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作文专题 (全国新课标卷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 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 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 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査,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 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全国大纲卷) 七、(6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 元地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 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 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 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 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这个材料作文一个是信息含量大,直接面对现实生活,你替一个彩民垫资中了 500万大奖,怎么处理,各种形式,直击人心,在今天这个商品经济的社会里,500万摆在 你面前,面对这样的考验,人性会是什么样的反应。让一个高中生,就这样的一个一些尖锐 的问题,坦诚你个人见解,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坦诚己见。把做人和作文很好的结合起来 在审题时,可以抓住第一则材料的事件,紧扣“诚信”的话题来写,同时也可以由此引 申,写道德、人性等话题。第二则材料是一个网上调查,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正义的力量 所占比例还是偏少,这就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国人素质还待提高,所以考生也可以列举 现实生活中不道德、不讲人性的事件进行阐释,如毒奶粉、毒食物、假论文等事件都可作为 素材,从而进行正反比较,进一步倡导人性的提高 (北京卷)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门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对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 第1页共15页
第 1 页 共 15 页 2011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作文专题 (全国新课标卷)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 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 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 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 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全国大纲卷) 七、(60 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2010 年 9 月 12 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 1 024 元地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 533 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 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 500 万元大奖的彩票 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 16 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 29.9﹪的人选择“通过 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 28.1﹪的人选择“把 500 万元留给自己”;有 22.1﹪的人选择“把 500 万元给对方”;还有 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这个材料作文一个是信息含量大,直接面对现实生活,你替一个彩民垫资中了 500 万大奖,怎么处理,各种形式,直击人心,在今天这个商品经济的社会里,500 万摆在 你面前,面对这样的考验,人性会是什么样的反应。让一个高中生,就这样的一个一些尖锐 的问题,坦诚你个人见解,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坦诚己见。把做人和作文很好的结合起来。 在审题时,可以抓住第一则材料的事件,紧扣“诚信”的话题来写,同时也可以由此引 申,写道德、人性等话题。第二则材料是一个网上调查,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正义的力量 所占比例还是偏少,这就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国人素质还待提高,所以考生也可以列举 现实生活中不道德、不讲人性的事件进行阐释,如毒奶粉、毒食物、假论文等事件都可作为 素材,从而进行正反比较,进一步倡导人性的提高。 (北京卷) 六、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20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门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对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
