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2005-2006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Ⅱ卷5 至12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 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1分,每小题3分)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憩息(q1) 油腻(ni)喷薄(b6)沟壑h6) B纤腰(xian)熨帖(yn)猝然(cu)空隙(kong C澎湃(pi)迥然(ng)执拗a)漂泊(b D诅咒(du) 蜿蜒(wan)和睦(mu)渲染(xin)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废墟草莓苑囿游目骋怀 B.魁梧旷废宁谧言谈诙谐 C.尺牍付梓真谛铤而走险 D.蜕变眉稍掂记缠绵悱恻 3.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野草的茫茫中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②北京大学和一些高等学府的相继 着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开端… ③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显得 更美了 A.呼啸唱创建标志呼应 B.刮 流创立标志照应 C.呼啸流创建标识照应 唱创立标识呼应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内江市 2005—2006 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1 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 12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 1 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 2B 铅笔涂 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21 分,每小题 3 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憩.息(qì) 油腻.(nì) 喷薄.(b6) 沟壑.(h6) B.纤.腰(xiān) 熨.帖(yùn) 猝.然(cù) 空.隙(kōng) C.澎湃.(pái) 迥.然(jiǒng) 执拗.(aò) 漂泊.(b6) D.诅.咒(dú) 蜿.蜒(wán) 和睦.(mù) 渲.染(xiān)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废墟 草莓 苑囿 游目骋怀 B.魁梧 旷废 宁谧 言谈诙谐 C.尺牍 付梓 真谛 铤而走险 D.蜕变 眉稍 掂记 缠绵悱恻 3.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野草的茫茫中 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 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②北京大学和一些高等学府的相继 , 着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开端…… ③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 ,显得 更美了。 A..呼啸 唱 创建 标志 呼应 B.刮 流 创立 标志 照应 C.呼啸 流 创建 标识 照应 D.刮 唱 创立 标识 呼应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人安土重迁,把搬家看成是很重要的事情,有时甚至生出些神秘离奇的故 事来 B.我多次劝你见好就收,你就是不听我劝,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赔得精光, 后悔也晚了。 C.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D.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宾馆领导决定,所有工作人员,对待宾客都要相敬 如宾.实行微笑服务。 5.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再别康桥》主题的理解,课后,同桌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B.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臂的方案至少有三种以上。 C.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 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D.大家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6.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 而 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①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②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 ③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③② 7.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词最初称“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跟乐府一样,逐步跟音 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序言,简称序,是写在著作正文前的文章。序言内容比较广泛;形式也很自由, 感情色彩比较浓厚。序言一般可分自序和代序。 C.《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其中收集1918年至1922年间所写的《狂人 日记》《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朝花夕拾》等十四篇 D.先秦历史散文保存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又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 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 传》,有国别体的《国语》和《战国策》等。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0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币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 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
A.中国人安土重迁 ....,把搬家看成是很重要的事情,有时甚至生出些神秘离奇的故 事来。 B.我多次劝你见好就收,你就是不听我劝,不到黄 ...河心不死 ....,现在赔得精光, 后悔也晚了。 C.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 ....,令人叹服。 D.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宾馆领导决定,所有工作人员,对待宾客都要相敬.. 如宾...实行微笑服务。 5.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再别康桥》主题的理解,课后,同桌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B.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臂的方案至少有三种以上。 C.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 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D.大家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6.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 , ; , ;而 , ,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①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②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 ③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7.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词最初称“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跟乐府一样,逐步跟音 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序言,简称序,是写在著作正文前的文章。序言内容比较广泛;形式也很自由, 感情色彩比较浓厚。序言一般可分自序和代序。 C.《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其中收集 1918 年至 1922 年间所写的《狂人 日记》《药》《孔乙己》《故乡》《阿 Q 正传》《朝花夕拾》等十四篇。 D.先秦历史散文保存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又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 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 传》,有国别体的《国语》和《战国策》等。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8—10 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币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 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
