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2005年12月1日上午8:30-11:00 南充市白塔中学新校区高2006级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机读卡 上 2、答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编辑作揖舟楫修葺缉拿归案 B.诽谤绯红徘徊悱恻妄自菲薄 C.寥落悖谬屠戮蓼蓝未雨绸缪 D.黯然歆羡幽暗喑哑不谙水性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喝彩紧箍咒韬光养晦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斐然玻璃钢要言不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C.蛰居绊脚石风流倜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D.倨傲高才生刀光箭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但二十年前在此离别的情景,总是 心头,挥之不 2)学生宁愿唱社会流行歌曲,也不唱校园歌曲,这说明了现在学校音乐教育 的和音乐课的歌曲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 3)经典成为了大众消费文化的装饰,各种各样的电影、电视剧在 地戏说 历史、改写经典。 A.缠绕缺失随意 B.萦绕缺憾肆意 C.萦绕缺失肆意 D.缠绕缺憾随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呀,是我们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从不拖泥带水。 B.“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即将拉开序幕,官兵们厉兵秣马,备
- 1 - 考试时间:2005 年 12 月 1 日上午 8:30-11:00 南充市白塔中学新校区高 2006 级第三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 (选择题共 39 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机读卡 上。 2、 答 I 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编辑. 作揖. 舟楫. 修葺. 缉.拿归案 B.诽.谤 绯.红 徘.徊 悱.恻 妄自菲.薄 C.寥.落 悖谬. 屠戮. 蓼.蓝 未雨绸缪. D.黯.然 歆.羡 幽暗. 喑.哑 不谙.水性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喝彩 紧箍咒 韬光养晦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 斐然 玻璃钢 要言不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C. 蛰居 绊脚石 风流倜傥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D. 倨傲 高才生 刀光箭影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 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但二十年前在此离别的情景,总是 心头,挥之不 去。 2) 学生宁愿唱社会流行歌曲,也不唱校园歌曲,这说明了现在学校音乐教育 的 .和音乐课的歌曲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 3) 经典成为了大众消费文化的装饰,各种各样的电影、电视剧在 地戏说 历史、改写经典。 A.缠绕 缺失 随意 B.萦绕 缺憾 肆意 C.萦绕 缺失 肆意 D.缠绕 缺憾 随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他呀,是我们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 从不拖泥带水。 B. “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即将拉开序幕,官兵们厉兵秣马 ....,备
战气氛浓烈 C.日本政府在对华关系上不断制造事端,可是对美国却是亦步亦趋,活脱脱一副 要充当世界“二霸主”的嘴脸。 D.文学期刊接连倒闭,许多钟情于文学的读者都不以为意,反映出刊物与读者之 间的隔膜已十分严重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讲述一件事,希望人了解;阐述一道理,希望人明白:提出一请求,希望人应 允,交际总是有目的的。 B.有报告称:一个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为25万元左右:算上该子女接受高 等教育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可以说,抚养子女的经济总成本是惊 人的 C.王力先生认为:“现代汉语中,跟古代‘之’字大致相当的‘的’字,被认为 是介词(黎锦熙《新著国语语法》1956年版)”是不恰当的(王力《古代汉语》 1981年版) 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是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 的一段,那时就知道月球比大地寒冷,真是件了不起的事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们普遍担心,忽视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导致北大一研究生跳楼自 杀的主要原因。 