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说你和你娘仍然在乎他?” 是的。他现在不是我爹,不是娘的男人。”男孩认真地说,“可是如果他回来,我想我和我 娘,都会原谅他的。 男人叹一口气,站起来,似乎要继续赶路。突然他顿住脚步,问男孩:“你们为什么要砍掉门 前这些树?” 因为树挡住了房子。”男孩说,“娘说万一哪一天,你爹知道我们住在这里,突然找回来, 站在山腰,却看不到房子,那他心里,会有多失望呐!他会转身就走,再也不会回来吧?娘砍掉这 些树,用了整整一个春天……” 男人沉默良久。太阳静静地喷射着火焰,世间的一切仿佛被烤成了灰烬。似乎,有生以来,男 人还是头一次如此畅快地接受这样炙热的阳光 他低下头,问男孩:“我能再喝一碗水吗?” 这一次,他随男孩进到屋里。他站在角落里,看阳光透过窗棂爬上灶台 “看到了吗?”男孩说,“灶台上,有一朵阳光。” “一朵?” 是的,娘这么说的。娘说阳光都是一朵一朵的,聚到一起,抱成团,就连成了片,就有了春 天。分开,又变成一朵一朵,就有了冬天。一朵一朵的阳光聚聚合合,就像世上的人们,就像家。 男孩把盛满水的碗递给男人,“娘还说,爬上灶台的这朵阳光,某一天,也会照着爹的脸呢。” 男人喝光第三碗水。他蹲下来,细细打量男孩的脸。男人终于流下一滴泪,为男孩,为男孩的 母亲,也为自己。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他说:“从此以后,你和你娘,再 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照片上,有年轻的男人、年轻的女人,以及年幼的男孩。 男人走出屋子,走进阳光之中。一朵一朵的阳光,抱成了团,连成了片,让男人不想再逃了 12.本文写男人喝了三碗水,但每次喝完水他的感受都不同,仔细阅读文章,填写下面表格。(4 解决了饥渴,酷热顿消 男人再次喝得精光 舒适 男人喝光第三碗水 被妻子的宽容善良和亲情感召 13.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语句。(4分)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 答 1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话含义的理解。(不超过150字)(6分) 平谷参考答案:(共14分) 12.①满足②得知妾儿还在等着自己,燥热顿消③悔悟(愧疚 (共4分,第1、3空各1分,第2空2分,只填“燥热顿消”得1分,只填“得 知妾儿还在等着自己”可得2分,意思近即可) 13.答業要点:①渲染天气的炎热;②村托了男人焦虑不安的心情,③突出男人在烈 日烘烤下痛苦难忍的感受;④与下文三次描写男人喝水后的清凉舒适感觉照应; ⑤突出逃跑在外的男人处境艰难;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男人向男孩要水 喝埋下伏笔。(共4分,每个要点1分,最多得4分,意思对即可 14.答策示例:“阳光”写妾儿带给男人的温暖。他负罪逃跑,妾子独自挥起家。几年来, 妾儿始终没有放弃他,让他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一朵一朵的阳光,抱成了团,连 成了片”暗示家的团圆。妾子认为家庭成员就像一朵一朵的阳光,必须抱成团,连
6 “就是说你和你娘仍然在乎他?” “是的。他现在不是我爹,不是娘的 男人。”男孩认真地说,“可是如果他回来,我想我和我 娘,都会原谅他的。” 男人叹一口气,站起来,似乎要继续赶路。突然他顿住脚步,问男孩:“你们为什么要砍掉门 前这些树?” “因为树挡住了房子。”男孩说,“娘说万一哪一天,你爹知道我们住在这里,突然找回来, 站在山腰,却看不到房子,那他心里,会有多失望呐!他会转身就走,再也不会回来吧?娘砍掉这 些树,用了整整一个春天……” 男人沉默良久。太阳静静地喷射着火焰,世间的一切仿佛被烤成了灰烬。似乎,有生以来,男 人还是头一次如此畅快地接受这样炙热的阳光。 他低下头,问男孩:“我能再喝一碗水吗?” 这一次,他随男孩进到屋里。他站在角落里,看阳光透过窗棂爬上灶台。 “看到了吗?”男孩说,“灶台上,有一朵阳光。” “一朵?” “是的,娘这么说的。娘说阳光都是一朵一朵的,聚到一起,抱成团,就连成了片,就有了春 天。分开,又变成一朵一朵,就有了冬天。一朵一朵的阳光聚聚合合,就像世上的人们,就像家。” 男孩把盛满水的碗递给男人,“娘还说,爬上灶台的这朵阳光,某一天,也会照着爹的脸呢。” 男人喝光第三碗水。他蹲下来,细细打量男孩的脸。男人终于流下一滴泪,为男孩,为男孩的 母亲,也为自己。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他说:“从此以后,你和你娘,再 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照片上,有年轻的男人、年轻的女人,以及年幼的男孩。 男人走出屋子,走进阳光之中。一朵一朵的阳光,抱成了团,连成了片,让男人不想再逃了…… 12.本文写男人喝了三碗水,但每次喝完水他的感受都不同,仔细阅读文章,填写下面表格。(4 分) 心理 原因 男人把一碗水一饮而尽 ① 解决了饥渴,酷热顿消 男人再次喝得精光 舒适 ② 男人喝光第三碗水 ③ 被妻子的宽容善良和亲情感召 13.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语句。(4 分)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 答: 1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话含义的理解。(不超过 150 字)(6 分) 答: 平谷参考答案:(共14分) 12.①满足 ②得知妻儿还在等着自己,燥热顿消 ③悔悟(愧疚) (共 4 分,第 1、3 空各 1 分,第 2 空 2 分,只填“燥热顿消”得 1 分,只填“得 知妻儿还在等着自己”可得 2 分,意思近即可) 13.答案要点:①渲染天气的炎热;②衬托了男人焦虑不安的心情,③突出男人在烈 日烘烤下痛苦难忍的感受;④与下文三次描写男人喝水后的清凉舒适感觉照应;[来 源:Z+xx+k.Com] ⑤突出逃跑在外的男人处境艰难; 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男人向男孩要水 喝埋下伏笔。(共 4 分,每个要点 1 分,最多得 4 分,意思对即可) 14.答案示例:“阳光”写妻儿带给男人的温暖。他负罪逃跑,妻子独自撑起家。几年来, 妻儿始终没有放弃他,让他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一朵一朵的阳光,抱成了团,连 成了片”暗示家的团圆。妻子认为家庭成员就像一朵一朵的阳光,必须抱成团,连
