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贡献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度目标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社会和谐和续发展能力:能够理解和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包括经济价针对通信与信息领域复杂可持续、生态可持续、人类社会可持目标10.77-1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续,了解通信与信息领域相关的工程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实践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本响。专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正确的评价。理解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强化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利用线上学习、课外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资源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的习惯,12-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目标20.3理解技术进步和技术环境多样化对知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识和能力的要求,能够认识到不断学展的能力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五、教学方法1.互动讨论式教学法互动讨论式教学:包括课前和课堂讨论。课前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课堂讨论环节,每组推选报告人,进行限定时间报告演示,然后进行师生提问,开放式讨论,教师点评等互动环节。(支撑课程目标1和2)2.讲授式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一边讲授,一边书写为特点,它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系统性,连贯性,是传统的讲课方法。(支撑课程目标1和2)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支撑课程目标1和2)14
14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课程 目标 贡献 度 毕业要求 7 环境和可持 续发展能力:能够理解和评 价针对通信与信息领域复杂 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 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 响。 7-1 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社会和谐和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包括经济 可持续、生态可持续、人类社会可持 续,了解通信与信息领域相关的工程 实践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本 专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正确的评价。 目标 1 0.7 毕业要求 12 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 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 展的能力 12-1 理解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强化自主 学习意识,能够利用线上学习、课外 资源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的习惯, 理解技术进步和技术环境多样化对知 识和能力的要求,能够认识到不断学 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 习的意识。 目标 2 0.3 五、教学方法 1. 互动讨论式教学法 互动讨论式教学:包括课前和课堂讨论。课前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研 讨。课堂讨论环节,每组推选报告人,进行限定时间报告演示,然后进行师生提问, 开放式讨论,教师点评等互动环节。(支撑课程目标 1 和 2) 2. 讲授式教学法 讲授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一边讲授,一边书写为特点,它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系 统性,连贯性,是传统的讲课方法。(支撑课程目标 1 和 2) 3.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 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 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 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支撑课程目标 1 和 2)
六、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一)课堂教学内容及安排对应的序学思政元素/思政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课程目教学方法号时例(简述)标、2024级人(1)了解通信才培养方案教学重点:工程专业大学通过详细介绍培养目(1)专业人才四年的学习目培养目标、标、毕业要求和核心培养目标;方法1目标1标和要求2毕业要求主干课程体系,培养1(2)毕业要方法2(2)提前熟悉教学难点:学生积极学习态度和求;并了解专业课课程设置服务社会意识。(3)课程设程设置;置。二、信息科学(1)理解信息及其前沿导论的基本概念和(1)信息的概度量:念和关键知通过学习信息科学的教学重点:(2)从信息的识;三大理论,分析信息信息的概角度理解数(2)信息的度科学技术能给人类带念、知识图目标2据、信号、把握方法12量;来的功能拓展和社会4谱本专业知识图方法2(3)信息与数帮助。了解领域科学谱;教学难点:据、信号:家的奉献精神;激发(3)自主检索关键知识专业学习积极性。(4)信息科信息技术的前学;沿技术的社会(5)知识图应用。谱;三、移动通信概述(1)理解移动(1)通过介绍移动通(1)第一代移通信发展历程信技术历年发展过程教学重点:动通信:及发展趋势;及我国未来发展现移动通信(2)第二代移(2)了解移动状,激励学生努力学发展及技方法1动通信;通信数字时代习专业知识,提高自目标1术4方法23(3)第三代移及相关技术;主创新能力:教学难点:方法3(2)通过介绍移动通动通信:(3)了解移动移动通信(4)第四代移通信应用场信技术,激发同学们相关技术景。动通信:时刻保持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姿态。(5)第五代移动通信;10总计1115