B.有的同学认为,反正老师要讲,课前预习是多余的,有些则认为,反正有些内 容看不懂,预习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往往这些看法是造成学习成绩下 降的原因之 C.在数千名巴勒斯坦安全人员和数万名以色列武装人员的严阵以待之下,犹太居 民从8月15日开始撤出加沙地带,从而使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的边界再次发生 重大的变化。 D.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之一是扩大了词的内容,并且为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 情诗样式准备了条件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我注意到一些评论在概括《大长今》时用的—一个概念:“韩国宫廷历史小说"。这种 从题材出发的把握存在这样的缺陷:无论是写历史,还是写现实,无论是写革命,还是 写烧饭,无论是写爱情,还是写性,都可以写岀艺术魅力,也都可以写得很乏味。所以, 无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文艺理论围绕“重大题材”来讨论文学艺术问题,还是今天 又有评论家提出“应该多写底层人民”,在我看来,均没有接触到中国文学艺术过去被 工具化今天被边缘化的原因,也没有接触到中国的文学和影视市场那么容易被“西流
- 2 - 战气氛浓烈。 C. 日本政府在对华关系上不断制造事端,可是对美国却是亦步亦趋 ....,活脱脱一副 要充当世界“二霸主”的嘴脸。 D. 文学期刊接连倒闭,许多钟情于文学的读者都不以为意 ....,反映出刊物与读者之 间的隔膜已十分严重。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 讲述一件事,希望人了解;阐述一道理,希望人明白;提出一请求,希望人应 允,交际总是有目的的。 B. 有报告称:一个 0-16 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为 25 万元左右;算上该子女接受高 等教育的家庭支出,则高达 48 万元。——可以说,抚养子女的经济总成本是惊 人的。 C. 王力先生认为:“现代汉语中,跟古代 ‘之’字大致相当的 ‘的’字,被认为 是介词(黎锦熙《新著国语语法》1956 年版)”是不恰当的 (王力《古代汉语》 1981 年版)。 D.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是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 的一段,那时就知道月球比大地寒冷,真是件了不起的事。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人们普遍担心,忽视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导致北大一研究生跳楼自 杀的主要原因。 B. 有的同学认为,反正老师要讲,课前预习是多余的,有些则认为,反正有些内 容看不懂,预习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往往这些看法是造成学习成绩下 降的原因之一。 C. 在数千名巴勒斯坦安全人员和数万名以色列武装人员的严阵以待之下,犹太居 民从 8 月 15 日开始撤出加沙地带,从而使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的边界再次发生 重大的变化。 D. 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之一是扩大了词的内容,并且为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 情诗样式准备了条件。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 我注意到一些评论在概括《大长今》时用的一个概念:“韩国宫廷历史小说”。这种 从题材出发的把握存在这样的缺陷:无论是写历史,还是写现实,无论是写革命,还是 写烧饭,无论是写爱情,还是写性,都可以写出艺术魅力,也都可以写得很乏味。所以, 无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文艺理论围绕“重大题材”来讨论文学艺术问题,还是今天 又有评论家提出“应该多写底层人民”,在我看来,均没有接触到中国文学艺术过去被 工具化 ...、今天被边缘化的原因,也没有接触到中国的文学和影视市场那么容易被“西流