成片,不能散开。这段话袅明是亲情的温暖、爱的力量、唤醒了他,家的团圃让 他鼓起勇气,决定去自首。(共6分,站合内容答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暗 示家庭的团圆”“决定去自首”各2分,意思对即可) 2015通州:阅读《江声浩荡》,完成第12-14题。(共10分) 江声浩荡 ①“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 ②第一次读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第一勹话时,我极为震撼。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 还在笼罩,还在奔涌,如血液,从脚趾直达头顶…… ③对一个平原深处的孩子来说,虽然离黄河才30里,但初中以前一直没有机会亲临,何况大 江的涛声。但那刻,它就在我心中奔腾起来。 ④那是30多年前发生在故乡的事。1980年的春天,我正读初中二年级。一天,我在镇上供销 社的玻璃柜台看到一套四册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⑤我怯怯地让女售货员拿出来,翻开书页,第一眼,“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 下击穿了我。对一个乡间的孩子,一个在快板书和民间故事中成长的人来说,我知道外面还有一种 有别于我们组合习惯的文字,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生活的别样的人生。 ⑥那时农村僻陋偏远,是没有多少闲书可言的,父亲不识字,母亲不识字,哥哥有一本绣像本 的《三国演义》,快要被我吃下了,那种精神的饥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更加让人窒息 ⑦那天在课堂里老师讲些什么我一点都没听进去,晚上在家也只是草草吃点东西。细心的母亲 看出我的不对劲,我的倦怠,问我:冻着了?凉着汗了?接着母亲又问:和人怄气了?被谁欺负了? ⑧我摇搖头,就早早躺下睡了。当时家境贫寒,我和父母还在一个床上睡觉。床的下面,拴着 的是一群羊,而屋子的梁上则是宿窝的鸡。 ⑨我想到“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但只是想象那大江的模样,那震撼的声音。 ⑩我知道父母的不易,父亲靠半夜起来在集市上扫街,半劳作半乞讨地和来赶集的人一次要上 两分钱补贴家用,有时还要遭到斥骂和白眼。五天一个集,每次下集,我就看见父亲在家里一分· 分地点钱,然后交给母亲。那时哥哥刚结婚,姐姐也要出嫁,家里有时就断盐 ①一次母亲上集,被小偷偷去了五块钱。当时我中午正放学,同学说:你娘哭了,在街上走呢。 ⑩我悄悄地跟着母亲,看她从集市上哭着走过,那泪从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 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 上流。我也哭了,我们母子哭着从集市到供销社,到水煎包铺,到鸡蛋市场。人们不知道我们为什 么哭,很多人窃窃私语“这娘俩,哭得像泪人似的”。 ⑩后来,我想,“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样的句式可以用来形容我们贫寒的母子—“哭 声浩荡,在母子脸颊上升”。 ⑩黎明,屋梁上的鸡开始鸣叫。母亲早早喚我上学,问我身体好点没有,我没言语。 ⑩在学校晨读的课堂上,我撕破喉咙喊: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江声浩荡,自我家屋 上升 ⑩放学吃晩饭,在端碗的空隙,我对母亲说:老师要我交学费,两块钱! ⑦母亲没问,从衣裳的口袋里,在手巾包裹着的里三层外三层的中间,找出一块五,然后又去 邻居家借了五毛 ⑩⑧我到供销社的玻璃柜台前,买下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我骗母亲的唯一的一次,30 年来,我一直压在心底。母亲去世多年了,我还常常想起我们娘俩哭泣走过的路:哭声浩荡,在母 子脸颊上升!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作者耿立) 12.第⑤段中说:“‘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下击穿了我。”请仔细阅读全文
7 成片,不能散开。这段话表明是亲情的温暖、爱的力量、唤醒了他,家的团圆让 他鼓起勇气,决定去自首。 (共 6 分,结合内容答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暗 示家庭的团圆”“决定去自首”各 2 分,意思对即可) 2015通州:阅读《江声浩荡》,完成第12—14题。(共10分) 江声浩荡 ①“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 ②第一次读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第一句话时,我极为震撼。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 还在笼罩,还在奔涌,如血液,从脚趾直达头顶…… ③对一个平原深处的孩子来说,虽然离黄河才 30 里,但初中以前一直没有机会亲临,何况大 江的涛声。但那刻,它就在我心中奔腾起来。 ④那是 30 多年前发生在故乡的事。1980 年的春天,我正读初中二年级。一天,我在镇上供销 社的玻璃柜台看到一套四册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⑤我怯怯地让女售货员拿出来,翻开书页,第一眼,“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 下击穿了我。