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2013-201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学期二模考试试 题 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是(3分)() A.浮想联篇(pian)懵懂(meng) B.纷至沓来(ta)翩跹(qian) C.沤心沥血(u)粗犷( guang) D.叱咤风云(zha)濒危(bin)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的姿态。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没 有一个人能够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如果大家都别人的困难,那么当自己遇 到困难时,又能指望谁来帮助呢?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A.事不关己所以幸福无视B.心安理得因为幸福漠视 C.事不关己因为幸运漠视D.心安理得所以幸运无视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 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A.骇:害怕 B.遁:逃跑 C.且:将要D.益:更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M370失联旅客的家属来说,目前他们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消弭一个多月来希望与失 望交织带来的巨大痛苦。 B.一些“快餐式”楼房,为了节约建筑成本,应该采用钢筋水泥的地方减量使用,以致以 泥浆代替水泥砂浆,严重影响了房屋质量 C.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有名,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D.打车软件近期风靡于中国许多城市,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出现了打车难的 问题—一—出租车拒载已经司空见惯。 5.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须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研究,仔细揣摩 所以 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的读。 A.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 B.有的书只须咀嚼揣摩,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 C.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 D.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有的书需要钻研、咀嚼。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12分) ①黄福,字如锡,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 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奷党,福曰:“臣 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 ②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于是 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 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肚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 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福在交附凡十九年。及还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 2013-2014 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学期二模考试试 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 15 分) 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是(3 分)( ) A.浮想联篇.(piān) 懵.懂 (měng) B.纷至沓.来(tà) 翩跹.(qiān) C.沤.心沥血(ǒu) 粗犷.(guǎng) D.叱咤.风云(zhà) 濒.危(bīn)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 的姿态。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 没 有一个人能够 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如果大家都 别人的困难,那么当自己遇 到困难时,又能指望谁来帮助呢?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A.事不关己 所以 幸福 无视 B.心安理得 因为 幸福 漠视 C.事不关己 因为 幸运 漠视 D.心安理得 所以 幸运 无视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 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A.