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 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 竞争的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 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除诗歌外,问题不限 【解题思路】审题思路:“材料加导语”是今年作文的最大特色。这些看似孤立于材料 之外的部分,既是对材料的解读也是对考生的提示。同时缩小材料范围,强化考察 力度。有导语的材料作文,导语比材料重要一万倍!所以这里的三条导语也就意味 着三种解读材料的方向和态度 这里的三个导语均可从正反两方面下手: 学生甲在肯定自身实力的同时,似乎也有些理智的过了头,只注重一国输赢的 观点难免显得不够宏观和长远。 学生乙在发扬风格的同时,似乎又过于感性,荣誉不是随便可以拿来施舍的, 并且错误的理解了分享的含义 学生丙的观点看似是站在乙的对立面上,尽管理性却又与甲不完全一样。 确定了方向与立意,其他的就好办了。既可以写逻辑严密,有理有据的议论文 亦可以写以我笔写我心,源自生活的散文。具体的材料与语言只要符合以上立意, 越发挥个人特点越好 (天津卷)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为(60分)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 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 镜将我们的实现引向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 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 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 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题思路】今年的高考作文延续了近年的命题样式和主题方向,属于给材料自命题作文, 主题为思考如何看清自我、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问题,适合写作议论文 第2页共15页
第 2 页 共 15 页 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 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 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 竞争的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 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除诗歌外,问题不限。 【解题思路】 审题思路: “材料加导语”是今年作文的最大特色。这些看似孤立于材料 之外的部分,既是对材料的解读也是对考生的提示。同时缩小材料范围,强化考察 力度。有导语的材料作文,导语比材料重要一万倍!所以这里的三条导语也就意味 着三种解读材料的方向和态度。 这里的三个导语均可从正反两方面下手: 学生甲在肯定自身实力的同时,似乎也有些理智的过了头,只注重一国输赢的 观点难免显得不够宏观和长远。 学生乙在发扬风格的同时,似乎又过于感性,荣誉不是随便可以拿来施舍的, 并且错误的理解了分享的含义。 学生丙的观点看似是站在乙的对立面上,尽管理性却又与甲不完全一样。 确定了方向与立意,其他的就好办了。既可以写逻辑严密,有理有据的议论文; 亦可以写以我笔写我心,源自生活的散文。具体的材料与语言只要符合以上立意, 越发挥个人特点越好…… (天津卷) 七、(60 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为(60 分)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 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 镜将我们的实现引向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 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 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 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 800 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题思路】今年的高考作文延续了近年的命题样式和主题方向,属于给材料自命题作文, 主题为思考如何看清自我、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问题,适合写作议论文
材料中的几面镜子是用来观察自我或外物的,每面镜子的功能各不相同:哈哈镜看到 了扭曲变形局部夸张的自我:反光镜则看到相对真实的自我和环境:望远镜能看清远方的世 界和人生道路;近视镜却能使原本看不清的事物被变清:显微镜更是把原本细微如发的事物 看得巨大无朋。单用哪一种镜子都能达到特定的效果,但是却都看得不完整。所以,要看清 自我、世界和人生,就要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从不同的角度(途径)去观察和分析 本文题目要求选用两种以上的镜子展开论述,也正是要学会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自我和人 生,而绝非静止孤立地看待事物。还可以借此展开关于“目的(动机)一一方法(途径)一 结果(效果)”辩证关系的分析讨论。 (重庆卷)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材料一:香港大学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做什么惊天 动地的大事,只是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 “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 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 识的火把,着凉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22年检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 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题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总体来说“情有独钟”这个话题可写性比较强,但是想拿高分也不那么容易。今 年的作文题目体现了如下特点: 第一:生活气息浓厚,要求考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强 材料一中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虽然没上过大学,但44年如一日,为学生做饭扫地这 一平凡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学生跟周围的人。材料二是重庆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在33年 间为学生的辛勤付出。校工袁苏妹和乡村教师赵世术,他们无疑都是普通人,他们在平凡的 岗位上的因为坚守而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考生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会发现可写可感的人特 别多,比如我们身边的老师,街边的报摊主人等等;当然也可以写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而 且我们还可以写物,写自己对什么事物的情有独钟。 第二:灵活性非常强,要求考生会灵活运用文体知识。 “自选体裁,诗歌除外”,自拟标题,没有文体的限制。考生可以写成一篇议论文。可 围绕材料来写人物,对其人物进行深入挖掘,或者以材料中的人物来思考当代人的精神追求 考生也可以写成一篇记叙文,联系身边的人物来进行写作。考生还可以写成一篇散文,根据 材料中的人物精神跟特点,联想到某些事物的特征。所以只要考生能熟悉各种文体知识,写 出一篇不错的文章,难度是不大的 第三:培养创新精神,让考生知道人生价值的多元性 第3页共15页
第 3 页 共 15 页 材料中的几面镜子是用来观察自我或外物的,每面镜子的功能各不相同:哈哈镜看到 了扭曲变形局部夸张的自我;反光镜则看到相对真实的自我和环境;望远镜能看清远方的世 界和人生道路;近视镜却能使原本看不清的事物被变清;显微镜更是把原本细微如发的事物 看得巨大无朋。单用哪一种镜子都能达到特定的效果,但是却都看得不完整。所以,要看清 自我、世界和人生,就要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从不同的角度(途径)去观察和分析。 本文题目要求选用两种以上的镜子展开论述,也正是要学会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自我和人 生,而绝非静止孤立地看待事物。还可以借此展开关于“目的(动机)——方法(途径)—— 结果(效果)”辩证关系的分析讨论。 (重庆卷) 七、写作 (本大题 60 分) 材料一:香港大学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做什么惊天 动地的大事,只是 44 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 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 “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2009 年 9 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 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 年独守讲台,13 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 识的火把,着凉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 22 年检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 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 2010 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题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 800 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总体来说“情有独钟”这个话题可写性比较强,但是想拿高分也不那么容易。今 年的作文题目体现了如下特点: 第一:生活气息浓厚,要求考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强。 材料一中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虽然没上过大学,但 44 年如一日,为学生做饭扫地这 一平凡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学生跟周围的人。材料二是重庆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在 33 年 间为学生的辛勤付出。校工袁苏妹和乡村教师赵世术,他们无疑都是普通人,他们在平凡的 岗位上的因为坚守而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考生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会发现可写可感的人特 别多,比如我们身边的老师,街边的报摊主人等等;当然也可以写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而 且我们还可以写物,写自己对什么事物的情有独钟。 第二:灵活性非常强,要求考生会灵活运用文体知识。 “自选体裁,诗歌除外”,自拟标题,没有文体的限制。考生可以写成一篇议论文。可 围绕材料来写人物,对其人物进行深入挖掘,或者以材料中的人物来思考当代人的精神追求。 考生也可以写成一篇记叙文,联系身边的人物来进行写作。考生还可以写成一篇散文,根据 材料中的人物精神跟特点,联想到某些事物的特征。所以只要考生能熟悉各种文体知识,写 出一篇不错的文章,难度是不大的。 第三:培养创新精神,让考生知道人生价值的多元性
