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5156edu.com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现代文小阅读题汇编 全国卷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盖天说与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 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 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其实,盖天派还创制了一种盖天图仪,同样闪烁着 先哲智慧的光芒,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盖天图仪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却鲜有提及,所以今天仍 有必要介绍和探讨。 盖天说是中国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天象盖 笠,地法覆盘。”古人于伞盖之下,仰观其形有若天穹,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就成为 一幅盖天图。与盖相类者有笠,笠无柄,顶戴于头遮日防雨。用笠制作法天之器,作用于盖 相同。故有“盖笠”一词。但笠小盖大,盖上可以绘制更多星辰,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 天”的原因吧 盖天图仪之形与天穹相似,人可站立其下仰视,也可以回转盖图以示天空星辰旋转,还 可以斜置以演示北极倾斜之状。既简单又直观,可谓古人法天最理解的器具。这种图,天l 星度布局比较均匀,完全不像后来的平面盖天图误差那么大。但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并没有 流传下来,我们只能就相似的车盖等来探讨其形制《隋书》中记有一辆南齐帝车:“及平齐, 得其舆辂,藏于中府。……有乾象辇,羽葆圆盖,画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街云罕。”乾 象即天象,这正是盖天图仪的形制。另一类盖天图绘于古墓葬中,汉至隋唐的许多墓室设为 穹顶,上绘天象,虽稍简陋,但屡见不鲜
www.5156edu.com 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现代文小阅读题汇编 全国卷Ⅰ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盖天说与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 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 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其实,盖天派还创制了一种盖天图仪,同样闪烁着 先哲智慧的光芒,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盖天图仪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却鲜有提及,所以今天仍 有必要介绍和探讨。 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天象盖 笠,地法覆盘。”古人于伞盖之下,仰观其形有若天穹,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就成为 一幅盖天图。与盖相类者有笠,笠无柄,顶戴于头遮日防雨。用笠制作法天之器,作用于盖 相同。故有“盖笠”一词。但笠小盖大,盖上可以绘制更多星辰,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 天”的原因吧。 盖天图仪之形与天穹相似,人可站立其下仰视,也可以回转盖图以示天空星辰旋转,还 可以斜置以演示北极倾斜之状。既简单又直观,可谓古人法天最理解的器具。这种图,天区 星度布局比较均匀,完全不像后来的平面盖天图误差那么大。但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并没有 流传下来,我们只能就相似的车盖等来探讨其形制《隋书》中记有一辆南齐帝车:“及平齐, 得其舆辂,藏于中府。……有乾象辇,羽葆圆盖,画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街云罕。”乾 象即天象,这正是盖天图仪的形制。另一类盖天图绘于古墓葬中,汉至隋唐的许多墓室设为 穹顶,上绘天象,虽稍简陋,但屡见不鲜
www.5156edu.com 流传于古籍中的平面盖天图,则是将球面图形加以平面化,其好处是制作简易,方便携 带。但这样一来所绘星位必然因照顾角度而牺牲距离,而与实际天象不合,于是广受诟病。 其实,在表现天象方面,浑天派也有缺点。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目视星空的反象,相当于人 从天外向下俯视。从这一点说,它还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 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由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盖天图仪遂长期为人们 的忽视。今天再进行浑天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 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摘编自秦建明《盖天图仪考》) 5.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天学派跟浑天学派一样,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流学派,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 B.浑天派的浑天仪的浑象,以及盖天学派的圭表在历史上备受推崇,广为世人所知。 C.盖天图仪和浑天仪等,都是古代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的重要天文仪器。 D.盖天图仪是盖天学派创制的,这一仪器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但后人却鲜有提及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天文学理论的盖天说诞生甚早,在春秋时代周朝人所著的《周髀算经》中就有“天 象盖笠,地法覆盘”的说法 B.盖天图仪状如伞盖,上绘日月星辰,人可站立其下仰视。盖图可以旋转、倾斜,演示星 辰运动状态。 C.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实物已经的失传,但在古人的车盖、墓室穹顶上仍绘有盖天图,形 制与其相似。 D.平面盖天图虽然所绘星位因照顾角度而牺牲了距离,但是比起浑象来,仍然显得直观形 象,而且容易携带。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盖天图”是说像伞盖一样的天象图,但古代也有用笠制作的法天之器,所以应该 也有以“笠”为名的图 B.虽然从古人车盖和墓室穹顶上所绘制的盖天图可以探知古代盖图仪的主要形制,但是盖 天图仪原物必定更加复杂 C、正因为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人们目视星空的反象,所以浑象上星辰的位置、距离也不符 合实际天象的 D.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最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盖以仰视,浑以俯视,应 该说两者各具其妙 5.B6.A7.C 全国卷Ⅱ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www.5156edu.com 流传于古籍中的平面盖天图,则是将球面图形加以平面化,其好处是制作简易,方便携 带。但这样一来所绘星位必然因照顾角度而牺牲距离,而与实际天象不合,于是广受诟病。 其实,在表现天象方面,浑天派也有缺点。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目视星空的反象,相当于人 从天外向下俯视。