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泵(风机)的特性曲线 -对理论扬程(全压)曲线的修正 (2)有限叶片数修正: 不同修正方法获得不同的结果 1.Htho(Pthco)=f(qy) 2.Hth(Pth)=uHi(Po) 3.Hh(Ph)=Ho△HaP) ■定义一: 0=1 H=H-△H 定义二: H一 hi 0也 H o=LH 图7-2不同修正方法所得的理论扬程 (压力)曲线 2008-5-1
2008-5-1 6 3.2、泵(风机)的特性曲线 、泵(风机)的特性曲线 -对理论扬程(全压)曲线的修正 对理论扬程(全压)曲线的修正 (2)有限叶片数修正: )有限叶片数修正: 不同修正方法获得不同的结果 不同修正方法获得不同的结果 定义一: 定义二: 2 2 1 Cu U σ ∆ = − Hth = Hth∞ − ∆H ∞ ∞ ∞ = = = th th th th th th p p h h H H µ Hth = µHth∞
3.2、泵(风机)的特性曲线 -对理论扬程(全压)曲线的修正 2)实际扬程(全压)曲线 (1) 摩擦损失:与流量平方成正比(a区) hr =CO (2)冲击损失:与流量偏离最优流量 的差的平方成正比(b区) he C2(2-2,)2 H(PiF) (3) 泄漏损失:(c区) AQ=K√H (dv)/-(H)f-bV (4)实际扬程与流量 H Ho hr -he 2008-5-1 Q=Qh-△Q 图7-3泵与通风机的实际性能曲线 东山人一h士损生一册漏拐失机械损失
2008-5-1 7 3.2、泵(风机)的特性曲线 、泵(风机)的特性曲线 - -对理论扬程(全压)曲线的修正 理论扬程(全压)曲线的修正 2)实际扬程(全压)曲线 实际扬程(全压)曲线 (1) 摩擦损失:与流量平方成正比( 摩擦损失:与流量平方成正比(a区) (2) 冲击损失:与流量偏离最优流量 冲击损失:与流量偏离最优流量 的差的平方成正比( 的差的平方成正比(b区) (3) 泄漏损失:(c区) (4)实际扬程与流量 )实际扬程与流量 2 hf = CQ 2 2 ( ) hc = C Q − Qo ∆Q = K H H = Hth − hf − hc Q = Qth − ∆Q
3.2、泵(风机)的特性曲线 -对理论扬程(全压)曲线的修正 H (5)功率流量曲线 Hth (Ptho) P N pgeu,Ho+ANm H(PE) Q=Qh-△Q (6)效率流量曲线 MIIIIIEMIIIIXy n pgOH/N 泵与通风机的实际性能曲线 a一摩擦损失b一冲击损失c一泄漏损失d一机械损失 2008-5-1 8
2008-5-1 8 3.2、泵(风机)的特性曲线 、泵(风机)的特性曲线 -对理论扬程(全压)曲线的修正 对理论扬程(全压)曲线的修正 (5)功率流量曲线 (6)效率流量曲线 N = ρgQthHth + ∆N m Q = Qth − ∆Q 效率流量曲线 η = ρgQH / N
3.3、不同形状泵(风机)特性曲线比较 3)不同形状泵(风机)特性曲线比较 (1)径向式叶轮前向叶片(a)和后向叶片(b)的特 性曲线比较 驼峰曲线存在一 H 极大值点,在该 P 极大值的左侧, H(PF) H(PF) 扬程随流量的增 加而增加。该区 域可能引起运行 的不稳定。(? a) b) 2008-5-1 9
2008-5-1 9 3.3、不同形状泵(风机)特性曲线比较 、不同形状泵(风机)特性曲线比较 3)不同形状泵(风机)特性曲线比较 不同形状泵(风机)特性曲线比较 (1) 径向式叶轮前向叶片( 径向式叶轮前向叶片(a)和后向叶片(b)的特 性曲线比较 驼峰曲线存在一 极大值点,在该 极大值的左侧, 扬程随流量的增 加而增加。该区 域可能引起运行 的不稳定。(?)
3.3、不同形状泵(风机)特性曲线比较 3)不同形状泵(风机)特性曲线比较 (2)轴流泵的工作特性曲线 a)旋转失速(特性曲线不稳定区) 车流泵的特性曲线 流量减小,叶片背面出现流动分 离,对流动形成阻塞作用,导致水 力损失大大增加,扬程急剧下降, 并造成机器运行不稳定 2008-5-1 10
2008-5-1 10 3.3、不同形状泵(风机)特性曲线比较 、不同形状泵(风机)特性曲线比较 3)不同形状泵(风机)特性曲线比较 不同形状泵(风机)特性曲线比较 (2)轴流泵的工作特性曲线 轴流泵的工作特性曲线 a)旋转失速(特性曲线不稳定区) 旋转失速(特性曲线不稳定区) 流量减小,叶片背面出现流动分 流量减小,叶片背面出现流动分 离,对流动形成阻塞作用,导致水 离,对流动形成阻塞作用,导致水 力损失大大增加,扬程急剧下降, 力损失大大增加,扬程急剧下降, 并造成机器运行不稳定 并造成机器运行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