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 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8.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身高 B.徐公来.孰视之 孰:仔细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私下 D.朝服衣冠 服:穿戴 9.下面各组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 其家甚智其子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岂人主之子孙必不善哉 C.窥镜.谓其妻曰 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 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0.对文段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邹忌从妻、妾、客三人都谬赞自己比城北徐公还美这件事悟出人要有自知之 明的深刻道理。 B.妻子的答话,语气最强烈,体现了对丈夫的偏爱:客人的回答也是言为心声, 因为他的确是有求于邹忌 C.文段第一层写邹忌之美,第二层写邹忌和徐公实际比较的情况,第三层写邹 忌夜深人静,独自思忖的结果 D本文段三问三答,有详有略,有重复,也有小小变化:;文字不多,但用了铺陈 和对比的手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11.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8分)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③吾长见于大方之家。(2分)
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 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8.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身高 B.徐公来.孰.视之 孰:仔细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私下 D.朝服.衣冠 服:穿戴 9.下面各组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 其家甚智.其子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岂人主之.子孙必不善哉 C.窥镜.谓其.妻曰 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 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0.对文段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邹忌从妻、妾、客三人都谬赞自己比城北徐公还美这件事悟出人要有自知之 明的深刻道理。 B.妻子的答话,语气最强烈,体现了对丈夫的偏爱;客人的回答也是言为心声, 因为他的确是有求于邹忌。 C.文段第一层写邹忌之美,第二层写邹忌和徐公实际比较的情况,第三层写邹 忌夜深人静,独自思忖的结果。 D.本文段三问三答,有详有略,有重复,也有小小变化;文字不多,但用了铺陈 和对比的手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20 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 8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24 分) 11.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8 分) ①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 分)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 分) ③吾长见于大方之家。(2 分)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边的问题。(8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①本诗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内心情感?(4分)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充分体现了王维 诗诗中有画的特色。《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 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请从画 面或炼字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4分) 13.下面的短诗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读了本诗,你有什么感悟和体会,请 结合画面内容,自选角度,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4分) 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裝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边的问题。(8 分) 使 至 塞 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①本诗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内心情感?(4 分)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充分体现了王维 诗诗中有画的特色。《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 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请从画 面或炼字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4 分) 13.下面的短诗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读了本诗,你有什么感悟和体会,请 结合画面内容,自选角度,写一段 100 字左右的赏析文字。(4 分) 短 章 卞之琳 你 站 在 桥 上 看 风 景, 看 风 景 人 在 楼 上 看你 。 明 月 装 饰 了 你 的 窗 子, 你 装 饰 了 别 人 的 梦
14.默写填空。(4分)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自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④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朱自清《荷塘月色》) 四、(2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4分)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 有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 它强调说:“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是并存的。”因此,有必要警 惕教学中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 15.上文引述了《学会生存》中的一些话,作者引用这些话要说明什么?用自己的话 概括为两点 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8分 绿色的风 鲁先圣 当残冬仅剩下最后一丝苍凉的时候,我的血液中涌动起一股温热撩人的春潮。回望那 片被严冬压抑了整整一个季节的心灵的原野,心中的闷忿与不平再也难以接受强加的克
14.默写填空。(4 分)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 。 (鲁迅《自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 (《荀子.劝学》) ④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朱自清《荷塘月色》) 四、(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5 题(4 分)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 有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 它强调说:“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是并存的。”因此,有必要警 惕教学中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 15.上文引述了《学会生存》中的一些话,作者引用这些话要说明什么?用自己的话 概括为两点。 ① 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18 分) 绿 色 的 风 鲁先圣 当残冬仅剩下最后一丝苍凉的时候,我的血液中涌动起一股温热撩人的春潮。回望那 片被严冬压抑了整整一个季节的心灵的原野,心中的闷忿与不平再也难以接受强加的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