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一、抗病性的定义及类型 (一)定义 植物的抗病性是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 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一类特性
第二节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一、抗病性的定义及类型 (一)定义 植物的抗病性是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 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一类特性
(二)按照小种专化性区分: 1、小种专化抗病性(race-specific resistance):对锈菌、白 粉菌、霜霉菌以及其它专性寄生物和稻瘟病菌等部分兼性寄 生物,寄主的抗病性可以仅仅针对病原物群体中的少数几个 特定小种,具有该种抗病性的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有特 异性的相互作用,也称为垂直抗性(vertical resistance)。 这种抗病性是由主效基因控制的,称为主效基因抗性 单基因抗性或寡基因抗性,抗病效能较高,是当前抗病育种 中所广泛利用的抗病性类别;其主要缺点是易因病原物小种 组成的变化而“丧失”,在生产上这种抗性是不稳定和不能 持久的
(二)按照小种专化性区分: 1、 小种专化抗病性(race-specific resistance):对锈菌、白 粉菌、霜霉菌以及其它专性寄生物和稻瘟病菌等部分兼性寄 生物,寄主的抗病性可以仅仅针对病原物群体中的少数几个 特定小种,具有该种抗病性的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有特 异性的相互作用,也称为垂直抗性(vertical resistance)。 这种抗病性是由主效基因控制的,称为主效基因抗性、 单基因抗性或寡基因抗性,抗病效能较高,是当前抗病育种 中所广泛利用的抗病性类别;其主要缺点是易因病原物小种 组成的变化而“丧失” ,在生产上这种抗性是不稳定和不能 持久的
2、非小种专化抗病性(race-non-specific resistance):具有该 种抗病性的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没有明显特异性相互作 用,也称为水平抗性(horizontal resistance)。是针对病原 物整个群体的一类抗病性。 在遗传上抗性一般是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的,也叫微效基 因抗性或多基因抗性。这种抗性表现为中度抗病,是稳定和 持久的
2、非小种专化抗病性(race-non-specific resistance):具有该 种抗病性的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没有明显特异性相互作 用,也称为水平抗性(horizontal resistance)。是针对病原 物整个群体的一类抗病性。 在遗传上抗性一般是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的,也叫微效基 因抗性或多基因抗性。这种抗性表现为中度抗病,是稳定和 持久的
(三)按照寄主植物的抗病机制区分: 1、被动抗病性(passive resistance):植物与病原物接 触前即已具有的性状所决定的抗病性。 2、主动抗病性(active resistance):受病原物侵染所 诱导的寄主保卫反应
(三)按照寄主植物的抗病机制区分: 1、被动抗病性(passive resistance) :植物与病原物接 触前即已具有的性状所决定的抗病性。 2、主动抗病性(active resistance):受病原物侵染所 诱导的寄主保卫反应
(四)按抗病的程度常区分为: 1、免疫:完全抗病,植物不发病,不表现任何症状。 2、抗病:受轻度侵染,表现轻微受害。 3、耐病性:植物能忍受病害,在产量和质量方面不受 严重损害的性能。 4、感病:对病原物的侵染几乎没有抵抗力,严重受害。 5、避病性:由于某种原因,使本质上并非抗病的植物 最易感病的阶段与病原物的侵染期相错,或者缩短了 寄主感病部分暴露在病原物之下的时间,从而避免或 减少了受侵染的机会
1、免疫:完全抗病,植物不发病,不表现任何症状。 2、抗病:受轻度侵染,表现轻微受害。 3、耐病性:植物能忍受病害,在产量和质量方面不受 严重损害的性能。 4、感病:对病原物的侵染几乎没有抵抗力,严重受害。 5、避病性:由于某种原因,使本质上并非抗病的植物, 最易感病的阶段与病原物的侵染期相错,或者缩短了 寄主感病部分暴露在病原物之下的时间,从而避免或 减少了受侵染的机会。 (四)按抗病的程度常区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