“韩流”侵袭的原因。那就是:如果我们写得“不怎么样”,无论转换“写什么”,还是 琢磨创作方法上的“怎么写”,都是没有多少用的 所以我以为,《大长今》的魅力来自编导将“美丽”、“感人、“启迪”融汇在一起 的完整美——按照我的文学观,在好看和打动人后面,一定有启迪人的东西,才是真正 完整的好作品。因为“启迪”是对“好看”的穿越,那就是“不仅仅好看、“不仅仅感 人”,审美的张力和深度就出来了。而这,要靠小说作者、乃至电视剧编导在作品整体 立意上的“原创性努力 所谓“原创性立意”,在《大长今》中,是指材料可以来自其它国家的文化,但结 构和性质已经独有。它可以有儒家“温良″的材料,但性质并不将这种“温良″依附于 群体规范和要求,而是做“最好的努力”的创造性自我实现,始终坚持自己的这-信念 它可以有日本式的“内敛”,但并不让这种“内敛”爆发导致对他人的伤害,相反,而 是将崔尚宫这样的“罪人”引向面对“最好的人”的自我忏悔;它可以有东方女性的“含 蓄″,但这种“含蓄″不是中国女性王琦瑶(《长恨歌》)林黛玉(《红楼梦》)那样的“忍 受”和“软弱”,也不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它可以有现代 时尚青年喜欢的“漂亮”和“美丽”,但她既不刻意让他人注意自己的这种美丽,也不 在意他人赞美和贬损这种美丽,更让年青的俊男俊女们思考“美丽不是化装的,而是从 信念和心灵生长出来的”这个启示性问题,所以流放着的疲惫的长今又怎能不美丽?她 可以有中国、日本、台湾电视剧中都有的母子、父子、男女之情,并用母爱打动人,但 把最深刻的爱理解为“成全对方做她自己想做的事″,却深深震撼着毎一个可能把爱理 解为“占有”和“结合”的观众的心灵。这种创造,来自编导对笼罩全剧的韩国民族精 神内涵有了不同于中国和日本的东方性理解。即一种默默的、含蓄的、温爱的、坚执 的创造性自我努力,是如何在一种不可能的环境中绽放成从根到叶均美丽不败的花朵 的。这种“理解”不仅游荡在《大长今》的所有情节和场景中,而且也就是韩国文化精 神在今天世界格局中的自我定位,并由此展开和穿透作品内的人物、故事、细节和意境 我想,这才是《大长今》写得“怎么样”的最重要的审美之源。所谓“文学性”和“艺 术性”高,原因也就在这里。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大长今的整体美》,有改动) 7.对文中加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均没有接触到中国文学艺术过去被工具化、今天被边缘化的原因”一句中“工 具化”是指过去曾把文学作品当作政治宣传的工具 B.“无论转换‘写什么’,还是琢磨创作方法上的‘怎么写”一句中的“写什么” 指的是选择写作的题材,“怎么写”指的是作品的结构安排 C.“所谓‘原创性立意”中的“原创性立意”指的是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在汲 取别国民族文化精华时有独立的理解,注重体现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内涵。 D.“这才是《大长今》写得‘怎么样’的最重要的审美之源”一句中的“怎么样
- 3 - “韩流”侵袭的原因。那就是:如果我们写得“不怎么样”,无论转换“写什么 ...”,还是 琢磨创作方法上的“怎么写 ...”,都是没有多少用的。 所以我以为,《大长今》的魅力来自编导将“美丽”、“感人”、“启迪”融汇在一起 的完整美——按照我的文学观,在好看和打动人后面,一定有启迪人的东西,才是真正 完整的好作品。因为“启迪”是对“好看”的穿越,那就是“不仅仅好看”、“不仅仅感 人”,审美的张力和深度就出来了。而这,要靠小说作者、乃至电视剧编导在作品整体 立意上的“原创性努力”。 所谓“原创性立意 .....”,在《大长今》中,是指材料可以来自其它国家的文化,但结 构和性质已经独有。它可以有儒家“温良”的材料,但性质并不将这种“温良”依附于 群体规范和要求,而是做“最好的努力”的创造性自我实现,始终坚持自己的这一信念; 它可以有日本式的“内敛”,但并不让这种“内敛”爆发导致对他人的伤害,相反,而 是将崔尚宫这样的“罪人”引向面对“最好的人”的自我忏悔;它可以有东方女性的“含 蓄”,但这种“含蓄”不是中国女性王琦瑶(《长恨歌》)、林黛玉(《红楼梦》)那样的“忍 受”和“软弱”,也不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它可以有现代 时尚青年喜欢的“漂亮”和“美丽”,但她既不刻意让他人注意自己的这种美丽,也不 在意他人赞美和贬损这种美丽,更让年青的俊男俊女们思考“美丽不是化装的,而是从 信念和心灵生长出来的”这个启示性问题,所以流放着的疲惫的长今又怎能不美丽?她 可以有中国、日本、台湾电视剧中都有的母子、父子、男女之情,并用母爱打动人,但 把最深刻的爱理解为“成全对方做她自己想做的事”,却深深震撼着每一个可能把爱理 解为“占有”和“结合”的观众的心灵。这种创造,来自编导对笼罩全剧的韩国民族精 神内涵 有了不同于中国和日本的东方性理解。即一种默默的、含蓄的、温爱的、坚执 的创造性自我努力,是如何在一种不可能的环境中绽放成从根到叶均美丽不败的花朵 的。这种“理解”不仅游荡在《大长今》的所有情节和场景中,而且也就是韩国文化精 神在今天世界格局中的自我定位,并由此展开和穿透作品内的人物、故事、细节和意境。 我想,这才是《大长今》写得“怎么样 ...”的最重要的审美之源。所谓“文学性”和“艺 术性”高,原因也就在这里。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大长今的整体美》,有改动) 7. 对文中加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均没有接触到中国文学艺术过去被工具化 ...、今天被边缘化的原因”一句中“工. 具化..”是指过去曾把文学作品当作政治宣传的工具。 B. “无论转换‘写什么’ ....,还是琢磨创作方法上的‘怎么写 ...’”一句中的“写什么” .... 指的是选择写作的题材,“怎么写 ...”指的是作品的结构安排。 C. “所谓‘原创性立意 .....’”中的“原创性立意 .....”指的是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在汲 取别国民族文化精华时有独立的理解,注重体现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内涵。 D. “这才是《大长今》写得‘怎么样 ...’的最重要的审美之源”一句中的“怎么样 ...
