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大阅读题汇编 全国卷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阳关古道苍凉美 寅公 一到敦煌,我就想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 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古阳关位于敦煌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 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 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 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 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干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 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 发岀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岀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 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 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 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 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需,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干多年前, 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 阳关已被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
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大阅读题汇编 全国卷Ⅰ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阳关古道苍凉美 寅公 一到敦煌,我就想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 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古阳关位于敦煌西 75 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 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 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 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 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 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 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 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 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 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 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需,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 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 阳关已被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
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干万 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尖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 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 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 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 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 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 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戌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 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 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 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 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 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 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 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14.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分)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 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尖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 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 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 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 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 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 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 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 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 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 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 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 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 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14.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 分) 答: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 分)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答: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答: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16.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6分) 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4、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③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 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15.(1)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是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2)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是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3)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 人留下了哲理和诗情。 16.①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②昔日“林草丰美”的 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③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 悲惋。 17.第一问: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第二问: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全国卷Ⅱ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马缨花 季羡林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 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 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 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胧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 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答: 16.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6 分) 答: 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 答: 14、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③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 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15.(1)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是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2)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是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3)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 人留下了哲理和诗情。 16.①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②昔日“林草丰美”的 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③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 悲惋。 17.第一问: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第二问: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全国卷 II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马缨花 季羡林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 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 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 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 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
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 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 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 命活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 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 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 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 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 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花开 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 的花,但是。在这样的时候和地方,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 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 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 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 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我十分高兴。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 的老友。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它们不同 之处究竟何在呢?
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 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 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 命活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 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 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 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 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 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花开 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 的花,但是。在这样的时候和地方,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 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 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 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 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我十分高兴。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 的老友。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它们不同 之处究竟何在呢?
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后来,我打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 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 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 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 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 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 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一一选自《光明日报》1962年10月1日 14.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4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 16.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6分) 17.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8分) 14、①作者独自住在一阴森凄苦的大院里。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京城 片黑暗。(每点2分) 15、(1)(2分)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处。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2)(2分)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②就像作者喜悦幸福 的心情
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 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一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 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 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 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 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 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选自《光明日报》1962 年 10 月 1 日 14.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4 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 分)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 一样。 16.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6 分) 17.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8 分) 14、①作者独自住在一阴森凄苦的大院里。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京城 一片黑暗。(每点 2 分) 15、(1)(2 分)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处。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2)(2 分)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②就像作者喜悦幸福 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