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 卷满分为1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 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题写在答题卡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雄踞(ju)销声匿(m)迹 B.恣睢(su)拗(mu不过 C.拾she)级偃(ya)苗助长 D.惺忪(sng)明眸善睐(lai) 2.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他的发明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所以被各大企业 ②在现实中盲目模仿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为,说明他 能力太低 ③分别在即,老师,我们如何才能报答您三年来 的关 A.采用鉴赏无微不至 B.采用鉴赏无所不至 C.沿用鉴定无所不至 D.沿用鉴定无微不至 3.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A.具:同“俱”,全,都B.要:通“邀”,邀请 C.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D.焉:“于之”,从这里 4.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学习中 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不要轻言放弃。大家有锲而 不舍的精神,问题 会迎刃而解,最终走向成功 A.即使也只要就B.因为所以无论都 C.即使也无论都D.只有才如果就 5.对下列统计资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某省的一份调查显示: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学生和市民各占6871%和5952%,无 所谓的各占696%和2262%。礼仪教育的承担者认为应该是家庭的,学生和市民分别是 20.23%和226%,认为是学校的,学生和市民分别是983%和1568%,认为应该是家庭
江苏省无锡市 2015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试 卷满分为 130 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 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 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 3. 答主观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题写在答题卡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积累与运用(共 15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 雄踞.(jù) 销声匿.(nì)迹 B. 恣睢.(suī) 拗.(niù)不过 C. 拾.(shé)级 偃.(yà)苗助长 D. 惺忪.(sōng) 明眸善睐.(lài) 2. 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① 他的发明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所以被各大企业________。 ② 在现实中盲目模仿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为,说明他________能力太低。 ③ 分别在即,老师,我们如何才能报答您三年来________的关爱? A. 采用 鉴赏 无微不至 B. 采用 鉴赏 无所不至 C. 沿用 鉴定 无所不至 D. 沿用 鉴定 无微不至 3. 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A. 具:同“俱”,全,都 B. 要:通“邀”,邀请 C.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D. 焉:“于之”,从这里 4. 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在学习中________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________不要轻言放弃。________大家有锲而 不舍的精神,问题________会迎刃而解,最终走向成功。 A. 即使 也 只要 就 B. 因为 所以 无论 都 C. 即使 也 无论 都 D. 只有 才 如果 就 5. 对下列统计资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某省的一份调查显示: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学生和市民各占 68.71%和 59.52%,无 所谓的各占 6.96%和 22.62%。礼仪教育的承担者认为应该是家庭的,学生和市民分别是 20.23%和 22.6%,认为是学校的,学生和市民分别是 9.83%和 15.68%,认为应该是家庭
