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大联考 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当地时间月12日,美国漫画界元老级人物斯坦·李( Stan Lee)辞世。因为与金 庯老爷子的私人丧礼几乎是在同一天发生,人们很自然地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斯坦·李 联合创造了八成以上的漫威知名角色,被称为漫威的灵魂人物,而金庸作为中国最负盛 名的武侠小说作者,创造了无数武侠人物形象。东西方两位武侠世界的创造者相继离 世,巧合得不同寻常 巧合也因为漫威漫画中的超级英雄和金庯作品中的侠客,有着共通之处。“侠以武 犯禁”,漫威超级英雄们也是凭借超能力大打岀手。这两个世界中的英雄或者侠客们都 有除暴安良、主持正义的传统,对毁灭世界或破坏冮湖道义、秩序的反派都斗争到底 所以也不难理解,一些漫威电影到中国,翻译都是直接取‘侠这个定义,如蝙侠、钢 铁侠…而且,与梁羽生主要从中国传统“侠形象中汲取营养不同,金庸学贯中西,他 的小说不少地方借鉴了西方电影剧本的技巧 金庸的武侠世界和斯坦·李的漫威宇宙,都有很大的受众群体,而且持续时间达半 个世纪以上。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的 文化现象。东西方文化中共同的对英雄的需求,支撑了两个世界的稳定存在。如约瑟 夫·坎贝尔在《干面英雄》中所言,每个人都拥有他自己蕴藏强大能量的梦中的万神殿¨ 这梦想在某种意义上跨越了文化界限。在东方,侠客传统可以上至春秋战国甚至更早, 向下而至传奇小说、《三侠五义》。在西方,也起码可以从古希腊神话中追根溯源,后 面也有侠盗罗宾汉 但金庸的武侠世界与斯坦·李的漫威宇宙,无疑又有相当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 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东西方文化本身对一些价值的理解不同。 比如说,漫威宇宙的超级英雄,通常都会面对能力与责任的矛盾,不把这样的问题 想清楚,就不足以成为—个成熟的英雄形象。而对金庯武侠里的主角来说,除了极少数 如郭靖,岀于一种模糊的自省,有了对自己的超能力价值的终极追问,大部分情况下, 对于“超能力或者高深武功的追求,是不言自明的。 再比如,漫威宇宙中的超级英雄在主持正义时,通常会考虑到法律这个限制因素。 某种意义上,他就是为了维护法律而行动。但在金庸的武侠世界,大部分武林人物不入 世,经常不在意破坏既有法律。 这可能是因为现实中,人们在观念上正义与法律是相分离的。金庸先生曾说,东西 方对侠的理解不同,同样是大孩子打小孩子,德国人看到不会管,而中国人必然管。他 写武侠小说是给中国人看的,中国需要侠义精神。但这句话可能不应该做字面理解,或
2020 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大联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3 题。 当地时间 11 月 12 日,美国漫画界元老级人物斯坦·李(Stan Lee)辞世。因为与金 庸老爷子的私人丧礼几乎是在同一天发生,人们很自然地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斯坦·李 联合创造了八成以上的漫威知名角色,被称为漫威的灵魂人物,而金庸作为中国最负盛 名的武侠小说作者,创造了无数武侠人物形象。“东西方两位武侠世界的创造者”相继离 世,巧合得不同寻常。 巧合也因为漫威漫画中的超级英雄和金庸作品中的侠客,有着共通之处。“侠以武 犯禁”,漫威超级英雄们也是凭借超能力大打出手。这两个世界中的英雄或者侠客们都 有除暴安良、主持正义的传统,对毁灭世界或破坏江湖道义、秩序的反派都斗争到底。 所以也不难理解,一些漫威电影到中国,翻译都是直接取“侠”这个定义,如蝙蝠侠、钢 铁侠……而且,与梁羽生主要从中国传统“侠”形象中汲取营养不同,金庸学贯中西,他 的小说不少地方借鉴了西方电影剧本的技巧。 金庸的武侠世界和斯坦·李的漫威宇宙,都有很大的受众群体,而且持续时间达半 个世纪以上。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的 文化现象。东西方文化中共同的对英雄的需求,支撑了两个世界的稳定存在。如约瑟 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所言,“每个人都拥有他自己蕴藏强大能量的梦中的万神殿”。 这梦想在某种意义上跨越了文化界限。在东方,侠客传统可以上溯至春秋战国甚至更早, 向下而至传奇小说、《三侠五义》。在西方,也起码可以从古希腊神话中追根溯源,后 面也有侠盗罗宾汉。 但金庸的武侠世界与斯坦·李的漫威宇宙,无疑又有相当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 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东西方文化本身对一些价值的理解不同。 比如说,漫威宇宙的超级英雄,通常都会面对能力与责任的矛盾,不把这样的问题 想清楚,就不足以成为一个成熟的英雄形象。而对金庸武侠里的主角来说,除了极少数 如郭靖,出于一种模糊的自省,有了对自己的“超能力”价值的终极追问,大部分情况下, 对于“超能力”——或者高深武功的追求,是不言自明的。 再比如,漫威宇宙中的超级英雄在主持正义时,通常会考虑到法律这个限制因素。 某种意义上,他就是为了维护法律而行动。但在金庸的武侠世界,大部分武林人物不入 世,经常不在意破坏既有法律。 这可能是因为现实中,人们在观念上正义与法律是相分离的。金庸先生曾说,东西 方对侠的理解不同,同样是大孩子打小孩子,德国人看到不会管,而中国人必然管。他 写武侠小说是给中国人看的,中国需要侠义精神。但这句话可能不应该做字面理解,或