从这一点说,它还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 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由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盖天图仪遂长期为人们 的忽视。今天再进行浑天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 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摘编自秦建明《盖天图仪考》) 5.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天学派跟浑天学派一样,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流学派,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 B.浑天派的浑天仪的浑象,以及盖天学派的圭表在历史上备受推崇,广为世人所知。 C.盖天图仪和浑天仪等,都是古代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的重要天文仪器。 D.盖天图仪是盖天学派创制的,这一仪器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但后人却鲜有提及。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天文学理论的盖天说诞生甚早,在春秋时代周朝人所著的《周髀算经》中就有“天 象盖笠,地法覆盘”的说法。 B.盖天图仪状如伞盖,上绘日月星辰,人可站立其下仰视。盖图可以旋转、倾斜,演示星 辰运动状态。 C.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实物已经的失传,但在古人的车盖、墓室穹顶上仍绘有盖天图,形 制与其相似。 D.平面盖天图虽然所绘星位因照顾角度而牺牲了距离,但是比起浑象来,仍然显得直观形 象,而且容易携带。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盖天图”是说像伞盖一样的天象图,但古代也有用笠制作的法天之器,所以应该 也有以“笠”为名的图。 B.虽然从古人车盖和墓室穹顶上所绘制的盖天图可以探知古代盖图仪的主要形制,但是盖 天图仪原物必定更加复杂。 C、正因为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人们目视星空的反象,所以浑象上星辰的位置、距离也不符 合实际天象的。 D.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最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盖以仰视,浑以俯视,应 该说两者各具其妙。 5.B 6.A 7.C 全国卷 II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www.5156edu.com 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276年间,白银经历了—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明朝 禁用金银交易,到了明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 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 据,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 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白银迅速滲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 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 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 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 外。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是日本,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16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 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自 16世纪40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到日本九州。它 们的目的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有需求就有开发和供给。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银 矿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16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 丝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 世界寻求财富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 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当时达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 义,立即开始与中国海商的贸易。美洲白银不仅从马来西亚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贸 易。也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到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水银、麝香、朱砂等。从 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 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www.5156edu.com 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 276 年间,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明朝 禁用金银交易,到了明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 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 据,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 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 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 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 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 外。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是日本,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 16 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 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自 16 世纪 40 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到日本九州。它 们的目的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有需求就有开发和供给。