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一联概括描写的特点。 (4)背诵全诗。 5.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边塞诗的代表作家。 (2)描写边地奇特景物的句子。 (3)《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题目的意思。 6.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李白的生平及其浪漫主义代表作品。 (2)以“梦”为线索的结构特点。 (3)夸张的手法。 (4)《梦游天姥吟留别》题目的意思。 7.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1)杜甫的生平及其现实主义代表作品。 (2)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3)章法谨严的艺术特点。 (4)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特色。 (⑤)背诵全诗。 8.白居易《长恨歌》 (1)创作背景。 (2)主题的双重性。 (3)作品对李隆基和杨贵妃爱情遭遇的态度。 (4)押韵、格律等形式方面的特点。 (⑤)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 9.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1)诗歌形式与题材。 (2)构思精巧、虚实相间的艺术特点。 (3)情感表现的特点。 (五)宋词 1.宋词概述 (1)词的形式特点。 (2)宋词两大流派
(3)“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一联概括描写的特点。 (4) 背诵全诗。 5.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 边塞诗的代表作家。 (2) 描写边地奇特景物的句子。 (3)《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题目的意思。 6.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 李白的生平及其浪漫主义代表作品。 (2) 以“梦”为线索的结构特点。 (3) 夸张的手法。 (4)《梦游天姥吟留别》题目的意思。 7.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1) 杜甫的生平及其现实主义代表作品。 (2) 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3) 章法谨严的艺术特点。 (4) 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特色。 (5) 背诵全诗。 8.白居易《长恨歌》 (1) 创作背景。 (2) 主题的双重性。 (3) 作品对李隆基和杨贵妃爱情遭遇的态度。 (4) 押韵、格律等形式方面的特点。 (5) 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 9.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1) 诗歌形式与题材。 (2) 构思精巧、虚实相间的艺术特点。 (3) 情感表现的特点。 (五) 宋词 1.宋词概述 (1) 词的形式特点。 (2) 宋词两大流派
2.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1)柳永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2)铺叙的写作方法。 (3)想象与词境的拓展。 3.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晏殊的生平与代表作品。 (2)拟人的修辞手法。 (3)《蝶恋花》的意象。 (4)背诵全词. 4.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词人的自我形象。 (2)词人旷达的人生态度。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含义。 (4)背诵全词。 5.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1)作者生平与代表作品。 (2)化虚为实的写作手法。 (3)背诵全词。 6.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辛弃疾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2)隐喻和用典。 (3)辛词的风格。 7.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陆游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2)对比手法。 (3)爱国情怀。 (4)背诵全词。 8.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1)创作背景。 (2)上片写景为主、下片抒情为主的结构。 (3)闲适情怀。 9.姜夔《扬州慢》(准左名都) (1)姜夔词格调高雅、清空峭拔的特点
2.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1) 柳永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2) 铺叙的写作方法。 (3) 想象与词境的拓展。 3.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 晏殊的生平与代表作品。 (2) 拟人的修辞手法。 (3)《蝶恋花》的意象。 (4) 背诵全词。 4.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 词人的自我形象。 (2) 词人旷达的人生态度。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含义。 (4) 背诵全词。 5.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1) 作者生平与代表作品。 (2) 化虚为实的写作手法。 (3) 背诵全词。 6.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 辛弃疾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2) 隐喻和用典。 (3) 辛词的风格。 7.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 陆游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2) 对比手法。 (3) 爱国情怀。 (4) 背诵全词。 8.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1) 创作背景。 (2) 上片写景为主、下片抒情为主的结构。 (3) 闲适情怀。 9.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1) 姜夔词格调高雅、清空峭拔的特点
(2)思想情感。 (3)对比的写作特点。 (六)唐宋文 1.唐宋文概述 (1)唐宋八大家。 (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2.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1)“后叙”的含义。 (2)叙事和议论并重的写作特点。 (3)前半部分的论证方法。 (4)塑造南霁云形象的手法。 3.柳宗元《钴姆潭西小丘记》 (1)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及本文的文体特点。 (2)借题发挥的表达方式。 (3)排比、比喻、对偶、夸张等手法的运用。 4.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欧阳修及其作品。 (2)史论文体。 (3)中心论点和论证方法。 5.苏轼《前赤壁赋》 (1)苏轼的生平及其作品。 (2)主客对话的表达方式。 (3)作者的感情脉络及其人生态度。 (4)景、情、理三者融为一体的艺术手法。 (七)《红楼梦》与古代戏曲、小说 1.古代戏曲与小说概述 (1)元杂剧形式和代表作家。 (2)古代小说基本常识: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和志人小说,唐代传奇小说,明 清章回小说,清代文言小说。各时代小说的代表作及作者