15 六、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一)课堂教学内容及安排 序 号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 时 重难点 思政元素/思政案 例(简述) 教学方法 对应的 课程目 标 1 一、2024 级人 才培养方案 (1)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 (2)毕业要 求; (3)课程设 置。 (1)了解通信 工程专业大学 四年的学习目 标和要求 (2)提前熟悉 并了解专业课 程设置; 2 教学重点: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教学难点: 课程设置 通过详细介绍培养目 标、毕业要求和核心 主干课程体系,培养 学生积极学习态度和 服务社会意识。 方法 1 方法 2 目标 1 2 二、信息科学 及其前沿导论 (1)信息的概 念和关键知 识; (2)信息的度 量; (3)信息与数 据、信号; (4)信息科 学; (5)知识图 谱; (1)理解信息 的基本概念和 度量; (2)从信息的 角 度 理 解 数 据、信号、把握 本专业知识图 谱; (3)自主检索 信息技术的前 沿技术的社会 应用。 4 教学重点: 信 息 的 概 念、知识图 谱 教学难点: 关键知识 通过学习信息科学的 三大理论,分析信息 科学技术能给人类带 来的功能拓展和社会 帮助。了解领域科学 家的奉献精神;激发 专业学习积极性 。 方法 1 方法 2 目标 2 3 三、移动通信 概述 (1)第一代移 动通信; (2)第二代移 动通信; (3)第三代移 动通信; (4)第四代移 动通信; (5)第五代移 动通信; (1)理解移动 通信发展历程 及发展趋势; (2)了解移动 通信数字时代 及相关技术; (3)了解移动 通 信 应 用 场 景。 4 教学重点: 移 动 通 信 发 展 及 技 术 教学难点: 移 动 通 信 相关技术 (1)通过介绍移动通 信技术历年发展过程 及我国未来发展现 状,激励学生努力学 习专业知识,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 (2)通过介绍移动通 信技术,激发同学们 时刻保持追求卓越、 精益求精的姿态。 方法 1 方法 2 方法 3 目标 1 总计 10 ——
七、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一)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及比例(%)成绩比例(%)结果性评价(40%)课程目标形成性评价(60%)线上测评(40%)课堂表现(20%)期末大作业(40%)(100%)30152570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1051530合计402040100(二)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课程考核分考核点中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目标值方式(70-79分)(0-59 分)(90-100分)(75-89分)(60-70分)测评成绩测评成考核点1:移测评成绩测评成绩线上测评成绩30为良占比为良占比全部合格绩有不动通信知识测评全为优与应用80%以上70%以上以上合格的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查阅资没有认能按一般料,欠缺考核点2:毕问答问题积极主动,真准备,课堂流程完成业要求及知思维独特,能提供正分析总查阅资15表现问题阐述,识架构课堂表现料,无见确答案,表结,表现「表现一般。一般。解。优异。现良好。不能阐述通信部分正确能正确阐能分析通工程及能较好分的分析通课程述通信工析通信工信工程及系统对信工程及目标1程及系统程及系统系统系统环境和系统对环对环境和人类社对环境和对环境和境和人类考核点3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会可持期末社会可持通信工程专可持续发可持续发可持续发续发展25续发展影大作影响,不业设置及其展影响,熟展影响,理展影响,了业响,了解悉电子信解电子信解电子信熟悉电技术发展部分电子息领域的息领域的子信息息领域的信息领域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领域的的环境保相关法律相关法律相关法律环境保护相关法法规。法规法规护相关律法规。法律法规。16
16 七、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一)评价方式 (二)评价标准 课 程 目标 考核点 考 核 方式 分 值 评价标准 优秀 (90-100 分) 良好 (75-89 分) 中等 (70-79 分) 及格 (60-70 分) 不及格 (0-59 分) 课程 目标 1 考核点 1:移 动通信知识 与应用 线 上 测评 30 测 评 成 绩 全为优 测评成绩 为良占比 80%以上 测 评 成 绩 为 良 占 比 70%以上 测评成绩 全部合格 以上 测评成 绩有不 合格的 考核点 2:毕 业要求及知 识架构 课 堂 表现 15 积极发言, 问 答 问 题 思维独特, 课 堂 表 现 优异。 回答问题 积极主动, 能提供正 确答案,表 现良好。 能 按 一 般 流 程 完 成 问题阐述, 表现一般。 查阅资 料,欠缺 分析总 结,表现 一般。 没有认 真准备, 查阅资 料,无见 解。 考核点 3 通信工程专 业设置及其 技术发展 期 末 大 作 业 25 能 正 确 阐 述 通 信 工 程 及 系 统 对 环 境 和 人 类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影响,熟 悉 电 子 信 息 领 域 的 环 境 保 护 相 关 法 律 法规。 能较好分 析通信工 程及系统 对环境和 人类社会 可持续发 展影响,理 解电子信 息领域的 环境保护 相关法律 法规 能 分 析 通 信 工 程 及 系 统 系 统 对 环 境 和 人 类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影响,了 解 电 子 信 息 领 域 的 环 境 保 护 相 关 法 律 法规 部分正确 的分析通 信工程及 系统对环 境和人类 社会可持 续发展影 响,了解 部分电子 信息领域 的环境保 护相关法 律法规。 不能阐 述通信 工程及 系统对 环境和 人类社 会可持 续发展 影响,不 熟悉电 子信息 领域的 环境保 护相关 法律法 规。 课程目标 评价方式及比例(%) 成绩比例(%) 形成性评价(60%) 结果性评价(40%) 线上测评(40%) 课堂表现(20%) 期末大作业(40%) (100%) 课程目标 1 30 15 25 70 课程目标 2 10 5 15 30 合计 40 20 40 100