指的是文学艺术作品是否吸引人,感动人,能否给人启迪 8.本文对《大长今》的完整美进行了鉴赏,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作品的魅力在于同时具备了好看、感动人、启迪人的特点 B.作品在好看和打动人后面,一定有启迪人的东西,因而就具有了审美的张力与 深度 C.作品的完整美来源于创作者的“原创性努力”,即选材的新颖与构思上的巧妙 D.作品的“文学性”与“艺术性”高,与作品体现和宣扬了一种含蓄、温爱、坚 执的韩国文化精神及其在今天世界格局中的自我定位是分不开的 9.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优秀文学创作只要考虑“写得怎么样”,而无须考虑“写什么”或者“怎么写 B.信念与心灵是艺术形象的灵魂,是艺术形象美丽的源泉,例如流放的疲惫的大 长今、丑陋的撞钟人都因美好的心灵而让读者深爱。 C.韩国文化是对其他诸如中国、日本东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在很多方面有 令人感动的创造性诠释 D.中华民族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也曾是大韩民族的老师,如今我们需要向他们学 习,发扬光大民族文化,更需要再树民族精神。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一13题。 王杲,字景初,汶上人。正德九年进土。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③。 帝遣中官②分守兰、靖。杲意穷边饥岁不意设累民,不报 嘉靖三年,帝将中意督织造于苏杭,果疏而速,不纳久之,擢太仆少卿,改 大理,再迁左副都御史,进户部右侍郎。河南大饥,命杲往振。杲请急发帑金③,诏赉 临清仓银五万两以行。既至,复请发十五万两。全活不可胜计。事竣,赐银币。寻以右 都御史总督漕运。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总兵官顾寰以军民用敝,请发两淮余盐银 七万,户部尚书李如圭不可,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转输费治运艘,勿重 困军民,报可。 瑜年,入为户部尚书。后父安平侯方锐乞张家庄马房地。杲此地二于余顷,正供 所世不可许,宜以大恩寺入官地二十顷予之。帝从其议。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 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李文进请议广储蓄。杲列九事以献,已又上制财用十事,帝 咸纳之。旧制,岁漕四百万石。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遇灾伤率改折以便民。一日,帝 见改折者过半,大惊,以诘户部,杲等引罪。敕自今务遵祖制,毋轻变 杲掌邦计,事无不办,帝深倚之。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帝以此不悦。给事中
- 4 - 指的是文学艺术作品是否吸引人,感动人,能否给人启迪。 8.本文对《大长今》的完整美进行了鉴赏,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 作品的魅力在于同时具备了好看、感动人、启迪人的特点。 B. 作品在好看和打动人后面,一定有启迪人的东西,因而就具有了审美的张力与 深度。 C. 作品的完整美来源于创作者的“原创性努力”,即选材的新颖与构思上的巧妙。 D. 作品的“文学性”与“艺术性”高, 与作品体现和宣扬了一种含蓄、温爱、坚 执的韩国文化精神及其在今天世界格局中的自我定位是分不开的。 9.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优秀文学创作只要考虑“写得怎么样”,而无须考虑“写什么”或者“怎么写”。 B. 信念与心灵是艺术形象的灵魂,是艺术形象美丽的源泉,例如流放的疲惫的大 长今、丑陋的撞钟人都因美好的心灵而让读者深爱。 C. 韩国文化是对其他诸如中国、日本东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在很多方面有 令人感动的创造性诠释。 D. 中华民族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也曾是大韩民族的老师,如今我们需要向他们学 习,发扬光大民族文化,更需要再树民族精神。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 一 13 题。 王杲,字景初,汶上人。正德九年进士。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①。 帝遣中官②分守兰、靖。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不报。 嘉靖三年,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而谏,不纳。久之,擢太仆少卿。改 大理,再迁.左副都御史,进户部右侍郎。河南大饥,命杲往振。杲请急发帑金③,诏赉 临清仓银五万两以行。既至,复请发十五万两。全活不可胜计。事竣,赐银币。寻以右 都御史总督漕运。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总兵官顾寰以军民用敝,请发两淮余盐银 七十万,户部尚书李如圭不可,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勿重 困军民,报.可。 踰年,入为户部尚书。后父安平侯方锐乞张家庄马房地。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 所.出,不可许,宜以大恩寺入官地二十顷予之。帝从其议。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 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李文进请议广储蓄。杲列九事以献,已又上制财用十事,帝 咸纳之。旧制,岁漕四百万石。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遇灾伤率改折以便民。一日,帝 见改折者过半,大惊,以诘户部,杲等引.罪。敕自今务遵祖制,毋轻变。 杲掌邦计,事无不办,帝深倚之。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帝以此不悦。给事中
