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脱水(干制)肉制品的加工 、肉松 肉松是我国著名的特产,它是指瘦肉经高温煮制、炒制脱水等工艺精制而成的肌肉纤维蓬松成絮状或团粒 状的干熟肉制品。具有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易消化、食用方便、易于贮藏等特点。根据所用原料、辅料 等不同有猪肉松、牛肉松、羊肉松、鸡肉松等:根据产地不同,我国有名的传统产品有太仓肉松、福建肉 松等。 1.太仓猪肉松 太仓肉松创始于江苏省太仓,有100多年的历史,曾于1915年在巴拿马展览会上获奖,在国内历次举行的 土特产展览会和质量评比会上,也以其诱人的色、香、味、形一再博得各方面的赞扬,1984年获部优质产 品称号。太仓猪肉松采用优质原料,辅以科学配方,经过精心加工制成。产品色泽金黄,带有光泽,纤维 松软,无杂质异味,回味鲜香 工艺流程 原、辅料选择→原料修整→削膘→拆骨→精肉修整分割→精肉过磅下锅→煮制→起锅分锅→撇油(加入辅料) 回红汤→炒干、加入辅料→炒松→擦松(化验水分)→跳松→拣松→化验水分、细菌、油脂→包装 工艺操作要点 (1)原料选择原料是经兽医卫生检疫合格的新鲜后腿肉、夹心肉和冷冻分割精肉。其中后腿肉是做肉 松的上乘原料,具有纤维长、结缔组织少、成品率高等优点。夹心肉的肌肉组织结构不如后腿肉,纤维短 结缔组织多,组织疏松,成品率低。为了取长补短,降低成本,通常将夹心肉和后腿肉混合使用。冷冻分 割精肉也可作肉松原料,但其丝头、鲜度和成品率都不如新鲜的后腿肉 要使成品纤维长,成品率高,味道鲜美,就得选择色深,肉质老的新鲜猪后腿肉为原料。如用夹心肉、冷 冻分割精肉做原料,就会出现纤维短和成品率低的现象 辅料选择:辅料搭配得好能确保猪肉松的色泽、滋味鲜美、香甜可口。 以55kg熟精肉为一锅,配置肉汤25kg左右,红酱油7~9kg,白酱油7~9kg,精盐0.5~1.5kg,黄酒1~ 2kg,白砂糖8~10kg,味精100~200g。由于各地的口味不同,可以适当调整各种辅料的比例 肉汤可以增加成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提高成品鲜度,延长保存期限。对肉汤的质量有严格要求,新鲜肉汤 透明澄清,脂肪团聚在表面,具有香味。变质肉汤汤色浑浊,有黄白色絮状物,脂肪极少浮于表面,有臭 味。加工时绝对不允许用后者。如成品色泽过深或过淡,需调整辅料中红酱油用量。如红酱油色泽不正, 需选择色泽较好的红酱油
第三节 脱水(干制)肉制品的加工 一、肉松 肉松是我国著名的特产,它是指瘦肉经高温煮制、炒制脱水等工艺精制而成的肌肉纤维蓬松成絮状或团粒 状的干熟肉制品。具有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易消化、食用方便、易于贮藏等特点。根据所用原料、辅料 等不同有猪肉松、牛肉松、羊肉松、鸡肉松等;根据产地不同,我国有名的传统产品有太仓肉松、福建肉 松等。 1.太仓猪肉松 太仓肉松创始于江苏省太仓,有 100 多年的历史,曾于 1915 年在巴拿马展览会上获奖,在国内历次举行的 土特产展览会和质量评比会上,也以其诱人的色、香、味、形一再博得各方面的赞扬,1984 年获部优质产 品称号。