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At the same time,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national culture,improving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and self-esteemand strengthening Patrio- tic ideological education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目标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国学经典的文化价值,具备良好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积淀,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常识:掌握国学经典的基本文献、基本概念和基本常识,掌 握文学经典作品,尤其是先秦诸子散文的文化内涵。正确理解文本,积累常用字词、典故 知识:掌握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鉴赏方法和学习方法,养成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必各的 人文底蕴和学科素养,具备从事小学古文教学的知识基础。 课程目标2(能力日标):能够背诵部分经典名篇,运用批判性思维观察、分析中国传 统文化现象,具有较好的文献阅读能力和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进行科学分析的能力:具有 运用文学批评理论等相关知识解读国学经典作品,分析、品评作品的能力:初步掌握从事 古代文学作品研究的能力,能够独立撰写小学古文教学研究相关论文:具备阅读、审美鉴 赏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能够结合学科教学开展育人活动, 为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奠定能力基础。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自觉积淀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知识素养、文化素养和审美素 养: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感悟底箱:学会通过领会国学经典作品中蕴含的家国情 怀、高尚节操来陶冶性情、锤炼品格、完善自我:自觉以扬民族文化,在学习中提高自身 的国学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切实提升为师从教的专业素养和信念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23 1.师德规范 1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理解和认同,理想信念坚定 3.1具有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养成小学生教有所需的人 文底蕴、 科学精神和审美情趣,形成一定的综合性知识 3.学科素养 构 3-2掌握主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 学科体系、思想与方法。且有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 6综合有人 6-2 理解学科教学的有人价值,能够结合学科教学开展有人 活动
2 school. At the same tim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national culture, improving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and self-esteem, and strengthening Patrio- -tic ideological education.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目标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国学经典的文化价值,具备良好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积淀,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常识;掌握国学经典的基本文献、基本概念和基本常识,掌 握文学经典作品,尤其是先秦诸子散文的文化内涵。正确理解文本,积累常用字词、典故 知识;掌握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鉴赏方法和学习方法,养成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必备的 人文底蕴和学科素养,具备从事小学古文教学的知识基础。 课程目标 2(能力目标):能够背诵部分经典名篇,运用批判性思维观察、分析中国传 统文化现象,具有较好的文献阅读能力和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进行科学分析的能力;具有 运用文学批评理论等相关知识解读国学经典作品,分析、品评作品的能力;初步掌握从事 古代文学作品研究的能力,能够独立撰写小学古文教学研究相关论文;具备阅读、审美鉴 赏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能够结合学科教学开展育人活动, 为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奠定能力基础。 