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下止点前A下止点C.下止点稍后D上止点前(D125、四冲程柴油机从自由排气结束到排气阀关闭这一阶段的末期能实现:C.惯性排气A自由排气B.压缩排气(O126、二冲程柴油机的换气过程是从:A:扫气口开到扫气口关的过程B.排气口开到排气口关的过程C.扫气口开到排气口关的过程D.排气口开到扫气口关的过程(0127、二冲程柴油机扫气过程应该是:A.从排气口开到排气口关B从扫气口开到扫气口关C.从扫气压力接近缸内压力到扫气口关D.从扫气口开到排气口关()128、二冲程柴油机的整个换气过程所占的曲柄转角一般为:A.130°-150°B.100°—120°C.150°180°D.110°-130°)(129、在换气过程的自由排气阶段中,废气的排出主要靠:A.流动惯性B.气缸内外压差C.活塞上行的推挤作用D.燃烧室扫气()130、在柴油机的自由排气阶段,缸内废气排出气缸的原因在于:A废气的压力B.活塞的推挤C.进气清扫D.废气的惯性(D131、在超临界自由排气阶段废气排出的流速为:A超临界速度B.超音速C.音速D.亚音速(0132、在二冲程柴油机的扫气阶段缸内废气的排出主要依靠:C.废气压力D.废气的惯性A活塞的推挤B.进气的清扫()133、二冲程柴油机在扫气和强制排气阶段,废气排出气缸的原因是:A。活塞的推挤B.进气的清扫C.缸内废气与排气管压力差D.B十C0134、二冲程柴油机在换气过程中,活塞将扫气口关闭到排气口关闭,这个阶段称:(A.强制排气阶段B.自由排气阶段C.强制扫气阶段D.过后排气阶段()135、从努力提高柴油机换气质量的要求出发,应力求缩短的换气阶段是:C.扫气D.过后排气A.自由排气B.强制排气)(136、关于换气质量影响的不正确说法是:A.换气质量好,燃油燃烧完全B.换气质量好,使燃油雾化良好C.换气质量好,滞燃期短D.AC(0137、下述有关二冲程柴油机扫气的论点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直流扫气比弯流扫气更能加长活塞有效行程B,直流扫气式的扫气空气具有旋转运动C.冲程缸径比愈大,弯流扫气式的扫气效率愈高D.弯流扫气式结构简单,管理方便()138、下述有关二冲程柴油机扫气的论点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说法:A.直流扫气比其它扫气型式更能加长活塞的有效行程B.直流扫气式的扫气空气具有旋转运动C.对于横流扫气,为了提高充气效率,有的将扫气口分成上下两排D.对于横流扫气,行程与缸径之比愈大,扫气效率愈高11
11 A.下止点 B.下止点前 C.下止点稍后 D.上止点前 125、四冲程柴油机从自由排气结束到排气阀关闭这一阶段的末期能实现: ( ) A.自由排气 B.压缩排气 C. 惯性排气 126、二冲程柴油机的换气过程是从: ( ) A.扫气口开到扫气口关的过程 B. 排气口开到排气口关的过程 C. 扫气口开到排气口关的过程 D. 排气口开到扫气口关的过程 127、二冲程柴油机扫气过程应该是: ( ) A.从排气口开到排气口关 B.从扫气口开到扫气口关 C. 从扫气压力接近缸内压力到扫气口关 D.从扫气口开到排气口关 128、二冲程柴油机的整个换气过程所占的曲柄转角一般为: ( ) A.130 o —150 o B.100 o —120 o C.150 o 一 180 o D. 110 o 一 130 o 129、在换气过程的自由排气阶段中,废气的排出主要靠: ( ) A.流动惯性 B. 气缸内外压差 C.活塞上行的推挤作用 D.燃烧室扫气 130、在柴油机的自由排气阶段,缸内废气排出气缸的原因在于: ( ) A.废气的压力 B.活塞的推挤 C.进气清扫 D.废气的惯性 131、在超临界自由排气阶段废气排出的流速为: ( ) A.超临界速度 B.超音速 C. 音速 D.亚音速 132、在二冲程柴油机的扫气阶段缸内废气的排出主要依靠: ( ) A.活塞的推挤 B.进气的清扫 C.废气压力 D.废气的惯性 133、二冲程柴油机在扫气和强制排气阶段,废气排出气缸的原因是: ( ) A.活塞的推挤 B.进气的清扫 C.缸内废气与排气管压力差 D.B 十 C 134、二冲程柴油机在换气过程中,活塞将扫气口关闭到排气口关闭,这个阶段称: ( ) A.强制排气阶段 B.自由排气阶段 C.强制扫气阶段 D. 过后排气阶段 135、从努力提高柴油机换气质量的要求出发,应力求缩短的换气阶段是: ( ) A.