骇:害怕 B.遁:逃跑 C.且:将要 D.益:更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对于 MH370 失联旅客的家属来说,目前他们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消弭..一个多月来希望与失 望交织带来的巨大痛苦。 B.一些“快餐式”楼房,为了节约建筑成本,应该采用钢筋水泥的地方减量使用,以致..以 泥浆代替水泥砂浆,严重影响了房屋质量。 C.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有名,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 ....了。 D.打车软件近期风靡于中国许多城市,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出现了打车难的 问题——出租车拒载已经司空见惯 ....。 5. 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须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研究,仔细揣摩。 所以 ,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的读。 A.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 B.有的书只须咀嚼揣摩,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 C.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 D.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有的书需要钻研、咀嚼。 二.阅读与赏析(共 49 分) (一)(12 分) ①黄福,字如锡,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 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 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 ②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①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于是 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 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 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
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③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 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 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有删减) 【注】①交,中国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共和国。 6.下列选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2分)() 例句:一切镇之以静 A.何不试之以足 B.可以一战 C.策之不以其道 D.扶苏以数谏故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黄福才干深受各位皇帝倚重。虽然名列成祖奸党名单,但是成祖没有听信李景隆指摘, 恢复了他的官职 B.黄福做事符合实际,都很有条理,上书请求减轻赋税,兴办学校,置办官师,抚慰父老, 禁止官吏扰民,因此上下都很顺从服气 C.黄福在交趾为官不畏豪强,曾经遭到马骐的诬陷,而被皇帝召回,离开交附的时候,民 众哭泣不舍。 D.黄福做官不为名利,做事情严谨细致,非常节俭,妻子和孩子只够衣食,只用于接待宾 客和周济了缺衣少食的人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①深见倚任 ②但目为奸党 ③甄其贤者与共事 ④福在交附凡十九年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2分) (2)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2分) (二)(4分) 秋江写望 [宋]林逋 苍茫沙咀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 【注】①写望:描写眼前的景物。②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终身不仕 不娶,长期隐居西湖的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③沙咀:沙滩突出的一角。 10.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1)“片水无痕浸碧天”一句中“浸”在使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2分)