当今是一个热衷于追逐成功的时代,很多考生都把成功等同于名校、名企、名车和豪宅 等等。他们的价值追求被单一化了。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人物事迹让考生深层次的去反思自 己跟他人的关系,自己跟社会的关系,从而重塑真正的崇高价值,懂得去坚守内心的真实跟 理性。让考生明白奉献可以成就内心的强大,坚持可以完成心灵的夙愿。 (山东卷) 七、(60分) 23.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解读:化大为小,采药添词构篇法。写记叙文,可写,这世界需要你,某某。写议论文, 可以写,这世界需要你诚信(良知、坦诚、礼节、宽容)等。 (广东卷)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 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 个字(含标点符号)。 【作文解析】 、审题 提示语里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大千世界”告诉考生思维要放得开,写作范围无所不包 无所不在”是指考生要选准一个切入点:“道路的起点”“长河的源头”“坐标的中心”“事 物的根本”提示考生什么叫“原点”,弱化了考生审题的难度:“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指 明了考生可以选择的文体,或是记叙文,或是议论文。 “原点”究竟是什么?它的的本意是指出发的地方,提示语里的“原点”,都是其比喻 义。那么,文题“回到原点”这个动宾结构的词组,亦即回到初始的状态。也就是说,这个 “原点”代表或者象征着一种美好的东西,例如“人之初,性本善”即是典型一例,这也回 答了为什么要“回到原点”的原因。当然,“原点”也代表了一种蒙昧、启蒙和混沌。禅界 有言:人生有三重境界一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最高的境界就是回到原点,经历沧桑岁月,历览世事变幻,回归本真,再次回 到原点。新加坡有部电视剧就叫《原点》,故事叙述3名好友自小就许下同一个愿望,但因 长大后的3人有了不同的际遇,从此分道扬镳,好友变成了仇敌、情侣也两地分离。这是不 能回到原点的悲剧。 因此,这个原点考生很容易联想到一切的真善美、纯自然的环境、淳朴的民风等等 那么,与此相关的主题就范围更广了 二、立意 解决了“回到原点”的“原点”问题,下一步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要“回到原点”。 很显然,提示语的提示就是应该回到源头,这个“原点”应该是美好的。因此立意当 第4页共15页
第 4 页 共 15 页 当今是一个热衷于追逐成功的时代,很多考生都把成功等同于名校、名企、名车和豪宅 等等。他们的价值追求被单一化了。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人物事迹让考生深层次的去反思自 己跟他人的关系,自己跟社会的关系,从而重塑真正的崇高价值,懂得去坚守内心的真实跟 理性。让考生明白奉献可以成就内心的强大,坚持可以完成心灵的夙愿。 (山东卷) 七、(60 分) 23. 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解读:化大为小,采药添词构篇法。写记叙文,可写,这世界需要你,某某。写议论文, 可以写,这世界需要你诚信(良知、坦诚、礼节、宽容)等。 (广东卷) 六、本大题 1 小题,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 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 800 个字(含标点符号)。 【作文解析】 一、审题: 提示语里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大千世界”告诉考生思维要放得开,写作范围无所不包; “无所不在”是指考生要选准一个切入点;“道路的起点”“长河的源头”“坐标的中心”“事 物的根本”提示考生什么叫“原点”,弱化了考生审题的难度;“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指 明了考生可以选择的文体,或是记叙文,或是议论文。 “原点”究竟是什么?它的的本意是指出发的地方,提示语里的“原点”,都是其比喻 义。那么,文题“回到原点”这个动宾结构的词组,亦即回到初始的状态。也就是说,这个 “原点”代表或者象征着一种美好的东西,例如“人之初,性本善”即是典型一例,这也回 答了为什么要“回到原点”的原因。当然,“原点”也代表了一种蒙昧、启蒙和混沌。禅界 有言: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最高的境界就是回到原点,经历沧桑岁月,历览世事变幻,回归本真,再次回 到原点。新加坡有部电视剧就叫《原点》,故事叙述 3 名好友自小就许下同一个愿望,但因 长大后的 3 人有了不同的际遇,从此分道扬镳,好友变成了仇敌、情侣也两地分离。这是不 能回到原点的悲剧。 因此,这个原点考生很容易联想到一切的真善美、纯自然的环境、淳朴的民风等等, 那么,与此相关的主题就范围更广了。 二、立意: 解决了“回到原点”的“原点”问题,下一步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要“回到原点”。 很显然,提示语的提示就是应该回到源头,这个“原点”应该是美好的。因此立意当