自由排气 B.强制排气 C.扫气 D. 过后排气 136、关于换气质量影响的不正确说法是: ( ) A.换气质量好,燃油燃烧完全 B. 换气质量好,使燃油雾化良好 C.换气质量好,滞燃期短 D.A 十 C 137、下述有关二冲程柴油机扫气的论点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 A.直流扫气比弯流扫气更能加长活塞有效行程 B.直流扫气式的扫气空气具有旋转运动 C.冲程缸径比愈大,弯流扫气式的扫气效率愈高 D.弯流扫气式结构简单,管理方便 138、下述有关二冲程柴油机扫气的论点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说法: ( ) A.直流扫气比其它扫气型式更能加长活塞的有效行程 B.直流扫气式的扫气空气具有旋转运动 C.对于横流扫气,为了提高充气效率,有的将扫气口分成上下两排 D.对于横流扫气,行程与缸径之比愈大,扫气效率愈高
139、关于二冲程柴油机气的不正确说法是:(A。在强制排气和扫气阶段的换气质量取决于扫气压力B.扫、排气不存在重迭角C.各种扫气型式中,直流扫气质量最好D.横流扫气式的气缸下部受热不均匀()140、二冲程柴油机扫气时必须保证:A.扫气压力低于气缸压力B排气速度低于临界速度C.在下止点进行D.气缸压力等于或低于扫气压力)(141、评价柴油机换气过程的完善程度的主要指标是:A.气缸压缩压力B.残余废气系数C充气系数D.B+C.()142、表征柴油机换气过程完善程度的参数有:A.扫气系数中。B.残余废气系数r.C.充气效率n,D.A+B+C)(143、二冲程柴油机换气质量越高,则:C扫气过量空气系数越小A.扫气效率越低C.大气系数越小D.残余废气系数越大()144、柴油机充气系数通常:A.小于1C.大于1D.无限制B.等于1)(145、四冲程增压柴油机的充气效率n,在数值上最大可以A.总是小于1B.在理想情况下n,=1C.在理想情况下n,>1D.总是大于1(O146、扫气效率n,就是指:A.扫气完毕留在气缸内的新鲜空气量B.整个气缸内总的气体量C.(A)与(B)的比D.(A)与(B)的和()147、表征二冲程柴油机扫气完毕后气缸内的新气浓度的参数是:A:充气系数n、B.扫气效率nC.扫气系数ΦD.剩余废气系数r.()148、有关二冲程柴油机扫气效率n.和扫气过量空气系数Φ.的理论叙述是A.扫气效率n一般小于1B.扫气效率n.在理想情况下等于1C.扫气过量空气系数Φ.一般大于1D.A十B+C()149、下列关于残余废气系数r,的论点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在理想情况下r,=0B.增压柴油机的r.值小于非增压柴油机C.r.取决于换气的完善程度D.二冲程柴油机的r.值小于四冲程柴油机(150、柴油机进气终点缸内新气温度,充气系数A..越高·越高B.越高越低C.高低与无关D.越低.·越低(151、不会影响柴油机充气系数的因素是:A.压缩比B.进气阻力C.转速与负荷D.残余废气系数12
12 139、关于二冲程柴油机气的不正确说法是: ( ) A.在强制排气和扫气阶段的换气质量取决于扫气压力 B.扫、排气不存在重迭角 C.各种扫气型式中,直流扫气质量最好 D.横流扫气式的气缸下部受热不均匀 140、二冲程柴油机扫气时必须保证: ( ) A.扫气压力低于气缸压力 B. 排气速度低于临界速度 C.在下止点进行 D. 气缸压力等于或低于扫气压力 14l、评价柴油机换气过程的完善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 ) A. 气缸压缩压力 B.残余废气系数 C.充气系数 D. B 十 C. 142、表征柴油机换气过程完善程度的参数有: ( ) A.扫气系数Ф0 B.残余废气系数 rr C.充气效率ηv D. A+B+C 143、二冲程柴油机换气质量越高,则: ( ) A.扫气效率越低 C.扫气过量空气系数越小 C.大气系数越小 D. 残余废气系数越大 144、柴油机充气系数通常: ( ) A.小于 1 B.等于 1 C.大于 l D. 无限制 145、四冲程增压柴油机的充气效率ηv 在数值上最大可以 ( ) A.总是小于 1 B.在理想情况下ηv=l C.在理想情况下ηv>1 D.总是大于 1 146、扫气效率ηs,就是指: ( ) A.扫气完毕留在气缸内的新鲜空气量 B.整个气缸内总的气体量 C.(A)与(B)的比 D.