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 130分 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10分)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②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⑤烽火连三月 。(杜甫《 》)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⑦初三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初三带给我们的是挑战,是压力,也是希望,当你累了,想放弃了 失去信心了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勉励自己: 2.根据拼音书写汉字。(3分 ①呜ye②杀l ③面面相q 3.下面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 B.劳其筋骨 劳:使……劳累 C.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的原因。D.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他人交往我们要做到有话当面说,别在背地里褒贬人。 B.太湖边惠风和畅,杨柳婆娑,一派春意盎然,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C.初春,像一位美丽、矜持的公主,舞动神奇的面纱,送来阵阵微风 D.城区的内环水系和外环水系已融会贯通,营造出“双水绕城”的城市景观。 5、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花夕拾》中《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 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江苏省无锡市 2017 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试卷满分为 13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 25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10 分)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②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③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⑤烽火连三月, 。(杜甫《 》) ⑥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⑦初三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初三带给我们的是挑战,是压力,也是希望,当你累了,想放弃了, 失去信心了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勉励自己: “ , 。” 2.根据拼音书写汉字。(3 分) ①呜 yè ②杀 lù ③面面相 qù 3.下面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所以。 B.劳其筋骨 劳:使……劳累。 C.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的原因。 D.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和他人交往我们要做到有话当面说,别在背地里褒贬..人。 B. 太湖边惠风和畅,杨柳婆娑..,一派春意盎然,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C. 初春,像一位美丽、矜持..的公主,舞动神奇的面纱,送来阵阵微风。 D.城区的内环水系和外环水系已融会贯通 ....,营造出“双水绕城”的城市景观。 5、名著阅读(6 分) (1)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朝花夕拾》中《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 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B.《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其中描写汤姆、哈克和蓓姬三个小“海盗”在杰克 逊岛的生活,充分表现了三个少年在摆脱了成人社会的禁锢以后,在享受大自然当中的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 C.《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几位好汉分别是晁天王晁盖、智多星吴用、白日鼠白胜、入云龙 公孙胜、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赤发鬼刘唐。 D.在花果山上,众猴约定,谁敢先进水帘洞,就拜谁为王。结果孙悟空率先进去,又把众猴都带了 进去,所以众猴拜他为“齐天大圣” (2)阅读选文,完成后面题目(3分) 乘其酒性,磨得浓墨,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亳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他年若得报冤仇,渲染浔阳 江口!” A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 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 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①写下《西江月》并诗四句的人物A是 (写人名),词中横线处填一地名 将该词补充完整。 ②另写出一个与A有关的典型故事名称 阅读与赏析(共45分) (一)(14分) 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 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须贾笑曰:“范 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雎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 范雎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 之。