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教案 2014一2015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心理学前沿问思及研究方法一 授课教师张堂然姜兆萍谢天 教师所在院系哲兰学院心理学系 授课对象顶博士研究生 总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武汉大学
武 汉 大 学 教 案 2014—2015 学年 第 2 学期 课 程 名 称 心理学前沿问题及研究方法 授 课 教 师 张掌然 姜兆萍 谢天 教 师 所 在 院 系 哲 学 学 院 心 理 学 系 授 课 对 象 硕 博 士 研 究 生 总 学 时、 学 分 54 学 时 3 学 分 武 汉 大 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前沿问题与研究取向篇 第一章问题的含义、特征与功能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问题的含义、特征与功能,并能够结合现实和研究需要区 别一般性问题和前沿性问题,能够选择具有现实价值的前沿性问题开展研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问题的含义 第二节问题的特征 一一般问题的特征 二前沿问题的特征 第三节问愿的功能 一定向功能 二激发功能 三组织功能 四评价功能 五联通功能 六转化功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问题的含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区别一般问题和前沿问题 四、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五、教学步骤 1,讲授问题的含义、特征与功能的基本内容。 2.结合实际研究案例和研究报告讨论什么是问愿、前沿问题与一般问题的区别,以及 问题的功能和作用。 六、教学时间分配 2学时
第一部分 心理学前沿问题与研究取向篇 第一章 问题的含义、特征与功能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问题的含义、特征与功能,并能够结合现实和研究需要区 别一般性问题和前沿性问题,能够选择具有现实价值的前沿性问题开展研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问题的含义 第二节 问题的特征 一 一般问题的特征 二 前沿问题的特征 第三节 问题的功能 一 定向功能 二 激发功能 三 组织功能 四 评价功能 五 联通功能 六 转化功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问题的含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区别一般问题和前沿问题 四、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五、教学步骤 1. 讲授问题的含义、特征与功能的基本内容。 2. 结合实际研究案例和研究报告讨论什么是问题、前沿问题与一般问题的区别,以及 问题的功能和作用。 六、教学时间分配 2 学时
七、参考书目 1[英]拉波特、奥弗林著:《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鲍雯妍、张亚辉等译,北 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87页。 2[德]著:《古代哲学史》,詹文杰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 3[俄]瓦季姆•鲁德涅夫著:《20世纪文化百科词典》,杨明天、陈瑞静译,上海:上 海三联书店,2013年版,第461页。 4汪民安主编:《文化研究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5页。 第二章心理学研究的五种取向之一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视角的多样性,以及心理学研究中的课题取 向和主体取向的内涵、历史演变和相关心理学研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导言 一人的复杂多样性 二认识自我的三个层次 三心理学研究视角的多样性 四心理学研究的五种取向 第二节客体取向 一何谓客体取向 二体取向的演变 三体取向下的心理学研究 第三节主体取向 一何谓主体取向 二主体取向的演变 三主体取向下的心理学研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心理学研究视角的多样性 2.客体取向和主体取向的含义及相关心理学研究
七、参考书目 1 [英]拉波特、奥弗林著:《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鲍雯妍、张亚辉等译,北 京:华夏出版社,2005 年,第 87 页。 2[德]著:《古代哲学史》,詹文杰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年版。 3[俄]瓦季姆•鲁德涅夫著:《20 世纪文化百科词典》,杨明天、陈瑞静译,上海:上 海三联书店,2013 年版,第 461 页。 4 汪民安主编:《文化研究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第 35 页。 第二章 心理学研究的五种取向之一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视角的多样性,以及心理学研究中的课题取 向和主体取向的内涵、历史演变和相关心理学研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导言 一 人的复杂多样性 二 认识自我的三个层次 三 心理学研究视角的多样性 四 心理学研究的五种取向 第二节 客体取向 一 何谓客体取向 二 体取向的演变 三 体取向下的心理学研究 第三节 主体取向 一 何谓主体取向 二 主体取向的演变 三 主体取向下的心理学研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心理学研究视角的多样性 2.客体取向和主体取向的含义及相关心理学研究