课程目标 3(素质目标):自觉积淀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知识素养、文化素养和审美素 养;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感悟底蕴;学会通过领会国学经典作品中蕴含的家国情 怀、高尚节操来陶冶性情、锤炼品格、完善自我;自觉弘扬民族文化,在学习中提高自身 的国学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切实提升为师从教的专业素养和信念。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2 3 1.师德规范 1-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理解和认同,理想信念坚定 √ √ 3.学科素养 3-1 具有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养成小学生教育所需的人 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审美情趣,形成一定的综合性知识结 构 √ √ 3-2 掌握主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 学科体系、思想与方法,具有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 √ √ √ 6.综合育人 6-2 理解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能够结合学科教学开展育人 活动 √ √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国学导论 曹胜高 高等教有出版社 2015 参考教材 国学概 张光兴,张劲松 科学出版 2009 国学概论 钱穆 商务印书馆 2008 参考书目 闲学据论 章太炎 上海古箸出版社 1997 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北京师大出版社 1994 (2)课程网站 国学导论_曹胜高_陕西师范大学_中国大学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NNU-1002747027 国学经典导读沈如泉等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d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WJTU-1206457819 国学经典导读李劲松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大学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DCIDX-1449481165 先秦诸子精华_徐克谦_南京师范大学_中国大学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JNU-1002058038 4,.考核方式及成绩评价 考核方式:考试 (1)考核方式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评价依据/ 对应毕业要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学可年名 求及指标点 1知识目标: 国学经典的基本文献、基 1.期末闭卷 1.师德规范 认识国学经典的文化价值,具备 本概念和基本常识:中国 考试(单项 1- 良好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 文化的精神和特占.:《指 洗择颗、概 3学科素养 淀,且冬丰宫的传统文化常识 书》《春秋》《左传第《国 念题、简答 3-1,3.2 掌握国学经典的基本文献 语》《战国策》等经典著 5,综合有人 概念和基本常识, 掌挥文学经典 作的核心思想与内酒:福 2.线上自 6-2 作品,尤其是先春诸子散文的文 家、道家代表人物、作品 学习 化内汤。正确理解文木,积累常 及主要观占、核心思想利 3.作业 用 词 典故知识: 掌握古代义 对后世的影响 ,墨家、 经典作品的鉴赏方法和学习方 家主要代表人物、作品的 法,养成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核,思相:对古代文学名 必备的人文底蕴和学科素养,具 典作品的解读、分析、器 备从事小学古文教学的知识基 赏:中国古代主要制度利 础。 古代教有发展情况及是 本内容。 2能力日标 运用科学的方法阅读国 】期末闭卷 3.学科素养 能够背诵部分经典名篇,运用批 学经典文献,解决古汉语 考试(论述 3-2 判性思维观察、分析中国传统文 今译问题,正确解读国学 题、综合分 6综合育人 化现象,具有较好的文献阅读能经典作品的思想文化内 折颗) 6-2
3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教材 国学导论 曹胜高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国学概要 张光兴,张劲松 科学出版社 2009 参考书目 国学概论 钱穆 商务印书馆 2008 国学概论 章太炎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中国文化概论 张岱年,方克立 北京师大出版社 1994 (2)课程网站 国学导论_曹胜高_陕西师范大学_中国大学 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NNU-1002747027 国学经典导读_沈如泉等_西南交通大学_中国大学 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WJTU-1206457819 国学经典导读_李劲松_山东财经大学_中国大学 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DCJDX-1449481165 先秦诸子精华_徐克谦_南京师范大学_中国大学 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JNU-1002058038 4.考核方式及成绩评价 考核方式:考试 (1)考核方式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学习任务 对应毕业要 求及指标点 1.