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管廊综合运营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状态,对工单进行跟踪和处理。 3、智慧运营服务平台 建设智慧运营服务平台,通过规范化、流程化、系统化实现对管线资源的运 营服务,提供入廊企业一站式申请、实施、交付、结算等服务 应急指挥平台 应急指挥平台包括地图调度、应急预案模块、应急处置模块、应急总结、应 急演练等系统模块,实现管廊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排査,应急事件处理的闭环 控制。应急管理子系统建立与公安、消防、电力、电信、供水等相关单位的应急 联动措施;建立安全巡查、隐患排查等台账以及安全业务培训知识库,应急事件 处理总结等。 5、大数据分析与展示平台 大数据分析与展示平台必须建设在已有的各类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源之上, 才能实现综合的、一致的、多层次的分析功能。在管廊业务的应用上,大数据平 台接收来自各业务系统及云计算平台分析得到的结构化数据,实现对大量管廊数 据的深度挖掘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在总控中心搭建大数据平台,针对业务 场景,提供高效的检索能力和并行业务处理能力。依托底层计算资源,实现对大 数据快速检索、各类数据模型的分析处理能力,并提供标准的接口服务,为相关 部门业务监管应用和应急指挥应用提供支撑。 6、应用维护系统 应用系统管理用于对综合管廊统一管控平台支撑维护,包括组织机构管理、 权限管理及工作流配置等。 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总投资3,12895万元,项目经营期预计年均收入5,37600万元,年均 净利润4,669.85万元,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2.83年。 图表1项目建设相关经济技术指标一览 序号 项目 指标 单位 备注 项目投资总额 3.128.95 万元 5
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管廊综合运营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 状态,对工单进行跟踪和处理。 3、 智慧运营服务平台 建设智慧运营服务平台,通过规范化、流程化、系统化实现对管线资源的运 营服务,提供入廊企业一站式申请、实施、交付、结算等服务。 4、 应急指挥平台 应急指挥平台包括地图调度、应急预案模块、应急处置模块、应急总结、应 急演练等系统模块,实现管廊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排查,应急事件处理的闭环 控制。应急管理子系统建立与公安、消防、电力、电信、供水等相关单位的应急 联动措施;建立安全巡查、隐患排查等台账以及安全业务培训知识库,应急事件 处理总结等。 5、 大数据分析与展示平台 大数据分析与展示平台必须建设在已有的各类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源之上, 才能实现综合的、一致的、多层次的分析功能。在管廊业务的应用上,大数据平 台接收来自各业务系统及云计算平台分析得到的结构化数据,实现对大量管廊数 据的深度挖掘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在总控中心搭建大数据平台,针对业务 场景,提供高效的检索能力和并行业务处理能力。依托底层计算资源,实现对大 数据快速检索、各类数据模型的分析处理能力,并提供标准的接口服务,为相关 部门业务监管应用和应急指挥应用提供支撑。 6、 应用维护系统 应用系统管理用于对综合管廊统一管控平台支撑维护,包括组织机构管理、 权限管理及工作流配置等。 六、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总投资3,128.95万元,项目经营期预计年均收入5,376.00万元,年均 净利润 4,669.85 万元,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2.83 年。 图表 1 项目建设相关经济技术指标一览 序号 项目 指标 单位 备注 1 项目投资总额 3,128.95 万元
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管廊综合运营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网络通讯费 16 万元 推广费用 242.50 万元 技术开发费 2.805.12 万元 14 铺底流动资金 64.83 万元 财务指标 年收入 5,376.00 万元经营期平均值 年均净利润 4,669.85 万元经营期平均值 2.3 年均所得税 566.93 万元经营期平均值 2.4 毛利率 96.41 %|经营期平均值 2 净利率 86.66 %经营期平均值 投资回收期 3.1 税前静态 2.83 年含建设期 3.2 税后静态 2.83 年 含建设期
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管廊综合运营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 1.1 网络通讯费 16.50 万元 - 1.2 推广费用 242.50 万元 1.3 技术开发费 2,805.12 万元 - 1.4 铺底流动资金 64.83 万元 2 财务指标 2.1 年收入 5,376.00 万元 经营期平均值 2.2 年均净利润 4,669.85 万元 经营期平均值 2.3 年均所得税 566.93 万元 经营期平均值 2.4 毛利率 96.41 % 经营期平均值 2.5 净利率 86.66 % 经营期平均值 3 投资回收期 3.1 税前静态 2.83 年 含建设期 3.2 税后静态 2.83 年 含建设期