太仓猪肉松采用优质原料,辅以科学配方,经过精心加工制成。产品色泽金黄,带有光泽,纤维 松软,无杂质异味,回味鲜香。 工艺流程 原、辅料选择→原料修整→削膘→拆骨→精肉修整分割→精肉过磅下锅→煮制→起锅分锅→撇油(加入辅料) →回红汤→炒干、加入辅料→炒松→擦松(化验水分) →跳松→拣松→化验水分、细菌、油脂→包装 工艺操作要点 (1) 原料选择 原料是经兽医卫生检疫合格的新鲜后腿肉、夹心肉和冷冻分割精肉。其中后腿肉是做肉 松的上乘原料,具有纤维长、结缔组织少、成品率高等优点。夹心肉的肌肉组织结构不如后腿肉,纤维短, 结缔组织多,组织疏松,成品率低。为了取长补短,降低成本,通常将夹心肉和后腿肉混合使用。冷冻分 割精肉也可作肉松原料,但其丝头、鲜度和成品率都不如新鲜的后腿肉。 要使成品纤维长,成品率高,味道鲜美,就得选择色深,肉质老的新鲜猪后腿肉为原料。如用夹心肉、冷 冻分割精肉做原料,就会出现纤维短和成品率低的现象。 辅料选择:辅料搭配得好能确保猪肉松的色泽、滋味鲜美、香甜可口。 以 55kg 熟精肉为一锅,配置肉汤 25kg 左右,红酱油 7~9kg,白酱油 7~9kg,精盐 0.5~1.5kg,黄酒 1~ 2kg,白砂糖 8~l0kg,味精 100~200g。由于各地的口味不同,可以适当调整各种辅料的比例。 肉汤可以增加成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提高成品鲜度,延长保存期限。对肉汤的质量有严格要求,新鲜肉汤 透明澄清,脂肪团聚在表面,具有香味。变质肉汤汤色浑浊,有黄白色絮状物,脂肪极少浮于表面,有臭 味。加工时绝对不允许用后者。如成品色泽过深或过淡,需调整辅料中红酱油用量。如红酱油色泽不正, 需选择色泽较好的红酱油
(2)原料修整原料修整包括削膘、拆骨、分割等工序 ①削膘:削膘是指将后腿肉、夹心肉的脂肪层与精肉层分离的过程。可以从脂眆与精肉接触的一层薄薄的、 白色透明的衣膜处进刀,使两者分离。要求做到分离干净,也就是肥膘上不带精肉,精肉上不带肥膘,剥 下的肥膘可以作其他产品的原料 ②拆骨:拆骨是将己削去肥膘的后腿肉和夹心肉中的骨头取出。 拆骨的技术性较强。要求做到:骨上不带肉,肉中无碎骨,肉块比较完整。 ③分割:分割是把肉块上残留的肥膘、筋腱、淋巴、碎骨等修净。然后顺着肉丝切成1.5kg左右的肉块, 便于煮制。如不按肉的丝切块,就会造成产品纤维过短的缺点。 (3)煮制煮制是肉松加工工艺中比较重要的一道工序,它直接影响猪肉松的纤维及成品率。煮制一般 分为以下6个环节 原料过磅。每口蒸汽锅可投入肉块180kg。投料前必须过磅,遇到老和嫩的肉块要分开过磅,分 开投料,腿肉与夹心肉按1:1搭配下锅。 第二,下锅。把肉块和汤倒进蒸汽锅,放足清水 第三,撇血沫。蒸汽锅里水煮沸后,以水不溢出为原则。用铲刀把肉块从上至下,前后左右翻身,防止 粘锅。同时把血沫撇出,保持肉汤不混浊 第四,焖酥。计算一锅肉焖酥时间可从撤血沫开始至起锅时为止。季节、肉质老嫩程度不同,焖酥时间 也不一样,一般肉质较老的焖酥时间在3.5h左右 每隔一段时间必须检查锅里肉块情况,焖酥阶段是煮制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肉松纤维长短、成品率高低 都是焖酥阶段中形成的。