知识目标: 认识国学经典的文化价值,具备 良好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 淀,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常识; 掌握国学经典的基本文献、基本 概念和基本常识,掌握文学经典 作品,尤其是先秦诸子散文的文 化内涵。正确理解文本,积累常 用字词、典故知识;掌握古代文 学经典作品的鉴赏方法和学习方 法,养成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必备的人文底蕴和学科素养,具 备从事小学古文教学的知识基 础。 国学经典的基本文献、基 本概念和基本常识;中国 文化的精神和特点;《尚 书》《春秋》《左传》《国 语》《战国策》等经典著 作的核心思想与内涵;儒 家、道家代表人物、作品 及主要观点、核心思想和 对后世的影响;墨家、法 家主要代表人物、作品的 核心思想;对古代文学经 典作品的解读、分析、鉴 赏;中国古代主要制度和 古代教育发展情况及基 本内容。 1.期末闭卷 考试(单项 选择题、概 念题、简答 题) 2.线上自主 学习 3.作业 1.师德规范 1-1 3.学科素养 3-1,3-2 6.综合育人 6-2 2.能力目标: 能够背诵部分经典名篇,运用批 判性思维观察、分析中国传统文 化现象,具有较好的文献阅读能 运用科学的方法阅读国 学经典文献,解决古汉语 今译问题,正确解读国学 经典作品的思想文化内 1.期末闭卷 考试(论述 题、综合分 析题) 3.学科素养 3-2 6.综合育人 6-2
力和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进行科 涵:运用文学批评理论等2.线上自主 学分析的能力:具有运用文学批 相关知识深入分析、品评 学习 评理论等相关知识解读国学经典 古代经典作品,正确课判 作品,分析、品评作品的能力: 国学经典的艺术价值:通 初步掌握从事古代文学作品研乳 过阅读,提升对国 学曲 的能力,能够独立撰写小学古文 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综合 数学研究相关论文:具各阅读、 运用能力。 宙羊鉴营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 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能够结合学科教学开展有人活 动,为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奠 定能力比单 3.素质目标: 提升对国学经典解读的 期末闭卷 1.师德规范 自觉积淀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知 审美素养和知识、文化素 考试(综合 1- 识素养、文化素养和审美素养: 养:自货传承中华民族用 分析赖) 3学科素养 具有中国代委传统文化的梦术成 委的传统文化:培养高尚 2线上自 3-1,3-2 悟底蕴:学会通过领会国学经典 的道德情操,家国情怀与 学习 作品中蕴含的家国情怀、高尚节 “乐教情怀。 操来陶治性情、锤炼品格、完善 白我:白微弘扬民族文化.在学 习中提高自身的国学素养 培养 高尚的道德情操, 切实提升为师 从教的专业素浆和信今。 (2)成绩评价标准及方式 ①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出勤及课堂交流 主要考核学生课堂出勤与课堂交流能力及情况,占平时成 绩20% 平时成绒 作业 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每次 (40%) 作业单独评分,布置作业3次,占平时成绩60%: 对应学习章节,学生自主观看中国大学MOOC上相关果 线上自主学习 程,撰写心得体会,占平时成绩20% 期末考试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和综 闭卷考试 合分析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50%,能力和素质题 (60%) 约合占50%。 ②评价方式 成绩构成期末笔试成绩 平时作业成结 课程目标 占总分60% 占总分40%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1 50% 30% 分目标达成度=06x(期末考试平的 课程目标2 30% 40% 分/期末试题总分)+0.4×(平时 课程目标3 20% 30% 业平均分平时考核总分)
4 力和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进行科 学分析的能力;具有运用文学批 评理论等相关知识解读国学经典 作品,分析、品评作品的能力; 初步掌握从事古代文学作品研究 的能力,能够独立撰写小学古文 教学研究相关论文;具备阅读、 审美鉴赏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 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能够结合学科教学开展育人活 动,为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奠 定能力基础。 涵;运用文学批评理论等 相关知识深入分析、品评 古代经典作品,正确评判 国学经典的艺术价值;通 过阅读,提升对国学经典 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综合 运用能力。 2.线上自主 学习 3.素质目标: 自觉积淀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知 识素养、文化素养和审美素养; 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感 悟底蕴;学会通过领会国学经典 作品中蕴含的家国情怀、高尚节 操来陶冶性情、锤炼品格、完善 自我;自觉弘扬民族文化,在学 习中提高自身的国学素养,培养 高尚的道德情操,切实提升为师 从教的专业素养和信念。 提升对国学经典解读的 审美素养和知识、文化素 养;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 秀的传统文化;培养高尚 的道德情操,家国情怀与 “乐教”情怀。 