(A)与(B)的和 147、表征二冲程柴油机扫气完毕后气缸内的新气浓度的参数是: ( ) A.充气系数ηv B. 扫气效率ηs C. 扫气系数Фs D. 剩余废气系数 rr 148、有关二冲程柴油机扫气效率ηs和扫气过量空气系数Фr的理论叙述是 ( ) A.扫气效率ηs 一般小于 1 B.扫气效率ηs在理想情况下等于 l C. 扫气过量空气系数ФR 一般大于 1 D. A 十 B 十 C 149、下列关于残余废气系数 r r 的论点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在理想情况下 r r=0 B.增压柴油机的 r r 值小于非增压柴油机 C.rr 取决于换气的完善程度 D. 二冲程柴油机的 rr 值小于四冲程柴油机 150、柴油机进气终点缸内新气温度_,充气系数_。 ( ) A.越高.越高 B. 越高.越低 C.高低与.无关 D.越低.越低 151、不会影响柴油机充气系数的因素是: ( ) A. 压缩比 B.进气阻力 C.转速与负荷 D.残余废气系数
(152、当柴油机的转速增加时,其充气效率的变化是:A.增加B.下降c.不变D.影响可以忽略()153、下列那一项不影响充气系数n:D.残余废气系数A.进气阻力B.柴油机的转速与负荷C.压缩比()154、我国国产柴油机6ESDZ43/82各符号代表什么?A.E一十字头,S一二冲程,D一可倒转,Z一增压B.E一二冲程,S一可倒转,D一十字头,Z一增压C.E一二冲程,S一十字头,D一可倒转,Z一增压D.E一十字头,S一可倒转,D一二冲程,Z一增压()155、柴油机的活塞平均速度C和行程S,转速n之间的关系应符合:A. C,=30XnXsB.CXs=30XnD.C,X30=nXsC.C.Xn=30Xs)(156、活塞冲程为1米的柴油机,转速为90转/分时的活塞平均速度为,A.3米/秒B.4米/秒C.1.5米/秒D.6米/秒)(157、按有关规定船用低速柴油机的转速n范围为:A.n≤100r/minB.n≤200置/minB.n≤300r/minD.n≤500r/mio()158、低速柴油机的活塞平均速度一般为:A.Cm<5—6.2M/SB. Cm<6—8M/ SC.Cm=7.0-9.4M/SD.Cm=7—14.2M/S(O159、利用活塞下方形成密闭空间当作一个辅助压气泵的柴油机通常是:A.十字头式柴油机B.高速V型柴油机C.筒型活塞式柴油机D.高速柴油机()160、中速柴油机的转速n与活塞平均速度Cm一般在之间。A.n≤300r/min,Cm=6.0—7.2m/sB.n≥1000r/min,Cm=9.0—12.4m/sC.300<n≤1000r/min,Cm=6.07.2m/8D.300<n≤1000r/min,cm=8.o—10m/s()161、“V”型柴油机的气缸中心线夹角通常有:A.90°60°45°B.90°60°30°C.120°60°30°D.120°90°45()162、V型船用中速柴油机的气缸中心线夹角常为:D.120°—150°A.20°—40°B.45°90°C.90°120°()163、下列那项不是“V”型机的特点:A.可采用叉型连杆B.有较小的比重量C.缩短气缸间距和整机长度D.有较低的单机功率()164、国产12V230柴油机表示为:A.二冲程V型机B.四冲程V型机C.缸径230厘米的柴油机D.转速为230转/分的12缸柴油机13
13 152、当柴油机的转速增加时,其充气效率的变化是: ( ) A.增加 B. 下降 C.不变 D.影响可以忽略 153、下列那一项不影响充气系数ηv: ( ) A. 进气阻力 B.柴油机的转速与负荷 C. 压缩比 D.残余废气系数 l54、我国国产柴油机 6ESDZ43/82 各符号代表什幺? ( ) A.E 一十字头,S 一二冲程,D 一可倒转,Z 一增压 B.E 一二冲程,S 一可倒转,D 一十字头,Z 一增压 C.E 一二冲程,S 一十字头,D 一可倒转,Z 一增压 D.E 一十字头,S 一可倒转,D 一二冲程,Z 一增压 l55、柴油机的活塞平均速度 Cm 和行程 S,转速 n 之间的关系应符合: ( ) A.Cm=30×n×s B.Cm×s=30×n C.Cm×n=30×s D.Cm×30=n×s 156、活塞冲程为 1 米的柴油机,转速为 90 转/分时的活塞平均速度为, ( ) A.3 米/秒 B.4 米/秒 C.1.5 米/秒 D.6 米/秒 157、按有关规定船用低速柴油机的转速 n 范围为: ( ) A.n≤100r/min B.n≤200 置/min B. n≤300r/min D.n≤500r/mio 158、低速柴油机的活塞平均速度一般为: ( ) A.Cm<5—6.2M/S B.Cm<6—8M/S C.Cm=7.0-9.4M/S D.Cm=7—14.2M/S 159、利用活塞下方形成密闭空间当作一个辅助压气泵的柴油机通常是: ( ) A.