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总复习·七(下文言文练习 《赵普》 1给下列加粗的字词注音 吏事()寡学术()阖户()启箧()既薨() 循默()龌龊()()奏牍()掷地()补缀( 2.解释加点的字(或词) (1)普少习吏事()()(2及为相( (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4)太祖乃悟,卒用某人()() (5)寡学术()(6既薨( (7复奏() 3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区别 (1)普明日复奏其人古义 今义 (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1)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 (2)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译 3)普明日复奏某人 译 (4)碎裂奏牍掷地
1 2010 年中考总复习·七(下)文言文练习 一、《赵普》 1.给下列加粗的字词注音。 吏.事( )寡.学术( )阖.户( )启箧.( )既薨.( ) 循.默( )龌龊..( )( )奏牍.( )掷.地( )补缀.( ) 2.解释加点的字(或词)。 (1)普少习..吏事( ) ( ) (2)及.为相( ) (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 ( ) (4)太祖乃.悟,卒.用某人( )( ) (5)寡.学术( ) (6)既.薨( ) (7)复.奏( ) 3.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区别。 (1)普明日..复奏其人 古义: 今义: (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1)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 (2)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译: (3)普明日复奏某人。 译: (4)碎裂奏牍掷地
译 二、《爱莲说》各地近年中考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孑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阅读《爱莲说》,回答以下几道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可爱者甚蕃 )②陶后鲜有闻( ③亭亭净植( )④濯清涟而不妖(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岀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4分) 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2 译: 二、《爱莲说》各地近年中考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阅读《爱莲说》,回答以下几道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①可爱者甚蕃.( ) ②陶后鲜.有闻( ) ③亭亭净植.( ) ④濯.清涟而不妖( )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4 分)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 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爱莲说》,回答以下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1)甚蕃 )(2)亵玩( )(3)宜乎众矣(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 分) 相同 不同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
3 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爱莲说》,回答以下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 分) ⑴ 甚蕃.(. ) ⑵ 亵.玩 ( ) ⑶ 宜.乎众矣 ( )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 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 分) 相同: 不同: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
的高尚 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诗中用 抒发 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 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 (三)(武汉)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 丹。予独爱莲之岀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译文
4 的高尚 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诗中用“ , ”抒发 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 , ”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 ”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 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 分) (三)(武汉)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 7—11 题。{15 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 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出淤泥而不染.( )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3)陶后鲜有闻.( ) (4)待.到山花烂漫时( ) 2.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译文: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4.【甲】文用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四)(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文言文阅读(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 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凊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 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 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 hyu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 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5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 分) 4.【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 分)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 分) (四)(2008 年浙江省宁波市)文言文阅读(16 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 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 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 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 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亭亭净植.( ) ②陶后鲜.有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