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③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 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 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 少贬。 (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有删减) 【注】①交阯,中国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共和国。 6.下列选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2 分)( ) 例句:一切镇之以.静 A. 何不试之以.足 B.可以.一战 C. 策之不以.其道 D. 扶苏以.数谏故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 黄福才干深受各位皇帝倚重。虽然名列成祖奸党名单,但是成祖没有听信李景隆指摘, 恢复了他的官职。 B. 黄福做事符合实际,都很有条理,上书请求减轻赋税,兴办学校,置办官师,抚慰父老, 禁止官吏扰民,因此上下都很顺从服气。 C. 黄福在交阯为官不畏豪强,曾经遭到马骐的诬陷,而被皇帝召回,离开交阯的时候,民 众哭泣不舍。 D. 黄福做官不为名利,做事情严谨细致,非常节俭,妻子和孩子只够衣食,只用于接待宾 客和周济了缺衣少食的人。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 分) ①深见.倚任 ②但目.为奸党 ③甄.其贤者与共事 ④福在交阯凡.十九年 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4 分) 秋江写望① [宋]林逋② 苍茫沙咀③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 【注】①写望:描写眼前的景物。②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终身不仕 不娶,长期隐居西湖的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③沙咀:沙滩突出的一角。 10.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 分) (1)“片水无痕浸碧天”一句中“浸”在使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2 分)
(2)诗歌三、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分) (三)(4分) 让你体验视觉“盛宴”的3D电视 ①2012年,3D影片《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电影市场显示出很强的票房号召力,根据蓝 光产业联盟的统计,3D电影与2电影相比其票房收入要增长3倍,这也印证了消费者对于 3D视听节目的迫切需求。 ②如今,随着3D技术的不断精进,3D电视也开始悄然出现,将影院搬进家庭的客厅 让观众在家中就可以尽情享受视觉“盛宴”。3D电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裸眼体验立体影视 效果。这就是说,想看3D节目时无需再戴上那副笨重的眼镜,直接用肉眼观看即可。 ③实际上,3D电视早就成为现代电视技术进入21世纪后的三大发展方向之一。世纪初 美英等国就实现了3D技术对体育比赛的电视直播。在我国,天津有一家公司宣布开始着手 筹建3D电视频道,另有多家电视台表达了建设立体节目频道的愿望。许多国家也加大了3D 技术的研究。全球消费电子厂商也陆续推出一批包括蓝光光盘播放器等相关的3D产品。 ④虽然3D电视能给人带来非常震撼的立体效果,但3D电视的普及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 程。研究结果显示,观众在观看立体影像时,由于眼睛会迅速地来回移动,因而容易造成眼 睛疲劳。而其不菲的价格也足以让普通用户望而却步。据预计,前期的3D电视机可能要价 值数千美元。此外,目前3D片源依然十分稀少。未来的3D节目源将主要依靠电视播出、蓝 光光盘以及互联网下载。如果没有丰富的3D电视片源支持,3D电视只能扮演“花瓶”的角 ⑤在今年1月的第44届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包括索尼、三星在内的一线品牌厂商均纷 纷推出其3D电视产品。随着电视厂商的积极推动,技术的不断成熟,3D电视的竞争将越来 越激烈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节) 11.文中划线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12.说说文中第②段加点词“盛宴”的表达效果。(2分) (四)(4分) “书奴”还是“书主” 赵占豪 ①书,人人皆读,然而未必人人会读。史学家顾颉刚述及自己读书治学的经历时曾有这 样的表述:以前他非常喜好读书,但这种喜好只是被动的,只知道局限在书里边。后来他 有了这样一个觉悟,书籍里的东西可以由个人的意志主宰,书籍中的材料可以为个人所用 把书籍当作一种参考而不是作为准绳。 ②这真是智者之见。顾颉刚悟出的这种读书方法,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做“书主”而不 能当“书奴”。 ③中华民族自古尚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籍在人们头脑中被神圣化了。贩 夫走卒见字而敬、见文而信、见书而畏:读书人则固守经说,点划句读不敢有丝毫改变,否 则便是“非圣无法”。这真是大谬不然!殊不知,在这种不以我为主、被书籍牵着鼻子走的 方法指引下,皓首穷经最终只不过成了一只“有脚书橱”。这样读书,读得越多越糊涂