十字头式柴油机 B.高速 V 型柴油机 C.筒型活塞式柴油机 D. 高速柴油机 160、中速柴油机的转速 n 与活塞平均速度 Cm—般在_之间。 ( ) A.n≤300r/min,Cm=6.0—7.2m/s B.n≥1000r/min,Cm=9.0—12.4m/s C.300<n≤1000r/min,Cm=6.0—7.2m/8 D. 300<n≤1000r/min, cm=8.o 一 10m/s 161、“V”型柴油机的气缸中心线夹角通常有: ( ) A. 90 o 60 o 45 o B. 90 o 60 o 30 o C.120 o 60 o 30 o D.120 o 90 o 45 o 162、V 型船用中速柴油机的气缸中心线夹角常为: ( ) A.20°—40° B. 45°—90° C.90°—120° D.120°一 150° 163、下列那项不是“V”型机的特点: ( ) A.可采用叉型连杆 B.有较小的比重量 C.缩短气缸间距和整机长度 D. 有较低的单机功率 164、国产 12V230 柴油机表示为: ( ) A. 二冲程 V 型机 B.四冲程 V 型机 C.缸径 230 厘米的柴油机 D. 转速为 230 转/分的 12 缸柴油机
(165、超长冲程柴油机的冲程缸径比即S/D一般:)A.大于4.5B.大于4.0C.大于3.5D.大于3.0()166、表示柴油机强化程度的参数是:A。柴油机的输出功率pB.柴油机的增压压力pkc.柴油机的转速nD.活塞平均速度c.与平均有效压力p的乘积(c.Xpe)(2167、当代新型船用低速柴油机在结构上的特点大致为:A.大缸径,少缸数B.钻孔冷却,超长冲程C.小缸径,多缸数D.低转速,大缸径()168、在近代船用柴油机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技术成就是:A.大缸径、焊结结构B.超长冲程、低油耗C.废气涡轮增压、低油耗及劣质油使用D.使用重油、低速化()169、当代船用柴油机发展中的最显著特点是:A.增加输出功率B.增大缸径C.自动检测D.提高经济性()170、现代新型船用柴油机迅速发展的核心目的是:A增大功率B.提高经济性、可靠性C.提高行程缸径比S/DD自动监控()171、现代船用低速机的换气形式向直流扫气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功率增大B.转速降低C.行程/缸径比增大D.增压器效率高)(172、发展超长冲程柴油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可以提高转速B.燃气膨胀较充分C.能够提高增压压力D.降低活塞平均速度C173、现代低速柴油机增加行程缸径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提高C.增加膨胀功B.降低转速提高螺旋奖的效率,增加膨胀功D.延长使用寿命C.提高柴油机功率()174、现代新型二冲程柴油机向直流换气型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A:行程缸径比S/D增大时只有直流换气质量才可保证柴油机正常工作B.气阀可靠性提高D.缸套下部受热均匀C.液压式气阀传动机构普及(0175、发展超长冲程柴油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提高螺旋桨的效率B.降低活塞平均速度D.以上全部C.提高气缸的进气量(O176、发展长冲程柴油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可以提高转速B.增加膨胀功,降低转速C.可以提高增压压力D.降低活塞平均速度()177、促使弯流扫气向直流扫气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A.柴油机低速化B.柴油机强载化C.增加行程缸径比S/DD.小缸径趋势()178、现代新型低速二冲程柴油机的扫气型式均为:14