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管廊综合运营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募投项目建设目标和内容 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平台,以信息平台为支撑,智能控制为手段,实 现对综合管廊的基础数据及动态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精准管控及智能决策等, 实现综合管廊综合管控、智慧运维等的空间化、智能化、自动化、智慧化和可视 化,提髙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高效 运行。建设意义及必要性在于: (1)地下综合管廊包含多种智能化系统、结构复杂,需要统一的集成管理。 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平台实现各系统统一管理、信息共享及联动控制。根 据国标《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要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和 统一管控平台。 (2)地下综合管廊安全关乎国家人民财产安全,必须具备完善的应急指挥 系统。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平台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对应急队伍、应急物 资、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管理,并能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应急演练、应急会商、 综合研判和应急指挥,提高对应急事件的响应和处理能力。 (3)管廊维护范围广,设备多。维护难度大,需要专业的运维管理系统。 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平台建立科学的运维体系,对综合管廊本体以及各专 业管线的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为运维工作提供智能服务,并结合运维 人员的日常巡检,实现对综合管廊自身的结构、环境、附属设施以及监控设备的 运维,以及对各专业管线的运维 (4)管线管理、入廊单位管理、合同管理、收益管理需要一套完善的运营 系统。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平台对入廊企业信息、综合管廊建设及维修档 案、运维人员档案、运维车辆等进行综合管理,并提供査询、统计和分析服务, 提高综合管廊运营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5)对运维数据、运营数据、监控报警等的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管廊综合运营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7 第二章、募投项目建设目标和内容 一、 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平台,以信息平台为支撑,智能控制为手段,实 现对综合管廊的基础数据及动态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精准管控及智能决策等, 实现综合管廊综合管控、智慧运维等的空间化、智能化、自动化、智慧化和可视 化,提高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高效 运行。建设意义及必要性在于: (1)地下综合管廊包含多种智能化系统、结构复杂,需要统一的集成管理。 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平台实现各系统统一管理、信息共享及联动控制。根 据国标《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要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和 统一管控平台。 (2)地下综合管廊安全关乎国家人民财产安全,必须具备完善的应急指挥 系统。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平台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对应急队伍、应急物 资、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管理,并能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应急演练、应急会商、 综合研判和应急指挥,提高对应急事件的响应和处理能力。 (3)管廊维护范围广,设备多。维护难度大,需要专业的运维管理系统。 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平台建立科学的运维体系,对综合管廊本体以及各专 业管线的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为运维工作提供智能服务,并结合运维 人员的日常巡检,实现对综合管廊自身的结构、环境、附属设施以及监控设备的 运维,以及对各专业管线的运维。 (4)管线管理、入廊单位管理、合同管理、收益管理需要一套完善的运营 系统。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平台对入廊企业信息、综合管廊建设及维修档 案、运维人员档案、运维车辆等进行综合管理,并提供查询、统计和分析服务, 提高综合管廊运营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5)对运维数据、运营数据、监控报警等的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管廊综合运营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思路 通过调研各城市地下管廊的实际运行情况,结合本项目实际需求,以及其他 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中在城市综合管理、应急指挥调度、自动化控制、能源管理自 动化、通讯技术的应用等领域丰富的软件开发和系统建设经验,通过智能传感器、 物联网、自动化控制、BIM+3S空间地理信息二三维一体可视化等技术,构建“ 中心”、“一平台”,“N集成”(即“1+1+N”)的综合管廊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四 个统 个中心:为指挥调度中心(监控中心) 一平台:为统一管控平台(包含综合管控平台、运维管理平台、智慧运营服 务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大数据分析与展示平台、应用维护系统、后台支撑服务 等。将设备运行信息、环境信息、安全防范信息、视频图像、预警报警信号、巡 检信息等内容进行融合,统一在空间可视化平台进行集中展现,实现综合管廊的 体化的立体监控、运维管理、应急指挥、智慧运营、大数据分析等) N集成:为集成各种环境监测、设备监测、人员、视频、消防、入侵、门禁 照明、能源、智慧巡检等,并能够进行系统间的联动报警和联动控制。 四个统一: 是统一标准规范体系(数据接口标准、基础数据标准、制度规范标准等); 二是统一支撑环境体系(数据服务总线、数据交换接口、工作流、用户权限 管理、BIM系统、GIS系统、配套硬件支撑等); 三是统一业务功能体系(综合监管业务、运维业务、应急指挥、运营服务、 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等); 四是统一对外服务体系(数据服务、租赁服务、应用服务等)