者说,他可能认为由于在传统社会缺少足鸲的法律正义,必须有犯禁的侠客岀面解决。 漫威电影虽然在英雄超能力上比武侠世界更脑洞大开,超人可以撼动星球,而最大 胆的侠客想象也无非可以用动车速度赶路,但除此之外,漫威宇宙是趋近现实的。相反 武侠世界对现实更像是逃避。 也就不难理解,斯坦·李可以不断在漫威电影中客串,给出一个个彩蛋,而金庸老 爷子绝不可能去扮演平一指或西山窟鬼中的角色。论艺术成就,两个世界也许很难准有 高下比较,但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漫威宇宙无疑更开放、更面向未来。对当代中国人而 言,比金庸武侠人物更具有现实感的英雄形象,还在未来的某个空间静静等待。 宋金波《东西方“武侠之父”相继离开,需要英雄的世界一直会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漫画界元老级人物斯坦·李与金庸老爷子同时辞世巧合得不同寻常,让人们很 自然地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B金庸是中国最负盛名的武侠小说作者,而斯坦李创造了八成以上的漫威知名角色, 被称为漫威的灵魂人物,作者称他们为东西方武侠之父” C.金庸学贯中西,其小说不少地方借鉴了西方电影剧本的技巧,与主要从中国传统 侠”形象中汲取营养的梁羽生的作品大相径庭 D东西方文化中共同的对英雄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跨越了文化界限,东西方表现英 雄主义的作品均有悠久历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东西方两位武侠世界的创造者”离世的巧合说起,阐释了东西方武侠文化的 异同,第二、三段先讲共同点,第4段转折过渡到讲差异。 B本文综合使用了对比、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论证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在中国武侠 作品、美国漫威宇宙中的一些表现 C.文章引用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所言“每个人都拥有他自己蕴藏强大能量 的梦中的万神殿”,说明这梦想在某种意义上跨越了文化界限。 D东西方文化本身对一些价值的理解不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庸武侠世界与斯 坦李的漫威宇宙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漫威宇宙中的超级英雄在主持正义时,通常会考虑到法律这个限制因素,而金庸笔 下大部分武林人物都不入世,一般没有为维护法律而行动的意识。 B漫威超级英雄总是凭借超能力除暴安良,主持正义,斗争到底,中国人常翻译成 ‘侠”,如蝙蝠侠、钢铁侠…….·说明在中国人心目中,他们和侠客极为相似。 C.金庸武侠里的主角如果不考虑自己的能力与责任,就不足以成为一个成熟的英雄, 只知一味追求高深的武功,很难成长为像郭靖那样的以保卫大宋为已任的大侠 D.文章标题中“需要英雄的世界一直会在”和末段内容,说明对当代中国人而言,比金 庸武侠人物更具有现实感的英雄形象,还有待未来作家们去创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题 村料一: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 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 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 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
者说,他可能认为由于在传统社会缺少足够的法律正义,必须有犯禁的侠客出面解决。 漫威电影虽然在英雄超能力上比武侠世界更脑洞大开,超人可以撼动星球,而最大 胆的侠客想象也无非可以用动车速度赶路,但除此之外,漫威宇宙是趋近现实的。相反, 武侠世界对现实更像是逃避。 也就不难理解,斯坦·李可以不断在漫威电影中客串,给出一个个彩蛋,而金庸老 爷子绝不可能去扮演平一指或西山一窟鬼中的角色。论艺术成就,两个世界也许很难有 高下比较,但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漫威宇宙无疑更开放、更面向未来。对当代中国人而 言,比金庸武侠人物更具有现实感的英雄形象,还在未来的某个空间静静等待。 ——宋金波《东西方“武侠之父”相继离开,需要英雄的世界一直会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美国漫画界元老级人物斯坦·李与金庸老爷子同时辞世巧合得不同寻常,让人们很 自然地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B.金庸是中国最负盛名的武侠小说作者,而斯坦·李创造了八成以上的漫威知名角色, 被称为漫威的灵魂人物,作者称他们为东西方“武侠之父”。 C.金庸学贯中西,其小说不少地方借鉴了西方电影剧本的技巧,与主要从中国传统 “侠”形象中汲取营养的梁羽生的作品大相径庭。 D.东西方文化中共同的对英雄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跨越了文化界限,东西方表现英 雄主义的作品均有悠久历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从“东西方两位武侠世界的创造者”离世的巧合说起,阐释了东西方武侠文化的 异同,第二、三段先讲共同点,第 4 段转折过渡到讲差异。 B.本文综合使用了对比、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论证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在中国武侠 作品、美国漫威宇宙中的一些表现。 