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的,学生和市民分别为63.3%和5833% A.学生和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有诸多相同之处。 B.学生与市民中多数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C.学生与市民中多数认为礼仪教育的责任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其中,学 校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 D.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对礼仪教育的需求,学生比市民更加强烈 、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12分)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广陵王元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 庆捕推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复何以脱之?”欣 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权戚侵虐之状。言毕,便 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居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 而并失之。谓主人所窃。郡县讯问,主人遂自诬服。庆闻而疑之,乃召问贾人曰:“卿钥恒 置何处?”对曰:“恒自带之。”庆曰:“颇与人同宿乎?”对曰:“无。”曰:“与人同饮乎?” 曰:“向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庆曰:“主人特以痛自诬,非盗也。彼沙门乃 真盗耳。”即遣吏逮捕沙门,乃怀金逃匿。后捕得,尽获所失之金。 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 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 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榜。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 此尽获党与 太祖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太祖 愈怒曰:“王茂当死,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 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 太祖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太祖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 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选自《周书列传第十四》,有删节) 【注】①懿亲:至亲,古时特指皇室宗亲。②桎梏:刑具,指脚镣手铐。③听:判 决 6.下列句中的“以”和“祭以尉首”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主人特以痛自诬B.庆以贼是乌合 C.可以诈求之D.以旌吾过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广陵王元欣是皇亲,他的孟姓外甥曾经因偷别人的牛而被柳庆捕获。但这个姓孟的 人气焰嚣张,根本不把柳庆放在眼里。柳庆召集众多僚属吏员聚会,当众用笞刑打死了这个 人,极大地震慑了那些豪强贵戚 B.商人的黄金是被和尚偷了,他是趁商人喝醉睡着了之后下手的。 C.有一胡姓人家遭贼人打劫,贼人中有人通过写匿名信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自首却又 担心被治罪的心情。柳庆就张贴了一份自首免罪的告示,促其自首,终于全部抓获了这批劫 D.太祖因怒要杀掉王茂,朝中大臣都知道王茂没有犯罪却不敢进谏。只有柳庆挺身而 出,冒着与王茂一起治罪的风险,替王茂鸣冤。最终使太祖认识到误杀王茂的错误。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的,学生和市民分别为 63.3%和 58.33%。 A. 学生和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有诸多相同之处。 B. 学生与市民中多数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C. 学生与市民中多数认为礼仪教育的责任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其中,学 校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 D. 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对礼仪教育的需求,学生比市民更加强烈。 二、 阅读与赏析(共 49 分) (一)(12 分)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广陵王元欣,魏之懿亲①,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 庆捕推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今若加以桎梏②,后复何以脱之?”欣 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权戚侵虐之状。言毕,便 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居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 而并失之。