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同步测试(2)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18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渌()水铮( zheng)铮恬(tian)然红绡(xi0o) B.剡(shdn)溪訇(hong)然 迁谪(zhe) 嘲哳(zha) C.青冥(mi 殷(yin)红进(beng)裂惘(wong)然 D.魂悸(j)长嗟(jue) 教坊(fang)暮霭(a 2.下列各组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澹然瞻仰赡养老人 B.潦草镣铐极目瞭望 C.窗扉斐然缠绵徘恻 D.星辰宸垣良辰美景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横断) ②惟觉(睡觉)时之枕席 ③去来(回来)江口守空船 ④莫辞(拒绝)更坐弹一曲 ⑤却(退却)坐促弦弦转急 ⑥中原北望气(悲愤)如山 ⑦都门帐饮无绪(心思) ⑧烽火扬州路(宋代行政区划名称) A.②④⑥⑦ B.①③⑥⑧ C.①④⑦⑧ D.④⑤⑥⑧ 4.下面对各句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此欲倒东南倾 ②栗深林兮惊层巅 ③云青青兮欲雨 ④虎鼓瑟兮鸾回车 ⑤樯橹灰飞烟灭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②③④ D.①⑤/②③④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今漂沦憔悴 ②因为长句 ③年长色衰 ④铁骑突出刀枪鸣
- 1 - 高二语文同步测试(2)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2 分) 一、(18 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渌.(lù)水 铮.(zhēng)铮 恬.(tiǎn)然 红绡.(xiāo) B.剡.(shàn)溪 訇.(hōng)然 迁谪.(zhé) 嘲哳.(zhā) C.青冥.(míng) 殷.(yīn)红 迸.(bèng)裂 惘.(wǎng)然 D.魂悸.(jì) 长嗟.(juē) 教坊.(fáng) 暮霭.(ǎi) 2.下列各组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 A.澹然 瞻仰 赡养老人 B.潦草 镣铐 极目瞭望 C.窗扉 斐然 缠绵徘恻 D.星辰 宸垣 良辰美景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横断) ②惟觉.(睡觉)时之枕席 ③去来.(回来)江口守空船 ④莫辞.(拒绝)更坐弹一曲 ⑤却.(退却)坐促弦弦转急 ⑥中原北望气.(悲愤)如山 ⑦都门帐饮无绪.(心思) ⑧烽火扬州路.(宋代行政区划名称) A.②④⑥⑦ B.①③⑥⑧ C.①④⑦⑧ D.④⑤⑥⑧ 4.下面对各句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对此欲倒东南倾 ②栗深林兮惊层巅 ③云青青兮欲雨 ④虎鼓瑟兮鸾回车 ⑤樯橹灰飞烟灭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②/③④ D.①⑤/②③/④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①今漂沦憔悴.. ②因为..长句 ③年长..色衰 ④铁骑突出..刀枪鸣
⑤整顿衣裳起敛容 ⑥老大嫁作商人妇 ⑦凄凄不似向前声 ⑧感我此言良久立 A.①③⑤⑥⑦ B.①②④⑤⑦ C.②④⑤⑦⑧ D.③④⑤⑥⑦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烟涛微茫信难求 B.势拔五岳掩赤城 低眉信手续续弹 出类拔萃 C.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D.忍顾鹊桥归路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云霞明灭或可睹 B.凡六百一十六言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C.歌以赠之 D.转徙于江湖间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于此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到宋代时广为流行,只是以前被自然数作曲、杂曲或曲 子词,只是在宋以后才被称作词 B.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在风格上,李白的诗 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C.刘禹锡是晚唐诗人,字梦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品有《陋室铭》,“沉舟侧畔 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他的名句 D.柳永和苏轼均是北宋词人,在北宋,柳永代表了婉约派的最高水平,而苏轼则开创 了豪放一派。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①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隆,惟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常念到白居易的《问 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与酒。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②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 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慢慢给醺了岀来。对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酒量,平 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毎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 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 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 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 2 - ⑤整顿..衣裳起敛容 ⑥老大..嫁作商人妇 ⑦凄凄不似向前..声 ⑧感我此言良久..立 A.①③⑤⑥⑦ B.①②④⑤⑦ C.②④⑤⑦⑧ D.③④⑤⑥⑦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烟涛微茫信.难求 B.势拔.五岳掩赤城 低眉信.手续续弹 出类拔.萃 C.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D.忍顾.鹊桥归路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云霞明灭或.可睹 B.凡.六百一十六言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C.歌以.赠之 D.转徙于.江湖间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于.此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到宋代时广为流行,只是以前被自然数作曲、杂曲或曲 子词,只是在宋以后才被称作词。 B.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在风格上,李白的诗 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C.刘禹锡是晚唐诗人,字梦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品有《陋室铭》,“沉舟侧畔 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他的名句。 D.柳永和苏轼均是北宋词人,在北宋,柳永代表了婉约派的最高水平,而苏轼则开创 了豪放一派。 二、(12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①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隆,惟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常念到白居易的《问 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与酒。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②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 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慢慢给醺了出来。对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酒量,平 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一 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 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 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③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土。张潮在《幽梦 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这话说得多么豪 气干云可是这样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 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 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④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调儿。 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 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 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 泼醒后完成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重。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岀半壶高粱酒 ⑤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 倒掉,并且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把眼泪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摄生之道 必须戒掉。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他太太 信以为真,便遵嘱为他准备了酒肉。于是刘伶跪下来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 斛,五斗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ˆ祝祷既毕,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 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太就显得贤慧得多了。《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 精彩。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行回临皋,有两位朋友陪他散步而去, 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 如此良宵何?”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纲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 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妻商量。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⑥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 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 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 9.下面对“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一句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A.李白写了很多酒味很浓的诗文 B.强调李白作诗必得饮酒 C.是对李白饮酒为诗的夸张调侃。 D.酒味与酒诗成就了李白的清新飘逸 10.从全文看,不属于诗人喜酒的原因的一项是 A.可以浇去心中的郁闷和不平