14 165、超长冲程柴油机的冲程缸径比即 S/D 一般: ( ) A. 大于 4.5 B.大于 4.0 C. 大于 3.5 D.大于 3.0 166、表示柴油机强化程度的参数是: ( ) A. 柴油机的输出功率 pe B. 柴油机的增压压力 pk C. 柴油机的转速 n D. 活塞平均速度 cm 与平均有效压力pe 的乘积(cm×pe) 167、当代新型船用低速柴油机在结构上的特点大致为: ( ) A. 大缸径,少缸数 B. 钻孔冷却,超长冲程 C. 小缸径,多缸数 D.低转速,大缸径 168、在近代船用柴油机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技术成就是: ( ) A.大缸径、焊结结构 B.超长冲程、低油耗 C. 废气涡轮增压、低油耗及劣质油使用 D.使用重油、低速化 169、当代船用柴油机发展中的最显著特点是: ( ) A. 增加输出功率 B.增大缸径 C. 自动检测 D. 提高经济性 170、现代新型船用柴油机迅速发展的核心目的是: ( ) A.增大功率 B. 提高经济性、可靠性 C.提高行程缸径比 S/D D.自动监控 171、现代船用低速机的换气形式向直流扫气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功率增大 B.转速降低 C.行程/缸径比增大 D.增压器效率高 172、发展超长冲程柴油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 A. 可以提高转速 B.燃气膨胀较充分 C.能够提高增压压力 D.降低活塞平均速度 173、现代低速柴油机增加行程缸径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 A.提高 Cm 增加膨胀功 B. 降低转速提高螺旋桨的效率,增加膨胀功 C. 提高柴油机功率 D.延长使用寿命 174、现代新型二冲程柴油机向直流换气型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 ( ) A.行程缸径比 S/D 增大时只有直流换气质量才可保证柴油机正常工作 B.气阀可靠性提高 C.液压式气阀传动机构普及 D.缸套下部受热均匀 175、发展超长冲程柴油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 A.提高螺旋桨的效率 B.降低活塞平均速度 C.提高气缸的进气量 D.以上全部 176、发展长冲程柴油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 A.可以提高转速 B.增加膨胀功,降低转速 C. 可以提高增压压力 D.降低活塞平均速度 177、促使弯流扫气向直流扫气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 ( ) A. 柴油机低速化 B.柴油机强载化 C. 增加行程缸径比 S/D D.小缸径趋势 178、现代新型低速二冲程柴油机的扫气型式均为: ( )
D.横流A.气口一气阀直流B气口一气口直流C.回流179、关于冲程缸径比S/D应该是:()A.二冲程低速机的S/D比四冲程机大B.二冲程低速机的S/D比四冲程机小C.从历史发展看,四冲程机的增加很快D。从历史发展看,二冲程机的S/D没有明显变化C130、下列关于冲程缸径比S/D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OA.增大S/D,可降低柴油机转速B.增大S/D,可增加燃气的膨胀功C.增大S/D,可提高螺旋桨的效率D.从历史发展看,四冲程柴油机的S/D增加很快()181、增加柴油机的行程缸径比S/D的错误结论是:A降低摩擦损失功B.显著提高螺旋浆效率C.大幅降低柴油机转速D.增加燃气所做膨胀功()182、下列关于现代大型低速柴油机发展特点的论点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S/D(冲程/缸径)增大B.采用钻孔冷却C.提高增压度,采用定压增压D.增大缸径以提高功率D183、新型二冲程柴油机为降低活塞与气缸套之间的磨擦功损失,采取的主要措施为:(甲,减少活宠环数目乙.改铬气缸润滑丙。增加气缸油注油率丁。减小缸套与活塞之问的间隙A.甲B.甲+乙C.甲十乙十丙+丁D.甲十丙()184、指出一种不属于内燃机理论循环的加热循环:D.混合加热循环A:等容加热循环B.等压加热循环C.等温加热循环185、在内燃机的三种理论循环中,当循环加热量与压缩比相同条件下,热效率最高的加热循是:()A.