谓主人所窃。郡县讯问,主人遂自诬服。庆闻而疑之,乃召问贾人曰:“卿钥恒. 置何处?”对曰:“恒自带之。”庆曰:“颇与人同宿乎?”对曰:“无。”曰:“与人同饮乎?” 曰:“向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庆曰:“主人特以痛自诬,非盗也。彼沙门乃 真盗耳。”即遣吏逮捕沙门,乃怀金逃匿。后捕得,尽获所失之金。 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 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 若听③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榜。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 此尽获党与。 太祖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太祖 愈怒曰:“王茂当死,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 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 太祖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太祖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 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选自《周书·列传第十四》,有删节) 【注】① 懿亲:至亲,古时特指皇室宗亲。② 桎梏:刑具,指脚镣手铐。③ 听:判 决。 6. 下列句中的“以”和“祭以尉首”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 主人特以.痛自诬 B. 庆以.贼是乌合 C. 可以.诈求之 D. 以.旌吾过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 广陵王元欣是皇亲,他的孟姓外甥曾经因偷别人的牛而被柳庆捕获。但这个姓孟的 人气焰嚣张,根本不把柳庆放在眼里。柳庆召集众多僚属吏员聚会,当众用笞刑打死了这个 人,极大地震慑了那些豪强贵戚。 B. 商人的黄金是被和尚偷了,他是趁商人喝醉睡着了之后下手的。 C. 有一胡姓人家遭贼人打劫,贼人中有人通过写匿名信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自首却又 担心被治罪的心情。柳庆就张贴了一份自首免罪的告示,促其自首,终于全部抓获了这批劫 匪。 D. 太祖因怒要杀掉王茂,朝中大臣都知道王茂没有犯罪却不敢进谏。只有柳庆挺身而 出,冒着与王茂一起治罪的风险,替王茂鸣冤。最终使太祖认识到误杀王茂的错误。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卿钥恒置何处: (2)多榜官门 (3)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 (4)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谓庆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复何以脱之?”(2分) (2)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2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注】①澧()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②枳zhi壳花:枳树的花, 花白色 10.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1)“日高犹未到君家”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试作分析。(2分) (2)这首诗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只描述别墅周围的环境,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友 人别墅周围的环境吗?试推测一下友人有怎样的生活情趣。(2分) (三)(4分) ①褐色举腹蚁和金合欢树具有共生的关系。褐色举腹蚁以金合欢树为家,平时就居住 在空心的刺里:而金合欢树则仰仗着褐色举腹蚁作为其“保护神”,并通过树叶基部的蜜腺 分泌蜜汁来“犒劳”举腹蚁。但是,如果长颈鹿长期不来吃金合欢树的叶子,金合欢树也就 不用“处心积虑”地保护自己了,树上的空心刺就会减少和退化,当然,蜜汁的供应也就逐 渐萎缩了。这样,缺少了蜜汁滋养的褐色举腹蚁就只好自行饲养一种能分泌蜜汁的介壳虫 其实,褐色举腹蚁平时也饲养这种介壳虫,只是数量不多,当金合欢树不再分泌足够的蜜汁 后,褐色举腹蚁才开始大批地饲养介壳虫。不过,这种介壳虫是靠吸食金合欢树的汁液为生 的,而且还传播一些疾病,对金合欢树的生长非常不利。也就是说,如果长期没有长颈鹿吃 金合欢树的叶子,这些金合欢树反而会日渐枯萎、死亡,而那些不时地就有长颈鹿啃吃的金 合欢树却长势良好 ②大自然是如此的奇妙,在金合欢树的周围形成的这个复杂的关系网,一环扣一环, 个环节的消失,就能够导致出乎意料的灾难性后果。 1l.第①段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2分) 12.阅读全文,你对文章第②段有怎样的理解?请作简要分析。(2分) 四)(5分) 心态与际遇 佟晨绪