(2)诗歌三、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 分) (三)(4 分) 让你体验视觉“盛宴”的 3D 电视 ①2012 年,3D 影片《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电影市场显示出很强的票房号召力,根据蓝 光产业联盟的统计,3D 电影与 2D 电影相比其票房收入要增长 3 倍,这也印证了消费者对于 3D 视听节目的迫切需求。 ②如今,随着 3D 技术的不断精进,3D 电视也开始悄然出现,将影院搬进家庭的客厅, 让观众在家中就可以尽情享受视觉“盛宴..”。3D 电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裸眼体验立体影视 效果。这就是说,想看 3D 节目时无需再戴上那副笨重的眼镜,直接用肉眼观看即可。 ③实际上,3D 电视早就成为现代电视技术进入 21 世纪后的三大发展方向之一。世纪初 美英等国就实现了 3D 技术对体育比赛的电视直播。在我国,天津有一家公司宣布开始着手 筹建 3D 电视频道,另有多家电视台表达了建设立体节目频道的愿望。许多国家也加大了 3D 技术的研究。全球消费电子厂商也陆续推出一批包括蓝光光盘播放器等相关的 3D 产品。 ④虽然 3D 电视能给人带来非常震撼的立体效果,但 3D 电视的普及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 程。研究结果显示,观众在观看立体影像时,由于眼睛会迅速地来回移动,因而容易造成眼 睛疲劳。而其不菲的价格也足以让普通用户望而却步。据预计,前期的 3D 电视机可能要价 值数千美元。此外,目前 3D 片源依然十分稀少。未来的 3D 节目源将主要依靠电视播出、蓝 光光盘以及互联网下载。如果没有丰富的 3D 电视片源支持,3D 电视只能扮演“花瓶”的角 色。 ⑤在今年 1 月的第 44 届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包括索尼、三星在内的一线品牌厂商均纷 纷推出其 3D 电视产品。随着电视厂商的积极推动,技术的不断成熟,3D 电视的竞争将越来 越激烈。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节) 11.文中划线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 分) 12.说说文中第②段加点词“盛宴”的表达效果。(2 分) (四)(4 分) “书奴”还是“书主” 赵占豪 ①书,人人皆读,然而未必人人会读。史学家顾颉刚述及自己读书治学的经历时曾有这 样的表述:以前他非常喜好读书,但这种喜好只是被动的,只知道局限在书里边。后来他 有了这样一个觉悟,书籍里的东西可以由个人的意志主宰,书籍中的材料可以为个人所用, 把书籍当作一种参考而不是作为准绳。 ②这真是智者之见。顾颉刚悟出的这种读书方法,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做“书主”而不 能当“书奴”。 ③中华民族自古尚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籍在人们头脑中被神圣化了。贩 夫走卒见字而敬、见文而信、见书而畏;读书人则固守经说,点划句读不敢有丝毫改变,否 则便是“非圣无法”。这真是大谬不然!殊不知,在这种不以我为主、被书籍牵着鼻子走的 方法指引下,皓首穷经最终只不过成了一只“有脚书橱”。这样读书,读得越多越糊涂
④高明的人是绝不肯被书籍牵着走的。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尽信书,则不如 无书。”这句话淸楚地表明了他对书籍的态度:对书籍要大胆质疑,与其对书籍不假思索地 全盘接受,则不如束书不观。这就是善读书者,读书时以我为主,而不是本末倒置。 ⑤读书时以我为主,古今学有所成者几乎莫不如此。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 对此是终生恪守不易的。我们看他读过的书,无论是“二十四史”还是古典文学作品,都是 勾抹点划,不少地方还加上或长或短的旁注眉批。经过这样一番“涂抹”批注,达到了取 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目的,书籍自然为其所用。苏东坡少时读《汉书》,有自己的方法:每 读一遍,先立一个主题,如军事、政治、经济、艺文等等,读时关注这方面材料。几遍过后 《汉书》才算彻底读完。经过这样一番分类、整合,达到了把书籍读懂、读通的目的,书籍 能为其所用,这真正是以我为主来读书。 ⑥由此看来,善读书者都是坚决做“书主”而绝不沦为“书奴”的 13.说说“书奴”和“书主”的含义。 (2分) 14.文章第⑤段划线句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五)(15分) 黄土招魂 王灏然 ①大抵每一个人都会对故乡怀有亲附依傍之情,这也许是人们情感的一种皈依。故乡的 存在就像是母亲的爱一样,总在我们干早的心田里及时洒下雨露。它让我们骄傲地意识到 家园还在,我还在,一切似乎都有了着落 ②生长在黄土高原这方神圣的土地上,我发觉自己总对她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我们的血脉早已深深地渗透、交融于这一片承载着我们整个躯体与灵魂的土地。当故乡以 种原生的姿态屹立在眼前时,我发觉,在这片天空下绵亘着的生灵和黄土,竟是如此的富 于灵气而值得敬重。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养育出了最让人向往的秦汉与隋唐:正是这片贫 瘠的土地,却成了整个西北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它更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魂骨 ③黄土无言,从那起伏的峰峦、寂寥的旷野中我们读出了她的深沉与豁达。置身于旷荡 无垠的三秦大地,除了有时西北风的呼呼声以外,你似乎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你只会感觉 到黄土那沉默诱人的品质是如何潮水般地把你淹没。黄土的沉默是一种智慧的显现,它就像 是深沉的黑夜一般具有非凡的渗透力;源生于黄土中的那些威武壮观且精神饱满的秦兵马俑 更像是一群厚重思想的载体。而秦兵马俑乃是人类史上真正的文明 ④黄土是原始而单纯的生存,而它似乎总在沉思,但沉思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神圣的孤 独。