等容加热循环B.等压加热循环C.混合加热循环D.上述三种循环相同L0186、现代船用超长行程高增压柴油机的实际工作循环发展趋势是:A.等压加热循环B.等容加热循环C.混合加热循环D.等温加热循环187、在内燃机的三种理论循环中,当循环加热量与最高爆发压力限制条件相同情况时,热效的加热环率最高循是:()A.等容加热循环B.等压加热循环C.混合加热循环D.上述三种循环相同(188、废气蜗轮增压柴油机的理论循环是一种:A.等容加热循环B.等压加热循环C.混合加热循环D.继续膨胀混合加热循环)(189、柴油机实际循环中,在燃烧期间缸内工质的分解将使燃烧温度的变化是:A.增加B.降低C.不变D.无规律)(190、气缸内工质对活塞所作功比理想循环所作的功小,其原因之一是:A。循环中的压缩与膨胀过程是一个绝热过程B.循环中的压缩与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C.循环中的压缩与膨胀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15
15 A. 气口一气阀直流 B.气口一气口直流 C.回流 D.横流 179、关于冲程缸径比 S/D 应该是: ( ) A.二冲程低速机的 S/D 比四冲程机大 B.二冲程低速机的 S/D 比四冲程机小 C.从历史发展看,四冲程机的增加很快 D.从历史发展看,二冲程机的 S/D 没有明显变化 130、下列关于冲程缸径比 S/D 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 增大 S/D,可降低柴油机转速 B.增大 S/D,可增加燃气的膨胀功 C. 增大 S/D,可提高螺旋桨的效率 D.从历史发展看,四冲程柴油机的 S/D 增加很快 181、增加柴油机的行程缸径比 S/D 的错误结论是: ( ) A. 降低摩擦损失功 B.显著提高螺旋桨效率 C.大幅降低柴油机转速 D.增加燃气所做膨胀功 182、下列关于现代大型低速柴油机发展特点的论点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 S/D(冲程/缸径)增大 B. 采用钻孔冷却 C.提高增压度,采用定压增压 D. 增大缸径以提高功率 183、新型二冲程柴油机为降低活塞与气缸套之间的磨擦功损失,采取的主要措施为:( ) 甲.减少活宠环数目 乙.改镕气缸润滑 丙.增加气缸油注油率 丁.减小缸套与活塞之问的间隙 A.甲 B. 甲+ 乙 C. 甲十乙十丙+丁 D. 甲十丙 184、指出一种不属于内燃机理论循环的加热循环: ( ) A.等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 C.等温加热循环 D.混合加热循环 185、在内燃机的三种理论循环中,当循环加热量与压缩比相同条件下,热效率最高的加热循 是: ( ) A.等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上述三种循环相同 186、现代船用超长行程高增压柴油机的实际工作循环发展趋势是: ( ) A.等压加热循环 B.等容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等温加热循环 187、在内燃机的三种理论循环中,当循环加热量与最高爆发压力限制条件相同情况时,热效 率 最 高 的 加 热 循 环 是 : ( ) A.等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上述三种循环相同 188、废气蜗轮增压柴油机的理论循环是一种: ( ) A.等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继续膨胀混合加热循环 189、柴油机实际循环中,在燃烧期间缸内工质的分解将使燃烧温度的变化是: ( )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无规律 190、气缸内工质对活塞所作功比理想循环所作的功小,其原因之一是: ( ) A.循环中的压缩与膨胀过程是一个绝热过程 B.循环中的压缩与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 C.循环中的压缩与膨胀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