- 3 - ③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张潮在《幽梦 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这话说得多么豪 气干云!可是这样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 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 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④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调儿。 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 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 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 泼醒后完成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重。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 来。 ⑤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 倒掉,并且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摄生之道, 必须戒掉。”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他太太 信以为真,便遵嘱为他准备了酒肉。于是刘伶跪下来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 一斛,五斗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祝祷既毕,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 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太就显得贤慧得多了。《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 精彩。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行回临皋,有两位朋友陪他散步而去, 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 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纲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 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妻商量。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⑥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 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 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 9.下面对“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一句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 ) A.李白写了很多酒味很浓的诗文。 B.强调李白作诗必得饮酒。 C.是对李白饮酒为诗的夸张调侃。 D.酒味与酒诗成就了李白的清新飘逸。 10.从全文看,不属于诗人喜酒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可以浇去心中的郁闷和不平
B.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 C.酒可以使人唤起联想,产生创作的灵感 D.对文人而言,诗文是酒的伴生物,无酒不成诗 11.下列对文章的评析,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写出了古代诗人与酒的深厚关系,也表明了作者对酒的态度 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充满伤感,所以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文学 C.“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这是夸奖苏轼的妻子会持家 D.作者认为,饮酒须有雪,否则就缺乏情趣。 2.下列对文章的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说的“能饮一杯无”句的味道实际是指欲醉而未醉的境界 B.“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意谓二人对酌,可以在散文般的意兴中驰骋。 C.三人以上群酌在作者看来带有戏剧诡异多变的味道,少了清幽的情趣 D.“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形象地写出了部分古典诗的题材特 、(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 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见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土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 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 理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 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土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 十一月,召入翰林高学土。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 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土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 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 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干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 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 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陛下特力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 居易言。”上日:“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 4 - B.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 C.酒可以使人唤起联想,产生创作的灵感。 D.对文人而言,诗文是酒的伴生物,无酒不成诗。 11.下列对文章的评析,恰当的一项是 ( ) A.文章写出了古代诗人与酒的深厚关系,也表明了作者对酒的态度。 B.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充满伤感,所以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文学。 C.“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这是夸奖苏轼的妻子会持家。 D.作者认为,饮酒须有雪,否则就缺乏情趣。 12.下列对文章的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说的“能饮一杯无”句的味道实际是指欲醉而未醉的境界。 B.“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意谓二人对酌,可以在散文般的意兴中驰骋。 C.三人以上群酌在作者看来带有戏剧诡异多变的味道,少了清幽的情趣。 D.“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形象地写出了部分古典诗的题材特 点。 三、(12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 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见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 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 理。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 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 十一月,召入翰林高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 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 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 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 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 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陛下特力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 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1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袖文一编 名词作状语,在袖子里 B.居易面论 名词作状语,当面 C.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形容词动用,友善 D.非次拔擢 名词作状语,按次序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始以进士就试 B.尤精于诗笔 焉用亡郑以陪邻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由是多见听纳 D.事无巨细心言者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日食饮得无衰乎 15.下面全都表现白居易“无所顾忌,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①见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 ②居易累疏切谏 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④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⑤不宜阻居易言 A.①③ ②⑤ D.③④ 1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顾况善于写诗文,性情浮薄,对后来推荐或自荐到他那儿的文章都不满意,但很喜 欢白居易的文章 B.由于白居易的诗文多以讽谏为主,深得当时读书人和品德高尚的人赞赏,也不时传 入宫廷之中。 C.白居易为官时,敢作敢为,经常向朝廷提出劝谏,曾为元稹案上书,但没有结果。 D.白居易不赞成发兵黄河以北地区,极言劝谏,说了许多别人不敢说的话。 第Ⅱ卷(108分) 四、(18分) 17.翻译文中画线语句(8分) (1)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2)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译文(1) 译文(2)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5 - 1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袖.文一编 名词作状语,在袖子里 B.居易面.论 名词作状语,当面 C.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 形容词动用,友善 D.非次.拔擢 名词作状语,按次序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始以.进士就试 B.尤精于.诗笔 焉用亡郑以.陪邻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由是多见.听纳 D.事无.巨细心言者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日食饮得无.衰乎 15.下面全都表现白居易“无所顾忌,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 ) ①见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 ②居易累疏切谏 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④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⑤不宜阻居易言 A.①③ B.③⑤ C.②⑤ D.③④ 1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顾况善于写诗文,性情浮薄,对后来推荐或自荐到他那儿的文章都不满意,但很喜 欢白居易的文章。 B.由于白居易的诗文多以讽谏为主,深得当时读书人和品德高尚的人赞赏,也不时传 入宫廷之中。 C.白居易为官时,敢作敢为,经常向朝廷提出劝谏,曾为元稹案上书,但没有结果。 D.白居易不赞成发兵黄河以北地区,极言劝谏,说了许多别人不敢说的话。 第Ⅱ卷(108 分) 四、(18 分) 17.翻译文中画线语句(8 分) (1)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2)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译文(1): 译文(2):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 分) (1)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