C.文章引用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所言“每个人都拥有他自己蕴藏强大能量 的梦中的万神殿”,说明这梦想在某种意义上跨越了文化界限。 D.东西方文化本身对一些价值的理解不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庸武侠世界与斯 坦·李的漫威宇宙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漫威宇宙中的超级英雄在主持正义时,通常会考虑到法律这个限制因素,而金庸笔 下大部分武林人物都不入世,一般没有为维护法律而行动的意识。 B.漫威超级英雄总是凭借超能力除暴安良,主持正义,斗争到底,中国人常翻译成 “侠”,如蝙蝠侠、钢铁侠…….说明在中国人心目中,他们和侠客极为相似。 C.金庸武侠里的主角如果不考虑自己的能力与责任,就不足以成为一个成熟的英雄, 只知一味追求高深的武功,很难成长为像郭靖那样的以保卫大宋为已任的大侠。 D.文章标题中“需要英雄的世界一直会在”和末段内容,说明对当代中国人而言,比金 庸武侠人物更具有现实感的英雄形象,还有待未来作家们去创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4——6 题。 材料一:2014 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 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 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 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
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 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 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 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编自《优秀传统文化该怎样进校园?》,2016年12月17日《中国教育报》 村料二: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教师眼里导致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 100% A课程设置B:活动资金C:专职师资D.其他 (来源于巛“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政府文化职能研究》,2016年4月13日) 村料三: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 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 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 “术”是形式、方法。“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 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 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 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 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 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编自《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实在”》,2017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 村料四: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 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 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 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 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 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 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攴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 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成果展示为助 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编自《教育部持续推进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 201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 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 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 