检查锅里肉块是否焖酥一般要求按下面操作方法进行: 把肉块放在铲刀上,用小汤勺敲几下,肉块肌肉纤维能分开,用手轻拉肌肉纤维有弹性,且不断,说明此 锅肉已焖酥。如果肉块用小汤勺一敲,丝头已断和糊,说明此锅肉已煮烂,焖酥时间过头了。用小汤勺敲 几下肉块仍然老样子,还必须焖煮一段时间 第五,起锅。把焖酥后的肉块撤去汤油,捞清油筋后,用大笊篱起出放在容器里 未起锅时,先要把浮在肉块上面一层较厚的汤油用大汤勺撇去,用小笊篱捞清汤里的油筋后,用铲刀把肉 块上下翻几个身,让汤油、油筋继续浮岀汤面。遇到夹心肉,必须敲碎,后腿肉不必敲。按上述操作方法 经过几次反复后,待这锅肉的汤油及油筋较少时即可起锅 起锅时熟精肉应呈宝塔形,一层一层叠放在容器里,目的是将肉中的水分压出。留在蒸汽锅里的肉汤必须 煮沸后待下道工序撇油时作辅料用。 第六,分锅。把堆成宝塔形的熟精肉摊开,净重55kg为一盘,称为分锅。分锅后的熟精肉作下道撤油
(2) 原料修整 原料修整包括削膘、拆骨、分割等工序。 ①削膘: 削膘是指将后腿肉、夹心肉的脂肪层与精肉层分离的过程。可以从脂肪与精肉接触的一层薄薄的、 白色透明的衣膜处进刀,使两者分离。要求做到分离干净,也就是肥膘上不带精肉,精肉上不带肥膘,剥 下的肥膘可以作其他产品的原料。 ②拆骨: 拆骨是将已削去肥膘的后腿肉和夹心肉中的骨头取出。 拆骨的技术性较强。要求做到:骨上不带肉,肉中无碎骨,肉块比较完整。 ③分割: 分割是把肉块上残留的肥膘、筋腱、淋巴、碎骨等修净。然后顺着肉丝切成 1.5kg 左右的肉块, 便于煮制。如不按肉的丝切块,就会造成产品纤维过短的缺点。 (3) 煮制 煮制是肉松加工工艺中比较重要的一道工序,它直接影响猪肉松的纤维及成品率。煮制一般 分为以下 6 个环节。 第一,原料过磅。 每口蒸汽锅可投入肉块 180kg。投料前必须过磅,遇到老和嫩的肉块要分开过磅,分 开投料,腿肉与夹心肉按 1:1 搭配下锅。 第二,下锅。 把肉块和汤倒进蒸汽锅,放足清水。 第三,撇血沫。 蒸汽锅里水煮沸后,以水不溢出为原则。用铲刀把肉块从上至下,前后左右翻身,防止 粘锅。同时把血沫撇出,保持肉汤不混浊。 第四,焖酥。 计算一锅肉焖酥时间可从撇血沫开始至起锅时为止。季节、肉质老嫩程度不同,焖酥时间 也不一样,一般肉质较老的焖酥时间在 3.5h 左右。 每隔一段时间必须检查锅里肉块情况,焖酥阶段是煮制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肉松纤维长短、成品率高低 都是焖酥阶段中形成的。检查锅里肉块是否焖酥一般要求按下面操作方法进行: 把肉块放在铲刀上,用小汤勺敲几下,肉块肌肉纤维能分开,用手轻拉肌肉纤维有弹性,且不断,说明此 锅肉已焖酥。如果肉块用小汤勺一敲,丝头已断和糊,说明此锅肉已煮烂,焖酥时间过头了。用小汤勺敲 几下肉块仍然老样子,还必须焖煮一段时间。 第五,起锅。 把焖酥后的肉块撇去汤油,捞清油筋后,用大笊篱起出放在容器里。 未起锅时,先要把浮在肉块上面一层较厚的汤油用大汤勺撇去,用小笊篱捞清汤里的油筋后,用铲刀把肉 块上下翻几个身,让汤油、油筋继续浮出汤面。遇到夹心肉,必须敲碎,后腿肉不必敲。按上述操作方法 经过几次反复后,待这锅肉的汤油及油筋较少时即可起锅。 起锅时熟精肉应呈宝塔形,一层一层叠放在容器里,目的是将肉中的水分压出。留在蒸汽锅里的肉汤必须 煮沸后待下道工序撇油时作辅料用。 第六,分锅。 把堆成宝塔形的熟精肉摊开,净重 55kg 为一盘,称为分锅。分锅后的熟精肉作下道撇油 用