1.期末闭卷 考试(综合 分析题) 2.线上自主 学习 1.师德规范 1-1 3.学科素养 3-1,3-2 (2)成绩评价标准及方式 ①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 (40%) 出勤及课堂交流 主要考核学生课堂出勤与课堂交流能力及情况,占平时成 绩 20% 作业 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每次 作业单独评分,布置作业 3 次,占平时成绩 60%。 线上自主学习 对应学习章节,学生自主观看中国大学 MOOC 上相关课 程,撰写心得体会,占平时成绩 20%。 期末考试 (6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和综 合分析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 50%,能力和素质题 约合占 50%。 ②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成绩构成 期末笔试成绩 占总分60% 平时作业成绩 占总分40%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 1 50% 30% 分目标达成度=0.6(× 期末考试平均 分/期末试题总分)+0.4×(平时作 业平均分/平时考核总分) 课程目标 2 30% 40% 课程目标 3 20% 3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 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应课 课内 课后程目标 国学概念:中 通过学习,了解国学的概念 以及狭义与广义国学范围的 国文化基本结 界定。掌握中国文化的基本持 第一查 神:传续文化 讲授 法、讨 文就阅 导论 基本特点 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 读 1、3 并能体察现实生活中的 论法 黄文化由来与 点, 学现象:了解炎黄文化的由来 贡献 与贡献。 话过学习了解古代典篇“好 史子集”包含的内容:了解《尚 讲授 国学与古籍: 书》《春秋》的总体情况:堂 法、案 “经史子集”: 握《尚书》《春秋》的核心思 文献阅 法 书》:《春 想和“春秋笔法”:通过经典篇 讨论 读 1、2、3 秋 章详解,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 法 能力,堂探经典的核心内函和 价值。 《左传》作者 通过学习,了解《左传》的价 者及《左传》一书的总体情况: 讲授 及成书:《左 掌握《左传》性质、思想内容 法、索 传》性质:《左 文献阅 和历中贡献:诵过经典作品详 法 传》思相内容 读 1、2、3 《左传》经 解, 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自 讨论 第二章 作品选讲 力,掌经典的核心内和艺 法 国学与 术成就。 古代文 通讨学习,了解《国语》《战 化典籍 《国语》《战 国策》 国策》作者及 的作者及成书总体行 况:掌握《国语》《战国策》 讲授 成书:《国语 等经典著作的核心思想:掌握 法、案 阅读并 特鱼,《战用 策》思想价值 《国语》的特色、《战国簧》 查阅相 1、2、3 关文献 文学价值:《国 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 通过 讨论 经典详解,提高学生理解文本 语》《战国策》 的能力,掌握经典的核心内涵 经典作品选讲 和艺术成就 通过学习,了解《大学》的成 《大学》的成 书过程,掌握《大学》的主四 讲授 阅连并 书与影响:“ 内容“三纲领“八条目”,正确 法、词 杏阅相 1、2、3 纲领”:“八条 理解“纲领”与“八条日”之 目 的关系和现实意义:加强自身 论法 关文献 修养,立身行事,塑造人格。 第二音 備家学派形成 通过学习,了解儒家学派形成 讲授 文献阅 国学与 和发展:儒家 和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儒 2 法、 读乃纯 1、2、 哲学文哲学:孔子生 的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了解 论法 上自主
5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 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应课 课内 课后 程目标 第一章 导论 国学概念;中 国文化基本精 神;传统文化 基本特点;炎 黄文化由来与 贡献 通过学习,了解国学的概念, 以及狭义与广义国学范围的 界定。掌握中国文化的基本精 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 点,并能体察现实生活中的国 学现象;了解炎黄文化的由来 与贡献。 2 讲授 法、讨 论法 文献阅 读 1、3 第二章 国 学 与 古 代 文 化典籍 国学与古籍; “经史子集”; 《尚书》;《春 秋》 通过学习,了解古代典籍、“经 史子集”包含的内容;了解《尚 书》《春秋》的总体情况;掌 握《尚书》《春秋》的核心思 想和“春秋笔法”;通过经典篇 章详解,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 能力,掌握经典的核心内涵和 价值。 2 讲授 法、案 例法、 讨论 法 文献阅 读 1、2、3 《左传》作者 及成书;《左 传》性质;《左 传》思想内容; 《左传》经典 作品选讲 通过学习,了解《左传》的作 者及《左传》一书的总体情况; 掌握《左传》性质、思想内容 和历史贡献;通过经典作品详 解,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能 力,掌握经典的核心内涵和艺 术成就。 2 讲授 法、案 例法、 讨论 法 文献阅 读 1、2、3 《国语》《战 国策》作者及 成书;《国语》 特色;《战国 策》思想价值、 文学价值;《国 语》《战国策》 经典作品选讲 通过学习,了解《国语》《战 国策》 的作者及成书总体情 况;掌握《国语》《战国策》 等经典著作的核心思想;掌握 《国语》的特色、《战国策》 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通过 经典详解,提高学生理解文本 的能力,掌握经典的核心内涵 和艺术成就。 