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银 矿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16 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 丝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 世界寻求财富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 16 世纪 40 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 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当时达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 义,立即开始与中国海商的贸易。美洲白银不仅从马来西亚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贸 易。也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到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水银、麝香、朱砂等。从 1540 年到 1644 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 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www.5156edu.com 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走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中 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 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摘自万 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5.下列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因此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并没有开始 正统初年明英宗颁布“弛用银之禁”的诏令,表明白银开始货币化。 C.明代白银货币化虽然是从民间开始的,但后来朝廷的推行加快了它的进程 D.明代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 B.16世纪中叶以前日本向中国输出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白银并不占主要地位。 C.戈迪尼奥这所以称中国为“吸泵”,是因为明代中国吸纳了全球数量庞大的白银。 D.白银货币化标志着中国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和中国商品的进一步走向世界。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16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爱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 B.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 C.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 D.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5、C6、A7、D 北京卷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人类利用聚乙烯材料指称塑料袋使用的历史不过50年,但近年对塑料袋的职责却不绝 于耳。全世界每年要消耗5000亿到1万亿个塑料袋。废气的塑料袋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 问题,掩埋他们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营养和水分,污染地下水:如果焚烧塑料袋则会产生有毒 气体,影响人体健康。所以,科学家十分关注如何处理那些垃圾塑料袋的问题 般来说,将垃圾生物降解是解决其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科学家用“呼吸运动计量 去”来测量垃圾的降解率。他们在一个富含微生物的容器中防如作为测试样本的垃圾,例如 报纸或香蕉皮,使他们包楼在空气中,微生物会一点点地吸收着下样本,并释放二氧化碳 单位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的水平是衡量降解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测试结果发现,报纸需要2 到5个月完成生物降解,香蕉皮则只需要几天就足够了。然而当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对塑料 袋进行测试时,却发现它毫无变化,根本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科学家们还提出,在阳光下聚 乙烯内部的聚合链将发生破裂,因此,聚乙烯可以见光分解,但这个过程可能漫长得无法确 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寻求塑料袋的替代品。纸袋很容易降解,自然成为首选。然而,制 作纸袋需要耗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袋,大量的树木将被砍伐。生产一个纸袋所 需的能量,相当于生产一个饲料带的4倍。纸袋比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4倍,这意味着运输
www.5156edu.com 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走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中 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 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摘自万 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5.下列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因此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并没有开始。 B.正统初年明英宗颁布“弛用银之禁”的诏令,表明白银开始货币化。 C.明代白银货币化虽然是从民间开始的,但后来朝廷的推行加快了它的进程。 D.明代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 B.1 6 世纪中叶以前日本向中国输出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白银并不占主要地位。 C.戈迪尼奥这所以称中国为“吸泵”,是因为明代中国吸纳了全球数量庞大的白银。 D.白银货币化标志着中国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和中国商品的进一步走向世界。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16 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爱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 B.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 C.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 D.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5、C 6、A 7、D 北京卷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0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6 题。 人类利用聚乙烯材料指称塑料袋使用的历史不过 50 年,但近年对塑料袋的职责却不绝 于耳。全世界每年要消耗 5000 亿到 1 万亿个塑料袋。废气的塑料袋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 问题,掩埋他们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营养和水分,污染地下水;如果焚烧塑料袋则会产生有毒 气体,影响人体健康。