煮制质量要求:肉块不落地,投料正确,老嫩分开,腿肉、夹心肉搭配,血沫撇尽,适当使用蒸汽,以锅 内水分、油脂不溢出锅外为原则。熟精肉酥而不烂,纤维长,碎肉每锅控制在2.5kg以内,出肉率控制在 49%以上,熟精肉每盘净重55kg 本工序对成品质量影响:煮制过度会造成肉质烂,成品纤维短,使成品率低于32%。成品杂质多是煮制时 未将油筋等杂质拣去:;肉汤浑浊是血沫未撇尽、没有煮沸或加入生水造成的 (4)撇油撇油是半成品猪肉松形成的阶段,是猪肉加工工艺中重要的工序,也叫除浮油,它直 接影响成品的色泽、味道、成品率和保存期。油不净则不易炒干,并易于焦锅,使成品发硬、颜色发黑。 撇油一般可分为以下6个环节。 ①下锅和第一次加入辅助料 把净重55kg的熟精肉倒进蒸汽锅里,加入专用配置的肉汤、红白酱油 精盐、酒和适量的清水,此过程称为下锅。待锅里汤水煮沸后,在下面操作过程中是不允许加入生水的 否则会影响成品的保存期 ②撤油 摇动蒸汽锅手柄,使蒸汽锅有一个小的倾斜度,便于堆肉撤油 用笊篱把汤中的肉一层一层堆高,汤里如有油筋应及时拣出来。这时黄橙的油脂浮在汤面上,用小勺不断 撇去。以蒸汽压力把油脂又一次汇集在汤面上,用小汤勺撇油。然后用铲刀把肉摊平,前后翻两个身,仍 用笊篱把肉堆高,按上述操作法撇去油脂,捞去油筋。撇油时要勤翻、勤撇、勤拣。一锅肉一般堆10次肉, 每堆1次肉撇油2次。这样成品的含油率才基本符合标准 检查一锅肉油脂是否符合标准,一般可用肉眼进行观察,即蒸汽锅的锅底能从红汤里反映出来,而浮在红 汤上面的油脂是白色的,像雪花飘落在汤上面,油滴细散,不能聚合在一起。化验证明,锅内的油脂基本 撇清,含油率就能控制在8%以内。 撇油时如遇到小块肉,则必须顺丝撕成条状,使辅助料渗透在肉质中,否则会影响成品的味道和保存期 肉松容易发霉、变质。 撇油时间应掌握在1.5~h左右,目的是让辅料充分、均匀地被肉的纤维所吸收 ③回红汤:肉汤和酱油混在一起,它的颜色是红的,故称为红汤。在撤油脂过程中,红汤油随油脂一起 倒入汤内,将锅内的油脂基本撇净后,必须把桶内的油脂撇在另一处。下面露出的是红汤,红汤里含有 定的营养成分、鲜度和咸度。这些红汤必须重新倒回蒸汽锅里。被肉质全部吸收进去,把红汤扔掉等于降 低肉松质量 ④收汤:油脂撤清后,锅里留有一定量的红汤(包括倒回去的红汤),必须与肉一起煮制,称为收汤。在收 汤时蒸汽压力不宜太大,必须不断地用铲刀把肉翻动,主要是使红汤均匀地被肉质吸收,同时也不粘锅底, 防止产生锅巴,影响成品的质量。收汤时间一般在1530min左右 ⑤第二次加入辅助料:收汤以后还须经过3omin翻炒,即可第二次加入辅助料:绵白糖、味精。结块的糖