(1) 卿钥恒.置何处:__________ (2) 多榜.官门:__________ (3) 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__________ (4) 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__________ 9. 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 乃谓庆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复何以脱之?”(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4 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 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① 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② 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花白色。 10. 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 分) (1) “日高犹未到君家”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试作分析。(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只描述别墅周围的环境,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友 人别墅周围的环境吗?试推测一下友人有怎样的生活情趣。(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4 分) ① 褐色举腹蚁和金合欢树具有共生的关系。褐色举腹蚁以金合欢树为家,平时就居住 在空心的刺里;而金合欢树则仰仗着褐色举腹蚁作为其“保护神”,并通过树叶基部的蜜腺 分泌蜜汁来“犒劳”举腹蚁。但是,如果长颈鹿长期不来吃金合欢树的叶子,金合欢树也就 不用“处心积虑”地保护自己了,树上的空心刺就会减少和退化,当然,蜜汁的供应也就逐 渐萎缩了。这样,缺少了蜜汁滋养的褐色举腹蚁就只好自行饲养一种能分泌蜜汁的介壳虫。 其实,褐色举腹蚁平时也饲养这种介壳虫,只是数量不多,当金合欢树不再分泌足够的蜜汁 后,褐色举腹蚁才开始大批地饲养介壳虫。不过,这种介壳虫是靠吸食金合欢树的汁液为生 的,而且还传播一些疾病,对金合欢树的生长非常不利。也就是说,如果长期没有长颈鹿吃 金合欢树的叶子,这些金合欢树反而会日渐枯萎、死亡,而那些不时地就有长颈鹿啃吃的金 合欢树却长势良好。 ② 大自然是如此的奇妙,在金合欢树的周围形成的这个复杂的关系网,一环扣一环, 一个环节的消失,就能够导致出乎意料的灾难性后果。 11. 第①段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全文,你对文章第②段有怎样的理解?请作简要分析。(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5 分) 心态与际遇 佟晨绪
①如若际遇是舟,那么心态定是舵。因此,决定人生前行正确方向的,绝非际遇,而 是坚定且从容的心态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写的千古绝唱。即便几度失意,他 为官数任,都能造福百姓。正因为胸怀天下,他才能在人生坎坷之中,拥有“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的坚定与从容。上帝说,你选择了什么,你就成了什么。于是,天地间既有负重 生的蜗牛,也有逍遥一世的沙鸥 ③人有悲欢离合,人生际遇各不相同,但无论置身于何种际遇之中,你的成败都是你 所为,而你的所为又源于你的心态。 ④顺风时,有人乐不可支,或过于得意,忘了把舵,一旦暴风雨突袭,便有沉船覆灭 之灾。在鲜花与掌声中,又有多少人能克制内心的狂喜而保持冷静呢?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央 视风靡全国之时,毅然决定离开央视,她在一个访谈中透露,当时的这种知名度和荣誉更多 的来自于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个大的平台,而不是来自于自己真的有这么大的本事,所以让她 产生了一种恐慌感,觉得必须要去学习,不能够再自我陶醉了。她希望可以通过不断地深造, 洞开更大更广的世界。而她的选择是对的,现在她取得的成功,说明了顺境时的不骄不躁与 果敢理智,是人生再上一层楼的前提,切莫被一时的掌声蒙蔽了一世的路。 ⑤当暴风雨来临时,有人悲观失望,甚至坐以待毙。人生之旅,对他们来说,恰如逆 水行舟,当意志之篙松劲之际,便是不进而退之时。相反,际遇愈窘,心态弥坚,我们便可 “境随心转”,这诚如一个名联所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 者,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因此,面对困境,我们怎可轻易放弃? ⑥傅雷说:“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我们也 许不能改变手中的牌,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出牌。在顺境中,我们仍应奔跑,去寻找心中的 向日葵;在逆境中,保持一颗平和而又坚定的心,迎风破浪,驶出逆境,驶向心仪的彼岸 在纷扰的人世间,保留会稽山的一抹苍翠;在浑浊的人事纠葛中,汇入兰亭曲水的一缕清波 遇事静下心来,胜不骄,败不馁… ⑦纵览众生前行的万象,我们该为在浪里浮沉、梦中不断追逐的人,送去最最虔诚的 祝福,他们已然是我们最可敬的榜样。 13.文章开头“如若际遇是舟,那么心态定是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 4.