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9.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 10.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把 /因为D.都是“去、往”的意思。) 11.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汉”“阴”“陇 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 13.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1分) 52009年河南省《曹刿论战》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17—19题。(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 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 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 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 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 (5)修:设置.(6)饬:谨慎、恭敬。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2)忠之属也。属 (3)期年而有扈氏服期年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3分) 17、 目光短浅(2)本分内的事(3)满一年18、(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 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19、(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 胜自己
- 6 - 力。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 分) 9.①用箕畚 ②通“慧”,聪明 ③被……感动 ④到、及 10.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C.把 /因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 11.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汉”“阴”“陇”“断” 译错一处扣 1 分,扣完 3 分为止。) 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 13.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 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 分)乙文以议论结尾。(1 分) 5.2009 年河南省《曹刿论战》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 17—19 题。(10 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 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 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 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 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 (5)修:设置. (6) 饬:谨慎、恭敬。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 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2)忠之属.也。 属. (3) 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 18、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3 分) 17、(1)目光短浅 (2)本分内的事 (3)满一年 18、(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 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19、(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 胜自己
62009年湖南省邵阳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文言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 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 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 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 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 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 21.①躬:亲自,亲身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③约:克制④悉:全部,都 2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23.D
- 7 - 6.2009 年湖南省邵阳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文言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 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 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 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 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 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 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 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22.翻译下列句子。(2 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 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 分)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 义? 21.①躬.:亲自,亲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约.:克制 ④悉.:全部,都 2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2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