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完全解析版 (全国新课标卷)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 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 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己久的思考,还来自 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 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 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此 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 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 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 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 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 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 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 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 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 之妙。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 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 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 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 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 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则是圆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 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 来作画。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 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张大千1925年在 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 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 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 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 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 第1页共10页
第 1 页 共 10 页 2011 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完全解析版) (全国新课标卷)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 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 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 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 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 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此 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 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 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 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 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 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 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 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 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 之妙。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 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 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 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 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 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则是圆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 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 来作画。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 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张大千1925年在 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 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 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 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 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
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 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 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 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 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 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 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 徐粘脱,由石的阴阻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 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 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答案: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解析:A、黄宾虹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 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是沪上流行的画风。B、三代以上 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不是“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D、应是鉴赏、鉴别真伪的大行家罗振玉。E、本文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 画的艰苦历程,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 (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 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 画艺猛进 解析:从第一段中分层归纳,即可得到答案 (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 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解析:抓住上下文中的关键语句“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 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可总结出答案 (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 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 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①与平静淡泊中求真 第2页共10页
第 2 页 共 10 页 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 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 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 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 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 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 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 徐粘脱,由石的阴阻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 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 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答案: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解析:A、黄宾虹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 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是沪上流行的画风。B、三代以上 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不是“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D、应是鉴赏、鉴别真伪的大行家罗振玉。E、本文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 画的艰苦历程,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 (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 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 画艺猛进。 解析:从第一段中分层归纳,即可得到答案。 (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 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解析:抓住上下文中的关键语句“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 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可总结出答案。 (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 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 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①与平静淡泊中求真