2 讲授 法、案 例法、 讨论 法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1、2、3 《大学》的成 书与影响;“三 纲领”;“八条 目” 通过学习,了解《大学》的成 书过程,掌握《大学》的主要 内容“三纲领”“八条目”,正确 理解“三纲领”与“八条目”之间 的关系和现实意义;加强自身 修养,立身行事,塑造人格。 2 讲授 法、讨 论法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1、2、3 第三章 国 学 与 哲 学 文 儒家学派形成 和发展;儒家 哲学;孔子生 通过学习,了解儒家学派形成 和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儒家 的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了解 2 讲授 法、讨 论法 文献阅 读及线 上自主 1、2、3
化一平;《论语》 孔子生平及《论语》的编纂 学习 家 的编纂与流传 流传 通过学习,掌握《论语》 《论语》的政 “仁礼和等政治思想: 治思想: 《论 握《论语》的教有思想:以 文献阅 法、 体作品为中心认识《论语》的 语》的教有思 2 读及线 倪法 文学价值和对后代文学的影 1、2、3 上自主 想:《论语》 讨论 学习 的价值及影响 响:提高儒学素养,认识儒学 经典的文化价值 完善世 法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孟子生平及 孟子生平,《无 子》的成书 《孟子》的成书:掌握孟子的 孟子的人格精 人格精神: 《孟子》的“养 文献阅 说”、仁政思想和性善论:以 法、案 续及线 神:《孟子》 例法 1、2、3 具体作品为中心掌握《孟子》 上自主 的核心更想: 文学成就及其影响:提高儒 讨论 《孟子》文学 学习 素养 认识儒学经典的文 成就及影响 值。 通过学习,了解荀子的生平及 荀子生平.《苟 子》的成书 《苟子》的成书过程:掌握《荷 子》性恶论等的核心思想:以 文献阅 法、 《荀子》的核 续及线 具体作品为中心把握《荀子》 2 例法 1、2、3 心思想:《苟 上自主 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提高情 讨论 子》文学成就 学素养,认识儒学经典的文化 法 学习 及影响 价值。 通过学习,了解道家学派形成 道家学派形成 和发展的基本脉络,首家的玫 和发展:道家 治哲学和人生哲学:掌握老 讲授 哲学:老子4 文献阅 道无为”等的核心思想,认 法、 读及线 平:《老子》 例法 1、2、3 识道家经典的文化价值:以具 讨论 上自主 的核心思想, 《老子》的价 体作品为中心领会道家所苗 学习 第四章 含的思想内核 认识道家思 值及影响 对人生的启迪和现实意义。 国学与 讲授 哲学文庄子生平:《庄 通过学习,了解庄子生平:《由 文献阅 子》成书:《由 法、 一书的总体情况 庄子在 读及线 家 子》的核心思 道家学派的地位影响:掌握庄 2 例法 1、2、3 上自 讨论 想 子“逍谣“放达”等核心思想。 学习 法 《庄子》散文 通过对《庄子》代表作品选讲 讲授 的艺术特征 握《庄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文献园 《庄子》的文 读及线 把握庄子“三言”:《庄子》散 例法 上自主 1、2、3 学、文化价值 文的创造性学习,认识庄子思 讨论 学习 及后世影响 想对人生的启迪和现实意义。 6
6 化 — 儒 家 平;《论语》 的编纂与流传 孔子生平及《论语》的编纂与 流传。 学习 《论语》的政 治思想;《论 语》的教育思 想;《论语》 的价值及影响 通 过 学 习 , 掌 握 《 论 语 》 “仁”“礼”“和”等政治思想;掌 握《论语》的教育思想;以具 体作品为中心认识《论语》的 文学价值和对后代文学的影 响;提高儒学素养,认识儒学 经典的文化价值,完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讲授 法、案 例法、 讨论法 文献阅 读及线 上自主 学习 1、2、3 孟子生平;《孟 子》的成书; 孟子的人格精 神;《孟子》 的核心思想; 《孟子》文学 成就及影响 通过学习,了解孟子生平及 《孟子》的成书;掌握孟子的 人格精神;《孟子》的“养气 说”、仁政思想和性善论;以 具体作品为中心掌握《孟子》 文学成就及其影响;提高儒学 素养,认识儒学经典的文化价 值。 2 讲授 法、案 例法、 讨论法 文献阅 读及线 上自主 学习 1、2、3 荀子生平;《荀 子》的成书; 《荀子》的核 心思想;《荀 子》文学成就 及影响 通过学习,了解荀子的生平及 《荀子》的成书过程;掌握《荀 子》性恶论等的核心思想;以 具体作品为中心把握《荀子》 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提高儒 学素养,认识儒学经典的文化 价值。 2 讲授 法、案 例法、 讨论法 文献阅 读及线 上自主 学习 1、2、3 第四章 国 学 与 哲 学 文 化 — 道 家 道家学派形成 和发展;道家 哲学;老子生 平;《老子》 的核心思想; 《老子》的价 值及影响 通过学习,了解道家学派形成 和发展的基本脉络,道家的政 治哲学和人生哲学;掌握老子 “道”“无为”等的核心思想,认 识道家经典的文化价值;以具 体作品为中心领会道家所蕴 含的思想内核,认识道家思想 对人生的启迪和现实意义。 2 讲授 法、案 例法、 讨论法 文献阅 读及线 上自主 学习 1、2、3 庄子生平;《庄 子》成书;《庄 子》的核心思 想 通过学习,了解庄子生平;《庄 子》一书的总体情况;庄子在 道家学派的地位影响;掌握庄 子“逍遥”“放达”等核心思想。 2 讲授 法、案 例法、 讨论法 文献阅 读及线 上自主 学习 1、2、3 《庄子》散文 的艺术特征; 《庄子》的文 学、文化价值 及后世影响 通过对《庄子》代表作品选讲, 掌握《庄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把握庄子“三言”;《庄子》散 文的创造性学习,认识庄子思 想对人生的启迪和现实意义。 2 讲授 法、案 例法、 讨论法 文献阅 读及线 上自主 学习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