所以,科学家十分关注如何处理那些垃圾塑料袋的问题。 一般来说,将垃圾生物降解是解决其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科学家用“呼吸运动计量 法”来测量垃圾的降解率。他们在一个富含微生物的容器中防如作为测试样本的垃圾,例如 报纸或香蕉皮,使他们包楼在空气中,微生物会一点点地吸收着下样本,并释放二氧化碳, 单位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的水平是衡量降解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测试结果发现,报纸需要 2 到 5 个月完成生物降解,香蕉皮则只需要几天就足够了。然而当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对塑料 袋进行测试时,却发现它毫无变化,根本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科学家们还提出,在阳光下聚 乙烯内部的聚合链将发生破裂,因此,聚乙烯可以见光分解,但这个过程可能漫长得无法确 定。 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寻求塑料袋的替代品。纸袋很容易降解,自然成为首选。然而,制 作纸袋需要耗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袋,大量的树木将被砍伐。生产一个纸袋所 需的能量,相当于生产一个饲料带的 4 倍。纸袋比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 4 倍,这意味着运输
www.5156edu.com 过程中纸袋还能更高。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生产70%的空气污染和50 倍的水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是将垃圾掩埋 并利用水泥隔绝,接触不到空气、水和阳光,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看来,不论 是使用纸袋还是塑料袋,要保护环境,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而要循环、重复利用。 统计材料表明,饲料带的回收和再生产比纸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能两要少91% 目前,科学家们也在抓紧研制廉价易得且能够降解的塑料。我们期望,不远的将来垃 圾塑料袋的处理就不再是问题了。 (取材于《塑料袋的科学迷思》) 14.下列说法符合文艺的一项是(3分) A.“呼吸运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B.在太阳光照射下,微生物的参与能加速塑料袋的分解 C.可降解垃圾在空气中与无微生物作用,产生化学变化实现生物降解。 D.同样大小的纸袋与塑料袋相比,前者的运输成本比后者低很多。 15.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塑料袋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难以降解性。 B.使用纸袋比使用塑料袋要有利于保护环境 C.未来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的成分不大可能是聚乙烯 D.现在看来,使用塑料袋比使用纸袋节约能源 16.根据文意回答问题:在可降解的塑料袋发明之前,解决塑料袋污染环境问题最有 效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4分) 14.(3分)C15.(3分)B 16.(4分 第一问: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 第二问: (1)用纸袋替代塑料袋不可取,因经济、环保成本过高。 (2)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 (3)塑料袋回收再生产成本较低 天津卷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它既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又是人类创造绿色财富的经济。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绿色经济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绿色消费。绿色 经济以高科技为手段,一方面通过科技力量的巨大作用使高科技的绿色产品极大地占有市 场,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导部分,使广大低收入者能够买得起绿色产品,实现社会公平;另 方面,它又要在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范围内,把技术进步限定在有利于人类、有利于人类
www.5156edu.com 过程中纸袋还能更高。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生产 70%的空气污染和 50 倍的水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目前处理垃圾的 方式是将垃圾掩埋 并利用水泥隔绝,接触不到空气、水和阳光,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看来,不论 是使用纸袋还是塑料袋,要保护环境,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而要循环、重复利用。 统计材料表明,饲料带的回收和再生产比纸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能两要少 91%。 目前,科学家们也在抓紧研制廉价易得且能够降解的塑料。我们期望,不远的将来垃 圾塑料袋的处理就不再是问题了。 (取材于《塑料袋的科学迷思》) 14.下列说法符合文艺的一项是(3 分) A. “呼吸运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B. 在太阳光照射下,微生物的参与能加速塑料袋的分解。 C. 可降解垃圾在空气中与无微生物作用,产生化学变化实现生物降解。 D. 同样大小的纸袋与塑料袋相比,前者的运输成本比后者低很多。 15.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 塑料袋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难以降解性。 B. 使用纸袋比使用塑料袋要有利于保护环境。 C. 未来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的成分不大可能是聚乙烯。 D. 现在看来,使用塑料袋比使用纸袋节约能源。 16.根据文意回答问题:在可降解的塑料袋发明之前,解决塑料袋污染环境问题最有 效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4 分) 14.(3 分)C 15.(3 分)B 16.(4 分) 第一问: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 第二问: (1)用纸袋替代塑料袋不可取,因经济、环保成本过高。 (2)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 (3)塑料袋回收再生产成本较低。 天津卷 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它既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又是人类创造绿色财富的经济。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绿色经济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绿色消费。绿色 经济以高科技为手段,一方面通过科技力量的巨大作用使高科技的绿色产品极大地占有市 场,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导部分,使广大低收入者能够买得起绿色产品,实现社会公平;另 一方面,它又要在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范围内,把技术进步限定在有利于人类、有利于人类