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 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雎曰:“主人翁习知之。唯雎亦得谒,雎请为见君于张君。” 范雎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 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 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乃肉袒 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雎盛帷帐,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范雎曰:“汝罪有三耳。公前以雎
B.《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其中描写汤姆、哈克和蓓姬三个小“海盗”在杰克 逊岛的生活,充分表现了三个少年 在摆脱了成人社会的禁锢以后,在享受大自然当中的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 C.《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几位好汉分别是晁天王晁盖、智多星吴用、白日鼠白胜、入云龙 公孙胜、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赤发鬼刘唐。 D .在花果山上,众猴约定,谁敢先进水帘洞,就拜谁为王。结果孙悟空率先进去,又把众猴都带了 进去,所以众猴拜他为“齐天大圣”。 (2)阅读选文,完成后面题目(3 分) 乘其酒性,磨得浓墨,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_________!他年若得报冤仇,渲染浔阳 江口!” A 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 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 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 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①写下《西江月》并诗四句的人物 A 是__________(写人名),词中横线处填一地名_________, 将该词补充完整。 ②另写出一个与 A 有关的典型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 二、阅读与赏析(共 45 分) (一)(14 分) 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 行①,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须贾笑曰:“范 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雎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 范雎曰:“臣为人庸赁②。”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③以赐 之。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 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雎曰:“主人翁习知之。唯雎亦得谒,雎请为见君于张君。” 范雎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 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 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乃肉袒 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雎盛帷帐,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范雎曰:“汝罪有三耳。公前以雎
为有外心于齐而恶雎于魏齐,公之罪一也。当魏齐辱我于厕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 其何忍乎?罪三矣。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节选自《史记·范雎列传》) 【注释】①微行:隐蔽尊贵的身份改装出行。②庸赁:受雇佣的差役。③绨袍:粗丝绢的袍子。 ④魏齐:魏国相国 6.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以绨袍恋恋”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策之不以其道 B.扶苏以数谏故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太医以王命聚之 7.下列各项中对文段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魏国并不知道范雎就是秦国国相张禄,为了阻止秦国进攻,派遣须贾出使秦国 B.须贾看到范雎十分吃惊,眼见范雎贫困潦倒,很可怜,就给了范雎一件衣袍 C.范雎替须贾赶车到了秦相府,隆重地招待了须贾,为了回报他的馈赠 D.须贾曾经得罪过范雎,但是范雎认为须贾还能不忘故旧,就放过了他 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 ①故亡逃至此 ②唯雎亦得谒 ③须贾怪之: ④恶雎于魏齐 9.翻译文中的划线句。(4分) ①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2分) ②须贾大惊,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2分) (二)(4分) 秋浦途中①(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 家乡樊川所在地。 10(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2分) (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2分)