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编自《优秀传统文化该怎样进校园?》,2016 年 12 月 17 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来源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政府文化职能研究》,2016 年 4 月 13 日) 材料三: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 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 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 “术”是形式、方法。“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 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 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 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 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 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编自《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实在”》,2017 年 12 月 6 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四: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 1035 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 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 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 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 31 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 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 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 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 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 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成果展示为助 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编自《教育部持续推进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 2018 年 2 月 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完善中华优秀 华优秀传统免师资缺、涵 有序推进中 教育部 传统文化教育 养浅、不系 指导纲要 文化教育 统等问题 校园文化活 障设计方案、广L实质 给更多学生 大师生参与 锻炼成长的意又激活教育潜 力,促进教 机会和骀 育教学发展 开展传承学 全面贯彻落实根基中华优 秀传 培育民族情 校创建活动 党的十九大精 统文化深厚目的感,增强文 土壤 化自信 D.第二批传承L范国31省全覆盖,项日非物质文化}方式专兼职教 种类丰富, 学校 城区、县区和 结合,成果 乡村全覆盖 遗产占55% 展示助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现有 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 B.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但“道”重于“术”,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 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而是要不断挖掘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 C.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了解传统文化较多的教师 不足1/3,这是影响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因素 D.材料四侧重介绍了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目的,并介绍了第二批全 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特点 6.要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三)文学类文本闵读(本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15分) 笛音 李铭 本地要做一个戏,投巨资打造,想参加省艺术节的演出,奔着拿奖的节奏去的。