对一个乡间的孩子,一个在快板书和民间故事中成长的人来说,我知道外面还有一种 有别于我们组合习惯的文字,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生活的别样的人生。 ⑥那时农村僻陋偏远,是没有多少闲书可言的,父亲不识字,母亲不识字,哥哥有一本绣像本 的《三国演义》,快要被我吃下了,那种精神的饥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更加让人窒息。 ⑦那天在课堂里老师讲些什么我一点都没听进去,晚上在家也只是草草吃点东西。细心的母亲 看出我的不对劲,我的倦怠,问我:冻着了?凉着汗了?接着母亲又问:和人怄气了?被谁欺负了? ⑧我摇摇头,就早早躺下睡了。当时家境贫寒,我和父母还在一个床上睡觉。床的下面,拴着 的是一群羊,而屋子的梁上则是宿窝的鸡。 ⑨我想到“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但只是想象那大江的模样,那震撼的声音。 ⑩我知道父母的不易,父亲靠半夜起来在集市上扫街,半劳作半乞讨地和来赶集的人一次要上 两分钱补贴家用,有时还要遭到斥骂和白眼。五天一个集,每次下集,我就看见父亲在家里一分一 分地点钱,然后交给母亲。那时哥哥刚结婚,姐姐也要出嫁,家里有时就断盐。[来源:学科网 ZX XK] ○11 一次母亲上集,被小偷偷去了五块钱。当时我中午正放学,同学说:你娘哭了,在街上走呢。 ○12 我悄悄地跟着母亲,看她从集市上哭着走过,那泪从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 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 上流。我也哭了,我们母子哭着从集市到供销社,到水煎包铺,到鸡蛋市场。人们不知道我们为什 么哭,很多人窃窃私语“这娘俩,哭得像泪人似的”。 ○13 后来,我想,“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样的句式可以用来形容我们贫寒的母子——“哭 声浩荡,在母子脸颊上升”。 ○14 黎明,屋梁上的鸡开始鸣叫。母亲早早唤我上学,问我身体好点没有,我没言语。 ○15 在学校晨读的课堂上,我撕破喉咙喊: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江声浩荡,自我家屋 后上升—— ○16 放学吃晚饭,在端碗的空隙,我对母亲说:老师要我交学费,两块钱! ○17 母亲没问,从衣裳的口袋里,在手巾包裹着的里三层外三层的中间,找出一块五,然后又去 邻居家借了五毛。 ○18 我到供销社的玻璃柜台前,买下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我骗母亲的唯一的一次,30 年来,我一直压在心底。母亲去世多年了,我还常常想起我们娘俩哭泣走过的路:哭声浩荡,在母 子脸颊上升!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作者 耿立) 12.第⑤段中说:“‘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下击穿了我。”请仔细阅读全文
概述“我”被“击穿”后的种种表现。(3分 1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那泪从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 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上流。(作者这样写母亲流泪,有什么好处? (2分) (2〕在学校晨读的课堂上,我撕破喉咙喊: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江声浩荡,自我家 屋后上升——(“撕破喉咙喊”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2分) 14.作者为什么说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 解。(3分) 通州参考答案 12.上课没心思听,晚上在家草草吃饭,很早睡(我变得很“倦息刀);母亲问我身体状况,我没言 语;晨读课上,我撕破咙呼喊;家庭条件极为困难,骗母亲两元钱去买书。 评分标准:共3分,答策体现要点语句。不全面扣分。 13.(1)这样写眼泪,是为了表现母亲被偷五块钱后哭泣时间之长,流泪之多,从而凸现母亲的伤 心,当年“我”家的贫寒与生活的艰困。 评分标准:共2分,意对即可。 (2)表现了作者想得到《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书的强烈愿望和因家境贫寒买不起书的痛苦。 评分标准:共2分,意对即可。表述不恰当,口1-2分。 14.答業要全面,有深度(提升到抽象拓展的层次),表述简明。 示例1:不仅因为它是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头壮美的、给“我”以震撼的一句话,更 因为这句话包含了物质匱乏年代,偏僻农村里一个少年对知识与梦想的追求。包含了一个儿子对贫 困母亲的无限感激、歉疚和思念之情。 示例2:不仅因为它是名著《约輸·克利斯朵夫》开头壮美的、给“我”以震撼的一句话,更 因为这句话包含了物质匱乏年代,偏僻农村里一个少年追求梦想,渴望了解别样人生,冲破精神饥 渴的感人至深的人生故事,包含了一个儿子对贫困母亲的无限感激、疚和思念之情,包含了一种 顽强拼搏、奋力向上的精神力量。 评分标准:挟屡级给分,意思基本同于“示例1、2”,给2~3分。 2015延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6分)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 村