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 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 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踊跃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①守正出新 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山东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没有天堂 赵鑫珊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 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和悲慘。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 想。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它的任何星球可去! 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 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 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处理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 问题。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一夜间极冷(-166°C),白天奇热(99° 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10亿人的温饱。假如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50 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而在决定哪50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 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 不现实的 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那里的昼夜温差达100°C,气候极寒冷并且干燥,大气非常稀 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换的荒漠。 火星的英文名称是维纳斯,听起来很美、很温柔,但名不副实。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 也抱有敌意。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个巨大的、炎热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的海洋, 或者说是一层厚厚的碳酸气浓雾——除非是一些特殊植物,动物是无法呼吸、生存的。 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65°C,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90倍。这样的生存环境,简 直是个酷热的地狱。今天的金星地表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 过去,火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 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 化、蒸发。从此河川消失,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 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为此,我们大 家有理由不寒而栗 最近我读了一些鼓吹人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去另谋生路的文章,之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德克 第3页共10页
第 3 页 共 10 页 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 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 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踊跃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①守正出新, 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山东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没有天堂 赵鑫珊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 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和悲惨。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 想。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它的任何星球可去! 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 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 60 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 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处理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 问题。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C),白天奇热(99° C)。 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 10 亿人的温饱。假如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 50 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而在决定哪 50 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 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 不现实的。 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那里的昼夜温差达 100°C,气候极寒冷并且干燥,大气非常稀 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换的荒漠。 火星的英文名称是维纳斯,听起来很美、很温柔,但名不副实。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 也抱有敌意。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个巨大的、炎热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的海洋, 或者说是一层厚厚的碳酸气浓雾——除非是一些特殊植物,动物是无法呼吸、生存的。 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 465°C,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 90 倍。这样的生存环境,简 直是个酷热的地狱。今天的金星地表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 过去,火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 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 化、蒸发。从此河川消失,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 如果 21 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为此,我们大 家有理由不寒而栗。 最近我读了一些鼓吹人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去另谋生路的文章,之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德克
萨斯大学艺术和人类学教授透纳的《到火星上去生活》,文中乐观的声称,将火星改造成一 颗可供人类居住的行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他的口号是:“把火星改造成为花园吧!” 通篇都是私人的幻想,而不是严谨的科学论证。 如果我们都对火星或者金星的严酷自然环境缺乏想象力,那就请把目光转向新疆的塔克拉玛 干大沙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的蒙古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这 是一片32万平方公里的死亡沙海!我可不愿意看到整个地球有朝一日变成塔克拉玛干。 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的、很舒适的小飞船。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误触了点礁 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不是弃船 听听在航天飞机上负责地球观测、摄影的飞行专家斯普林格说的话吒 实际上,在飞船上你能一瞬间瞥见整个大陆,至少是从东到西的大陆。你能看到,最有价 值的财富是陆地;你还能看到,地球环境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你看到到处都有被砍伐的森 林的地块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迫使人民认识到,我们必须要开始保护我们的 环境。要比现在做的更好些。” 因为,天堂是没有的 (选自《天地徜 徉录》,有删改) 19.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的东西方宗教中“天堂”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案:1)、描述“天堂”中的情境,与下文月球、金星、火星的情况作对比。 2)、突出所谓“天堂”的虚幻性,引起下文。 20.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两划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答案:1)、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金星比拟成对人类抱有敌意的生命体,丛而形象生动地说 了金星不适宜人类生存的情 2)、运用了比喻,以小飞船比喻地球,用触礁、漏水比喻地球灾变,强调了地球对人类的重 要性,以及人类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 21.文中为什么重点介绍金星的情况?(4分) 1)、描述金星大气与地表的状况,从而谂证人类移民外星球的不可能性 2)、金星环境原来与地球相似,后来因为二氧化碳的积聚导致温室效应而成为不毛之地,这 样写更能警示人们要保护地球环境。 22.请结合文章探究“没有天堂”这一标题的意蕴。(6分) 答案:1)、东西方宗教中的“天堂”是虚幻的,宇宙太空中没有其它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 存。2)、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应面对现实,放弃各种幻想。3)、地球已经出 现各种问题,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地球。 (广东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梁宗岱先生 温源宁 ①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我吓一大 第4页共10页