马锡劾杲及巡仓御史艾朴受贿,给事中历汝进言仓场尚书王炜亦然,并下狱。杲、朴遣 戍,炜斥为民。杲竟卒于雷州戍所。隆庆初,给事中辛自修等讼杲冤。诏复官,赐祭葬, 赠太子太保 [注]①茶马,即茶马司,主管榷茶,买马。②中官,宦官,太监。③帑金,公款。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宜设官累民累:劳累B、勿重困军民,报可报:回答 C、再迁左副都御史迁:调动D、杲等引罪引:引发 ll、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杲竞卒于雷州戍所 BJ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 得复见将军于此 公亦以此自矜 C、J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D、「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 秋毫不敢有所近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12、下列各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王杲体恤百姓的一项是 ①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②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而谏 ③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④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 ⑤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⑥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 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⑤⑥ 13、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王杲对中官出任地方官吏,一直持反对态度;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由此深 获信任得以加官进爵。 B.赈济河南大饥,王杲得到朝廷支持,先后发放赈济灾银二十万两,使很多灾民 避免了饥饿致死的命运 C.在户部尚书任上,针对社会边穷库虚的实际,王杲献言献策治国,深得信任; 积极治政安民,却不尽合乎帝意。 D.阻止安平侯请地一事成功,被劾受贿下狱而又无力自雪其冤,王杲命运的起伏, 反映了封建人臣仕途难以自主的社会现实。 第Ⅱ卷(共11分) 四、按要求完成14--16题(19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3+3=8分) (1)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 (2)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 (3)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 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 5 - 马锡劾杲及巡仓御史艾朴受贿,给事中历汝进言仓场尚书王炜亦然,并下狱。杲、朴遣 戍,炜斥为民。杲竟卒于.雷州戍所。隆庆初,给事中辛自修等讼杲冤。诏复官,赐祭葬, 赠太子太保。 [注]①茶马,即茶马司,主管榷茶,买马。 ②中官,宦官,太监。 ③帑金,公款。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宜设官累.民 累:劳累 B、勿重困军民,报.可 报:回答 C、再迁.左副都御史 迁:调动 D、杲等引.罪 引:引发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杲竞卒于.雷州戍所 B、 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 得复见将军于.此 公亦以.此自矜 C、 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 D、 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 秋毫不敢有所.近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12、下列各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王杲体恤百姓的一项是 ①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 ②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而谏 ③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 ④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 ⑤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 ⑥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⑤⑥ 13、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王杲对中官出任地方官吏,一直持反对态度;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由此深 获信任得以加官进爵。 B. 赈济河南大饥,王杲得到朝廷支持,先后发放赈济灾银二十万两,使很多灾民 避免了饥饿致死的命运。 C. 在户部尚书任上,针对社会边穷库虚的实际,王杲献言献策治国,深得信任; 积极治政安民,却不尽合乎帝意。 D. 阻止安平侯请地一事成功,被劾受贿下狱而又无力自雪其冤,王杲命运的起伏, 反映了封建人臣仕途难以自主的社会现实。 第 II 卷(共 111 分) 四、按要求完成 14――16 题(19 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3+3=8 分) (1)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 (2)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 (3)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 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