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 一、字音(红色字) 尘泥渗漉修葺垣墙周庭偃仰啸歌迨诸父异爨东 犬西吠老妪先妣呱呱而泣以手阖门象笏扃牖 文学常识 (一)、志 志,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是“记”的意思。包括: 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2,以记事为主,他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 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闻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 论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另外,还有游志,是描写旅游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岳阳楼记》等就是这种文体
项脊轩志 一、字音(红色字) 尘泥渗漉 修葺 垣墙周庭 偃仰啸歌 迨诸父异爨 东 犬西吠 老妪 先妣 呱呱而泣 以手阖门 象笏 扃牖 二、文学常识 (一)、志 志,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是“记”的意思。包括: 1,山川景物 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2,以记事为主,他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 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闻遗事,文艺随笔 ,人物短 论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另外,还有游志,是描写旅游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岳阳楼记》等就是这种文体
(二)归有光1506~1571年) 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 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 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江苏昆山人。早钅 从师于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 后曾八次应进士试皆落第,60岁方成进士。徙居嘉定 (今上海市嘉定县)安亭,读书讲学,作《冠礼》《宗法 书。从学的常数百人,人称"震川先生"。著有《三吴水 利录》《马政志》《易图论》《震川文集》《震川尺牍》 《震川先生集》等。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 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归有光散文继承欧阳修、曾巩的文风,有较大成就,且把家庭 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使散文扩大了表现范围。其散文记叙家人之谊, 朋友之情,感情真挚,神态生动,风韵悠远 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轩,小的房室。归有光的远祖曾居住在江苏 太仓的项脊泾。作者把小屋命名为项脊轩,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二)归有光(1506~1571年 ) 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 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 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江苏昆山人。早年 从师于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 后曾八次应进士试皆落第,60岁方成进士。徙居嘉定 (今上海市嘉定县)安亭,读书讲学,作《冠礼》《宗法》 二书。从学的常数百人,人称"震川先生"。著有《三吴水 利录》《马政志》《易图论》《震川文集》《震川尺牍》 《震川先生集》等。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 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归有光散文继承欧阳修、曾巩的文风,有较大成就,且把家庭 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使散文扩大了表现范围。其散文记叙家人之谊, 朋友之情,感情真挚,神态生动,风韵悠远。 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轩,小的房室。归有光的远祖曾居住在江苏 太仓的项脊泾。作者把小屋命名为项脊轩,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研读文本 (一)、第1段 1指出红色字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雨泽下注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2指出红色字古今异义。 室仅方丈 3指出红色字实词的意义。 顾视无可置者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室始洞然 亦遂增胜冥然兀坐 4指出红色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顾视无可置者余稍为修葺以当南日 5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三、研读文本 (一)、第1段 1.指出红色字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雨泽下注 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 2.指出红色字古今异义。 室仅方丈 3.指出红色字实词的意义。 顾视无可置者 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 室始洞然 亦遂增胜 冥然兀坐 4.指出红色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顾视无可置者 余稍为修葺 以当南日 5.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6翻译。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 者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6.翻译。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 者。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问1:项脊轩修葺前后各有什么特点? 修葺前:狭小、破败、昏暗。 修葺后:明亮、优雅、幽静。 问2:作者为何要把“项脊轩”先写得这样“狭小、破 败、昏暗”呢? 表明作者并没有嫌弃它,讨厌它,相反,对它却怀有 眷恋之情。这样写,还跟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 的对照,使人感到他的小小书斋,颇有情趣,十分可爱, 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以便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爱
问1:项脊轩修葺前后各有什么特点? 修葺前:狭小、破败、昏暗。 修葺后:明亮、优雅、幽静。 问2:作者为何要把“项脊轩”先写得这样“狭小、破 败、昏暗”呢? 表明作者并没有嫌弃它,讨厌它,相反,对它却怀有 眷恋之情。这样写,还跟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 的对照,使人感到他的小小书斋,颇有情趣,十分可爱, 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以便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