也许正是因为黄土的朴实与单纯,才让她隐秘得更加深不可测;也许正是因为黄土的沉 默,才告诉了我们更多 ⑤黄土大多时刻是静默的,而在它那静默的背景之下,上演着的更是一种刚劲与烈性。 种风卷黄沙的浩荡气势,在那宽阔纵深的黄土地上豪情恣肆,血性喷薄。黄土里生长的人 们一片欢腾,吼着秦腔,唱着信天游,还有那“替古人卖劲儿”的说书人的谈笑风生:另外 腰鼓、唢吶、大秧歌,整个世界与那溅起的黄土尘埃共同欢笑成了一片沸腾的海… ⑥我想这便是黄土真正灵魂之所在,它以那兼容的性情凌驾于一切而又战胜着一切。沉 默与刚烈的互相映衬使它成了一幅色泽鲜明的巨画,或者说是一部音域起伏的神曲。 ⑦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想起一些黄土地上的 歌子,那歌声随即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突然间觉得那些曲调怎么变得那么生疏而又平淡老
④高明的人是绝不肯被书籍牵着走的。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尽信书,则不如 无书。”这句话清楚地表明了他对书籍的态度:对书籍要大胆质疑,与其对书籍不假思索地 全盘接受,则不如束书不观。这就是善读书者,读书时以我为主,而不是本末倒置。 ⑤读书时以我为主,古今学有所成者几乎莫不如此。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 对此是终生恪守不易的。我们看他读过的书,无论是“二十四史”还是古典文学作品,都是 勾抹点划,不少地方还加上或长或短的旁注眉批。经过这样一番“涂抹”批注,达到了取 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目的,书籍自然为其所用。苏东坡少时读《汉书》,有自己的方法:每 读一遍,先立一个主题,如军事、政治、经济、艺文等等,读时关注这方面材料。几遍过后, 《汉书》才算彻底读完。经过这样一番分类、整合,达到了把书籍读懂、读通的目的,书籍 能为其所用,这真正是以我为主来读书。 ⑥由此看来,善读书者都是坚决做“书主”而绝不沦为“书奴”的。 13. 说说“书奴” 和“书主”的含义。 (2 分) 14.文章第⑤段划线句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 分) (五)(15 分) 黄土招魂 王灏然 ①大抵每一个人都会对故乡怀有亲附依傍之情,这也许是人们情感的一种皈依。故乡的 存在就像是母亲的爱一样,总在我们干旱的心田里及时洒下雨露。它让我们骄傲地意识到, 家园还在,我还在,一切似乎都有了着落。 ②生长在黄土高原这方神圣 的土地上,我发觉自己总对她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我们的血脉早已深深地渗透、交融于这一片承载着我们整个躯体与灵魂的土地。当故乡以一 种原生的姿态屹立在眼前时,我发觉,在这片天空下绵亘着的生灵和黄土,竟是 如此的富 于灵气而值得敬重。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养育出了最让人向往的秦汉与隋唐;正是这片贫 瘠的土地,却成了整个西北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它更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魂骨。 ③黄土无言,从那起伏的峰峦、寂寥的旷野中我们读出了她的深沉与豁达。置身于旷荡 无垠的三秦大地,除了有时西北风的呼呼声以外,你似乎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你只会感觉 到黄土那沉默诱人的品质是如何潮水般地把你淹没。黄土的沉默是一种智慧的显现,它就像 是深沉的黑夜一般具有非凡的渗透力;源生于黄土中的那些威武壮观且精神饱满的秦兵马俑 更像是一群厚重思想的载体。而秦兵马俑乃是人类史上真正的文明。 ④黄土是原始而单纯的生存,而它似乎总在沉思,但沉思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神圣的孤 独。也许正是因为黄土的朴实与单纯,才让她隐秘得更加深不可测;也许正是因为黄土的沉 默,才告诉了我们更多。 ⑤黄土大多时刻是静默的,而在它那静默的背景之下,上演着的更是一种刚劲与烈性。 一种风卷黄沙的浩荡气势,在那宽阔纵深的黄土地上豪情恣肆,血性喷薄。黄土里生长的人 们一片欢腾,吼着秦腔,唱着信天游,还有那“替古人卖劲儿”的说书人的谈笑风生;另外, 腰鼓、唢呐、大秧歌,整个世界与那溅起的黄土尘埃共同欢笑成了一片沸腾的海…… ⑥我想这便是黄土真正灵魂之所在,它以那兼容的性情凌驾于一切而又战胜着一切。沉 默与刚烈的互相映衬使它成了一幅色泽鲜明的巨画,或者说是一部音域起伏的神曲。 ⑦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想起一些黄土地上的 歌子,那歌声随即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突然间觉得那些曲调怎么变得那么生疏而又平淡老
土。而这本应该是一些淋漓而又契合本土的歌子。我开始疯狂的寻觅,古老的黄土地里散发 着的沧桑,是那些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 的烟囱。此时,我觉得脚下踩着的土地像是一块易碎的玻璃,整个黄土领域成了一副失去了 灵与肉的枯瘦的骨架。 ⑧我们仿佛正在经历着人类精神家园史上的一场浩劫。技术时代的到来给了我们完善的 物质文明的良好机遇,然而,正是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过分掠夺导致了其对精神方面的摒弃 和敷衍。我们似乎已在流浪,可笑的是,我们流浪的脚步竞然没有踏出家园或者是故乡的领 地。我们是另类流浪者。 ⑨我突然间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属于这这片原始的黄土地的。他们日出而作,日 落而息,面觑田亩,背灼天光,甚至在夜里,也没有搁下手中的活。尽管他们没能在天空中 放飞太多的梦想与愿望,但那播种在土地里的品质与精神却足以养育起一方众生:尽管没有 在这方土地里洒下无数辉煌,但他们栽起的那成片的树木还是如此葱郁地撑起了一片蓝天。 ⑩这时候,我更感觉到我们原来是那么肤浅,当不得不追随着时代的步伐时,本质上我 们已成了一群失去航向的无助者。也许,我们会去凭吊一个远去的王朝,但是,我们是否更 应该去挽留自己丧失着的精神家园呢?我们还将遭遇什么,秉持什么,还将经历怎样的浩劫 与缅怀呢?从迷惘走向清醒吗?无疑,我们应该固守我们的文明,固守我们的精神庄 固守我们祖先的每一处经典传承! 15.文章题目为“黄土招魂”,文中“黄土魂”的内涵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16.文章第⑦段写到了“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 的高耸的烟囱”,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3分) 7.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⑤段画线句进行赏析。(4分) 18.第⑦段开头说“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请结 合全文说说作者在整篇文章中蕴涵着哪些感情。(4分) (六)(10分) 19.根据课文默写(10分)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④ 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⑥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⑦雨昏青草湖边过 (郑谷《鹧鸪》 ⑧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⑨剪不断,理还乱 (李煜《相见欢》) ⑩0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一)(6分) 20.“韩流”已经成为亚洲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韩剧开始在亚洲流行,带动韩国电影和音乐走出国 门。韩国的娱乐明星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令人羡慕。三星、LG、现代等公司的产品在亚洲乃
土。而这本应该是一些淋漓而又契合本土的歌子。我开始疯狂的寻觅,古老的黄土地里散发 着的沧桑,是那些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 的烟囱。此时,我觉得脚下踩着的土地像是一块易碎的玻璃,整个黄土领域成了一副失去了 灵与肉的枯瘦的骨架。 ⑧我们仿佛正在经历着人类精神家园史上的一场浩劫。技术时代的到来给了我们完善的 物质文明的良好机遇,然而,正是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过分掠夺导致了其对精神方面的摒弃 和敷衍。我们似乎已在流浪,可笑的是,我们流浪的脚步竟然没有踏出家园或者是故乡的领 地。我们是另类流浪者。 ⑨我突然间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属于这这片原始的黄土地的。他们日出而作,日 落而息,面觑田亩,背灼天光,甚至在夜里,也没有搁下手中的活。尽管他们没能在天空中 放飞太多的梦想与愿望,但那播种在土地里的品质与精神却足以养育起一方众生;尽管没有 在这方土地里洒下无数辉煌,但他们栽起的那成片的树木还是如此葱郁地撑起了一片蓝天。 ⑩这时候,我更感觉到我们原来是那么肤浅,当不得不追随着时代的步伐时,本质上我 们已成了一群失去航向的无助者。也许,我们会去凭吊一个远去的王朝,但是,我们是否更 应该去挽留自己丧失着的精神家园呢?我们还将遭遇什么,秉持什么,还将经历怎样的浩劫 与缅怀呢?从迷惘走向清醒吗?无疑,我们应该固守我们的文明,固守我们的 精神庄园, 固守我们祖先的每一处经典传承! 15.文章题目为“黄土招魂”, 文中“黄土魂”的内涵表现在哪些方面?(4 分) 16.文章第⑦段写到了“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 的高耸的烟囱”,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3 分) 17.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⑤段画线句进行赏析。(4 分) 18.第⑦段开头说“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请结 合全文说说作者在整篇文章中蕴涵着哪些感情。(4 分) (六)(10 分) 19.根据课文默写(10 分) ①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④ ,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⑥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⑦雨昏青草湖边过, 。(郑谷《鹧鸪》) ⑧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⑨剪不断,理还乱, 。(李煜《相见欢》) ⑩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三.表达与交流(共 66 分) (一)(6 分) 20.“韩流”已经成为亚洲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6 分) 材料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韩剧开始在亚洲流行,带动韩国电影和音乐走出国 门。韩国的娱乐明星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令人羡慕。三星、LG、现代等公司的产品在亚洲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