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 测。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 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 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曰:‘今直行车路,何 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 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 “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 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晋阳 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 舒有馀。”】 注:①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 有删改。 1.(考点题)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恭敬。 B.绝难乘,少能骑者 绝:非常 C.唯当就蚁封耳 就:留下 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谓:评价。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 ①济先略无子侄之敬 ②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③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 ④唯父昶异焉 ⑤浑曰:“何如我?” ⑥卿家痴叔死未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 3.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 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 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 此书,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 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 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 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 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重头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重头越 16 页 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 测。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 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 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曰:‘今直行车路,何 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 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 “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 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晋阳 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 舒有馀。”】 注:①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 有删改。 1.(考点题)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肃:恭敬。 B.绝难乘,少能骑者 绝:非常。 C.唯当就蚁封耳 就:留下。 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 谓:评价。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 ) ①济先略无子侄之敬 ②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③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 ④唯父昶异焉 ⑤浑曰:“何如我?” ⑥卿家痴叔死未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 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 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 此书,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 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 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 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 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
方法归纳 古今异义词是文言文阅读中较难理解的一类词语。词的古义不能与今义混为 谈。考生在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含义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把古今异义词放到具体 的语境中去理解。 识记古今异义词的主要方法是勤于积累,加深理解记忆,尤其要明确古今异义词 所处的语言环境及特定含义。如“无论”,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 词,而在文言文中却是两个词,考生须区别记忆。 类型 示例 词义的扩大 “河”,原来专指黄河,后来由专名变成通名,泛指一切河 词义的缩小 “谷”,原来是谷类的总称,现在北方的“谷”专指小米, 南方的“谷”专指稻子。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中“从容”古义指 词义的转移伩文采华丽的言辞,今义指不慌不忙,十分镇静。古今义已经 没有了必然联系 词义的强化 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义,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义。 “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无贬义,现在 感情色彩侧则指品质恶劣,变为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 的变化 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则 是褒义词。 名称说法 的改变 “目”改称“眼睛”,“寡”改称“少”等。 对点训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二、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B.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C.暮去朝来颜色故 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B.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重头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重头越 17 页 方法归纳 古今异义词是文言文阅读中较难理解的一类词语。词的古义不能与今义混为一 谈。考生在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含义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把古今异义词放到具体 的语境中去理解。 识记古今异义词的主要方法是勤于积累,加深理解记忆,尤其要明确古今异义词 所处的语言环境及特定含义。如“无论”,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 词,而在文言文中却是两个词,考生须区别记忆。 类型 示例 词义的扩大 “河”,原来专指黄河,后来由专名变成通名,泛指一切河 流。 词义的缩小 “谷”,原来是谷类的总称,现在北方的“谷”专指小米, 南方的“谷”专指稻子。 词义的转移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中“从容”古义指 文采华丽的言辞,今义指不慌不忙,十分镇静。古今义已经 没有了必然联系。 词义的强化 “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义,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义。 感情色彩 的变化 “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无贬义,现在 则指品质恶劣,变为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 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则 是褒义词。 名称说法 的改变 “目”改称“眼睛”,“寡”改称“少”等。 对点训练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二、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B.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C.暮去朝来颜色故 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B.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四、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故事,三江①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岁岁如之。戊寅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 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 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 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 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 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 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张岱 注:①三江:在浙江绍兴北,曹娥江之西。 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 (1)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 古义: 今义: (2)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古义: 人 (3)龟山一挡,轰怒非常 古义 今义 考查角度四: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作词类活用。 近几年课标全国卷虽然没有为词类活用单独设考点,但是文言文试题几乎每一个 环节都离不开它,实词词义推断及文言文翻译其实都对词类活用做隐性考查,因 此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应该作为文言文复习的一个重点。 典题探究 【典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题。 乐毅为燕破齐,或谗之昭王曰:“齐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欲久仗兵威 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斩言者,遣使立毅为齐王。毅惶恐不受,以死自 誓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乐毅为燕破齐 B.或谗之昭王曰 C.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 D.遣使立毅为齐王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重头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重头越 18 页 四、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故事,三江①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岁岁如之。戊寅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 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 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 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 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 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 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张岱 注:①三江:在浙江绍兴北,曹娥江之西。 