为有外心于齐而恶雎于魏齐④,公之罪一也。当魏齐辱我于厕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 其 何 忍 乎 ? 罪 三 矣 。 然 公 之 所 以 得 无 死 者 , 以 绨 袍 恋 恋 , 有 故 人 之 意 , 故 释 公 。” (节选自《史记•范雎列传》) 【注释】①微行:隐蔽尊贵的身份改装出行。②庸赁:受雇佣的差役。③绨袍:粗丝绢的袍子。 ④魏齐:魏国相国。 6.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以绨袍恋恋”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策之不以.其道 B.扶苏以.数谏故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太医以.王命聚之 7.下列各项中对文段理解有错误 ...的一项是( )(3 分) A.魏国并不知道范雎就是秦国国相张禄,为了阻止秦国进攻,派遣须贾出使秦国。 B.须贾看到范雎十分吃惊,眼见范雎贫困潦倒,很可怜,就给了范雎一件衣袍。 C.范雎替须贾赶车到了秦相府,隆重地招待了须贾,为了回报他的馈赠。 D.须贾曾经得罪过范雎,但是范雎认为须贾还能不忘故旧,就放过了他。 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 分) ①故亡.逃至此: ②唯雎亦得谒.: ③须贾怪.之: ④恶.雎于魏齐: 9.翻译文中的划线句。(4 分) ①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2 分) ②须贾大惊,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2 分) (二)(4 分)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 家乡樊川所在地。 10(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2 分) (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2 分)
(三)人生需要一块聚光镜(9分) ①最近,朋友圈里流行一个小游戏:七分钟内,连续写出数字1到300,不能停顿,也不能涂 改。这道源于一所大学自主招生的考题,看似简单无奇,却难倒了不少参与者。“手写着写着就酸了, 酸注意力也分散了”“数字写多了,就觉得烦躁,一烦躁就写错了”……游戏虽小,却折射出了大 多数人面临的现实症结一一专注力的丧失 ②“日光不经透镜屈折,聚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人的一生,同样需要一块聚光镜。很 多人都有这样的读书经历,花时间把一页读通读透,比囫囵吞枣地读好几本书,更有收获。的确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眉毛胡子一起抓,纵然能力再 出众,也难免跌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陷阱。相反,心无旁鹜、全神贯注,方能百炼成钢。 ③孟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有一位名为弈秋的下棋高手,他曾有两位徒弟,一位徒弟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所讲的弈棋之道;另一位徒弟虽然人在听讲,心思却在“以为有 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最终,学成之后,水平远不如前者。师出同门,却有高下之分,与其 说是智力不同,毋宁说是专注有别。正如哲人所言,“达到敏捷的方法在乎专心治事而不在一次包 揽许多事务”。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想事有所成,必须力有所精。 ④很多时候,人们很难专注于一件事,从表面上看,是外物纷扰、诱惑太多,其实不然,根由 还在于心不静。明代大儒王阳明曾与友人同游,友人指着岩石中的花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 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 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样一番对答,也启示我们:心有所主,哪怕纷扰再多,也 不会乱花迷人眼、浮云遮望眼;但假如心散志衰,都无需外界干扰,自己首先便难沉住气,更别说 专注一事上下求索了。“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⑤当然,专注绝非是要让人固守一隅、甘做井底之蛙,恰恰相反,心有全局才有价值排序,胸 有丘壑方能分清主次。可以说,专注在本质上,乃是撇去不必要的泡沫、剔除不恰当的欲望。兵法 有云:“守少则固,力专则强。”对于每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曾有人提出“两万小时理论”, 也就是“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两万小时,看起来很长,分解到每一天 也就只是一两个小时而已。但倘若守不住心中的宁静、抵抗不住外界的波澜,东瞧瞧、西望望,别 说一两个小时,一两分钟都会成为奢侈。多几分老僧入定般的淡定,多几分古井不波般的从容, 步一个脚印,才能在岁月的画布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⑥有人说:“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 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世界嘈杂,我们无法避免:但内