煮制质量要求:肉块不落地,投料正确,老嫩分开,腿肉、夹心肉搭配,血沫撇尽,适当使用蒸汽,以锅 内水分、油脂不溢出锅外为原则。熟精肉酥而不烂,纤维长,碎肉每锅控制在 2.5kg 以内,出肉率控制在 49%以上,熟精肉每盘净重 55kg。 本工序对成品质量影响:煮制过度会造成肉质烂,成品纤维短,使成品率低于 32%。成品杂质多是煮制时 未将油筋等杂质拣去;肉汤浑浊是血沫未撇尽、没有煮沸或加入生水造成的。 (4) 撇油 撇油是半成品猪肉松形成的阶段,是猪肉加工工艺中重要的工序,也叫除浮油,它直 接影响成品的色泽、味道、成品率和保存期。油不净则不易炒干,并易于焦锅,使成品发硬、颜色发黑。 撇油一般可分为以下 6 个环节。 ①下锅和第一次加入辅助料: 把净重 55kg 的熟精肉倒进蒸汽锅里,加入专用配置的肉汤、红白酱油、 精盐、酒和适量的清水,此过程称为下锅。待锅里汤水煮沸后,在下面操作过程中是不允许加入生水的。 否则会影响成品的保存期。 ②撇油: 摇动蒸汽锅手柄,使蒸汽锅有一个小的倾斜度,便于堆肉撇油。 用笊篱把汤中的肉一层一层堆高,汤里如有油筋应及时拣出来。这时黄橙的油脂浮在汤面上,用小勺不断 撇去。以蒸汽压力把油脂又一次汇集在汤面上,用小汤勺撇油。然后用铲刀把肉摊平,前后翻两个身,仍 用笊篱把肉堆高,按上述操作法撇去油脂,捞去油筋。撇油时要勤翻、勤撇、勤拣。一锅肉一般堆 10 次肉, 每堆 1 次肉撇油 2 次。这样成品的含油率才基本符合标准。 检查一锅肉油脂是否符合标准,一般可用肉眼进行观察,即蒸汽锅的锅底能从红汤里反映出来,而浮在红 汤上面的油脂是白色的,像雪花飘落在汤上面,油滴细散,不能聚合在一起。化验证明,锅内的油脂基本 撇清,含油率就能控制在 8%以内。 撇油时如遇到小块肉,则必须顺丝撕成条状,使辅助料渗透在肉质中,否则会影响成品的味道和保存期,— 肉松容易发霉、变质。 撇油时间应掌握在 1. 5~2h 左右,目的是让辅料充分、均匀地被肉的纤维所吸收。 ③回红汤: 肉汤和酱油混在一起,它的颜色是红的,故称为红汤。在撇油脂过程中,红汤油随油脂一起 倒入汤内,将锅内的油脂基本撇净后,必须把桶内的油脂撇在另一处。下面露出的是红汤,红汤里含有一 定的营养成分、鲜度和咸度。这些红汤必须重新倒回蒸汽锅里。被肉质全部吸收进去,把红汤扔掉等于降 低肉松质量。 ④收汤: 油脂撇清后,锅里留有一定量的红汤(包括倒回去的红汤),必须与肉一起煮制,称为收汤。在收 汤时蒸汽压力不宜太大,必须不断地用铲刀把肉翻动,主要是使红汤均匀地被肉质吸收,同时也不粘锅底, 防止产生锅巴,影响成品的质量。收汤时间一般在 15~30min 左右。 ⑤第二次加入辅助料: 收汤以后还须经过 30min 翻炒,即可第二次加入辅助料:绵白糖、味精。结块的糖
先要捏碎才能放入锅里。半制品肉松中含有比较多的水分,糖遇热后变成糖水,这时翻炒要勤,否则半制 品肉松极容易粘锅底 ⑥炒干及过磅:经过45min左右的翻炒,半制品肉松中的水分减少,把它捏在手掌里,没有糖汁流下来, 可以起锅过磅。净重57.5kg合格,一锅半制品肉松分装在4个盘里,等待炒松 撤油质量要求:二次称量熟精肉应每一锅净重27脉g,加入的辅助料全部吸收在半制品中,为提高肉松的 营养和鲜度、咸度,红汤必须回锅。撇油时,肉筋和油脂撇清,做到勤撇、勤炒。每一锅肉从下锅到半成 品操作时间在劭h以上,每锅成品含油率8%,半成品水分在36%左右,过磅验收半成品重量不超过57.5kg 本工序对成品质量影响:含油率超过8%,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到勤翻、勤撤,或蒸汽用量较大:成品中油筋 头子多(头子系红汤、糖汁与肉的纤维粘在一起形成的细小团粒),主要原因是没有勤拣、勤炒 肉松色泽、味道差的原因是由于红汤没有回锅,锅巴多,成品率低。