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五)(14分) 丽格海棠 胡飞扬 ①我是一个花迷,总希望我家阳台上一年四季花开不败,姹紫嫣红。在我精心种植的 盆花中,春、夏、冬三季都已不乏名花异卉,唯独每到深秋,阳台上一片疏落,让人好生怅 惘,平添了几分秋风秋雨秋煞人的寂寞感伤。 ②于是,我便盘算着去寻觅一盆能在深秋傲霜绽放的名花。而在秋冬之交才进入盛花 期的名花莫过于丽格海棠。金末元初一代文宗元好问曾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咏海業诗:“枝间 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这首诗常常萦绕于我 的脑际,让我与海棠结下了不解之缘。 ③中国现代文学大师、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先生曾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资典故 叫做“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曹雪芹的《红楼梦》残缺未完。而 长眠九泉的恨水先生却有所不知,他的人生第一恨事“海棠无香”之说却被时下有香的丽格
① 如若际遇是舟,那么心态定是舵。因此,决定人生前行正确方向的,绝非际遇,而 是坚定且从容的心态。 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写的千古绝唱。即便几度失意,他 为官数任,都能造福百姓。正因为胸怀天下,他才能在人生坎坷之中,拥有“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的坚定与从容。上帝说,你选择了什么,你就成了什么。于是,天地间既有负重一 生的蜗牛,也有逍遥一世的沙鸥。 ③ 人有悲欢离合,人生际遇各不相同,但无论置身于何种际遇之中,你的成败都是你 所为,而你的所为又源于你的心态。 ④ 顺风时,有人乐不可支,或过于得意,忘了把舵,一旦暴风雨突袭,便有沉船覆灭 之灾。在鲜花与掌声中,又有多少人能克制内心的狂喜而保持冷静呢?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央 视风靡全国之时,毅然决定离开央视,她在一个访谈中透露,当时的这种知名度和荣誉更多 的来自于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个大的平台,而不是来自于自己真的有这么大的本事,所以让她 产生了一种恐慌感,觉得必须要去学习,不能够再自我陶醉了。她希望可以通过不断地深造, 洞开更大更广的世界。而她的选择是对的,现在她取得的成功,说明了顺境时的不骄不躁与 果敢理智,是人生再上一层楼的前提,切莫被一时的掌声蒙蔽了一世的路。 ⑤ 当暴风雨来临时,有人悲观失望,甚至坐以待毙。人生之旅,对他们来说,恰如逆 水行舟,当意志之篙松劲之际,便是不进而退之时。相反,际遇愈窘,心态弥坚,我们便可 “境随心转”,这诚如一个名联所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 者,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因此,面对困境,我们怎可轻易放弃? ⑥ 傅雷说:“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我们也 许不能改变手中的牌,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出牌。在顺境中,我们仍应奔跑,去寻找心中的 向日葵;在逆境中,保持一颗平和而又坚定的心,迎风破浪,驶出逆境,驶向心仪的彼岸。 在纷扰的人世间,保留会稽山的一抹苍翠;在浑浊的人事纠葛中,汇入兰亭曲水的一缕清波。 遇事静下心来,胜不骄,败不馁…… ⑦ 纵览众生前行的万象,我们该为在浪里浮沉、梦中不断追逐的人,送去最最虔诚的 祝福,他们已然是我们最可敬的榜样。 13. 文章开头“如若际遇是舟,那么心态定是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4 分) 丽格海棠 胡飞扬 ① 我是一个花迷,总希望我家阳台上一年四季花开不败,姹紫嫣红。在我精心种植的 盆花中,春、夏、冬三季都已不乏名花异卉,唯独每到深秋,阳台上一片疏落,让人好生怅 惘,平添了几分秋风秋雨秋煞人的寂寞感伤。 ② 于是,我便盘算着去寻觅一盆能在深秋傲霜绽放的名花。而在秋冬之交才进入盛花 期的名花莫过于丽格海棠。金末元初一代文宗元好问曾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咏海棠诗:“枝间 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这首诗常常萦绕于我 的脑际,让我与海棠结下了不解之缘。 ③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先生曾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资典故 叫做“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曹雪芹的《红楼梦》残缺未完。而 长眠九泉的恨水先生却有所不知,他的人生第一恨事“海棠无香”之说却被时下有香的丽格