教学难点:客体取向和主体取向的心理学研究 四、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五、教学步骤 1.讲授客体取向和主体取向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2.结合现实或研究问题讨论心理学研究中的客体取向和主体取向。 六、教学时间分配 3学时 七、参考书目 1英]尼古拉斯·费恩著:哲学:对最古老问题的最新解答,许世鹏译,北京:新星出 版社,2007年版,第38页。 2[美]布鲁纳著:《有意义的行为》,魏志敏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第54页。 3马丁·布伯著:《我与你》,陈维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 版,第39页。 4管健著:《马丁布伯对话哲学对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影响》,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 版社,2006年版,第77页。 第三章心理学研究的五种取向之二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符号-意义取向、关系取向和问题取向的内涵、历史演变 以及相关心理学研究问题和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符号一意义取向 一何谓符号一意义取向 二符号一意义取向的演变 三符号一意义取向下的心理学研究 第二节关系取向 一何谓关系取向
教学难点:客体取向和主体取向的心理学研究 四、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五、教学步骤 1. 讲授客体取向和主体取向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2. 结合现实或研究问题讨论心理学研究中的客体取向和主体取向。 六、教学时间分配 3 学时 七、参考书目 1 英]尼古拉斯·费恩著:哲学:对最古老问题的最新解答,许世鹏译,北京:新星出 版社,2007 年版,第 38 页。 2[美]布鲁纳著:《有意义的行为》,魏志敏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 第 54 页。 3 马丁·布伯著:《我与你》,陈维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年 版,第 39 页。 4 管健著:《马丁布伯对话哲学对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影响》,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 版社,2006 年版,第 77 页。 第三章 心理学研究的五种取向之二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符号-意义取向、关系取向和问题取向的内涵、历史演变 以及相关心理学研究问题和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符号―意义取向 一 何谓符号―意义取向 二 符号―意义取向的演变 三 符号―意义取向下的心理学研究 第二节 关系取向 一 何谓关系取向
二关系取向的演变 三关系取向下的心理学研究 第三节问题取向 何谓问题取向 二问题取向的演变 三问题取向下的心理学研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符号-意义取向、关系取向和问题取向的含义及相关心理学研究问题和内容。 教学难点:符号一意义取向、关系取向和问题取向的心理学研究问题和内容。 四、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五、教学步骤 1,讲授符号-意义取向、关系取向和问题取向的基本内容。 2。结合实际问题和研究报告讨论具体心理学研究中的取向问题。 六、教学时间分配 3学时 七、参考书目 1管健著:《马丁布伯对话哲学对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影响》,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 版社,2006年版,第77页。 2[美]贺琳•安德森著:《合作取向治疗:对话·语言可能性》,周和君译,程婉若审阅, 太原:希望出版社,2010年版,第220页。 3[法]托多罗夫著:《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蒋子华、张萍译,天津:百花文艺 出版社,2001年版,第309页。 4张掌然著:《问题的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二 关系取向的演变 三 关系取向下的心理学研究 第三节 问题取向 一 何谓问题取向 二 问题取向的演变 三 问题取向下的心理学研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符号-意义取向、关系取向和问题取向的含义及相关心理学研究问题和内容。 教学难点:符号-意义取向、关系取向和问题取向的心理学研究问题和内容。 四、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五、教学步骤 1. 讲授符号-意义取向、关系取向和问题取向的基本内容。 2. 结合实际问题和研究报告讨论具体心理学研究中的取向问题。 六、教学时间分配 3 学时 七、参考书目 1 管健著:《马丁布伯对话哲学对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影响》,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 版社,2006 年版,第 77 页。 2[美]贺琳•安德森著:《合作取向治疗:对话•语言•可能性》,周和君译,程婉若审阅, 太原:希望出版社,2010 年版,第 220 页。 3[法]托多罗夫著:《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蒋子华、张萍译,天津:百花文艺 出版社,2001 年版,第 309 页。 4 张掌然著:《问题的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