(2) 思想情感。 (3) 对比的写作特点。 (六) 唐宋文 1.唐宋文概述 (1) 唐宋八大家。 (2)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2.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1)“后叙”的含义。 (2) 叙事和议论并重的写作特点。 (3) 前半部分的论证方法。 (4) 塑造南霁云形象的手法。 3.柳宗元《钴姆潭西小丘记》 (1) 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及本文的文体特点。 (2) 借题发挥的表达方式。 (3) 排比、比喻、对偶、夸张等手法的运用。 4.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 欧阳修及其作品。 (2) 史论文体。 (3) 中心论点和论证方法。 5.苏轼《前赤壁赋》 (1) 苏轼的生平及其作品。 (2) 主客对话的表达方式。 (3) 作者的感情脉络及其人生态度。 (4) 景、情、理三者融为一体的艺术手法。 (七)《红楼梦》与古代戏曲、小说 1.古代戏曲与小说概述 (1) 元杂剧形式和代表作家。 (2) 古代小说基本常识: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和志人小说,唐代传奇小说,明 清章回小说,清代文言小说。各时代小说的代表作及作者
2.曹雪芹《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红楼梦》第三十九 回)。 (1)《红楼梦》的作者、写作年代等基本情况。 (2)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主要思想倾向:曹雪芹的文学主张。 (3)情节结构、叙事、描写、人物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4)人物形象及个性分析。 (八)现当代小说 1.现当代小说概述 (1)现当代小说的重要作家作品(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张爱 玲、赵树理、王蒙、莫言、苏童、余华、王安忆等作家及其代表作)。 (2)现当代小说的主要流派(社会剖析派、新感觉派、解放区小说、新写实 主义等)。 2.鲁迅《狂人日记》 (1)狂人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2)《狂人日记》的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 (3)鲁迅小说题材、思想、艺术的主要特征及其文学史地位。 3.张爱玲《金锁记》 (1)七巧的心理、性格及文化批判内涵。 (2)小说的意象与情调分析。 (3)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 (九)现当代诗歌 1.现当代诗歌概述 (1)现当代诗歌的重要作家作品(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卞之 琳、艾青、穆旦、北岛、舒婷等诗人及其代表作)。 (2)现当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五四”诗歌、新月派、现代派、九叶派、朦 胧诗、新生代诗歌等)。 2.郭沫若《天狗》 (1)《天狗》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以及诗中的“我”的象征意义
2.曹雪芹《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红楼梦》第三十九 回)。 (1)《红楼梦》的作者、写作年代等基本情况。 (2) 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主要思想倾向;曹雪芹的文学主张。 (3) 情节结构、叙事、描写、人物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4) 人物形象及个性分析。 (八) 现当代小说 1.现当代小说概述 (1) 现当代小说的重要作家作品(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张爱 玲、赵树理、王蒙、莫言、苏童、余华、王安忆等作家及其代表作)。 (2) 现当代小说的主要流派(社会剖析派、新感觉派、解放区小说、新写实 主义等)。 2.鲁迅《狂人日记》 (1) 狂人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2)《狂人日记》的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 (3) 鲁迅小说题材、思想、艺术的主要特征及其文学史地位。 3.张爱玲《金锁记》 (1) 七巧的心理、性格及文化批判内涵。 (2) 小说的意象与情调分析。 (3)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 (九) 现当代诗歌 1.现当代诗歌概述 (1) 现当代诗歌的重要作家作品(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卞之 琳、艾青、穆旦、北岛、舒婷等诗人及其代表作)。 (2) 现当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五四”诗歌、新月派、现代派、九叶派、朦 胧诗、新生代诗歌等)。 2.郭沫若《天狗》 (1)《天狗》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以及诗中的“我”的象征意义
(2)《天狗》的主要艺术特色 (3)郭沫若诗歌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其对新诗的贡献。 3.徐志摩《再别康桥》 (1)《再别康桥》所表现的建筑美与音乐美。 (2)《再别康桥》中的诗歌意象分析。 (3)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征。 4.艾青《北方》 (1)《北方》的深沉真挚的情感表达。 (2)《北方》的绘画美。 (3)艾青前期诗歌的成就。 5.穆旦《赞美》 (1)穆旦《赞美》所“赞美”的对象。 (2)“农夫”、“老妇”形象的内涵。 (3)“土地”、“流水”、“森林”等具象所表达的抽象意义以及写实与象征 手法的结合。 6.余光中《白玉苦瓜》 (1)《白玉苦瓜》的诗歌意象在不同时空中的变化。 (2)余光中作品的“乡愁”情结。 7.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 (1)运用假设、让步、转折等句式传达的复杂情感。 (2)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 (3)朦胧诗派的时代特征及其在新诗史上的价值。 8.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诗中“明天”的含义。 (2)诗中的“大海”、“春”、“花”等意象与主观情境的转化。 (3)海子诗歌的抒情色彩、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 (什)现当代散文 1.现当代散文概述 (1)重要作家作品(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林语堂、巴金、何其芳、 沈从文、余秋雨等作家及其代表作)。 (2)主要文类与流派(杂文、散文诗、文化散文等) 2.巴金《爱尔克的灯光》
(2)《天狗》的主要艺术特色。 (3) 郭沫若诗歌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其对新诗的贡献。 3.徐志摩《再别康桥》 (1)《再别康桥》所表现的建筑美与音乐美。 (2)《再别康桥》中的诗歌意象分析。 (3)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征。 4.艾青《北方》 (1)《北方》的深沉真挚的情感表达。 (2)《北方》的绘画美。 (3) 艾青前期诗歌的成就。 5.穆旦《赞美》 (1) 穆旦《赞美》所“赞美”的对象。 (2)“农夫”、“老妇”形象的内涵。 (3) “土地”、“流水”、“森林”等具象所表达的抽象意义以及写实与象征 手法的结合。 6.余光中《白玉苦瓜》 (1)《白玉苦瓜》的诗歌意象在不同时空中的变化。 (2) 余光中作品的“乡愁”情结。 7.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 (1) 运用假设、让步、转折等句式传达的复杂情感。 (2) 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 (3) 朦胧诗派的时代特征及其在新诗史上的价值。 8.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1) 诗中“明天”的含义。 (2) 诗中的“大海”、“春”、“花”等意象与主观情境的转化。 (3) 海子诗歌的抒情色彩、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 (十) 现当代散文 1.现当代散文概述 (1) 重要作家作品(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林语堂、巴金、何其芳、 沈从文、余秋雨等作家及其代表作)。 (2) 主要文类与流派(杂文、散文诗、文化散文等) 2.巴金《爱尔克的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