海棠彻底颠覆了。丽格海棠系优良杂交品种,由德国人奥特·丽格历尽艰辛方才培育成功, 所以这种有香味的稀世海棠就用了这名德国植物学家的名字来冠名。丽格海棠花繁叶茂,超 逸群卉,能散发淡淡的馨香,极不易培植,远胜西府海棠,实乃上品中的上品 ④我打定主意,便决计用我家那盆最珍贵的“金边瑞香”去隔壁三单元老张家换 盆同样珍贵的“丽格海棠”。老张的爱人跟我同在一个单位的机关大院上班,两家关系相处 甚好,我想他应该不会拒绝 ⑤几经讨价还价,老张拗不过我,最终还是把他最心爱的那盆开着金黄色花朵的“丽 格海棠”换给了我。一阵欣喜之后,我把它小心翼翼地置放在我家花草葳蕤、生机蓬勃的阳 台上。 ⑥我很担心这盆名贵的“丽格海棠”跟我一样的虚弱,一想起风刀、霜箭、冰雪、虫 害,便为之焦虑。于是我精心制作了一个网罩,还不时施点钾肥及腐植酸之类的花肥。一天, 我发现那绿叶儿有点发黄:起初我以来是它不适水土的缘故,可渐渐地,叶儿边缘竟像处于 脱水状态一般卷曲了。我急得没一点法子 ⑦恰巧这时,单位又派我到北京出差。没办法,只得把这盆名花郑重地托付给妻子 要她留神照管。在北京出差期间,我时时牵挂着我的那盆“丽格海棠”,因为我知道妻子 向大大咧咧,对于栽花养草也并不十分内行,只是在周末才记得给花儿浇点水 ⑧在北京办完公事,甚至顾不上文朋诗友的邀约,顺便去游览一下首都的风景名胜, 便急匆匆地赶回家去。到家第一件事当然是去看那盆令我魂牵梦萦的“丽格海棠”。一睹芳 颜,大为惊异:只见它在霜气深重的夜晚,舒展开翠绿的枝叶,显得生气蓬勃:那特有的馨 香从鹅黄的花蕊里散发出来溢满阳台;几粒挂在嫩芽上的露珠儿晶莹透亮…… ⑨“这盆花儿何以死而复活、如此茂盛?莫非你换了沃土,雇了花师?”我急切地想 解开这个谜,便一个劲地问着妻子。妻子轻松地笑了:“哪来那么多“莫非’?我可没有你 那份闲工夫!” ⑩这时,老张刚巧推门进来了。老张是一位园艺师,种植花草很有一套经验。他接过 妻子的话头平静地说:“常言道: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而你却不知‘丽格海棠’的特 性首先就是要保持光照充分和通风良妤,都怪你太娇宠它了。是我帮你拆除了那付网罩,让 它饱受了阳光雨露的滋润、风霜雨雪的洗礼。”老张停顿了一下,很像一位哲学家,他意味 深长地接着说:“这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它正好体现了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说明一切 不尊重客观规律的行为,最终都是要失败的。” 呵,真不愧是花卉高师!我突然心有所悟:这,难道不正是谈的一个深奥的人生哲理 么?老张的一番话,如同丽格海棠淡淡的馨香,沁入了我的心扉。 15.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要写张恨水的“人生三恨”?(3分) 16.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对丽格海棠的喜爱?(4分) 17.第⑧段画线部分描写有何作用?(3分) 18.阅读文章最后一段,说说“这,难道不正是谈的一个深奥的人生哲理么”中“人生 哲理”是什么?“丽格海棠淡淡的馨香”中的“馨香”在文中的含义有哪些?(4分)
海棠彻底颠覆了。丽格海棠系优良杂交品种,由德国人奥特·丽格历尽艰辛方才培育成功, 所以这种有香味的稀世海棠就用了这名德国植物学家的名字来冠名。丽格海棠花繁叶茂,超 逸群卉,能散发淡淡的馨香,极不易培植,远胜西府海棠,实乃上品中的上品。 ④ 我打定主意,便决计用我家那盆最珍贵的“金边瑞香”去隔壁三单元老张家换回一 盆同样珍贵的“丽格海棠”。老张的爱人跟我同在一个单位的机关大院上班,两家关系相处 甚好,我想他应该不会拒绝。 ⑤ 几经讨价还价,老张拗不过我,最终还是把他最心爱的那盆开着金黄色花朵的“丽 格海棠”换给了我。一阵欣喜之后,我把它小心翼翼地置放在我家花草葳蕤、生机蓬勃的阳 台上。 ⑥ 我很担心这盆名贵的“丽格海棠”跟我一样的虚弱,一想起风刀、霜箭、冰雪、虫 害,便为之焦虑。于是我精心制作了一个网罩,还不时施点钾肥及腐植酸之类的花肥。一天, 我发现那绿叶儿有点发黄;起初我以来是它不适水土的缘故,可渐渐地,叶儿边缘竟像处于 脱水状态一般卷曲了。我急得没一点法子。 ⑦ 恰巧这时,单位又派我到北京出差。没办法,只得把这盆名花郑重地托付给妻子, 要她留神照管。在北京出差期间,我时时牵挂着我的那盆“丽格海棠”,因为我知道妻子一 向大大咧咧,对于栽花养草也并不十分内行,只是在周末才记得给花儿浇点水。 ⑧ 在北京办完公事,甚至顾不上文朋诗友的邀约,顺便去游览一下首都的风景名胜, 便急匆匆地赶回家去。到家第一件事当然是去看那盆令我魂牵梦萦的“丽格海棠”。一睹芳 颜,大为惊异:只见它在霜气深重的夜晚,舒展开翠绿的枝叶,显得生气蓬勃;那特有的馨 香从鹅黄的花蕊里散发出来溢满阳台;几粒挂在嫩芽上的露珠儿晶莹透亮…… ⑨ “这盆花儿何以死而复活、如此茂盛?莫非你换了沃土,雇了花师?”我急切地想 解开这个谜,便一个劲地问着妻子。妻子轻松地笑了:“哪来那么多‘莫非’?我可没有你 那份闲工夫!” ⑩ 这时,老张刚巧推门进来了。老张是一位园艺师,种植花草很有一套经验。他接过 妻子的话头平静地说:“常言道: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而你却不知‘丽格海棠’的特 性首先就是要保持光照充分和通风良好,都怪你太娇宠它了。是我帮你拆除了那付网罩,让 它饱受了阳光雨露的滋润、风霜雨雪的洗礼。”老张停顿了一下,很像一位哲学家,他意味 深长地接着说:“这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它正好体现了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说明一切 不尊重客观规律的行为,最终都是要失败的。” 呵,真不愧是花卉高师!我突然心有所悟:这,难道不正是谈的一个深奥的人生哲理 么?老张的一番话,如同丽格海棠淡淡的馨香,沁入了我的心扉。 15. 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要写张恨水的“人生三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对丽格海棠的喜爱?(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第⑧段画线部分描写有何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阅读文章最后一段,说说“这,难道不正是谈的一个深奥的人生哲理么”中“人生 哲理”是什么?“丽格海棠淡淡的馨香”中的“馨香”在文中的含义有哪些?(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