剧本经 过多次打磨,终于可以下排练场排练了。一切都在顺利地往前推进着 音乐在这个戏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剧组高薪从北京聘来一位大咖级别的人物,来担 任这个戏的音乐设计。大咖姓吴,其貌不扬,说别的都没精神,一说音乐眼睛里便马上放射 出光芒。大家背后都叫他吴大咖。吴大咖这人很挑剔,有点儿吹毛求疵,不好接近。 吴大咖的挑剔不是表现在生活上,吃住行他都马马虎虎。工作人员问吴大咖喜欢吃什么, 他说随便。工作人员又问喜欢喝什么,他头也不抬地说随便。 只有到了工作的时候,吴大咖就不能随便了。吴大咖在排练场脾气不好,言辞犀利,不 给任何人留情面。只要他认准的事情便非常固执。这个戏是一部主旋律的农村戏,吴大咖别 出心裁非要启用交响乐伴奏,这让其他懂音乐的人有些出乎意料 吴大咖态度很坚决,对反对声音一概置之不理。本地文化官员跟剧组主创进行商量,既 然聘请了吴大咖,就应该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按照吴大咖的方案,预算是高了些,可 是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还是决定尊重吴大咖的所有选择 音乐录制工作进展不顺,原因是吴大咖要求过于严苛。比如在选拔笛子演奏员的时候
A. B. C. 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现有 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 B.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但“道”重于“术”,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 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而是要不断挖掘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 C.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了解传统文化较多的教师 不足 1/3,这是影响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因素。 D.材料四侧重介绍了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目的,并介绍了第二批全 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特点。 6.要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 3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9 小题。(15 分) 笛 音 李铭 本地要做一个戏,投巨资打造,想参加省艺术节的演出,奔着拿奖的节奏去的。剧本经 过多次打磨,终于可以下排练场排练了。一切都在顺利地往前推进着。 音乐在这个戏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剧组高薪从北京聘来一位大咖级别的人物,来担 任这个戏的音乐设计。大咖姓吴,其貌不扬,说别的都没精神,一说音乐眼睛里便马上放射 出光芒。大家背后都叫他吴大咖。吴大咖这人很挑剔,有点儿吹毛求疵,不好接近。 吴大咖的挑剔不是表现在生活上,吃住行他都马马虎虎。工作人员问吴大咖喜欢吃什么, 他说随便。工作人员又问喜欢喝什么,他头也不抬地说随便。 只有到了工作的时候,吴大咖就不能随便了。吴大咖在排练场脾气不好,言辞犀利,不 给任何人留情面。只要他认准的事情便非常固执。这个戏是一部主旋律的农村戏,吴大咖别 出心裁非要启用交响乐伴奏,这让其他懂音乐的人有些出乎意料。 吴大咖态度很坚决,对反对声音一概置之不理。本地文化官员跟剧组主创进行商量,既 然聘请了吴大咖,就应该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按照吴大咖的方案,预算是高了些,可 是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还是决定尊重吴大咖的所有选择。 音乐录制工作进展不顺,原因是吴大咖要求过于严苛。比如在选拔笛子演奏员的时候
昊大咖简直是鸡蛋里挑骨头,多次打断现场演奏。 吴大咖不说话,背向后仰,躺椅被压成弓形。吴大咖闭眼,良久睁开,问,你演奏几年 演奏员被问蒙了,答,十八年,国家二级演奏员。这跟职称没有关系。吴大咖提高了嗓 门。换人!吴大咖斩钉截铁地说。 就这样,本地非常有名的笛子演奏员被撤换掉了,气得演奏員逢人就驾吴大咖傲慢无礼。 事情后来很尴尬,文仳主管部门赶紧从省城歌舞国再请来一位最好的笛子演奏員。这演奏员 是一个女孩儿,职称一级,年纪轻轻就已经获得了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吴大咖听完-一曲, 摇头叹息。人又被他开了。 本地文化官员坐不住了,笛子独奏在整个戏里只占了一分半钟,吴大咖如此挑剔有点儿 叫人不能理解 趁着吃饭的时候,本地文化官员委婉地表达了看法。吴大咖听出了弦外之音。吴大咖苦 笑声,这是一段表达乡村恬静生活的音乐,在整个戏中至关重要。没有这一分半钟,整个戏 就要减分。前面两个演奏员都是非常棒的艺术家,他们的演奏哪里不好?见吴大咖如此固执 本地文化官员也就直接问了。声音不干净!昊大咖回答。本地文化官员哭笑不得,声音还有 干净不干净之说!这真是叫人费解。让这个怪异的吴大咖自己折腾去吧。反正合同签了,不 按时完成看他怎么交代 吴大咖提出要求,要去本地乡下采风。今天这个村,明天那个屯,吴大咖开始深扎农村 了。 这一天,吴大咖一行人到了本地最闭塞的山村桃花屯。吴大咖正在村口河边洗脸,突然 听到远处传来几声笛音。吴大咖下子就愣住了,侧耳倾听,然后狂喜地喊,这个真千净。他 找到一户农家,笛音就是从这家院子里传出来的。