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管廊综合运营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8 二、 项目建设方案 (一) 建设思路 通过调研各城市地下管廊的实际运行情况,结合本项目实际需求,以及其他 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中在城市综合管理、应急指挥调度、自动化控制、能源管理自 动化、通讯技术的应用等领域丰富的软件开发和系统建设经验,通过智能传感器、 物联网、自动化控制、BIM+3S 空间地理信息二三维一体可视化等技术,构建“一 中心”、“一平台”,“N 集成”(即“1+1+N”)的综合管廊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四 个统一。 一个中心:为指挥调度中心(监控中心) 一平台:为统一管控平台(包含综合管控平台、运维管理平台、智慧运营服 务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大数据分析与展示平台、应用维护系统、后台支撑服务 等。将设备运行信息、环境信息、安全防范信息、视频图像、预警报警信号、巡 检信息等内容进行融合,统一在空间可视化平台进行集中展现,实现综合管廊的 一体化的立体监控、运维管理、应急指挥、智慧运营、大数据分析等) N 集成:为集成各种环境监测、设备监测、人员、视频、消防、入侵、门禁、 照明、能源、智慧巡检等,并能够进行系统间的联动报警和联动控制。 四个统一: 一是统一标准规范体系(数据接口标准、基础数据标准、制度规范标准等); 二是统一支撑环境体系(数据服务总线、数据交换接口、工作流、用户权限 管理、BIM 系统、GIS 系统、配套硬件支撑等); 三是统一业务功能体系(综合监管业务、运维业务、应急指挥、运营服务、 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等); 四是统一对外服务体系(数据服务、租赁服务、应用服务等)
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管廊综合运营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逻辑架构图 图表2综合管廊智意管理平台 层 PC终端展示 移动端 大屏幕显示终端 外链发布 政 智慧管廊统一管理信息平台 法 规层综合管控平台统运维平台智慧运营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 支撑平 管层(地理信息系统)(签放组态软件)(工业数据库)(三维可化模块 双机热备 数据交换平台 理系统 KESB总线)(数据共享换)(数据标准化预处理)(数据维护管理 安|层 全保障体系 空间数据库专业管线数据库附属设施数据库运维业务数据库运营业务数据库其他数据库 数据中心 服务器 存储设备 网络设备 安全设备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安防监控系统 消防报警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 感知系统 其他物联网系统 设施层 感知层通过各类传感器实现管廊结构监测、环境监测、设施监控(消防设施、 通风设施、供电设施、照明设施、排水设施、各专业管线设施)、安全防范系统、 通信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在线监测监控。同时包括网络及安全设备、服务 器与存储、备份系统等,以及自动化控制平台。 2、数据层 数据层是数据存储和管理的中心。数据库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 库、空间数据库等。 3、平台层 基于平台来对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撑环境,基于BIM+3S地理信息平 台、ESB企业服务总线等。 9
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管廊综合运营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9 (二) 逻辑架构图 图表 2 综合管廊智慧管理平台 KESB总线 数据共享交换 数据标准化预处理 数据维护管理 空间数据库 附属设施数据库 其他数据库... PC终端展示 移动端 大屏幕显示终端 外链发布 智慧管廊统一管理信息平台 支撑平台 地理信息系统 监控组态软件 工业数据库 三维可视化模块 双机热备 数据交换平台 服务器 存储设备 网络设备 消防报警系统 安全设备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安防监控系统 自动化控制系统 数据中心 机器人 其他物联网系统 感知系统 数 据 层 设 施 层 平 台 层 应 用 层 展 示 层 „ 政 策 法 规 „ 运 行 管 理 系 统 „ 安 全 保 障 体 系 专业管线数据库 运维业务数据库 运营业务数据库 综合管控平台 统一运维平台 智慧运营平台 应急指挥平台 大数据分析平台 1、 设施层 感知层通过各类传感器实现管廊结构监测、环境监测、设施监控(消防设施、 通风设施、供电设施、照明设施、排水设施、各专业管线设施)、安全防范系统、 通信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在线监测监控。同时包括网络及安全设备、服务 器与存储、备份系统等,以及自动化控制平台。 2、 数据层 数据层是数据存储和管理的中心。数据库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 库、空间数据库等。 3、 平台层 基于平台来对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撑环境,基于 BIM+3S 地理信息平 台、ESB 企业服务总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