加入糖后没有勤炒或蒸汽用量较大 成品绒头差的原因是由于油没有撤尽,致使肉松含油率高。 (5)炒松炒松的目的是将半制品肉松脱水成为干制品。炒松对成品的质量、丝头、味道等均有影响 定要遵守操作规程 将半制品肉松倒入热风顶吹烘松机,烘45min左右,使水分先蒸发一部分。然后再将其倒入铲锅或炒松机 进行烘炒 半成品肉松纤维较嫩,为了不使其受到破坏,要用文火烘炒,炒松机内的肉松中心温度以55℃为宜,炒4Omin 左右。然后,将肉松倒出,清除机内锅巴后,再将肉松倒回去进行第二次烘炒,这次烘炒15min即可。分 两次炒松的目的是减少成品中的锅巴和焦味,提高成品得量。经过两次烘炒,原来较湿的半制品肉松会变 得比较干燥、疏松和轻柔 烘炒以后还要进行擦松,擦松可以使肉松变得更加轻柔,并出现绒头,即绒毛状的肉质纤维。擦好后的肉 松要进行水分测定,测定时采集的样品要取样均匀,有代表性,以保证精确度。水分测定合格后,才能进 入跳松、拣松阶段 本工序对成品质量影响:炒松时肉松水分如在规定标准1%以下,就会造成肉松成品率低,纤维短:炒松时 如用大火,容易结锅巴,成品率也低,成品有轻度焦味或肉松纤维较硬。 (6)跳松、拣松跳松是把混在肉松里的头子、筋等杂质,通过机械振动的方法分离出来。拣松是为 了弥补上述机器跳松的不足,而采用人工方法,把混在肉松里的杂质进一步拣出来。拣松时要做到眼快 手快,拣净混在肉松里的杂质 拣松后,还要进行第二次水分测定、含油率测定和菌检测定。在各项测定指标均符合标准的条件下方可包 (7)成品质量标准肉松(太仓式)的国家卫生标准(GBn5-77)如下
先要捏碎才能放入锅里。半制品肉松中含有比较多的水分,糖遇热后变成糖水,这时翻炒要勤,否则半制 品肉松极容易粘锅底。 ⑥炒干及过磅: 经过 45min 左右的翻炒,半制品肉松中的水分减少,把它捏在手掌里,没有糖汁流下来, 可以起锅过磅。净重 57.5kg 合格,一锅半制品肉松分装在 4 个盘里,等待炒松。 撇油质量要求:二次称量熟精肉应每一锅净重 27.5kg,加入的辅助料全部吸收在半制品中,为提高肉松的 营养和鲜度、咸度,红汤必须回锅。撇油时,肉筋和油脂撇清,做到勤撇、勤炒。每一锅肉从下锅到半成 品操作时间在 3h 以上,每锅成品含油率 8%,半成品水分在 36%左右,过磅验收半成品重量不超过 57.5kg。 本工序对成品质量影响:含油率超过 8%,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到勤翻、勤撇,或蒸汽用量较大;成品中油筋、 头子多(头子系红汤、糖汁与肉的纤维粘在一起形成的细小团粒),主要原因是没有勤拣、勤炒。 肉松色泽、味道差的原因是由于红汤没有回锅,锅巴多,成品率低。加入糖后没有勤炒或蒸汽用量较大, 成品绒头差的原因是由于油没有撇尽,致使肉松含油率高。 (5) 炒松 炒松的目的是将半制品肉松脱水成为干制品。炒松对成品的质量、丝头、味道等均有影响, 一定要遵守操作规程。 将半制品肉松倒入热风顶吹烘松机,烘 45min 左右,使水分先蒸发一部分。然后再将其倒入铲锅或炒松机 进行烘炒。 半成品肉松纤维较嫩,为了不使其受到破坏,要用文火烘炒,炒松机内的肉松中心温度以 55℃为宜,炒 40min 左右。