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 (1)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龟山一挡,轰怒非常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角度四: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作词类活用。 近几年课标全国卷虽然没有为词类活用单独设考点,但是文言文试题几乎每一个 环节都离不开它,实词词义推断及文言文翻译其实都对词类活用做隐性考查,因 此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应该作为文言文复习的一个重点。 典题探究 【典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2 题。 乐毅为燕破齐,或谗之昭王曰:“齐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欲久仗兵威 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斩言者,遣使立毅为齐王。毅惶恐不受,以死自 誓。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乐毅为燕破齐 B.或谗之昭王曰 C.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 D.遣使立毅为齐王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南面而王耳”的“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韩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B.今楚(指项羽)强以威王此三人(三个秦降将,章邯等),秦民莫爱也。 C.汉方不利,宁能禁信(韩信)之王乎? D.王者富民,霸者富士。 方法归纳 1.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类型及规律 例句 译法 名词作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 状态 石潭记》) 其一犬坐于前(《狼》) 状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 语历式 吾得兄事之(《鸿门宴》)用对待…的方式 事者船载以入(《黔之 驴》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度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 用 移山》) 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 序》)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其势必不敢留君(《廉颇葡质据……,按照… 相如列传》) 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列传》) 趋向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 在 们宴》)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木兰诗》) 频率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在(当)……,每… (《劝学》)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 面有宾语或补语谏》 (1)译作“动十名”: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服,穿(衣)戴(帽) 名 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同贯汝,实我背德(《硕军,驻军 词 (2)换成动词:德, 作两个名词连用,第一个 动常活用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感激;面,面对着。 (3)译作“介+名 词 用“而”连接,一端是王复引兵而东(《项羽本”:东,向东突围 纪 食,有食物吃:衣,有 动词,另一端的名词常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商衣服穿 活用 君书》) 形后面有宾语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重头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重头越 19 页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南面而王耳”的“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韩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B.今楚(指项羽)强以威王此三人(三个秦降将,章邯等),秦民莫爱也。 C.汉方不利,宁能禁信(韩信)之王乎? D.王者富民,霸者富士。 方法归纳 1.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类型及规律 例句 译法 名 词 作 状 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 状态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 石潭记》) 其一犬坐于前(《狼》) 像……一样 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 方式 吾得兄事之(《鸿门宴》)用对待……的方式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 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 移山》) 用……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 序》) 其势必不敢留君(《廉颇蔺 相如列传》) 依据……,按照……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趋向 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 列传》)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 门宴》) 在……,从……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频率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木兰诗》)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在(当)……,每…… 名 词 作 动 词 后面有宾语或补语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 谏》)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1)译作“动+名”: 服,穿(衣)戴(帽); 军,驻军。 (2)换成动词:德, 感激;面,面对着。 (3)译作“介+名+ 动”:东,向东突围; 食,有食物吃;衣,有 衣服穿。 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 三岁贯汝,莫我肯德(《硕 鼠》) 两个名词连用,第一个 常活用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用“而”连接,一端是 动词,另一端的名词常 活用 项王复引兵而东(《项羽本 纪》) 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商 君书》) 形 后面有宾语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
容词作动 山多石,少士(《登泰山记》)亲,亲近;远,疏远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多,有很多;少,有很 作前面有能愿动词 褒禅山记》) 少:穷,到尽头:高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推崇;轩邈,争高争远。 词前面有助词“所” 》) 其他表动态的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 朱元思书》) 2.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类型 例句 译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宴》)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刷十宾=使+宾+动(有 时也可译成一个动补式词 语。如:活,救活) 使动 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 秦论》) 形十宾=使十宾+形 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 名+宾=使+宾+为+名 门宴》) 意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形十宾=以+宾+为+形 子·尽心上》) 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 名+宾=以+宾+为+名 对点训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亡:逃跑的人。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万千:千变万化。 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 D.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坚固的铠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幸而偶我 偶:婚配,匹配。 B.吾从而师之 师:学习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响:像回声 D.足以荣汝身 荣:使荣耀 三、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四、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火尚足以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世之奇伟……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重头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重头越 20 页 容 词 作 动 词 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记》)亲,亲近;远,疏远; 多,有很多;少,有很 少;穷,到尽头;高, 推崇;轩邈,争高争远。 前面有能愿动词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 褒禅山记》) 前面有助词“所”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 子》) 其他表动态的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 朱元思书》) 2.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类型 例句 译法 使动 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 宴》) 动+宾=使+宾+动(有 时也可译成一个动补式词 语。如:活,救活)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 秦论》) 形+宾=使+宾+形 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 门宴》) 名+宾=使+宾+为+名 意动 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 子·尽心上》) 形+宾=以+宾+为+形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 宫赋》) 名+宾=以+宾+为+名 对点训练 一、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亡:逃跑的人。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万千:千变万化。 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达。 D.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坚固的铠甲。 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幸而偶我 偶:婚配,匹配。 B.吾从而师之 师:学习。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响:像回声。 D.足以荣汝身 荣:使荣耀。 三、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四、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火尚足以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世之奇伟……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