(三)人生需要一块聚光镜(9 分) ①最近,朋友圈里流行一个小游戏:七分钟内,连续写出数字 1 到 300,不能停顿,也不能涂 改。这道源于一所大学自主招生的考题,看似简单无奇,却难倒了不少参与者。“手写着写着就酸了, 一酸注意力也分散了”“数字写多了,就觉得烦躁,一烦躁就写错了”……游戏虽小,却折射出了大 多数人面临的现实症结——专注力的丧失。 ②“日光不经透镜屈折,聚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人的一生,同样需要一块聚光镜。很 多人都有这样的读书经历,花时间把一页读通读透,比囫囵吞枣地读好几本书,更有收获。的确,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眉毛胡子一起抓,纵然能力再 出众,也难免跌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陷阱。相反,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方能百炼成钢。 ③孟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有一位名为弈秋的下棋高手,他曾有两位徒弟,一位徒弟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所讲的弈棋之道;另一位徒弟虽然人在听讲,心思却在“以为有 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最终,学成之后,水平远不如前者。师出同门,却有高下之分,与其 说是智力不同,毋宁说是专注有别。正如哲人所言,“达到敏捷的方法在乎专心治事而不在一次包 揽许多事务”。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想事有所成,必须力有所精。 ④很多时候,人们很难专注于一件事,从表面上看,是外物纷扰、诱惑太多,其实不然,根由 还在于心不静。明代大儒王阳明曾与友人同游,友人指着岩石中的花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 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 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样一番对答,也启示我们:心有所主,哪怕纷扰再多,也 不会乱花迷人眼、浮云遮望眼;但假如心散志衰,都无需外界干扰,自己首先便难沉住气,更别说 专注一事上下求索了。“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⑤当然,专注绝非是要让人固守一隅、甘做井底之蛙,恰恰相反,心有全局才有价值排序,胸 有丘壑方能分清主次。可以说,专注在本质上,乃是撇去不必要的泡沫、剔除不恰当的欲望。兵法 有云:“守少则固,力专则强。”对于每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曾有人提出“两万小时理论”, 也就是“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两万小时,看起来很长,分解到每一天, 也就只是一两个小时而已。但倘若守不住心中的宁静、抵抗不住外界的波澜,东瞧瞧、西望望,别 说一两个小时,一两分钟都会成为奢侈。多几分老僧入定般的淡定,多几分古井不波般的从容,一 步一个脚印,才能在岁月的画布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⑥有人说:“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 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世界嘈杂,我们无法避免;但内
心的专注,却可由我们自己把握,不是吗? 11、文章以游戏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Ziyu3、说说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第⑤段能去掉吗?结合全文说说理由。(2分) (四)(18分) 尺子(刘建超) (1)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郑祺喜欢搜集各式各样的尺子。 (2)郑祺的父亲是裁缝,在老街开着一家裁缝铺。手工缝制,工艺讲究,在老街有着很好的口 碑。郑祺“抓周”时,绕过父母故意放在他眼前的“元宝”“官印”,抓住了郑裁缝天天离不开 的量衣软尺。郑裁缝不甘心,把软尺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让郑祺重新抓,结果郑祺竟然摇摇晃晃站 起来,踉跄着迈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稳稳地抓住了郑裁缝脖子上挂着的尺子。这孩子,莫非要子 承父业,长大了也做裁缝? (3)郑祺喜欢尺子。上学后,他书包里总放个软尺,课间没事就拿出来量墙量树,量校园后墙 根的小草。班里男女生同桌,中间画一道线,谁也不能超过“三八”线:班里的王大头,仗着身高 体壮,在课桌上画的线明显是偏的,同桌只要过线,他就用胳膊肘顶人家。女同桌哭了,找到班长 告状,班长也惧王大头,就推给郑祺,说郑祺有尺子,给量量谁侵略谁!郑祺马上拿出尺子,认真 地量了两次,说王大头侵略了十五点四厘米。同学们起哄,郑祺潇洒地收回尺子,看也不看身后叉 着腰,瞪着眼的王大头。 (4)放学路上,王大头把郑祺堵在了河边的木桥旁,手里拿着根枝条。王大头说:“你不是会 量吗?我手里的枝条有一米二,你量量。” (5)郑祺拿出尺子量过,说:“一米一” (6)“一米二! (7)“一米一!
心的专注,却可由我们自己把握,不是吗? 11、文章以游戏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2 分)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 分) Ziyu13、说说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4、第⑤段能去掉吗?结合全文说说理由。(2 分) (四)(18 分) 尺 子 (刘建超) (1)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郑祺喜欢搜集各式各样的尺子。 (2)郑祺的父亲是裁缝,在老街开着一家裁缝铺。手工缝制,工艺讲究,在老街有着很好的口 碑。郑祺“抓周”时,绕过父母故意放在他眼前的 “元宝”“官印”,抓住了郑裁缝天天离不开 的量衣软尺。郑裁缝不甘心,把软尺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让郑祺重新抓,结果郑祺竟然摇摇晃晃站 起来,踉跄着迈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稳稳地抓住了郑裁缝脖子上挂着的尺子。这孩子,莫非要子 承父业,长大了也做裁缝? (3)郑祺喜欢尺子。上学后,他书包里总放个软尺,课间没事就拿出来量墙量树,量校园后墙 根的小草。班里男女生同桌,中间画一道线,谁也不能超过“三八”线;班里的王大头,仗着身高 体壮,在课桌上画的线明显是偏的,同桌只要过线,他就用胳膊肘顶人家。女同桌哭了,找到班长 告状,班长也惧王大头,就推给郑祺,说郑祺有尺子,给量量谁侵略谁!郑祺马上拿出尺子,认真 地量了两次,说王大头侵略了十五点四厘米。同学们起哄,郑祺潇洒地收回尺子,看也不看身后叉 着腰,瞪着眼的王大头。 (4)放学路上,王大头把郑祺堵在了河边的木桥旁,手里拿着根枝条。王大头说:“你不是会 量吗?我手里的枝条有一米二,你量量。” (5)郑祺拿出尺子量过,说:“一米一”。 (6)“一米二!” (7)“一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