然后,将肉松倒出,清除机内锅巴后,再将肉松倒回去进行第二次烘炒,这次烘炒 15min 即可。分 两次炒松的目的是减少成品中的锅巴和焦味,提高成品得量。经过两次烘炒,原来较湿的半制品肉松会变 得比较干燥、疏松和轻柔。 烘炒以后还要进行擦松,擦松可以使肉松变得更加轻柔,并出现绒头,即绒毛状的肉质纤维。擦好后的肉 松要进行水分测定,测定时采集的样品要取样均匀,有代表性,以保证精确度。水分测定合格后,才能进 入跳松、拣松阶段。 本工序对成品质量影响:炒松时肉松水分如在规定标准 l%以下,就会造成肉松成品率低,纤维短;炒松时 如用大火,容易结锅巴,成品率也低,成品有轻度焦味或肉松纤维较硬。 (6) 跳松、拣松 跳松是把混在肉松里的头子、筋等杂质,通过机械振动的方法分离出来。拣松是为 了弥补上述机器跳松的不足,而采用人工方法,把混在肉松里的杂质进一步拣出来。拣松时要做到眼快、 手快,拣净混在肉松里的杂质。 拣松后,还要进行第二次水分测定、含油率测定和菌检测定。在各项测定指标均符合标准的条件下方可包 装。 (7) 成品质量标准 肉松(太仓式)的国家卫生标准(GBnl5—77)如下:
①感官指标:肉松呈金黄色或淡黄色,带有光泽,絮状,纤维洁纯疏松,口味鲜美,香气浓郁,无异味 异臭。嚼后无渣,成品中无焦斑、碎骨、筋头、衣膜以及其他杂质。 ②理化指标:水分不超过20%,盐分8%~%%,脂肪%~8%,蛋白质40%~42% ③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个/g)不得超过30000个:大肠菌数(个/100g)不得超过40个:致病菌(指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不得检出 (8)包装和贮藏包装是把检验合格后的肉松按不同的包装规格密封装袋,一要份量准确:二要封牢袋 口。肉松的吸水性很强,保存期限与保管方法有一定的联系。用马口铁罐包装的肉松可保存半年,用塑料 袋包装的肉松能保存3个月,而用纸袋包装的肉松则只能保存一两个月。由于肉松含水率较低,容易吸潮 和吸收异味,所以必须放在通风干燥的仓库里,像樟脑丸、香料等绝不能与肉松混放:霉雨、高温季节特 别容易变质,因此,每隔一段时间,要检查一次 本工序对成品质量影响:成品水分超过规定标准,主要是肉松没有立即包装,或塑料袋封口漏气,致使肉 松返潮。 肉干 肉干是用新鲜的猪、牛、羊等瘦肉经预煮,切成小块,加入配料复煮、烘烤等工艺制成的干熟肉制品。因 其形状多为1cm大小的块状,故叫做肉干。肉干是我国最早的加工肉制品,由于加工简易、滋味鲜美、食 用方便、容易携带等特点,在我国各地都有生产。肉干按原料分为牛肉干、猪肉干、马肉干等:按形状分 为条状、片状、粒状等:按风味分为五香肉干、麻辣肉干、咖喱肉干、果汁肉干等。即使是同一种五香牛 肉干,配方也不尽相同。但尽管肉干名目很多,产品的制作方法都大同小异 1.肉干的一般加工 (1)工艺流程原料肉预处理→预煮→切坯→复煮→脱水干制→冷却包装 (2)工艺操作要点 ①原料肉的选择与处理:多采用新鲜的猪肉和牛肉,以前后腿的瘦肉为最佳。将原料肉除去脂肪、筋腱 肌膜后顺着肌纤维切成0.5kg左右的肉块,用清水浸泡除去血水、污物,然后沥干备用。 ②预煮:预煮的目的是进一步挤出血水,并使肉块变硬以便切坯。将沥干的肉块放入沸水中 煮制,一般不加任何辅料,但有时为了去除异味,可加1%~2%的鲜姜,煮制时以水盖过肉面为原则,水温 保持在90℃,撇去肉汤上的浮沫,煮制Ih左右,使肉发硬、切面呈粉红色为宜。肉块捞出后,汤汁过滤 待用 ③切坯 肉块冷却后,可根据工艺要求在切坯机中切成小片、条、丁等形状。可切成1.5cm的肉丁 或切成0.5cm×2.0cm×4.0cm的肉片(按需要而定) 不论什么形状,要大小均匀一致