第 4 页 共 10 页 萨斯大学艺术和人类学教授透纳的《到火星上去生活》,文中乐观的声称,将火星改造成一 颗可供人类居住的行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他的口号是:“把火星改造成为花园吧!”—— 通篇都是私人的幻想,而不是严谨的科学论证。 如果我们都对火星或者金星的严酷自然环境缺乏想象力,那就请把目光转向新疆的塔克拉玛 干大沙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的蒙古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这 是一片 32 万平方公里的死亡沙海!我可不愿意看到整个地球有朝一日变成塔克拉玛干。 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的、很舒适的小飞船。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误触了点礁, 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不是弃船 逃走。 听听在航天飞机上负责地球观测、摄影的飞行专家斯普林格说的话吧: “实际上,在飞船上你能一瞬间瞥见整个大陆,至少是从东到西的大陆。你能看到,最有价 值的财富是陆地;你还能看到,地球环境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你看到到处都有被砍伐的森 林的地块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迫使人民认识到,我们必须要开始保护我们的 环境。要比现在做的更好些。” 因为,天堂是没有的。 (选自《天地徜 徉录》,有删改) 19.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的东西方宗教中“天堂”的目的是什么?(4 分) 答案:1)、描述“天堂”中的情境,与下文月球、金星、火星的情况作对比。 2)、突出所谓“天堂”的虚幻性,引起下文。 20.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两划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4 分) 答案:1)、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金星比拟成对人类抱有敌意的生命体,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 了金星不适宜人类生存的情况。 2)、运用了比喻,以小飞船比喻地球,用触礁、漏水比喻地球灾变,强调了地球对人类的重 要性,以及人类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 21.文中为什么重点介绍金星的情况?(4 分) 1)、描述金星大气与地表的状况,从而论证人类移民外星球的不可能性。 2)、金星环境原来与地球相似,后来因为二氧化碳的积聚导致温室效应而成为不毛之地,这 样写更能警示人们要保护地球环境。 22.请结合文章探究“没有天堂”这一标题的意蕴。(6 分) 答案:1)、东西方宗教中的“天堂”是虚幻的,宇宙太空中没有其它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 存。2)、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应面对现实,放弃各种幻想。3)、地球已经出 现各种问题,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地球。 (广东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梁宗岱①先生 温源宁 ①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我吓一大
跳,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 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宗岱热爱人生,热爱 得要命。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堂。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他笑着过生活。我们许多 人,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宗岱呢,因为对生活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 ②这种高高兴兴的性情,在他的脸上不是表现为一团笑纹的微笑,就是表现为欢快地扬 眉张口,似乎急于把人生献给他的一切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再用咂得乱响的双唇像回声一样 说着全能的上帝所说的话:“看哪,这很妤!”他那轮廓鲜明的相貌和锐利的眼睛,透露岀来 高超的智慧,它渴望对心灵作深入的探险。 ③宗岱有运动员的体格。中等身材,稍有些瘦,哪一天他都可以当个马拉松健将。实际 上,他是个出色的善于跑路的人。他洋洋得意说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他也爱游泳, 在这方面,他认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了实际的限度,我不大相信,不过,我敢说,必然可以 超过一点儿。此外,为了保健,他操练孙唐°锻炼功法等等下了苦工夫 ④宗岱喜好辩论。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若一面 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 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若在室内,他完全照样。辩论 的缘由呢,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而最难对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的功过优 劣,要是不跟宗岱谈话,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少简单的题目,也会 把火车烧起来。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 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 ⑤对文学,宗岱最有兴趣。他崇拜的是陶渊明、法雷芮、蒙坦、莎士比亚、拉辛和巴斯 如。他们的著作,他读起来永远放不下。法雷芮的诗,他极喜欢,但我们若听他朗读,却往 往无法注意诗句的美妙,而全被他朗读的架势吸引了一一令人很容易幻想着自己正在听一个 宗教狂的狂热宣传。 ⑥旁人看来,宗岱的翻译简直是件苦差,纸上的文字仿佛都和他有仇,他一个一个地计 较,死盯着不放,不独一字字地译,连节奏和用韵都力求和原作一致。他这样难为自己几近 傻气,但他译的蒙坦的随笔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公认的接近原著,只怕无人能与之媲美的 ⑦法雷芮的格言“要行动,不要信念”,是宗岱衷心信服的。但宗岱的人生哲学还不止 于此。实际上,他并相信上帝、天路历程和永生。无疑,他就是可恋。文学可真,女人可爱。 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硏究之中,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他应该看看宗岱,便有所邻会 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他应该看看宗岱那双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颤 动,便可唤醒自已对世界应有的兴趣。我整个一辈子也没见过宗岱那样的人,那么朝气蓬勃 生气勃勃,对这个荣华世界那么充满了激情。他活了多少年,我一定相信多少年,相信激情 诗情和人生是美妙的东西一一不,应该说是人回老家以前所能得到的最美妙的东西。 [注]①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诗人、翻译家。②孙唐:德国体育家。 (选自《一知半解及其他》,南星译,有删改) 19.请分别指出文中③④段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 述效果。(4分) (1)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2分) (2)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2分) 第5页共10页
第 5 页 共 10 页 跳,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 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宗岱热爱人生,热爱 得要命。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堂。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他笑着过生活。我们许多 人,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宗岱呢,因为对生活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 ②这种高高兴兴的性情,在他的脸上不是表现为一团笑纹的微笑,就是表现为欢快地扬 眉张口,似乎急于把人生献给他的一切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再用咂得乱响的双唇像回声一样 说着全能的上帝所说的话:“看哪,这很好!”他那轮廓鲜明的相貌和锐利的眼睛,透露出来 高超的智慧,它渴望对心灵作深入的探险。 ③宗岱有运动员的体格。中等身材,稍有些瘦,哪一天他都可以当个马拉松健将。实际 上,他是个出色的善于跑路的人。他洋洋得意说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他也爱游泳, 在这方面,他认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了实际的限度,我不大相信,不过,我敢说,必然可以 超过一点儿。此外,为了保健,他操练孙唐②锻炼功法等等下了苦工夫。 ④宗岱喜好辩论。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若一面 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 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若在室内,他完全照样。辩论 的缘由呢,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而最难对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的功过优 劣,要是不跟宗岱谈话,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少简单的题目,也会 把火车烧起来。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 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 ⑤对文学,宗岱最有兴趣。他崇拜的是陶渊明、法雷芮、蒙坦、莎士比亚、拉辛和巴斯 如。他们的著作,他读起来永远放不下。法雷芮的诗,他极喜欢,但我们若听他朗读,却往 往无法注意诗句的美妙,而全被他朗读的架势吸引了——令人很容易幻想着自己正在听一个 宗教狂的狂热宣传。 ⑥旁人看来,宗岱的翻译简直是件苦差,纸上的文字仿佛都和他有仇,他一个一个地计 较,死盯着不放,不独一字字地译,连节奏和用韵都力求和原作一致。他这样难为自己几近 傻气,但他译的蒙坦的随笔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公认的接近原著,只怕无人能与之媲美的。 ⑦法雷芮的格言“要行动,不要信念”,是宗岱衷心信服的。但宗岱的人生哲学还不止 于此。实际上,他并相信上帝、天路历程和永生。无疑,他就是可恋。文学可真,女人可爱。 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研究之中,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他应该看看宗岱,便有所邻会。 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他应该看看宗岱那双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颤 动,便可唤醒自己对世界应有的兴趣。我整个一辈子也没见过宗岱那样的人,那么朝气蓬勃, 生气勃勃,对这个荣华世界那么充满了激情。他活了多少年,我一定相信多少年,相信激情、 诗情和人生是美妙的东西——不,应该说是人回老家以前所能得到的最美妙的东西。 [注] ①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诗人、翻译家。 ②孙唐:德国体育家。 (选自《一知半解及其他》,南星译,有删改) 19.请分别指出文中③④段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 述效果。(4 分) (1)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2 分) (2)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