在这个主旨范围之内,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没有污染的河源是纯净的,没有出发的 起点是充满希望的,没有道德堕落的社会是和谐的,没有冲突的家庭是幸福的,这就是“原 点”的内涵。因此,文章立意的角度很多,人性回归本真,道德回归真善美,生命、成长、 青春、奋斗、环境、心灵、诚信、公德等等,都是文章立意的重点 最佳的立意在于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效性,以及选取的一个角度:一个家庭的矛盾 冲突、一段友情的回归、一段成长道路的自我反思。这些都是考生最熟悉的生活,可以信手 拈来。 构思: 本题构思的难度在于作文提示语与文题的距离,提示语只简单地提示原点,而文题却 多了“回到”,因此,构思全文的关键在于“为什么要回到原点”。也就是说,不论是记叙文 还是散文、议论文,都要有这样一个过程:美好的原点一一破坏、矛盾冲突一一回到原点。 例如:纯净的环境一一发展破坏一一治理、恢复环境:幸福家庭一一矛盾冲突一一回归幸福: 纯洁的友情——伤害一恢复友情。 四、文体选择 写作要求里的“生活体验与认识”告诉考生,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者散文、议论文。 根据立意的要求,估计记叙文比例会比往年有增加,亲情、友情将是考生选择最多的 题材。考生之中也有单亲家庭的,如果考生来自一个离异家庭,写作一段父母和合的故事, 将是佳作。特别是写考生自己游走在父母之间,积极撮合,将是最大的亮点。记叙文要求考 生注重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这是成功的要素。 议论文的写作依然是考生的第一选择。哲理思辨是衡量作文的第一标准,考生如果能 够针对“原点”进行辩证的分析,在行文安排上层层深入,即为上等佳作。例如:正反对比 论证,“回到原点”的美好与不能“回到原点”的悲剧两相对照,哲理意味就会浓厚一些。 五、素材应用: “回到原点”的提示语“大千世界”就告诉考生,可以选择的素材比比皆是,但是广 东高考作文讲究素材的鲜活,虽然可以写历史人文,但在运用上要慎之又慎,更多地选择现 实生活中的素材。世界的战争与和平,历史朝代的变迁,都是可以运用的 现实生活的素材更多,从假冒伪劣到品牌效应,从坑蒙拐騙偷到诚信社会,从史玉柱 到3Q之争,都可以作为素材:反面的事例可以选择“我爸是李刚”“药家鑫案件”“苏丹红” “瘦肉精”“三鹿奶粉事件”“醉驾”等等。选择这些鲜活素材,在于行文之中的哲理思索, 正面的例子要阐释迷失的经历之后的“回到原点”,反面的素材阐释没有“回到原点”的危 名言可以引用:“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 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看山是山,看水是岁;看山不是 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另,可参本博客文章:《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回到原点”导写与例文》 (江苏卷) 七、作文(70分 第5页共15页
第 5 页 共 15 页 在这个主旨范围之内,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没有污染的河源是纯净的,没有出发的 起点是充满希望的,没有道德堕落的社会是和谐的,没有冲突的家庭是幸福的,这就是“原 点”的内涵。因此,文章立意的角度很多,人性回归本真,道德回归真善美,生命、成长、 青春、奋斗、环境、心灵、诚信、公德等等,都是文章立意的重点。 最佳的立意在于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效性,以及选取的一个角度:一个家庭的矛盾 冲突、一段友情的回归、一段成长道路的自我反思。这些都是考生最熟悉的生活,可以信手 拈来。 三、构思: 本题构思的难度在于作文提示语与文题的距离,提示语只简单地提示原点,而文题却 多了“回到”,因此,构思全文的关键在于“为什么要回到原点”。也就是说,不论是记叙文 还是散文、议论文,都要有这样一个过程:美好的原点——破坏、矛盾冲突——回到原点。 例如:纯净的环境——发展破坏——治理、恢复环境;幸福家庭——矛盾冲突——回归幸福; 纯洁的友情——伤害——恢复友情。 四、文体选择: 写作要求里的“生活体验与认识”告诉考生,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者散文、议论文。 根据立意的要求,估计记叙文比例会比往年有增加,亲情、友情将是考生选择最多的 题材。考生之中也有单亲家庭的,如果考生来自一个离异家庭,写作一段父母和合的故事, 将是佳作。特别是写考生自己游走在父母之间,积极撮合,将是最大的亮点。记叙文要求考 生注重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这是成功的要素。 议论文的写作依然是考生的第一选择。哲理思辨是衡量作文的第一标准,考生如果能 够针对“原点”进行辩证的分析,在行文安排上层层深入,即为上等佳作。例如:正反对比 论证,“回到原点”的美好与不能“回到原点”的悲剧两相对照,哲理意味就会浓厚一些。 五、素材应用: “回到原点”的提示语“大千世界”就告诉考生,可以选择的素材比比皆是,但是广 东高考作文讲究素材的鲜活,虽然可以写历史人文,但在运用上要慎之又慎,更多地选择现 实生活中的素材。世界的战争与和平,历史朝代的变迁,都是可以运用的。 现实生活的素材更多,从假冒伪劣到品牌效应,从坑蒙拐骗偷到诚信社会,从史玉柱 到 3Q 之争,都可以作为素材;反面的事例可以选择“我爸是李刚”“药家鑫案件”“苏丹红” “瘦肉精”“三鹿奶粉事件”“醉驾”等等。选择这些鲜活素材,在于行文之中的哲理思索, 正面的例子要阐释迷失的经历之后的“回到原点”,反面的素材阐释没有“回到原点”的危 害。 名言可以引用:“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 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看山是山,看水是岁;看山不是 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另,可参本博客文章:《2011 年广东高考作文“回到原点”导写与例文》 (江苏卷) 七、作文(7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