①感官指标:肉松呈金黄色或淡黄色,带有光泽,絮状,纤维洁纯疏松,口味鲜美,香气浓郁,无异味、 异臭。嚼后无渣,成品中无焦斑、碎骨、筋头、衣膜以及其他杂质。 ②理化指标:水分不超过 20%,盐分 8%~9%,脂肪 7%~8%,蛋白质 40%~42%。 ③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个/g)不得超过 30000 个;大肠菌数(个/100g)不得超过 40 个;致病菌(指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不得检出。 (8)包装和贮藏 包装是把检验合格后的肉松按不同的包装规格密封装袋,一要份量准确;二要封牢袋 口。肉松的吸水性很强,保存期限与保管方法有一定的联系。用马口铁罐包装的肉松可保存半年,用塑料 袋包装的肉松能保存 3 个月,而用纸袋包装的肉松则只能保存一两个月。由于肉松含水率较低,容易吸潮 和吸收异味,所以必须放在通风干燥的仓库里,像樟脑丸、香料等绝不能与肉松混放;霉雨、高温季节特 别容易变质,因此,每隔一段时间,要检查一次。 本工序对成品质量影响:成品水分超过规定标准,主要是肉松没有立即包装,或塑料袋封口漏气,致使肉 松返潮。 二、肉干 肉干是用新鲜的猪、牛、羊等瘦肉经预煮,切成小块,加入配料复煮、烘烤等工艺制成的干熟肉制品。因 其形状多为 lcm 大小的块状,故叫做肉干。肉干是我国最早的加工肉制品,由于加工简易、滋味鲜美、食 用方便、容易携带等特点,在我国各地都有生产。肉干按原料分为牛肉干、猪肉干、马肉干等;按形状分 为条状、片状、粒状等;按风味分为五香肉干、麻辣肉干、咖喱肉干、果汁肉干等。即使是同一种五香牛 肉干,配方也不尽相同。但尽管肉干名目很多,产品的制作方法都大同小异。 1.肉干的一般加工 (1)工艺流程 原料肉预处理→预煮→切坯→复煮→脱水干制→冷却包装 (2)工艺操作要点 ①原料肉的选择与处理: 多采用新鲜的猪肉和牛肉,以前后腿的瘦肉为最佳。将原料肉除去脂肪、筋腱、 肌膜后顺着肌纤维切成 0.5 kg 左右的肉块,用清水浸泡除去血水、污物,然后沥干备用。 ② 预煮: 预煮的目的是进一步挤出血水,并使肉块变硬以便切坯。将沥干的肉块放入沸水中 煮制,一般不加任何辅料,但有时为了去除异味,可加 1%~2%的鲜姜,煮制时以水盖过肉面为原则,水温 保持在 90℃,撇去肉汤上的浮沫,煮制 1h 左右,使肉发硬、切面呈粉红色为宜。肉块捞出后,汤汁过滤 待用。 ③ 切坯: 肉块冷却后,可根据工艺要求在切坯机中切成小片、条、丁等形状。可切成 1.5cm 的肉丁 或切成 0.5cm×2.0cm×4.0cm 的肉片(按需要而定)。 不论什么形状,要大小均匀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