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理论计算 wozz e NaCl型离子晶体U= R R紧邻正负离子间的平衡距离 N,阿伏加德罗常数 c=1.7475 电子电荷 R=25197×10m4正负离子所带的电荷 m=8 m玻恩(Bom指数 U=753kJ mo a马德隆( Madelung指数 u=785.6k. mol
16 ② 理论计算 = − + − R m N z z e A 1 U 1 0 2 NaCl型离子晶体 ( ) 马德隆( )指数 玻恩 指数 正负离子所带的电荷 电子电荷 阿伏加德罗常数 紧邻正负离子间的平衡距离 + Madelung Born 0 m z z e N R A − 1 10 0 U 753kJ.mol 8 2.5197 10 m 1.7475 1 1 − − − = = = = = = m R z z + 1 U 785.6kJ.mol = −
§22共价键和原子晶体、分子晶体 同种非金属元素,或者电负性数值相差不很大的不同 非金属分子,一般以共价键结合形成共价性单质或共价性 化合物。 1916年,路易斯( LewiS GN)提出共价键理论H2,O2,HC1 分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 1927年,海特勒( Heitler)和伦敦( Londen)首次成功地根 据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采用了形象的“电子配对”成键概念,解 释了H2的结构 斯莱脱( Slater)和保里( Pauling)推广到其他双原子分子中 特别是由于后来原子杂化轨道概念的引入,奠定了现代价键 理论的基础 1928年,由慕利肯和洪特等人在分子光谱的实验基础上逐步发 展了分子轨道理
17 §2.2 共价键和原子晶体、分子晶体 同种非金属元素,或者电负性数值相差不很大的不同 非金属分子,一般以共价键结合形成共价性单质或共价性 化合物。 1916年, 路易斯(Lewis G N)提出共价键理论H2, O2, HCl 分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 。 1927年, 海特勒(Heitler)和伦敦(Londen)首次成功地根 据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采用了形象的“电子配对”成键概念,解 释了H2的结构。 斯莱脱(Slater)和保里(Pauling)推广到其他双原子分子中 ,特别是由于后来原子杂化轨道概念的引入,奠定了现代价键 理论的基础。 1928年,由慕利肯和洪特等人在分子光谱的实验基础上逐步发 展了分子轨道理论
221现代价键理论 1.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 共价键的形成是 由于原子相互靠近时, Ea 两个自旋相反的未成对 实验的 电子的相应原子轨道相 互重叠,电子云密集在 R/ao 两原子核之间使系统能 Es 量降低,因而形成稳定 的共价键。 实验的
18 2.2.1 现代价键理论 共价键的形成是 由于原子相互靠近时, 两个自旋相反的未成对 电子的相应原子轨道相 互重叠,电子云密集在 两原子核之间使系统能 量降低,因而形成稳定 的共价键。 1. 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
2.价键理论的要点 H2其他分子 价键理论(VB) 2.价键理论的要点 ①原子具有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 ②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③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19 2. 价键理论的要点 H 价键理论(VB) 2 其他分子 2. 价键理论的要点 ① 原子具有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 ② 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③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