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病毒病害:病毒病的症状以花叶、矮缩、坏死为 多见。无病征,撕取表皮镜检时有时可见有内含体。 在电镜下可见到病毒粒体和内含体。采取病株叶片用 汁液摩擦接种或用蚜虫传毒接种可引起发病;用病汁 液摩擦接种在指示植物或鉴别寄主上可见到特殊症状 出现。用血清学诊断技术可快速作出正确的诊断。必 要时作进一步的鉴定试验
6、病毒病害:病毒病的症状以花叶、矮缩、坏死为 多见。无病征,撕取表皮镜检时有时可见有内含体。 在电镜下可见到病毒粒体和内含体。采取病株叶片用 汁液摩擦接种或用蚜虫传毒接种可引起发病;用病汁 液摩擦接种在指示植物或鉴别寄主上可见到特殊症状 出现。用血清学诊断技术可快速作出正确的诊断。必 要时作进一步的鉴定试验
7、复合侵染的诊断:当一株植物上有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病原物侵染时可能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症 状,如花叶和斑点、肿瘤和坏死.首先要确认或 排除一种病原物,然后对第二种作鉴定。两种病 毒或两种真菌复合侵染是常见的,可以采用不同 介体或不同鉴别寄主过筛的方法将其分开。柯赫 氏法则在鉴定侵染性病原物时是始终要遵守的一 条准则
7、复合侵染的诊断:当一株植物上有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病原物侵染时可能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症 状,如花叶和斑点、肿瘤和坏死.首先要确认或 排除一种病原物,然后对第二种作鉴定。两种病 毒或两种真菌复合侵染是常见的,可以采用不同 介体或不同鉴别寄主过筛的方法将其分开。柯赫 氏法则在鉴定侵染性病原物时是始终要遵守的一 条准则
(二)非侵染性病害 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 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传 染扩散的现象等,大体上可考虑是非浸染性病害。 除了植物遗传性疾病之外,主要是不良的环境因素 所致。不良的环境因素种类繁多,但大体上可从发 病范围、病害特点和病史几方面来分析
(二)非侵染性病害 • 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 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传 染扩散的现象等,大体上可考虑是非浸染性病害。 除了植物遗传性疾病之外,主要是不良的环境因素 所致。不良的环境因素种类繁多,但大体上可从发 病范围、病害特点和病史几方面来分析
非侵染性病害诊断要点: 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 天,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因素如 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 2、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宜或有系 统性的症状致的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 3、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 或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化肥 不当所致。 4、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
非侵染性病害诊断要点: 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 天,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因素如 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 2、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宜或有系 统性的症状致的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 3、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 或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化肥 不当所致。 4、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 植物病害防治就是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 病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减少病原物数量,削弱 其致病性,保持与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优化生态环 境,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从而减少植物因病害 流行而蒙受的损害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 植物病害防治就是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 病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减少病原物数量,削弱 其致病性,保持与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优化生态环 境,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从而减少植物因病害 流行而蒙受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