吹笛子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儿。问了 才知道,这失明女孩儿初学,只会吹首曲子。吴大咖大喜过望,跟女孩儿家人商量,要带她 回去录笛音 女孩儿父母给孩子买笛子,就是想鼓励从小双目失明的女孩儿有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见有人愿意帮助女儿,心里自然欣喜。 吴大咖带女孩儿回剧组,指导她练习笛子演奏。两周以后,正式开始录制。女孩儿的笛 声一响,现场立刻鸦雀无声。那舒缓的音乐像森林里潺潺的流水,涌进了毎个人的心田。吴 大咖闭目品味,睁开眼睛时双眼全是泪花。这个戏大获成功,在艺术节上夺得最高荣誉。 吴大咖要走的当夭晩上,剧组一起吃饭。吴大咖端起酒杯特意敬了被淘汰的本地演奏员。 演奏员询问吴大咖自己的演奏到底差在啷里。吴大咖说,您的演奏技巧娴熟,非常棒。但不 是我要的,您的声音里匠气太重。哦!演奏员明白了,那个获得国际大奖的女孩儿呢,她从 业时虽短,成绩斐然啊,你为什么也不用?吴大咖说,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欲望。这个从小失 明的女孩儿,她看不到人间的丑恶,没有名利的欲望。她的心灵世界都是干净的,这才是我 这个戏里需要的笛音。 (选自《啄木鸟》,2018年11期,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的文字,交代了故事缘起,说明了“音乐”在这部戏中的重要地位,为吴 大咖的出场提供了特殊的活动环境 B小说围绕选拔笛子演奏员展开故事情节,意在告诉读者:演奏员技艺的高下对戏剧成败起着 关键的作用。 C.“背向后仰”、“闭眼,良久睁开”和“闭目品味,睁开眼睛时双眼全是泪花”等细节描写 揭示了吴大咖两次听笛的心理活动。 D小说将两个“非常棒的艺术家”与一个“只会吹一首曲子”的乡村盲女放在一一起描写, 在对比中凸显了“笛音”的深刻内涵。 8、小说在结尾时才交待吴大咖否定前两位优秀的笛子演奏员的原因,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 好处?(6分)
昊大咖简直是鸡蛋里挑骨头,多次打断现场演奏。 吴大咖不说话,背向后仰,躺椅被压成弓形。吴大咖闭眼,良久睁开,问,你演奏几年 了? 演奏员被问蒙了,答,十八年,国家二级演奏员。这跟职称没有关系。吴大咖提高了嗓 门。换人!吴大咖斩钉截铁地说。 就这样,本地非常有名的笛子演奏员被撤换掉了,气得演奏员逢人就驾吴大咖傲慢无礼。 事情后来很尴尬,文化主管部门赶紧从省城歌舞团再请来一位最好的笛子演奏员。这演奏员 是一个女孩儿,职称一级,年纪轻轻就已经获得了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吴大咖听完-一曲, 摇头叹息。人又被他开了。 本地文化官员坐不住了,笛子独奏在整个戏里只占了一分半钟,吴大咖如此挑剔有点儿 叫人不能理解。 趁着吃饭的时候,本地文化官员委婉地表达了看法。吴大咖听出了弦外之音。吴大咖苦 笑声,这是一段表达乡村恬静生活的音乐,在整个戏中至关重要。没有这一分半钟,整个戏 就要减分。前面两个演奏员都是非常棒的艺术家,他们的演奏哪里不好?见吴大咖如此固执, 本地文化官员也就直接问了。声音不干净!昊大咖回答。本地文化官员哭笑不得,声音还有 干净不干净之说!这真是叫人费解。让这个怪异的吴大咖自己折腾去吧。反正合同签了,不 按时完成看他怎么交代。 吴大咖提出要求,要去本地乡下采风。今天这个村,明天那个屯,吴大咖开始深扎农村 了。 这一天,吴大咖一行人到了本地最闭塞的山村桃花屯。吴大咖正在村口河边洗脸,突然 听到远处传来几声笛音。吴大咖下子就愣住了,侧耳倾听,然后狂喜地喊,这个真干净。他 找到一户农家,笛音就是从这家院子里传出来的。吹笛子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儿。问了 才知道,这失明女孩儿初学,只会吹首曲子。吴大咖大喜过望,跟女孩儿家人商量,要带她 回去录笛音。 女孩儿父母给孩子买笛子,就是想鼓励从小双目失明的女孩儿有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见有人愿意帮助女儿,心里自然欣喜。 吴大咖带女孩儿回剧组,指导她练习笛子演奏。两周以后,正式开始录制。女孩儿的笛 声一响,现场立刻鸦雀无声。那舒缓的音乐像森林里潺潺的流水,涌进了每个人的心田。吴 大咖闭目品味,睁开眼睛时双眼全是泪花。这个戏大获成功,在艺术节上夺得最高荣誉。 吴大咖要走的当天晚上,剧组一起吃饭。吴大咖端起酒杯特意敬了被淘汰的本地演奏员。 演奏员询问吴大咖自己的演奏到底差在哪里。吴大咖说,您的演奏技巧娴熟,非常棒。但不 是我要的,您的声音里匠气太重。哦!演奏员明白了,那个获得国际大奖的女孩儿呢,她从 业时虽短,成绩斐然啊,你为什么也不用?吴大咖说,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欲望。这个从小失 明的女孩儿,她看不到人间的丑恶,没有名利的欲望。她的心灵世界都是干净的,这才是我 这个戏里需要的笛音。 (选自《啄木鸟》, 2018 年 11 期,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头部分的文字,交代了故事缘起,说明了“音乐”在这部戏中的重要地位,为吴 大咖的出场提供了特殊的活动环境。 B.小说围绕选拔笛子演奏员展开故事情节,意在告诉读者:演奏员技艺的高下对戏剧成败起着 关键的作用。 C.“背向后仰”、“闭眼,良久睁开”和“闭目品味,睁开眼睛时双眼全是泪花”等细节描写, 揭示了吴大咖两次听笛的心理活动。 D.小说将两个“非常棒的艺术家”与一个“只会吹一首曲子”的乡村盲女放在一一起描写, 在对比中凸显了“笛音”的深刻内涵。 8、小说在结尾时才交待吴大咖否定前两位优秀的笛子演奏员的原因,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 好处?(6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