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请简要分析。(5分) 答: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 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 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 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 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 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羨渔竿客”,想驾 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考点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 点的鉴赏评价。要抓住抒情主人公欣赏的意象 和抒情的语句,解读内涵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记词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 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 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 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 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 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 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考点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 点的鉴赏评价。要抓住抒情主人公欣赏的意象 和抒情的语句,解读内涵
08全国2卷(8分) 春日即事李弥逊线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幸融(105115):亲之,是县 侍 图牌力盛刻秦检的投庭政柔四被兔职 ②张罗地:指门司罗雀、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 进行简要分析
08全国2卷(8分) •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① •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 (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 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 进行简要分析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分 答: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织成的 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 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得分点解析:答出由雨丝想到“网”的给1 分,“网春”有留住春天意思的给1分,想象、 比喻生动、新奇的给1分。) 答题思路分析 解释概念+联系分析+效果评价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3分) 答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 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 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得分点解析:答出由雨丝想到“网”的给1 分,“网春”有留住春天意思的给1分,想象、 比喻生动、新奇的给1分。) 答题思路分析: 解释概念+联系分析+效果评价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 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 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2分)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 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 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 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 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3分) (答题要点:没能答出“政治上失意” 的,最多给1分—利用注释)
•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 简要分析。 (5分) 答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 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2分)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 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 失意的寂寞愁绪;// 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 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 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3分) (答题要点:没能答出“政治上失意” 的,最多给1分——利用注释)
针对《考试说明》,明确考 方式,估计命题可能 °考查内容: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古典诗 词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考查趋势:不再出现单一知识点考查,而 是兼而有之。 估计的命题趋势:仍以唐诗宋词为主,次 之为宋诗元曲,兼顾元明清绝句律诗。注 意关注非名家名作或名家的非名作
针对《考试说明》,明确考查 方式,估计命题可能 • 考查内容: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古典诗 词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 考查趋势:不再出现单一知识点考查,而 是兼而有之。 • 估计的命题趋势:仍以唐诗宋词为主,次 之为宋诗元曲,兼顾元明清绝句律诗。注 意关注非名家名作或名家的非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