8 概述“我”被“击穿”后的种种表现。(3 分) [来源:学科网 ZXXK] 1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 分) (1)那泪从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 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上流。(作者这样写母亲流泪,有什么好处?) (2 分) (2)在学校晨读的课堂上,我撕破喉咙喊: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江声浩荡,自我家 屋后上升——(“撕破喉咙喊”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2 分) 14.作者为什么说“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 解。(3 分) 通州参考答案: 12.上课没心思听,晚上在家草草吃饭,很早睡(我变得很“倦怠”);母亲问我身体状况,我没言 语;晨读课上,我撕破喉咙呼喊;家庭条件极为困难,骗母亲两元钱去买书。 评分标准:共 3 分,答案体现要点语句。不全面扣分。 13.(1)这样写眼泪,是为了表现母亲被偷五块钱后哭泣时间之长,流泪之多,从而凸现母亲的伤 心,当年“我”家的贫寒与生活的艰困。 评分标准:共 2 分,意对即可。 (2)表现了作者想得到《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书的强烈愿望和因家境贫寒买不起书的痛苦。 评分标准:共 2 分,意对即可。表述不恰当,口 1-2 分。 14. 答案要全面,有深度(提升到抽象拓展的层次),表述简明。 示例 1:不仅因为它是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头壮美的、给“我”以震撼的一句话,更 因为这句话包含了物质匮乏年代,偏僻农村里一个少年对知识与梦想的追求。包含了一个儿子对贫 困母亲的无限感激、歉疚和思念之情。 示例 2:不仅因为它是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头壮美的、给“我”以震撼的一句话,更 因为这句话包含了物质匮乏年代,偏僻农村里一个少年追求梦想,渴望了解别样人生,冲破精神饥 渴的感人至深的人生故事,包含了一个儿子对贫困母亲的无限感激、歉疚和思念之情,包含了一种 顽强拼搏、奋力向上的精神力量。 评分标准:按层级给分,意思基本同于 “示例 1、2”,给 2~3 分。 2015 延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16 分)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 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 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 是要吃苦的呀 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 孩,把您乜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 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 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 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 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 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夭。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 ⑦太晩了,一切都太晩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 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 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毎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毎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 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 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顛沛流离的岁 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 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还是个懵懂少年时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 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晢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 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心里种下的! ⑩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二十 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 过的母亲,虽然稻芒划过我的手掌,但是您可知道儿子心里的那份喜悦: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 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夕阳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八十岁生日晚会上的致辞,略有改动) 15.判断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的打(√),错的打(×)。