测评成绩测评成绩测评成绩测评成考核点1:线线上测评成绩上测评电子10为良占比为良占比全部合格绩有不测评全为优80%以上以上合格的信息技术70%以上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查阅资没有认能按一般考核点2:信料,欠缺真准备,问答问题积极主动,课堂流程完成分析总查阅资息概念及相思维独特,能提供正表现问题阐述,课堂表现确答案,表结,表现料,无见关技术发展表现一般。优异。现良好。一般。解。不能分析信息能正确分能基本上能较好正能大部分科学技析信息科正确的分确分析信正确分析术给人析信息科学技术给息科学技信息科学类带来人类带来学技术给课程术给人类技术给人的功能的功能拓人类带来目标2类带来的拓展和带来的功展和社会的功能拓能拓展和功能拓展社会帮帮助。能适展和社会考核点3:通社会帮助。和社会帮助。不能期末应我国通帮助。基信技术及信能较好适助。基本能适应我大作15信和信息本能适应息学科的发应我国通适应我国国通信业技术发展,我国通信展通信和信信和信息和信息把个人发和信息技技术发展,息技术发技术发展和国家术发展,把个人发展,把个人展,不能需要、社会把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和国把个人发展相结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家需要、社发展和合;并且为需要、社发展相结会发展相国家需之付出积会发展相合。结合。要、社会结合。极努力。发展相结合。100合计八、教材与参考资料(一)教材选用张有光.《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年6月。(二)参考书目序号编者教材名称(或版本)出版社出版时间吴莉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117
17 课程 目标 2 考核点 1:线 上测评电子 信息技术 线 上 测评 10 测 评 成 绩 全为优 测评成绩 为良占比 80%以上 测 评 成 绩 为 良 占 比 70%以上 测评成绩 全部合格 以上 测评成 绩有不 合格的 考核点 2:信 息概念及相 关技术发展 课 堂 表现 5 积极发言, 问 答 问 题 思维独特, 课 堂 表 现 优异。 回答问题 积极主动, 能提供正 确答案,表 现良好。 能 按 一 般 流 程 完 成 问题阐述, 表现一般。 查阅资 料,欠缺 分析总 结,表现 一般。 没有认 真准备, 查阅资 料,无见 解。 考核点 3:通 信技术及信 息学科的发 展 期 末 大 作 业 15 能 正 确 分 析 信 息 科 学 技 术 给 人 类 带 来 的 功 能 拓 展 和 社 会 帮助。能适 应 我 国 通 信 和 信 息 技术发展, 把 个 人 发 展 和 国 家 需要、社会 发 展 相 结 合;并且为 之 付 出 积 极努力。 能较好正 确分析信 息科学技 术给人类 带来的功 能拓展和 社会帮助。 能较好适 应我国通 信和信息 技术发展, 把个人发 展和国家 需要、社会 发展相结 合。 能 大 部 分 正 确 分 析 信 息 科 学 技 术 给 人 类 带 来 的 功 能 拓 展 和 社 会 帮 助。基本能 适 应 我 国 通 信 和 信 息 技 术 发 展,把个人 发 展 和 国 家需要、社 会 发 展 相 结合。 能基本上 正确的分 析信息科 学技术给 人类带来 的功能拓 展和社会 帮助。基 本能适应 我国通信 和信息技 术发展, 把个人发 展和国家 需要、社 会发展相 结合。 不能分 析信息 科学技 术给人 类带来 的功能 拓展和 社会帮 助。不能 适应我 国通信 和信息 技术发 展,不能 把个人 发展和 国家需 要、社会 发展相 结合。 合计 100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一)教材选用 张有光.《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 年 6 月。 (二)参考书目 序号 编者 教材名称(或版本)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吴莉莉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导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年
王丽丽2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导论等3【美]吉香农传:从0到1开创信息时代中信出版社2019年米.索尼2018年4谢志峰芯事:一本书读懂芯片产业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等5顾长怡基于FPGA与RISC-V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三)网络资源(1)电子信息工程导论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icourse163.org),(2)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吉林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icourse163.org)九、其他说明本大纲经课程所属学院制定人、审订人、审批人签字后方可生效,以上内容由课程所属学院负责解释。制定人:许艳惠审订人:常周林审批人:严其艳时间:2024年8月15日18
18 2 王丽丽 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导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3 [ 美 ] 吉 米.索尼 香农传:从 0 到 1 开创信息时代 中信出版社 2019 年 4 谢志峰 等 芯事:一本书读懂芯片产业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年 5 顾长怡 基于 FPGA 与 RISC-V 的嵌入式系统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 年 (三)网络资源 (1)电子信息工程导论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icourse163.org). (2)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_吉林师范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icourse163.org) . 九、其他说明 本大纲经课程所属学院制定人、审订人、审批人签字后方可生效,以上内容由课程 所属学院负责解释。 制定人:许艳惠 审订人:常周林 审批人:严其艳 时间:2024 年 8 月 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