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 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 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 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 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现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观象授时, 即以星象定季节。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 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 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 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春秋战图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 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岀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南 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 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 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 50 年代,中国一 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 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现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观象授时, 即以星象定季节。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 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 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 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春秋战图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 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 365.25 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南 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
动的不均匀性。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 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 环的増加而増加;到詹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冋同时测岀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 道坐标。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 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 并加以趋避 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25部,其中郭守敬 等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360年,达到中国历法的巅峰。观测数据最精,许多 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最多, 其中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器;恒星观 测最勤,平均不到20年一次 进入明代后,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这里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也有天文学本身 的原因。从天文学本身来看,首先,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除非加上 凹凸镜片,精度不会提高,而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其次,中国古代擅 长代数计算,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从几何结构进行理论探 讨,与此相反,古希腊天文学则是侧重几何学的。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 但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 摘自陈久金、杨怡《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 1.下列对于天文学早期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文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它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我们很容易从现代天 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发现它的一些知识和观念 B.为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很早就已经能够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 这种情况甚至到上一世纪中叶在某些民族中还存在
动的不均匀性。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 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 环的增加而增加;到詹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 道坐标。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 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 并加以趋避。 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 25 部,其中郭守敬 等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 360 年,达到中国历法的巅峰。观测数据最精,许多 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最多, 其中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器;恒星观 测最勤,平均不到 20 年一次。 进入明代后,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这里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也有天文学本身 的原因。从天文学本身来看,首先,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除非加上 凹凸镜片,精度不会提高,而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其次,中国古代擅 长代数计算,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从几何结构进行理论探 讨,与此相反,古希腊天文学则是侧重几何学的。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 但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 (摘自陈久金、杨怡《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 1.下列对于天文学早期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文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它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我们很容易从现代天 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发现它的一些知识和观念。 B.为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很早就已经能够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 这种情况甚至到上一世纪中叶在某些民族中还存在
C.上古时期的人们根据太阳的运行,以及初昏时南方子午线不同星辰的出现,来确定仲 春和仲秋等等,这种观象授时比物候授时更加精确 对于天文规律的更多了解,尤其是回归年长度的掌握,推动了古代历法的产生,标志 着此时的古代天文学已经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了。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 归年长度相同,但是不同历法的历元和岁首多有不同 B.古代天文学在西汉到五代时期发展得更为完善,南北朝姜岌、隋朝刘焯等人采用了新 的计算方法,西汉落下闳、唐代李淳风等人采用了新的观测手段。 C.唐代大衍历的产生说明中国古代历法已经发展成熟,《新唐书·历志》的记载表明,大 衍历的内容共分为七篇,结构也为后世的历法所效仿。 D.宋元时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数据最精、大型仪器最多、 恒星观测最勤,且多有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者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料记载表明,我国夏商时期已有历法;但是今人尚未完全弄懂这些史料的含意,所 以夏商时期历法的具体内容还正在硏究之中。 比起天体测量精度来,古代帝王更关注奇异天象,因为他们认为上天是有意志的,从 天象观测能够得知上天预示的祸福,这样就可以趋吉避凶。 C.在明代,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产生 于欧洲,这是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 D.中国古代天文学擅长代数计算,未能从几何结构进行研究,因此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 算值两者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能深入探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 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 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
C.上古时期的人们根据太阳的运行,以及初昏时南方子午线不同星辰的出现,来确定仲 春和仲秋等等,这种观象授时比物候授时更加精确。 D.对于天文规律的更多了解,尤其是回归年长度的掌握,推动了古代历法的产生,标志 着此时的古代天文学已经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了。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 归年长度相同,但是不同历法的历元和岁首多有不同。 B.古代天文学在西汉到五代时期发展得更为完善,南北朝姜岌、隋朝刘焯等人采用了新 的计算方法,西汉落下闳、唐代李淳风等人采用了新的观测手段。 c.唐代大衍历的产生说明中国古代历法已经发展成熟,《新唐书·历志》的记载表明,大 衍历的内容共分为七篇,结构也为后世的历法所效仿。 D.宋元时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数据最精、大型仪器最多、 恒星观测最勤,且多有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者。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来源:Zxxk.Com] A.史料记载表明,我国夏商时期已有历法;但是今人尚未完全弄懂这些史料的含意,所 以夏商时期历法的具体内容还正在研究之中。 B.比起天体测量精度来,古代帝王更关注奇异天象,因为他们认为上天是有意志的,从 天象观测能够得知上天预示的祸福,这样就可以趋吉避凶。 C.在明代,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产生 于欧洲,这是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D.中国古代天文学擅长代数计算,未能从几何结构进行研究,因此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 算值两者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能深入探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 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 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
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干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 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 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 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 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土张星议日:“宋 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 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 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 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日 (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安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仍充岭南采访使 充:代理 B.庆礼躬至其境 躬:亲自 C.遂罢镇兵五千人 罢:撤去 D.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 乖:背离 5.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3分) ①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②独庆礼甚陈其利 ③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④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⑤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 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 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 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 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 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日:“宋 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 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 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 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 “敬”。 (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安居。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仍充岭南采访使 充:代理 B.庆礼躬至其境 躬:亲自 C.遂罢镇兵五千人 罢:撤去 D.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 乖:背离 5.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3 分) ①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②独庆礼甚陈其利 ③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④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⑤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 ⑥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 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 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 C.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号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 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 D.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 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原则;于是加谥为“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语。(10分) (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 (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 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泂庭湖。 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 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屈原《离骚》) (2)怀旧空吟闻笛赋,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 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 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 C.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号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 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 D.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 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原则;于是加谥为“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语。(10 分) (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 (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 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 分) 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 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