(6分,一个1分) (1)选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有利于直接抒发强烈深沉的感情 (2)安江,作者大学毕业分配到这里时,母亲说要吃苦,是因为这里偏远落后 (3)小时候的妈妈给我英语启蒙,是让我打好英语基础,以便更好出国深造。 (4)妈妈对我求学读书的执着和鼓励,让我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搏击风浪的胆识。 (5)最后一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母亲在世时温馨美好的生活场景。 (6)作者之所以说“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是因为妈妈是在稻子熟了时去世的 16.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4分) (1)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2)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心里种下的! 17.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感情(至少 答出三种)。字数120-160。(6分)
9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 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 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 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 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 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 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 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 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 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 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 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 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 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 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 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还是个懵懂少年时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 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 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心里种下的! ⑩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二十一 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 过的母亲,虽然稻芒划过我的手掌,但是您可知道儿子心里的那份喜悦: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 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 ,水田在夕阳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八十岁生日晚会上的致辞,略有改动) 15.判断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的打(√),错的打(×)。(6 分,一个 1 分) ⑴选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有利于直接抒发强烈深沉的感情。 ⑵安江,作者大学毕业分配到这里时,母亲说要吃苦,是因为这里偏远落后。 ⑶小时候的妈妈给我英语启蒙,是让我打好英语基础,以便更好出国深造。 ⑷妈妈对我求学读书的执着和鼓励,让我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搏击风浪的胆识。 ⑸最后一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母亲在世时温馨美好的生活场景。 ⑹作者之所以说“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是因为妈妈是在稻子熟了时去世的。 16.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4 分) (1)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2)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心里种下的![来源:学科网 ZXXK] 17.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感情(至少 答出三种)。字数 120—160。(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