形式,深 入浅出地闸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 是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 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6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 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 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是马克思主义解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经济和文 化都十分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 靠套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同样,在 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更无法照抄别 国经验。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 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2)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 义理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 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理论成果, 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 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3)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 一定要“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民族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作 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 挥指导作用,必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这就要求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又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 乐见的语言形式,深 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 是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 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 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 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之中。正是由于党恢复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开创 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将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强调一切为 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历史新时 期,党始终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将自力更生、艰苦奋 斗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 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既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 确思想,也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这些思想成果对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过重要作用,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由于种 种原因,我们在探索中发生了严重失误,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 局性的严重错误,毛泽东提出了一些正确思想没有得到贯彻落实。正反两方面 经验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正如邓小平所说:“从 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己经提出、但是还没有做的事情做 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很长的时期, 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有继续发展。”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时期的理论创 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
7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 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 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之中。正是由于党恢复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开创 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将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强调一切为 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历史新时 期,党始终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将自力更生、艰苦奋 斗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 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既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 确思想,也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这些思想成果对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过重要作用,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由于种 种原因,我们在探索中发生了严重失误,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 局性的严重错误,毛泽东提出了一些正确思想没有得到贯彻落实。正反两方面 经验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正如邓小平所说:“从 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还没有做的事情做 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很长的时期, 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有继续发展。”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时期的理论创 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 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特 征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 义发展阶段的思想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 而又与时俱进的,这个“承”和“进”,主要就体现在以上这些新思想、新观 点、新论断上。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 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 主义。这两大理论成果虽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宝库,但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而不是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什么 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所坚持的依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 理,它们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 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等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 理论基础。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绝不意味 者抛弃或贬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体现和强调马克思列宁主 义在当代中国又有新的成果,体现和强调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新 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8 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 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特 征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 义发展阶段的思想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 而又与时俱进的,这个“承”和“进”,主要就体现在以上这些新思想、新观 点、新论断上。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 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 主义。这两大理论成果虽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宝库,但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而不是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什么 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所坚持的依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 理,它们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 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等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 理论基础。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绝不意味 着抛弃或贬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体现和强调马克思列宁主 义在当代中国又有新的成果,体现和强调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新 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列宁曾经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 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此外,如果谈到某一国家,那就 要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各国的具体特点。”(《列宁选 集》第2卷第37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 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 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 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 的绝大多数,分散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广泛存在,又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 迫,国家四分五裂,民族备受凌辱,军阀混战不己,人民在苦难中挣扎。自从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没有停止过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运动 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以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1914年帝国主 义列强为争夺势力范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参加战争的西方国家,撕下了 他们以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面纱,拼死地争斗厮杀,造成了数以千万 计的人员伤亡和亿万人民的灾难。血的事实使中国人不再迷恋于资产阶级共利 国的治国方案。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 国家的一次分赃会议。会议拒绝了中国提出的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更从 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使一部分先进分子下决心抛弃了对帝国主义的种种么 想。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 世界历史的时代”。它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它为中国送来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 的工具。毛泽东曾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作了深刻而生动的描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
9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列宁曾经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 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此外,如果谈到某一国家,那就 要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各国的具体特点。”(《列宁选 集》第 2 卷第 375 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 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 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 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0 世纪上半叶,在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 的绝大多数,分散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广泛存在,又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 迫,国家四分五裂,民族备受凌辱,军阀混战不已,人民在苦难中挣扎。自从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没有停止过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运动、 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以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1914 年帝国主 义列强为争夺势力范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参加战争的西方国家,撕下了 他们以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面纱,拼死地争斗厮杀,造成了数以千万 计的人员伤亡和亿万人民的灾难。血的事实使中国人不再迷恋于资产阶级共和 国的治国方案。1919 年召开的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 国家的一次分赃会议。会议拒绝了中国提出的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更从 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使一部分先进分子下决心抛弃了对帝国主义的种种幻 想。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 世界历史的时代”。它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它为中国送来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 的工具。毛泽东曾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作了深刻而生动的描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 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 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这时,也只有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 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 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 1469页)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 再冷战和两大阵营激烈对抗的国际环境中,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历程。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 成立之后,领导人民求翻身、求解放,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奋斗过程,有成功的 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在党内多次出现过严重的错误。特别是,由 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和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在工作指导上犯了右的错 误,使得轰轰列列的第一次大革命遭致惨痛的失败: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 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的统治,使得中国革命几乎限于绝境。 人们对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总是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实现。 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以及再走 向胜利的反复比较,才有了比较完整的实践经验,才使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有可能完整、充分和深刻。 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经这样说:“在 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 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 词》,替中央起草了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 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 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此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可能充分认识 中国革命的规律。” 还应该看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畏难时刻,中国社
10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 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 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这时,也只有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 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 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469 页)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 再冷战和两大阵营激烈对抗的国际环境中,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历程。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 成立之后,领导人民求翻身、求解放,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奋斗过程,有成功的 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在党内多次出现过严重的错误。特别是,由 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和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在工作指导上犯了右的错 误,使得轰轰列列的第一次大革命遭致惨痛的失败;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 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的统治,使得中国革命几乎限于绝境。 人们对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总是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实现。 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以及再走 向胜利的反复比较,才有了比较完整的实践经验,才使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有可能完整、充分和深刻。 1962 年 1 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经这样说:“在 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 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 词》,替中央起草了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 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 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可能充分认识 中国革命的规律。” 还应该看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畏难时刻,中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